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猪肚丸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普济方》卷二一六引《经验良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何氏济生论》卷二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猪肚丸的临床应用 10 《履霜集》卷一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医述》卷十三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集验良方拔萃》卷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26 用药禁忌 127 附注 13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4 《准绳·幼科》卷八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张氏家传》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功效 154 主治 15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56 制备方法 16 《千金》卷二十一 161 方名 162 猪肚丸的别名 163 组成 164 主治 16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66 制备方法 167 附注 17 《千金翼》卷十九 171 方名 172 猪肚丸的别名 173 组成 174 主治 17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76 制备方法 177 各家论述 178 附注 18 《圣惠》卷二十六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慎斋遗书》卷八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制备方法 21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普济方》卷二二七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氏家传》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功效 234 主治 23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36 制备方法 24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赵氏家传》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功效 244 主治 24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46 制备方法 25 《杨氏家藏方》卷十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56 用药禁忌 26 《魏氏家藏方》卷十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朱氏集验方》卷六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28 《御药院方》卷六 281 方名 282 猪肚丸的别名 283 组成 284 功效 285 主治 286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87 制备方法 288 用药禁忌 289 附注 29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9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猪肚丸 1 拼音
zhū dù wán
2 猪肚丸的别名黄连猪肚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3 处方猪肚1具(制如食法)黄连 粱米各150克 栝楼根 茯神各120克 知母90克 麦门冬60克
4 制法上七味,为末,纳入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乘热子木臼中捣烂,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清热止渴。治消渴,强中。
6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日二服,渐加至50丸,随渴即服之。
7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8 《普济方》卷二一六引《经验良方》 81 方名
猪肚丸
82 组成猪肚1个,莲子1升(与猪肚同煎1周日,干为末,去皮心),母丁香1两,川楝子(打破)1两,破故纸1两,舶上茴香1两。
83 主治小便频数。
8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
8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9 《何氏济生论》卷二 91 方名猪肚丸
92 组成白茯苓(乳拌)5斤,甘草(酒炒)5斤,牛膝(酒蒸)5斤,当归(酒蒸)5斤,白芍(酒炒)5斤,赤白首乌5斤(连皮打碎,红枣2斤,黑豆2升,滚汤泡开,一层豆,一层枣,首乌从巳蒸至未,好酒8斤陆续洒完,枣留和丸)。
93 主治瘦极。
9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滚水送下。
95 制备方法上为末,犍猪肚3个洗净,砂锅内煮烂,和枣肉捣为丸。
96 猪肚丸的临床应用昔一太监瘦极,僧授此方服之久久,左手挈80斤,右提水一石。
10 《履霜集》卷一 101 方名猪肚丸
102 组成黄连2两(炒),麦门冬2两,熟地2两,五味子2两,花粉2两,人参1两。
103 主治虚劳消渴,善食易饥,自汗,大便硬,小便数黄赤。
10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后米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雄猪肚内,缝,煮极热,捣烂,炼蜜为丸。
11 《医述》卷十三 111 方名猪肚丸
112 组成人参、苦参、丹参、玄参、沙参、扁豆、石斛、白芍、芡实、莲肉、山药、茯苓、甘草、锅焦。
113 主治堕胎半产。
11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早滚汤服5钱。
115 制备方法上用雄猪肚1具洗净,将药装入。蒸熟捣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
12 《集验良方拔萃》卷二 121 方名猪肚丸
122 组成炒麦冬1两,北沙参2两,芡实4两,生白术5两,金樱子1两,杜仲3两,金毛狗脊2两,续断2两,黑脂麻5两,沙苑蒺藜2两,黑发灰2两。
123 主治遗精梦泄,不思饮食,肢瘦气弱,咳嗽,渐成劳损。
12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晚米汤送下。
125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雄猪肚1具洗净,煮极烂,为丸如梧桐子大。为丸时如燥,稍加熟蜜;若湿重,加山药粉。
126 用药禁忌忌食猪肝、羊血、番茄。
127 附注方中沙苑蒺藜用量原缺。
13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31 方名猪肚丸
132 组成猪肚(去油洗净)1个,白术(炒)5两,牡蛎(煅)5两,芡实(炒)5两,莲须5两,龙骨(煅)5两,苦参5两。
133 功效理脾补气,固精。
134 主治脾虚气亏,梦遗滑精,不思饮食,肌肉羸瘦。
13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3钱,1日2次,温开水送下。
136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将猪肚煮烂,晒干,共为细末,水为丸。
14 《准绳·幼科》卷八 141 方名猪肚丸
142 组成柴胡1两,黄连1两,秦艽1两(净),芜荑2两(瓦上煿干,去壳取肉,别为末,临时入用)。
143 主治小儿肝热面瘦。
14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饮送下。
145 制备方法上用猪肚1个,破开净洗,入前药三味末于内,以酒半缸,童子小便1升,煮干,春令得所,放芜荑末又春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张氏家传》 151 方名猪肚丸
152 组成南木香半两,宣州黄连2两,生干地黄2两,青橘皮2两,银州柴胡(去根及土)2两,鳖甲(九肋者,水煮去裙襕,用童便炙黄)2两。
153 功效退黄,长肌肉,进饮食,解虚劳,行滞,利关节。
154 主治小儿骨热体瘦,面色萎黄,脐腹时痛,胸膈满闷,全不入食。
15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米饮送下,1日23次。
15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猪胆1个盛药在内,紧系定口,慢火汤煮令香熟,去线,捣猪肚同药令极烂,为丸,如麻子大。
16 《千金》卷二十一 161 方名猪肚丸
162 猪肚丸的别名黄连猪肚丸、猪肚黄连丸、猪肚儿丸
163 组成猪肚1枚(治如食法),黄连5两,粱米5两,栝楼根4两,茯神4两,知母3两,麦门冬2两。
164 主治消渴。下元虚弱,湿热郁结,强中消渴,小便频数,甚至梦遗白浊,赤白带淋。
16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随渴即饮服30丸,加至50丸,每日2次。
166 制备方法上为末,纳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接热及药,木臼中捣为丸;若强,与蜜和之为丸,如梧桐子大。
167 附注黄连猪肚丸(《三因》卷十)、猪肚黄连丸(《圣惠》卷五十三)、猪肚儿丸(《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如宜方》)。《圣惠》有柴胡。
17 《千金翼》卷十九 171 方名猪肚丸
172 猪肚丸的别名黄连猪肚丸、黄连煮肝丸
173 组成猪肚1枚(治如食法),黄连5两,栝楼4两,麦门冬4两(去心),知母4两(无,以茯神代)。
174 主治消渴。
17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渴即饮服30丸,渐加至4050丸,每日2次。
176 制备方法上为散,纳猪肚中,线缝,安置甑中,蒸之极烂熟,接热木臼中捣,为丸;若硬,加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77 各家论述《杏苑》:用猪肚为肠胃之引,使黄连清热,知母、麦冬、天花粉生津止渴。
178 附注黄连猪肚丸(《济阳纲目》卷三十三)、黄连煮肚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18 《圣惠》卷二十六 181 方名猪肚丸
182 组成猪肚1枚(以皂荚水净洗,用童子小便2斗于锅内煮至5升巳来,取出猪肚细切,于砂盆中烂研,以新布绞去筋膜,却纳小便中慢火煎至2升,入后药末),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京三棱2两(炮,锉),槟榔1两,桂心1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1两,草豆蔻(去皮)1两,枳壳(炒微黄,去瓤)1两,石斛(去根,锉)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当归1两,白术1两,牛膝(去苗)1两,桔梗(去芦头)1两,紫菀(洗去苗土)1两,赤芍药1两,蓬莪术1两,诃黎勒皮1两,芎藭1两,神曲(微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黄耆1两,柴胡1两(去苗),桃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肉豆蔻2两(去壳),阿魏1两(面裹煨,令面熟为度)。
183 主治脾劳。脏腑冷热不调,食少羸瘦,四肢无力,骨节烦疼,宿食不消,心腹积聚,脐下冷痛,面色萎黄。
18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人参汤或温酒送下。
185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前猪肚煎中,慢火熬令稠,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191 方名猪肚丸
192 组成豮猪肚1个(净洗),莳萝(炒)1两,硫黄(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硇砂半两。
193 主治肾脏风毒气攻注腰脚,或疮或肿,脐腹冷痛。
19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195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于猪肚内,用线密缝,酒煮令烂,候酒尽,将诸肚切开,入木臼中熟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慎斋遗书》卷八 201 方名猪肚丸
202 组成癞蛤模1只,胡椒1钱,猪肚1枚。
203 主治食积停痰肿。
204 制备方法上以胡椒纳癞蛤模口内,用猪肚1枚,包缝煮烂,为丸服。
21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211 方名猪肚丸
212 组成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木香1两,青蒿(去茎)1两,生干地黄(焙)1两,黄连(去须,炒)2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
213 主治骨蒸劳,唇颊赤,气粗口干,遍身壮热,或多虚汗,大肠涩秘,小便赤黄,饮食全少。
21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日午、临卧温水送下。
21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1枚嫩小猪肚净洗,入药末在内,系定,蒸令极烂,研和药末,为丸,如绿豆大。
22 《普济方》卷二二七 221 方名猪肚丸
222 组成大黄(炮)1两,鳖甲(醋炙黄)1两,柴胡1两,秦艽1两,附子1两,黄连1两,细辛半两,川乌半两,黄耆半两,桃仁半两,甘草半两,干姜半两,青蒿子半斤,葱白1握,韭白1握,乌梅5个(取肉,小便浸),杏仁半两。
223 主治一切劳疾,四肢羸瘦,口苦舌干,白日多睡,夜间不眠,咳嗽脓血,脚手疼酸,背髀拘急,诸药不治者。
22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每日3次。以衣盖之,出汗如胶甚妙。
22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豮猪肚1枚,安药在内,用绵线缝之;童子小便5升,同入火瓦瓶内,煨极熟;取出肚子,研烂细切,葱、韭白同研,无灰酒1斗,煎成膏;入飞罗面4两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氏家传》 231 方名猪肚丸
232 组成鳖甲1两(用童便并醋共1升热浸,炙尽为度),白术1两,薯蓣1两,胡黄连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青橘皮半两,紫菀(去土)半两,桃仁(去双仁,汤浸,去皮尖)半两,木香半两,甘草(炙)半两,柴胡(去芦头)1两1分。
233 功效解肌热。
234 主治或时泄泻,及有积滞,不思饮食,肌肉消瘦。
23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236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在净猪肚内,系定,煮令极烂为度,出,与药同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24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赵氏家传》 241 方名猪肚丸
242 组成宣连2两,肉豆蔻1两,陈橘皮(去瓤)1两,人参1两,栝楼根1两,杏仁(去皮尖)1两,胡黄连1两,槟榔1两,柴胡1两。
243 功效肥儿消疳。
244 主治小儿肌瘦。
245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临卧米饮送下。
24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豮猪肚1个,入药三分之二在内,以麻线缝合,银石砂器内煮烂,研如泥,更入所留药末1分,为丸如梧桐子大;儿子若小,丸如绿豆大。
25 《杨氏家藏方》卷十 251 方名猪肚丸
252 组成栝楼根1两半(生用),牡蛎粉半两,黄丹(别研)半两,水银8钱,黑铅8钱(结砂子),苦参1两,密陀僧1两,知母1两。
253 主治消渴。
25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日午、临卧米饮送下。
25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男子患,用米生养草猪肚1枚,妇人患,用豮猪肚1枚,贮药在内,以绵缝合,用绳子10条系在一口新砖上煮,不令得转;更别取栝楼根半斤细切,在水中一处同煮,自卯至午取出;细切肚子,研令如泥者软硬,同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256 用药禁忌此药宜阴干.不得日晒。忌热面、猪肉、葱白、炙煿物及酒色100日。
26 《魏氏家藏方》卷十 261 方名猪肚丸
262 组成柴胡1两(去芦头),芜荑1两,胡椒100粒,木香1分(不见火),胡黄连1分,雄黄半两(别研),麝香少许(别研),雄猪肚1个。
263 主治小儿肌体黄瘦,不思饮食,身体潮热,四肢无力。
26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26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糯米八猪肚内,缝定煮烂,去糯米,细切猪肚,和药末为丸,如绿豆大。
27 《朱氏集验方》卷六 271 方名猪肚丸
272 组成川乌(炮)4两,附子(炮)4两,干姜(炮)1两半,白术1两半,厚朴1两半,良姜(炒)1两,肉豆蔻(煨)1两,荜茇1两,禹余粮(火煅,醋淬)1两,缩砂仁1两,丁香1两,桂心1两。
273 主治脏寒泄泻。
27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米饮送下。脏寒泄泻,早晨先用厚朴、附子2味,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此猪肚丸。
2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豮猪肚1只净洗,以川椒1两(去目),茴香1两,大曲2两,入猪肚内,用线缝定,酒醋煮烂;取出川椒、茴香、大曲焙干,为末,均和前药,以猪肚子杵和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
28 《御药院方》卷六 281 方名猪肚丸
282 猪肚丸的别名经验猪肚丸、积肥丸、参术丸
283 组成白术4两,牡蛎(烧)4两,苦参3两。
284 功效进饮食,健肢体。固精养血。
285 主治男子肌瘦气弱,咳嗽,渐成劳瘵。膏梁湿热,酿于脾胃,留伏阴中,男子便数梦遗,妇女淋带秽浊。
286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米饮送下,日3次。瘦者服即肥。
287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猪肚1个煮熟,锉研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288 用药禁忌忌食猪肝、羊血、番茄。
289 附注经验猪肚丸(《医统》卷七十)、积肥丸(《摄生众妙方》卷五)、参术丸(《仙拈集》卷二)。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9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291 方名猪肚丸
292 组成猪肚1枚(净洗),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泽泻2两,肉苁蓉(去皱皮,酒浸,切,焙)2两,干姜(炮裂)2两,青蒿2两,陈橘皮(去白,炒)2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槟榔(锉)1两,黄连(去须,炒)1两,柴胡(去苗)1两,木香1两,桂(去粗皮)1两。
293 主治肾劳,腰脚疼痛及脾胃极冷。
294 猪肚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米饮送下。
295 制备方法上为末,将诸肚入熟艾10两,以米醋1斗烂煮取出,捣研令细,入诸药末,入余醋和硬软得所,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猪肚丸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八消渴门]消中)轻粉上搜匀。每服二钱。长流水调下。齿浮是效。投猪肚丸补。黄柏丸(出圣济总录)治消中。黄柏(二两去粗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粟米饮下。治脏腑枯燥,口干引饮,小便如脂。黄连猪肚丸黄连、粱米、栝蒌根、茯神各四两,麦门冬、知母各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六消渴门]辨六经渴病并治干葛枇杷叶黄栝蒌子麦门冬五味子(各一两)檀香(猪肚丸(出千金方)治诸渴疾。川黄连(五两)净白干葛知
《本草经解》:[卷一草部上]术酒煎。治产后呕逆。同陈皮。治脾虚胀满。同谷芽、猪肚丸。治脾虚少食而瘦。同白芍、肉果炮姜暑泻。同苦参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通治方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炒鸡内金的炮制方法 4 炒鸡内金的性状 5 鸡内金的性味归经 6 鸡内金的功效与主治 7 炒鸡内金的炮制作用 8 鸡内金的炮制研究 8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8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9 炒鸡内金的贮存方法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焦鸡内金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炒鸡内金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炒鸡内金 已经自动替换为 焦鸡内金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jiāo jī nèi jīn
2 概述焦鸡内金为鸡内金的炮制品,方法为炒焦。鸡内金的炮制宋代已有,见《博济方》等。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1]。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效,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焦鸡内金表面暗黄褐色至焦**,鼓起,质松脆,用放大镜观察,显颗粒状或微细泡状[1]。轻折即断,断面有光泽[1]。炒制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并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1]。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肝虚泄泻及小儿疳积[1]。
3 焦鸡内金的炮制方法宋代有焙(《博济方》)、炙制(《太平圣惠方》)、蜜炙(《圣济总录》)、麸炒(《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煅制(《疮疡经验全书》)等炮制方法[1]。
明代出现了酒制(《景岳全书》)、炒制(《医宗必读》)法[1]。
清代增加了猪胆汁制(《外科大成》)等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砂炒、醋炒等[1]。
净鸡内金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1]。
焦鸡内金的炮制方法为:将净鸡内金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取出,放凉[1]。
4 焦鸡内金的性状鸡内金呈不规则的卷状片,表面**、黄褐色或黄绿色,片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1]。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气微腥,味微苦[1]。
焦鸡内金表面暗黄褐色至焦**,鼓起,质松脆,用放大镜观察,显颗粒状或微细泡状[1]。轻折即断,断面有光泽[1]。
5 鸡内金的性味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中华本草》:脾;胃;肾;膀胱经
《中药大辞典》:入脾、胃经。
《名医别录》:"微寒。"
《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本草备要》:"甘,平,性涩。"
《本草经疏》:"大肠、膀胱二经。"
《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6 鸡内金的功效与主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鸡内金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效。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中药大辞典》:鸡内金具有消积滞,健脾胃的功效。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中华本草》:鸡内金具有健脾消食、涩精止遗、消症化石的功效。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症瘕经闭、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焦鸡内金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并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1]。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肝虚泄泻及小儿疳积[1]。如治饮食停滞,食积不化的反胃吐食方(《备急千金要方》),以及治脾虚泄泻的益脾饼(《医学衷中参西录》)[1]。
醋鸡内金质酥易碎,且矫正了不良气味[1]。有疏肝助脾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1]。如治肝脾失调,消化失常,腹满臌胀的鸡胵汤(《医学衷中参西录》)[1]。
《神农本草经》:"主泄利。"
《名医别录》:"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
《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
《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本草纲目》:"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
《本草述》:"治消瘅。"
《本经逢原》:"治眼目障翳。"
《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癣症瘕,通经闭。"
《陆川本草》:"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
7 焦鸡内金的炮制作用鸡内金长于攻积,通淋化石[1]。用于泌尿系结石和胆道结石[1]。如治砂石淋证的砂淋丸(《医学衷中参西录》)[1]。
炒制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并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1]。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肝虚泄泻及小儿疳积[1]。如治饮食停滞,食积不化的反胃吐食方(《备急千金要方》),以及治脾虚泄泻的益脾饼(《医学衷中参西录》)[1]。
8 鸡内金的炮制研究鸡内金主含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等[1]。
8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1)实验结果表明,清炒和醋制鸡内金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略有升高,Pb降低[1]。清炒后水解氨基酸略降低,但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基本不变[1]。醋制水解氨基酸略有升高[1]。两种炮制品都显著地增加了微量元素的溶出率,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1]。
(2)鸡内金炮制后,淀粉酶的活性有所下降,而蛋白酶的含量升高,活性增高[1]。其原因是淀粉酶对温度敏感,而蛋白酶对温度不敏感,而且在酸性环境中活力强,故醋制鸡内金的活力高于鸡内金[1]。
(3)实验证明,鸡内金经清炒、砂烫、醋制、烘制后,水和乙醇浸出物含量均较生品有所增加,氯仿浸出物清炒品和烘制品也高于生品[1]。亚硝酸盐含量清炒、烘制和砂烫均较生品明显降低(P<005),可能是由于加热使有毒的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之故[1]。经综合分析认为,烘制鸡内金为最佳制品,因其不但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有毒成分含量最低,而且具有易于炮制的优点[1]。
(4)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鸡内金的蛋白质区带图谱,结果鸡内金生品中的8条谱带,在砂炒后完全消失,证明砂炒对鸡内金蛋白质影响较大[1]。
8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1)口服制鸡内金后,能使胃液分泌量增加,胃液酸度增高,胃排空速率加快[1]。胃运动功能明显增强,表现在胃运动期延长及蠕动波增强[1]。此结果及临床观察均证明,鸡内金对各种消化不良症是有效的[1]。
(2)鸡内金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混悬剂,给小鼠灌胃30分钟内,小鼠胃中游离酸、总酸、胃蛋白酶基本无变化,而灌胃60分钟后,则各项指标显著增高,其中砂烫、烘制品优于其他炮制品[1]。而对其肠胃推进功能有增强趋势,但不显著(P>005)[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鸡内金的消食作用出现缓慢,但较持久;可见并不是药物在胃内的局部作用或直接 肠胃运动引起的,可能是药物消化后进入血液循环 胃腺分泌增加而引起间接助消化作用[1]。
9 焦鸡内金的贮存方法西瓜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西瓜Citrullus Lanatus Matsum et NAKAI的果实。陶弘景注本草时在瓜蒂一项,曾提到「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李时珍认为这就是西瓜,又说在五代之前,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因其未遍及中国的缘故。按《胡峤陷虏记》记载: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则南北皆有。因性寒而名寒瓜,因自西来而呼西瓜。西瓜之名出自元、明间的《日用本草》、《食疗本草》等古籍,而西瓜在五代引种中国,当初称为寒瓜,是否又名水瓜、夏瓜、青登瓜,则有待考证。西瓜品种很多,不只现代,古代其皮色即分青、绿,其瓤则有红、白品种,其种子有黄、红、黑、白色等品系,现在西瓜品类更无可计数了。 西瓜果皮、果肉、种子都可食用、药用。 籽壳及西瓜皮制成「西瓜霜」专供药用,可治口疮、口疳,牙疳,喉蛾(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症。 西瓜果肉(瓤)有清热解暑、解烦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来治一切热症、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发炎、酒醉。 西瓜皮用来治肾炎水肿、肝病黄疸、糖尿病。 西瓜子有清肺润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壳用治肠风下血、血痢。 《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白虎汤为汉伤寒论方,功能清热生津,解渴除烦,即指西瓜皮与其同功之喻。而春、夏伏气发瘟热,觅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汤沃雪。 疗效 西瓜在古今用于民俗治病和食疗保健的资料甚丰。例如: 1《松漠记闻》云: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2《随息居饮食谱》云:食瓜腹胀者,以冬腌菜瀹汤饮即消。目赤口疮用西瓜肉曝干腌食之;唇内生疮用西瓜皮烧研噙之;食瓜过多成病用瓜皮煎汤解之;口腔炎用西瓜皮晒乾,炒焦,加冰片少许同研末,用蜂蜜调涂患处。 3糖尿病、尿混浊,用西瓜皮、冬瓜皮十六克,天花粉十二克,以水煎服。 4高血压用西瓜支干品十三克,草决明子十克,以水煎代茶饮。 5酒精中毒,酒醉后头晕、烦渴,饮西瓜汁一碗。 成分及效能 西瓜果肉:含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瓜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内氨酸、丙酸、乙二醇、甜菜碱、腺嘌呤、蔗糖、萝卜素、胡萝卜素、番茄烃、六氢番茄烃、维他命A、B、C、挥发性成分中含多种醛类。 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淀粉、戊聚糖、丙酸、尿素、蔗糖等。 西瓜果肉所含瓜氨酸、精氨酸成分,能增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而导致利尿作用。种子含一种皂样成分,有降血压作用,尚能缓解急性膀胱炎功能。新鲜西瓜皮盐腌后可作小菜。 西瓜生食能解渴生津,解暑热烦躁。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我国民间谚语云: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说明暑夏最适宜吃西瓜,不但可解暑热、发汗多,还可以补充水分,号称夏季瓜果之王。在新疆哈密地方日夜温差大,白天热,夜寒冷,故俚语云:朝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宜忌 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饮料,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益处多多,但西瓜优点虽然很多,大量或长期吃副作用也不可轻忽。 明.汪颖《食物本草》云: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百虎汤之号,然亦不宜多食。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 元. 飞《延寿书》云: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致霍乱。又云: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皆食瓜之患也。 因此,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寒积腹痛,小便频数,小便量多;以及平常有慢性肠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于虚冷体质的人均不宜多吃。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可一次吃太多或长期大量吃,因西瓜水分多,多量水分在胃里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西瓜变质后不可以吃,容易引起胃肠病而下痢。惟清.张璐《本经逢源》云:西瓜,甘寒降泻。子仁甘温性升,开豁痰涎之理是其本性。又引《相感志》云:食西瓜后食其子,即不噫瓜气,其温散之力可知。 过食瓜果类致使胃肠寒积腹痛者,酌服中药理中汤可治。西瓜裨益于人虽多,慎记中国台湾民间俚语云:日吃西瓜,半夜反症。
西瓜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大西瓜、小西瓜。 大西瓜的品种以泰山、华宝、富宝为主。 小西瓜的品种以凤兰、宝兰、凤光为主。 西瓜的种类很多,果肉有深红色、桃红色、金**等,果形有椭圆形、球形、长圆形等。 西瓜种类:新宝 外型:椭圆 特色:甜度13度 (一般西瓜约11度) 西瓜种类:蜜香 外型:椭圆 特色:抗病性强 西瓜种类:华冠 外型:条斑鲜明 特色: 抗病性强
西瓜品种很多,不只现代,古代其皮色即分青、绿,其瓤则有红、白品种,其种子有黄、红、黑、白色等品系,现在西瓜品类更无可计数了。西瓜皮用来治肾炎水肿、肝病黄疸、糖尿病。西瓜子有清肺润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壳用治肠风下血、血痢。
山药别名又称薯蓣、土薯、山薯、山薯蓣、薯芋、薯药、怀山药、淮山、白山药、山芋、延章、玉 延等。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药性味平、甘、无毒,有益肾气、强筋骨、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治泄精健忘等功效,是一种上等的保健食品及中药材 料,在东南亚一带自古被广泛地作为医疗食补之材。
《本草纲目》记术因唐朝代宗名“预”,封建时代为了避讳,改为薯药,后来又因宋朝英宗名“署”,再改为山药。山药有野生、家种;山地生、平地生等等。药用多以山地生、以野生者为佳。
我国食用山药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它就被誉为补虚佳品,而备受称赞。山药不但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 B1、维生素B2、烟酸、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多量纤维素以及胆碱、粘液质等成分。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这是 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 现肥胖。山药还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结缔组织病的发生,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及关节腔的滑润。山药中的粘多糖物质与无机盐结合后可以形成 骨质,使软骨的弹性增加;所含的消化酶有促进蛋白质和淀粉分解的作用。山药对患有身体虚弱、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虚劳咳嗽、遗精盗汗、妇女白 带、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人,无疑是一种营养补品。山药除有上述作用外,还有许多药用价值。山药有补中益气、长肌肉、止泄泻、治消渴、益肺固精、滋养强壮等 功用。
山药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由一种很古老的开花植物进化而来。山药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既可做主粮,又可做蔬菜,还可以蘸糖做成小吃。
山药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黏蛋白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积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弹性,阻止 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可减少皮下脂肪堆积;能防止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胶原病的发生。许多滋补方剂,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归脾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都含有山药。从明代流传至今的益寿食品――珍糕,是由山药、山楂、麦芽等8味中药研为细末,和以米粉制成的糕,用于治疗老人、小 孩的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便溏泄泻之症,效果显著。
山药对肺虚咳嗽、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及小便频繁等症,都有一定的疗补作用。
山药“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许多古典医籍都对山药作了很高的评价。在民间,山药是人所共知的滋补佳品。它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胆碱、淀粉酶、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山药含有可溶性纤维,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能助消化、降血糖。用于糖尿病脾虚泄泻,小便频数。
山药的模样貌不惊人,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较细的圆柱状,肉白而坚,咀嚼时口感微酸发粘。不过“药不可貌相”,据古籍记载,多食山药有“聪耳明目”、 “不饥延年”的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民间也流传山药对于调理生理能力、病后虚弱体质、妇女产后调养,小孩强健体魄都有显著效果,因而被称为“食物 药”。为病后康复食补之佳品。
本文2023-08-18 23:28: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