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腹泻简介
中医·腹泻腹泻:1经外奇穴名;2泄泻。经外奇穴名·腹泻腹泻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腹部,脐下5分。计1穴。主治腹泻。一般直刺05~10寸。病症名·腹泻腹泻即泄泻。指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的表现,是多种类似症状的统称。泄泻(diarrhea)为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又称下利(汉唐时期)。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泄泻的定义《中医药学名词》(2004):泄泻是指以腹泻、便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药学名词》(2010):泄泻病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古人论述泄泻在《黄帝内经》中称为泄,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等。《难经》有五泄之分,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亦有根据病因或病机而称为“暑泄”、“大肠泄”者,名称虽多,但都不离“泄泻”二字。《丹台玉案·泄泻门》指出:“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缔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百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奇效良方·泄泻门》:“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泄。”历代医书中,对本病的脉、因、证、治都有较详细的记载。《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温胜则濡泄。”《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指出:“寒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篇说:“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
详见百科词条:腹泻 [ 最后修订于2018/8/16 10:45:05 共3375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丹台玉案》卷二:神仙粥处方老姜90克功能主治治冒雨受寒,身热头疼,腹中作饱,不思饮食。用法用量用带皮老姜捣烂,将热酒适量泡饮,出汗,轻者即愈,重者可解一时之急。摘录《丹台玉案》卷二《寿世保元》卷四方名神仙粥组成山药(蒸熟,去皮)1斤,鸡头实半斤(煮熟去壳,捣为末),粳米半升。功效补虚劳,益气强志,壮元阳,止泄精。主治劳瘵泄精。用法用量上以慢火煮成粥。空心食之。食后用好热酒饮12杯更妙。加减加韭子末23两尤妙。《玉案》卷二方名神仙粥组成带皮老姜3两(捣烂)。功效发汗。主治冒雨受寒,身热作饱,不思饮食,头疼者。用法用量饮酒。饮后出汗,轻者即愈,重者可解一时之急。制备方法上以热酒浸泡。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神仙酒”。《惠直堂方》卷一方名神仙粥组成葱白7条(连根叶),生姜5大片(捣碎),白糯米1撮。主治伤寒阴阳两感,初起发寒热。用法用量上以水3碗,煎清粥2碗,再入老醋半小盏,乘热饮之。待汗大出而愈。加减病人肚内饱胀,不思饮食,去糯米。
详见百科词条:神仙粥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35:07 共43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直指》卷二十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逐瘀汤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3 《玉案》卷五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逐瘀汤的用法用量 4 《傅青主男女科·男科》卷上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逐瘀汤的用法用量 5 《青囊全集》卷上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逐瘀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逐瘀汤 1 拼音
zhú yū tāng
2 《直指》卷二十三 21 方名逐瘀汤
22 组成川芎1分半,白芷1分半,生干地黄1分半,赤芍药1分半,五灵脂1分半,枳壳(制)1分半,阿胶1分半,蓬莪术1分半,茯神1分半,木通1分半,生甘草1分半,大黄(生用)1分半,桃仁(去皮,焙)1分半。
23 功效通利大小便,取下恶物。
24 主治痔疮,瘀血作痛。赤痢血痢,痛不可忍,又治血痔。
25 逐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井水1碗,加生姜3片,蜜3匙,煎服。以利为度。
26 制备方法上锉散。
3 《玉案》卷五 31 方名逐瘀汤
32 组成当归2钱,红花2钱,生地2钱,官桂1钱5分,乌药1钱5分,桃仁(去皮尖)1钱5分。
33 主治产后瘀血凝滞,头疼发热,胸膈不宽,肚腹绞痛。
34 逐瘀汤的用法用量水1钟,煎服。
4 《傅青主男女科·男科》卷上 41 方名逐瘀汤
42 组成水蛭(炒黄,为末)3钱,雷丸3钱,红花3钱,枳壳3钱,白芍3钱,牛膝3钱,当归2两,桃仁40粒。
43 主治或因跌闪而瘀血不散,或郁忧而结血不行,或风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致成血臌,腹胀如臌,而四肢手足并无臌意。
44 逐瘀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服1剂血尽者,可改服四物汤调理,于补血内加白术、茯苓、人参,补元气而利水。
5 《青囊全集》卷上 51 方名逐瘀汤
52 组成刘寄奴2钱,茜根1钱,王不留行1钱5分,漆渣8分(可炒尽烟),归尾3钱,赤芍2钱,生地3钱,桃仁7粒,红花1钱,紫草1钱,楂肉1钱5分,青皮1钱,苏木1钱5分。
53 主治瘀血气滞腹痛。
54 逐瘀汤的用法用量水煎,酒兑服。
古籍中的逐瘀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四节·夹血伤寒虽然。消瘀当分部位。消一身经络之瘀。如王氏身痛逐瘀汤。(羌活、秦艽、川芎、杜红花、制香附各一钱、全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消化法鲜生地五钱,酒炒青子芩钱半。顾氏医镜方)、身痛逐瘀汤(羌活、秦艽、川芎、杜红花、制香附各一钱,全当
《杂病广要》:[脏腑类]痔蓄血热明矣。其下焦蓄血,亦以尺脉洪盛见之。合用逐瘀汤主治,须得大小便通快。(《直指》)(按∶逐瘀汤
《血证论》:[卷五]瘀血。瘀血在中焦。则腹痛胁痛。腰脐间刺痛著滞血府。逐瘀汤治之。小柴胡汤。加香附姜黄桃仁大黄。亦治之。瘀
《医林改错》:[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小儿疳证目录 1 拼音 2 《胎产要诀》卷上:参橘饮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参橘饮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盘珠集》卷下:参橘饮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摘录 4 《玉案》卷五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参橘饮的用法用量 5 《会约》卷十四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参橘饮的用法用量 56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参橘饮 1 拼音
shēn jú yǐn
2 《胎产要诀》卷上:参橘饮21 处方
人参5分,橘红5分,白术5分,半夏5分,当归5分,藿香5分,甘草4分,砂仁4分,藿香1分。
22 功能主治妇人成孕两三月,恶阻呕逆,恶食,头眩倦怠。
23 参橘饮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肥人,加竹沥45匙,姜汁2匙。
24 摘录《胎产要诀》卷上
3 《盘珠集》卷下:参橘饮31 处方
人参、白术(炒)、甘草(炙)、橘皮、当归、白芍、藿香、香附(制)、茯苓。
32 功能主治调血散郁。主妊娠恶阻,气血不足,转致内郁,郁气上冲于胃则呕逆,血虚而心失所养则烦闷。
33 摘录《盘珠集》卷下
4 《玉案》卷五 41 方名
参橘饮
42 组成人参1钱5分,陈皮1钱5分,厚朴1钱5分,藿香1钱5分,白术1钱5分,淡竹茹5分。
43 主治妊娠恶阻,呕吐,喜酸,恶食。
44 参橘饮的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不拘时候服。
5 《会约》卷十四 51 方名参橘饮
52 组成人参1钱,白术2钱,炙草1钱,橘红1钱,紫苏1钱,麦冬1钱,黄芩1钱,竹茹1钱,生姜1钱,广香5分,茯苓1钱半。
53 功效补气清热保胎。
54 主治妊妇恶阻,呕逆不能食,六脉虚者。
55 参橘饮的用法用量加大枣为引。
56 加减或加半夏2钱(姜炒)。
古籍中的参橘饮 《胎产秘书》:[上卷]恶阻食。法当顺气理血,豁痰导水,而诸症自除。以加味参橘饮治之。加味参橘饮人参(一钱)白术(二钱)砂仁(
《妇科秘书》:恶阻论者不须服药,乃常病也;重者须少药调之,宜用加味参橘饮。恶阻兼腰痛者,防胎坠下,犹宜二陈、四物,加条
《胎产心法》:[卷之上]恶阻论者不须服药,乃常病也。重者须少药调之,宜用加味参橘饮。考之古人有用半夏茯苓汤、茯苓丸,专治恶阻。又
《验方新编》:[卷二十妇科胎前门]胎前症治不食。法当顺气理血、豁痰导水而诸症自除。以加味参橘饮治之。加味参橘饮∶人参一钱,白术二钱,砂仁三分
《客尘医话》:[卷二妇科述略]胎前论治目录 1 拼音 2 《丹台玉案》卷五:归芍饮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玉案》卷六:归芍饮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学集成》卷一 41 组成 42 功效 43 主治 44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5 《玉案》卷五 51 组成 52 主治 5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归芍饮 1 拼音
guī sháo yǐn
2 《丹台玉案》卷五:归芍饮21 处方
当归 白芍 川芎各3克 白术 人参 生地 香附 陈皮各45克
22 功能主治治临经并经后腹痛。
2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24 摘录
《丹台玉案》卷五
3 《玉案》卷六:归芍饮31 处方
人参5分,白术5分,白芍5分,白茯苓5分,诃子肉5分,乌梅半个,黄连6分,厚朴6分,肉豆蔻6分,柴胡6分。
32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久不肯住。
3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加黑枣2枚,水煎,空心服。
34 摘录《玉案》卷六
4 《医学集成》卷一 41 组成
白芍、当归、莱菔、枳壳、槟榔、甘草。
42 功效凉下。
43 主治痢疾烦渴身热,小水短赤,少腹胀痛而里急后重,年力强壮而形气有余,其脉数而洪滑有力者。
44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先进百顺丸,次用痛痢饮。随进本方。
5 《玉案》卷五 51 组成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白术1钱5分,人参1钱5分,生地1钱5分,香附1钱5分,陈皮1钱5分。
52 主治妇人临经并经后作痛。
5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食前服。
古籍中的归芍饮 《伤寒论纲目》:[卷十二]发斑血热发斑者。玉女煎。阴虚血燥。大热大渴发斑者。归芍饮。内虚外热。阴盛格阳发斑者。大温中饮。太阳阳明
《丹台玉案》:[卷之六痢疾门]立方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五分。空心灯心汤调下。归芍饮治小儿痢疾。久不肯住。人参白术白芍白茯苓诃子肉
《丹台玉案》:[卷之五疼痛潮热]立方枳壳生地蓬术(各一钱二分)生姜三片。空心煎服。归芍饮治临经并经后作痛。当归白芍川芎(各一钱)白术人
《医宗己任编》:[卷八西塘感症(下)]感症兼病无力者。补中益气汤主之。有一种大虚致感。先以归脾饮补之。待虚回后清邪。补中益气汤人参黄当归白术广皮
《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除瘟方本文2023-08-18 23:14: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