胆木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2收藏

胆木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胆木 21 拼音名 22 胆木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胆木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胆木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胆木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化学成份 310 胆木的药理作用 311 鉴别 312 性味 313 归经 314 功能主治 315 胆木的用法用量 316 胆木的临床应用 31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胆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胆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胆木 1 拼音

dǎn mù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胆木

21 拼音名

Dǎn Mù

22 胆木的别名

乌檀、山熊胆、熊胆树

23 来源

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以枝、干、皮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24 性味

苦,寒。

2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肠炎,痢疾,胆囊炎;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脓肿。

26 胆木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胆木

31 出处

出自广外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2 拼音名

Dǎn Mù

33 英文名

Medicinal Fatheadtree, Wood and root of Medicinal Fatheadtree

34 胆木的别名

山熊胆、熊胆树、药乌檀、黄胆木、黄心木、树黄柏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胆木的枝、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36 原形态

乔木,高412m。小枝纤细而光滑。叶对生,纸质;叶柄长1015mm;托叶倒卵形,长610mm,先端圆,早落;叶片椭圆形,罕有倒卵形,长714cm,宽47cm,先端渐尖,略钝,基部楔形,全缘,侧脉8对,近边缘外彼此连结,两央均明显。头状花序顶生,单生,圆球形;总花梗长13cm,中部以上有早落的苞片;花5数;萼管边成肉质体:子房下位。小坚果合成一球体,熟时黄褐色,直径915mm,表面粗糙。种子椭圆形,长约1mm,腹面平坦,背面拱起,种皮黑色有光泽,并有微小窝孔。花期89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近顶或半腰荫蔽潮湿地带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

38 性状

性状鉴别 多劈成不规则的片、块、浅**或棕**,有的带坡部,外皮棕**,粗糙,较疏松,易肃离。横切面皮部棕褐色,木部**或棕**。质坚硬,气微味苦。以色鲜黄、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木材部分横切面:全组织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射线较密,放射状。导管多单个散在,少数二三成群,直径40220μm。射线细胞12列,长方形,木化,具纹孔。外层木纤维少数,成群散在,壁较薄,微木化;内层纤维密集,壁厚腔小,强木化。木薄壁细胞为外层的基本组织,内层的纤维群中亦有少数,壁木化,具纹孔。切向切面:导管节长短不一,具缘纹孔。射线高度为十数层至几十层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壁呈念青年人状增厚。木纤维密集,纵向延长。

39 化学成份

胆木茎中主要含生物堿类和生物堿甙类。其中生物堿有:乌檀费新堿(naucleficine),乌檀费丁堿(mauclefidine),乌檀福林堿(nauclefline),1乙酰基咔啉(1acetylcarboline),乌檀费林堿(nauclefiline)和乌檀醛堿(naucleidinal)。生物堿甙有胆木堿庚(nauclecoside),胆木堿辛(nauclecosidine)和长春花甙内酰胺(vincoside lactam)。另外含有奎诺酸(quinov(a)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此外还含香草酸(vanillic acid)

310 药理作用

从胆木茎中分离得到的乌椁醛堿和一种生物堿C20H14N2O2(结榴有待进一步确定)经抑菌试验表明均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檀醛堿在100μg/ml以上对金 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生物堿C20H14N2O2对金**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11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5g,加60%乙醇50ml,回流30min,滤过。供作下列试以验。①取滤液2ml,加少量锌粉和浓盐酸,约5min后滤液呈黄绿色。(检查黄酮类)②取滤液2ml,加1%三氯化铝乙醇2ml,滤液即显金**。(检查黄酮类)③取滤液10ml,堿化至ph9,用适量氯仿提取,滤过,挥干氯仿,用稀盐酸溶解残渣,加碘碘化铋钾试液数滴,即产生棕褐色沉淀。(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适量,用乙醇热提,蒸干,然后用05%墁酸处理,除去不溶部分,再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作供试品液,另取胆木堿乙少许,加甲醇溶解,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乙酸乙酯(4:1:0:05)展开13cm。用碘蒸气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

312 性味

苦;寒

313 归经

肺;大肠;胆;膀胱经

31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胆囊炎;下肢溃疡;脚癣感染;疖肿脓疡;皮炎湿疹

315 胆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316 胆木的临床应用

1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将胆木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胆木乙醇提取物3g),每8小时肌注1次,每次23ml,用至体温下降后23天。有出血倾向者加用紫珠草(干品) l两,水煎3次分服。观察10例,体温在456小时内开始下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43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大部分于用药后 l7天内消失。治程中无明显的副作用,仅部分有轻度腹泻,个别用药后出现高热、畏寒、出汗,类似青霉素的治疗反应。

2治疗多种炎症:每天肌注胆木注射液1ml(相当于生药lg),或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麦粒肿、牙周脓肿、水痘合并感染、中耳炎、烧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手术后预防感染等数百例,大多在23天内见效。注射时除局部疼痛外,尚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17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胆木的方剂 祛风益胆汤

茹1钱,甘草1钱,白芥子2钱,陈皮5分。功效:泻胆木之风邪,助胆木之真气。主治:胆虚风袭,心颤神慑,

利胆丸

钱。制法:共研细末,加鲜猪胆汁或牛胆汁1斤,先将胆汁熬浓至半斤,拌入药末中,并加适量蜂蜜为丸,每丸

五胆膏

家论述:五胆之苦足以胜热,川蜜之润足以济火。且胆者甲木之精也,蜜者百花之精也,皆有荣润乙窍之妙焉。

助胆导水汤

滑石1钱,木通2钱,苡仁3钱,猪苓2钱。功效:抒胆导水。主治:胆气因惊阻塞,精不得泄,变为白浊,溺

鱼胆饮

不拘多少(取冬天者,悬挂阴干)。主治:诸骨、竹、木哽喉;或骨在腹内,日久刺疼黄瘦者。用法用量:每用

更多用到中药胆木的方剂

用到中药胆木的中成药 利胆排石散

。利胆排石散的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利胆排石散的用法用量:

十味蒂达胶囊

。十味蒂达胶囊的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利胆溶石。用于肝胆湿热所致胁痛,症见右上腹钝痛或绞痛

龙胆泻肝胶囊

的主要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等

羊胆丸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导管旁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较大的圆形纹孔(百部

七味熊胆散

120g矮紫堇100g波棱瓜子50g香附100g木香马兜铃100g制法:以上七味,除熊胆另研细粉外

更多用到中药胆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胆木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不寐

济也,有阻我水火相交之道者,中枢是也。肝木左升,胆木右降,两相配合。今中虚挟痰,则胃土少降,胆木不能

《辨证录》:[卷之一]伤寒门(四十三则)

最恶金,肺属金而主皮毛,风邪之来,肺金先受,肺欺胆木之虚,即移其邪于少阳,故太阳之症,往往多兼少阳同

《辨证录》:[卷之四]不寐门(五则)

,少阳者木之属也,木与风同象,故风最易入也。风乘胆木之虚,居之而不出,则胆畏风之威,胆愈怯矣。胆愈怯

《张聿青医案》:[卷十八]丸方

,胆从右降,则木火自熄,然胆不能自降也,必胃降而胆木之气方得下行。计惟有补其脾土,降其胃土,化其浊痰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惊悸

一般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很难自愈,需要长期的用药物进行控制,等药物控制以后,病人病情比较稳定的时候,再逐步的减少药物的用量,最终达到停药的过程。那么依靠病人本身的身体情况进行自愈,临床上很少见,主要是要病人改善自身的免疫力,提高病人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这样也有一定的治愈可能。因此,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过程中,要树立长期的治疗的做法,包括给病人沟通好,因为这个病如果不积极的进行长期的治疗,容易反复,不容易治愈。病人时间拖得越长,疾病的痊愈的可能性会越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

1、中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患者的体质、情志、疼痛部位、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中药。如患者为寒湿体质,可应给予温阳、祛寒、活血、止痛的中药;如患者为肝郁气滞,应给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

2、针灸。

这个医案翻译过来应该是这种套路(病案分析综合范例向)

①温病愈后正气未复原,顺水而行急着赶路没注意温差跟气候变化,风邪湿气趁虚而入,夏季南方多雨北方酷热,久居南方之人肌肤腠理开闭调节温度能力弱,因此一路所感必为湿气重而内郁,病程初期,肢体水肿,兼有咳嗽、腹胀满,是所谓的风水病。

②夏季的五行规律是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心属火肝属木,所以肝气郁而心火旺。

郁能化热,在心火旺之上又加一层燥气。

③内有湿邪在先,又逢燥热郁而难发,湿热相搏,心乃君火所在又正值当令,而所谓心包,是其外层筋膜油网之类,相当于近侍,要代君受过,且心包兼司运化决渎,是水火既济阴阳化生之官(另一官为三焦,心包主阴中之阴,三焦主阴中之阳),故而毒肿发于心包经劳宫穴。

(此处与小注合看)治热碍湿,治湿碍热之弊是说如果用滋阴药来清热,阴液增加则湿邪潴留愈盛;如果用温阳化气法来治湿,辛温助热则燥热之力越强,两者都有弊端所以不能用。

吴鞠通最后选了苦寒清热泻火+淡渗利水祛湿的方法来治疗这个病症。所以是三黄汤+五皮饮佐平肝熄风药的组方加减,善后用补脾方。

小注:幼科痘后一句所言是指依照《证治准绳》论述的痘疹治疗之理退热且令水肿消减。按此句其人当时应有无汗发烦、消化不良、二便不通之状,形似小儿水痘急症后的表现。此时滋阴则水邪凌心喘促身重,温阳则伤阴动血抽搐心悸,皆为坏病死症之兆,并不是吴鞠通写的有弊端这么简单。这家伙的治案有不少次误治又自己挽回的例子。临床经验不足不建议学他的方子,用来做医理分析练习更好。

中医认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受侵的神经节内大量生长繁殖,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得不到抑制,病毒稽留不去,湿热余毒未尽,日久化热生毒,瘀阻络脉,而脏腑组织代谢废物不能通过络脉排出,毒素积蓄更加损伤络脉。这就加重了对孙络(神经细胞)的损害,故而疼痛持久存在。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蓋久痛必入於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血行涩滞,瘀阻脉络,气血运行失司则形成不通则痛。 再者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亦是蛇丹痛发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此病患者大多为年老体弱,脏腑功能低下,又患急性蛇丹久治不愈,更伤及阴阳气血,呈现阳失温煦,阴失濡润。阳气虚,元阳不足,清阳不升;阴血不足,脉络拘急,则形成不荣则痛。西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因而使急性带状疱疹成为一种最具痛性特征的病毒性疾病。得了疱疹以后首先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自身的抵抗能力是对付疾病的最好武器,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的人,应及时去相关专业的皮肤病医院治疗,只有及时正规的治疗才是治好带状疱疹的最好方法。

中医·水痘水痘(varicella)为病名。是指因感染水痘时邪,以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分批出现皮疹,癍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表现的出疹性儿科时行病。见明·蔡维藩《痘疹方论》。又名水花、水疮、水疱。是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的症状临床以发热,皮肤及黏膜分批出现癍疹、丘疹和疮疹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较多。水痘的病因病机病机为外感时邪风毒,内蕴湿热,扰于卫分而发。清·马之骐《痘科纂要》描述患儿症见“面赤唇红,眼光如水,咳嗽喷嚏,唾涕稠黏,身热二三不出,明净如水泡,易出易痂,与痘疮大不相同。”水痘的辨证分型水痘·邪郁肺卫证水痘·邪郁肺卫证(varicellawithsyndromeofpathogenstagnatedinlungdefensephase)是指邪毒较轻,侵犯肺卫,肺气失宣,以轻度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痘疹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跟脚红晕不著,苔薄白微腻,脉浮数,指纹青紫为常见症的水痘证候。水痘·热毒炽盛证水痘·热毒炽盛证(varicellawithsyndromeofblazingheattoxin)是指热毒炽盛,以壮热,痘大而密,疹色红赤或紫暗,疱浆较混,跟脚较硬,口、眼等处亦见疱疹或溃疡,烦躁,口渴,面红唇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糙而干,脉数为常见症的水痘证候。水痘的辨证论治风热夹湿者,宜疏风清热,兼以渗湿,用银翘散加滑石。热毒炽盛者,宜清热解毒,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发热期间,注意休息,并注意皮肤清洁,勿使抓破皮肤;若已抓破,可用青黛散外扑,助其消炎收敛。西医·水痘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和特征,本病多见于小儿。一般儿童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表现为水痘(varicella),成人多为体内潜在病毒

详见百科词条:水痘 [ 最后修订于2016/11/29 15:04:31 共515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燕窝又称燕菜、燕根、燕蔬菜,是指雨燕目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丝燕属的几种金丝燕分泌出来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质所筑成的巢穴。燕窝按筑巢的地方可分为“屋燕”及“洞燕”两种,洞燕因其受矿物质影响导致颜色不同,有白燕、黄燕、红燕之分,而屋燕只有象牙白一种颜色。市面上的所谓“血燕”,则是人工养殖的屋燕通过“鸟粪熏染法”而制成。燕窝是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被食用的传统名贵食品之一。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针灸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 范文 一:针灸治疗HZ止痛效应分析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简称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侵害单侧一个或多个皮区,多表现为躯干的环状或条形损害。笔者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方法 ,运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观察不同针灸方法的止痛效应,并分析患者满意度与止痛效应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为2007年4月—2009年10月针灸科、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将101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心随机的方法,分配至A组(电针组)30例、B组(铺棉灸组)23例、C组(火针组)25例、D组(叩刺拔罐组)23例。剔除5例误纳病例及2例脱落病例,结果最后符合方案A组27例、B组23例、C组24例、D组20例,共94例。其中男54例(574%),女40例(426%);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361±159)岁。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不适至初诊时间、疱疹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试验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2]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出现疱疹1~7天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安排者。(3)排除标准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瘢痕体质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⑦1个月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13治疗方法

 4组患者疱疹局部均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损。治疗时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行。(1)A组(电针组)取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处)、夹脊穴(患侧)、支沟穴、后溪穴。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定位均按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3]取穴。阿是穴用平刺法局部围针刺,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支沟穴、后溪穴直刺,均进针约08~10寸,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100Hz,2~5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min后出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2)B组(电针+铺棉灸组)铺棉灸操作方法: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约3cm×3cm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烧尽棉花,每次施灸3遍。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3)C组(电针+火针组)火针操作方法:术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cm,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4)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叩刺拔罐方法:术者以一次性梅花针叩刺阿是穴,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叩刺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min,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

 14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指标①疼痛强度(VAS评定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h内最痛点。以100mm标识,0表示不痛,100mm表示患者能够想象的最大疼痛强度。②疼痛缓解程度(%):记录观察点前24h内疼痛强度与基线相比的缓解情况。记录范围0~100%,0表示完全没有缓解,100%表示完全缓解。③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④疼痛持续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于观察第1~10天每次治疗前、第11天记录。③④项如在疗程内无法记录(疼痛未缓解或者消失),则在第22、30、60、90天随访时记录。(2)患者满意度:用标尺法,0~100代表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 措施 的耐受性,100分表示很满意,0分为很不满意,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其耐受程度的位置,并记录读数(分)。于第11天记录。

 15统计方法

 数值以(珋x±s)表示,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前,经过K-S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与VAS疼痛评分的关系

 见表1和图1。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为(063±162)分,B组(804±1095)分。4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1疗程的针灸治疗后,针灸各组的总体止痛效应相当。经治疗后,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不同(P<005),A组(电针组)、C组(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P<005);电针组与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当(P>005);电针+铺棉灸组、电针+叩刺拔罐组患者满意度相当(P>005)。从患者角度分析,较电针+铺棉灸、电针+叩刺拔罐,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病人满意度是指病人凭着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4]涉及整个疾病就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

 22患者满意度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见表2和图2。4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A组(电针组)较B组(电针+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P<001)。四组患者的满意度与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5)。

 3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范畴,其发生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湿热毒邪循肝胆经络熏蒸肌肤;在病变后期,余毒未清,瘀血阻滞肌肤而发生神经痛。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困扰患者的主要原因。止痛是针灸的一大功能,针灸有减轻带状疱疹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等作用[5-6]。本方案取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治疗,本取穴方案从蛇串疮病机出发,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采用电针法、电针+铺棉灸法、电针+火针法、电针+叩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虽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疼痛强度、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各止前效应指标,除了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外,余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考虑与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7]有关,估计到治疗后的观察点,大部分患者自然病程已向痊愈转归,因此无法体现各疗法止痛效应的差别。电针法为阿是穴围针刺加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电针治疗,其余三种疗法分别为在此基础上加上铺棉灸法、火针法、叩刺拔罐法,治疗后VAS评分A组(电针组)明显低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而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结果说明针灸本身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将电针和铺棉灸重叠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可能还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将其所接受的治疗措施的耐受性用0~100分表示出来,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属病人 报告 的临床结局。病人报告的临床资料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价关注的焦点,可用于最佳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8]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但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循证医学针灸证据评析

 1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和范畴的确立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 经验 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11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12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经验 总结 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13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纳入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论证强度和科学性最佳[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证据之一,但对于针灸RCT的评价既要考虑试验设计完成质量,又需考虑到针灸临床实际。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医药、针灸领域中占据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未采用随机方法,但采用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给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本研究针灸研究证据纳入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针灸辨证论治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将其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

 (4)个案:个案(Singlecasestudy),也称单个病例报告。针灸个案往往灵活多变地记录针灸疗效卓著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于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个案也是针灸研究证据的纳入范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佳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强调临床研究的“同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对比分析,难以顾及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没有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基础上,借鉴已有中医领域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进行补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21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论述性的,是临床经验记载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籍质量、医家资质、记载形式(医案、论述)、证据应用强度、内容完备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其中符合第2条者为经典著 作文 献,符合第3条者为历代沿用的古代证据。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古典聚珍》中的收录67种针灸医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指《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古代针灸名医:依据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史[8-9],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名医有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涪翁、郭玉、曹翕、吕广、皇甫谧、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权、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王惟一、王执中、何若愚、阎明广、窦汉卿、王国瑞、滑寿、徐凤、凌云、高武、汪机、马莳、杨继洲、李时珍、吴昆、张景岳、李学川。记载为历代沿用:指该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重复应用。

 22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自己或他人概况归纳而成,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本研究一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特点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一方面依据专家范畴界定、作者、载体形式及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的界定:在时间范围上界定为民国至今的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进而依据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过程[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成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范围,他们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经验总结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进行界定。

 23现代针灸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1)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10]、Jadad评分量表[11],结合针灸临床实际及文献特点对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文献载体指标等进行补充,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11分者,且前3条得分≥3分,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10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第4~11条符合3条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且必须符合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低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3条得分≤1分;或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特点,初步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特点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具体见表5。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仅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4)个案:针灸个案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病人诊疗信息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具体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第4、7条。低质量文献: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条标准。

 3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问卷咨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等级一一对应,即高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而证据的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与现有文献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41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针灸临床文献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应用于针灸临床决策的文献,故此本研究以从文献中挖掘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目的,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载录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反映针灸临床实际特点的证据如个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能基本体现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色。

 42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最大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方法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两个不同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针灸理论及其实践为根本的,因此该体系必须兼顾针灸临床个体化、经验性等特色。随机、对照、盲法固然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好方法,但中西医学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应用这些方法到针灸临床实际中尚有很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古籍载录证据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文献之间既有方法学可靠性上的强弱,也有针灸临床可适用性的高低,还有完成质量优劣以及针灸数千年传承的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证据等级体系以目前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现状为基础,调和多因素对证据水平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能的纳入各类有价值证据。

 43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针灸临床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影响过程,从证据角度评价各类型针灸临床文献是值得被深入探索的新领域,针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特殊性,在考虑现行循证医学评价指标外,本研究加入医家个人资质、水平、单位、载体、学术观点、具体针灸方案、理论解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指标的探索,并针对各类研究证据提出一套严格的评价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以排除低质量或不合格证据,筛选出高质量的可信性强的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有价值证据。

 综上,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方法和共识性方法,结合针灸学科及文献特点,比对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探讨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和特点,初步建立了针灸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初步建立了针灸临床研究证据体系。但鉴于针灸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特殊性,建立适合针灸诊疗特点和文献形式的证据分级,评价体系还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故还存在研究证据的评价指标的确定可能不够完善,部分评价指标缺乏权威参考标准等不足之处,亟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针灸推拿学专业职业规划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中医院实习心得体会3篇

4 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