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头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草乌头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草乌头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草乌头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草乌头的药理作用 210 炮制 211 性味 212 归经 213 功能主治 214 草乌头的用法用量 215 注意 216 附方 217 各家论述 218 草乌头的临床应用 219 中毒 220 备注 22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草乌头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草乌头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草乌头 1 拼音

cǎo wū tóu

2 《辞典》:草乌头

21 出处

侯宁极《药谱》

22 拼音名

Cǎo Wū Tóu

23 草乌头的别名

堇(《庄子》),芨(《尔雅》),乌头、乌喙、奚毒(《本经》),鸡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吴普本草》),独白草(《续汉书》),土附子(《日华子本草》),草乌(《圣济总录》),竹节乌头、金鸦(《纲目》),断肠草(《新疆药材》)。

24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25 原形态

①乌头,详"川乌头"条。

②北乌头,又名:五毒根、小叶芦、鞿鞡花、蓝乌拉花、蓝花草、百步草。

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块根常2~5块连生,倒圆锥形,长25~5厘米,外皮黑褐色。茎直立,光滑。叶互生,有柄;叶片近于革质,全角为卵圆形,长6~14厘米,宽8~9厘米,3全裂,裂片菱形,再作深浅不等的羽状缺刻状分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尖,二面均光滑,或有时微被毛。总状花序,或有时为紧缩的圆锥花序;花萼5,紫蓝色,上萼片盔形,长15~2厘米,侧萼片长14~17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4毫米;雄蕊多数,无毛;子房5个,稀有3~4个,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蓇葖果长1~2厘米。种子有膜质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草甸子、灌木丛间、山坡及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26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辽宁等地。

27 性状

干燥的块根,一般呈圆锥形而梢弯曲,形如乌鸦头,长约3~7厘米,直径约1~3厘米。顶端平圆,中央常残留茎基或茎基的残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皱缩不平,有时具短而尖的支根,习称"钉角"。质坚,难折断,断面灰白色,粉性,有曲折的环纹及筋脉小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口尝须特别谨慎,切勿咽下。以个大、肥壮、质坚实、粉性足、残茎及须根少者为佳。

28 化学成份

乌头各部分含生物堿,其中主为乌头堿。乌头堿水解后生成乌头原堿、醋酸及苯甲酸。叶中还含肌醇及鞣质。

多根乌头含有乌头堿,准噶尔乌头堿,准噶尔乌头胺,多根乌头堿,多根乌头定堿,乌头芬堿。

准噶尔乌头根含总生物堿量15%,主要为乌头堿,准噶尔乌头堿。地上部分含总生物堿量07%,主要为准噶尔乌头堿。

亚东乌头含有生物堿为伪乌头堿。

紫草乌地上部分(叶和梗)含生物堿058%,其中分出结晶生物堿称紫草乌堿043%。

据报道,日本产乌头除含乌头堿和新乌头堿外,还有次乌头堿、惰堿。

29 药理作用

草乌头(品种未鉴定)用小白鼠热板法实验,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与秦艽配伍,其镇痛效力可互相增强。草乌经甘草、黑豆法炮制后,毒性降低而不影响其镇痛效力。甘草、蜂蜜对草乌有解毒作用。草乌与川乌作用基本相同,前者生物堿含量0425%,后者05991%。

多根乌头中提出的总堿,10~20毫克/公斤注射于麻醉犬及兔,从心电图上可见心跳兴奋性及传导发生紊乱。

自准噶尔乌头根中提出的生物堿超过30种以上,准噶尔乌头堿属于Atisine一类,将其40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降低,有时后肢强直性收缩;对兔有弱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小鼠用催眠药引起的麻醉时间;用于兔有降温作用;静脉注射可降压,大剂量能阻断神经节,有弱的解M胆堿样作用。酊剂外用可作为止痛剂,以治疗神经痛、偏头痛等,其止痛作用主要来自乌头堿,毒性极大。

紫草乌

一局部麻醉作用:从紫草乌的叶和茎中分离得紫草乌堿,其1%溶液具有局部麻醉作用,效力相当于可卡因的2倍,将紫草乌堿注射于大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周,能产生传导阻滞;对人舌头有麻木和针刺感。将紫草乌堿溶液加热或放置于室温2~3个月之久,均不失效。异乌头堿002%溶液对家兔角膜有较弱的局部麻醉作用,将其注射于小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围,能使之产生传导阻滞但局部 明显,且易吸收中毒,故不理想。二镇痛作用:用小白鼠热板法作实验,紫草乌堿小且不能提高痛阈,大量始有效,其镇痛指数很低。

林地乌头

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使心收缩加强,频率加快;灌流于离体蛙肝使血管扩张,小量升压,大量则抑制心血管;对饥饿动物能使其体重很快恢复,正常犬、兔口服后体重增加更快。

日本产Alusidusculum Nakai的成分Lucidusculin能抑制嘌呤类利尿作用,但对盐类利尿剂无影响,与乌头堿有本质的差别。AgIgas Let V极毒,能使放牧的牛死亡;其中所含生物堿主要抑制运动神经末梢,有类似箭毒样作用。Aspicatum Stapf的根,对注射酵母引起发热的大鼠有解热作用,对小鼠扭体反应及机械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镇痛治疗指数高,说明较安全。Aheterophyllum Wall的成分Atisine口服或肌肉注射,对发热的家兔无解热作用,静脉注射能轻度降压。

210 炮制

制草乌:取净草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晒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每草乌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211 性味

辛,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乌头:甘,大热,有大毒。""乌喙:味辛,微温,有大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大毒。"

212 归经

入肝、脾、肺经。

①《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脾。"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阳经。"

213 功能主治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①《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②《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③《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④《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⑤《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⑥《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⑦《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214 草乌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215 注意

凡虚人、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栝楼、贝母、白敛、白及(一本有半夏)。恶藜芦。"

②《药性论》。"远志为之使。忌豉汁。"

③《纲目》:"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④《本草汇言》:"平素禀赋衰薄,或向有阴虚内热吐血之疾,并老人、虚人、新产人,切宜禁用。"

216 附方

①治一切瘫痪风:草乌头(生,不去皮)、五灵脂各等分。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四十岁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觉微麻为度。(《本事方》黑神丸)

②治破伤风:草乌头(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冷酒一盏,入葱白少许,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葱白热粥投之。(《儒门事亲》)

③治久患头风:草乌头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冷服。更随左右搐鼻。(《指南方》)

④治偏正头痛:草乌头四两,川芎藭四两,苍术半斤,生姜四两,连须生葱一把。捣烂,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晒干,拣去葱、姜,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临卧温酒下。(《戴古渝经验方》)

⑤治阳虚上攻,头项俱痛,不可忍者:细辛、新茶芽(炒)。草乌头(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盐炒)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入麝香末半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本事方》乌香散)

⑥治脾胃虚弱及久积冷气,饮食减少:草乌头(净洗)一斤,苍术二斤,陈橘皮(去白)半斤,甘草(生,椎碎)四两,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干为度,去却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乌头、苍术二味,曝干,粗捣筛焙干,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盐汤咸温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⑦治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疞痛,里急后重:草乌头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烧作灰)。为细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下。(《局方》三神丸)

⑧治一切痈肿毒: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叶等分。为末,用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干用醋润之。(《景岳全书》草乌揭毒散)

⑨治肿毒痈疽,未溃令内消,已溃令速愈:草乌头末,水调,鸡羽扫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著入。初涂病人觉冷如水,府乃不痛。(《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⑩治发背、蜂窝、疔疮、便毒:草乌头一个,川乌头一个,瓦一块,新汲水一桶。将二乌并瓦浸于水桶内,候瓦湿透,即将川乌、草乌于瓦上磨成膏,用磨药手挑药贴于疮口四周;如未有疮口,一漫涂药如三、四重纸厚,上用纸条透孔贴盖,如药干,用鸡翎蘸水扫湿,如此不过三度。(《瑞竹堂经验方》二乌散)

⑾治一切诸疮未破者:草乌头为末,入轻粉少许,腊猪油和搽。(《普济方》)

⑿治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草乌头一个,用烧酒适量磨汁,外搽局部,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⒀治瘰疬初作未破,作寒热:草乌头半两,木鳖子二个。以米醋磨细,入捣烂葱头、蚯蚓粪少许。调匀敷上,以纸条贴令通气孔。(《医林正宗》)

⒁治一切风齿疼痛,饮食艰难:草乌头三枚(炮),胆矾(研)、细辛(去苗叶)各一钱。捣研为细散。每用一字,以指头揩擦,有涎吐之。(《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⒂治脑泄臭秽:草乌(去皮)半两,苍术一两,川芎二两。并生研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热物。(《圣济总录》)

⒃治喉痹、口噤不开: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擦牙,并搐鼻内,牙关自开也。(《纲目》)

217 各家论述

①《药性论》:"乌喙,其气锋锐,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

②杨清叟:"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并宜草乌头、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能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③《纲目》:"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

④《本草述》:"草乌头类,洵为至毒之药,第先圣用毒药以去病,益期于得当也。如草乌辈之用,固沉寒痼冷,足以相当,或寒湿合并,结聚癖块,阻塞真阳,一线未绝,非是不足以相当而战必克。如瘫痪证,先哲多用之,盖为其寒湿之所结聚,顽痰死血,非是不可以开道路,令流气破积之药得以奏绩耳。"

⑤《本草求真》:"草乌头,《本经》治恶风洗洗汗出,但能去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异性者。至于乌喙,禀气不纯,服食远之可也。"

⑥张寿颐:"草乌头(本经)谓主中风恶风洗洗,盖仍以外感寒风而盲,洗洗读作洒洒,仍是洒浙恶风之候,而后世乃谓可治恶风,以恶字作如字读,岂古人之真旨要知毒风厉风等症,皆是血热成毒,似此太热大毒之物,胡可妄投,此盖误读古书之谬。惟果是寒湿寒痰。涸阴沍寒,坚凝结聚之症,始可用为佐使,引到病所,以开坚积耳。"

218 草乌头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将草乌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含总生物堿2毫克),每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1次)或1~2穴(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停药2~3日后可继续用药。孕妇忌用,心脏病慎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窟、神经痛等共64例,总有效率为958%以上,大多治疗6~10日疼痛即见减轻,对重症风湿性关节炎止痛效果尤为明显。此外又用于感冒发热10例,除2例无效外,均于用药1~3次后收到退热效果。

②用作麻醉、止痛剂生草乌外用可麻醉末梢神经,作为局部麻醉、镇痛之用;与洋金花合用作为全身麻醉剂,似有相互抵销副作用及增强麻醉效果的作用。

219 中毒

草乌亦含乌头堿,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其表现与川乌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临床应用务宜谨慎。

220 备注

此外,尚有下列几种乌头属植物,亦作草乌使用。

①乌头的黄山变种(黄山乌头)(分布安徽、浙江)、展毛变种(分布江苏、浙江)和密毛变种(大乌头)(分布甘肃、陜西)。

②昆明乌头(黄草乌),详"昆明堵喇"条。

③圆锥序乌头(分布辽宁、吉林)。

④蒿叶乌头(分布辽宁、吉林)。

⑤太白乌头,详"金牛七"条。

⑥显柱乌头(分布云南)。

⑦多根乌头(分布新疆)。

⑧准噶尔乌头(分布新疆)。

⑨瓜叶乌头,详"藤乌头"条。

⑩紫草乌(分布云南)。

⑾松潘乌头,详"火焰子"条。

⑿亚东乌头(分布西藏)。

⒀细叶草乌(分布西藏)。

⒁直缘乌头(大草乌、小黑牛)(分布云南)。

22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草乌头的方剂 草乌头散

ǎn《圣济总录》卷—一九:草乌头散:处方:草乌头(米泔浸1宿,去皮,切作片,炒)1两,

急风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急风散:处方:丹砂一两,草乌头三两(一半生用,一半以火烧存性,于米醋内淬令冷

七生丸

子、白僵蚕、大天南星、半夏(洗)、川姜、干葛、草乌头(水浸三宿,去皮脐,焙干用)各等分。主治:一切

草乌头丸

》卷十五《圣惠》卷三十三:方名:草乌头丸组成:草乌头半两(炮裂),踯躅花2钱。主治:牙疼。用法用量

乳香应痛丸

)虎骨(酥炙焦)各180克臼僵蚕(炒去丝、嘴)草乌头(炮,去皮、尖)各360克白胶香(拣净,炼过)

更多用到中药草乌头的方剂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用到中药草乌头的中成药 骨碎补丸

)2钱半,没药2钱半,自然铜(醋淬9遍)半两,草乌头(炮,去皮脐)半两,半夏(汤洗7次)半两。制法

阳和解凝膏

麻油十斤,肉桂、官桂、附子、桂枝、大黄、当归、草乌头、川乌头、僵蚕、赤芍药、白芷、白蔹、白及各二两

活血应痛丸

5斤半,没药(别研)12两,威灵仙(洗)2斤,草乌头1斤半(半炮)。功效:活血脉,壮筋骨,宣流气脉

四虎散

组成:天南星、草乌、半夏、狼毒各等分。天南星、草乌头、半夏(生)、狼毒各等分。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

百效丸

忌:先病热之人不可服。《疡医大全》卷七:组成:草乌头(酒浸半日,刮去皮,切片,炒)1两,马钱子(切

更多用到中药草乌头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草乌头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乌头

》独白草。释名乌喙(《本经》,即两头尖)、草乌头(《纲目》)、土附子(《日华》)、奚毒(《本经

《普济方》:[卷一百十六诸风门]诸风杂治

瘙痒瘾疹。偏正头风。川乌头(洗浸灰炒裂去皮尖)草乌头(水浸三日洗去皮各四两)荆芥穗〔半(两)斤〕干

《普济方》:[卷一百十三诸风门]破伤风附论

出卫生宝鉴)蝎梢(二钱半)麻黄(一钱去节)蛮姜草乌头黑附子(炮去皮)白附子天麻川芎乌梢蛇(各半两好

《普济方》:[卷九十三诸风门]风瘫痪(附论)

无力。行履艰难。筋骨麻痹。威灵仙(去苗土五两)草乌头(锉微炒七两)骨碎补(去毛二两半)地龙(去土炒

《普济方》:[卷六十五牙齿门]牙齿疼痛

以下是中医中药典籍,有些是医有些是药,有些是医、药合集。

《金匮要略》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脉经》王叔和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陶弘景

《千金方》孙思邈

《褚氏遗书》褚澄

《方剂导览》刘完素

《济阴纲目》武之望

《景岳全书》张景岳

《古方八阵》张景岳

《本草纲目》李时珍

《濒湖脉学》李时珍

《阐要编》伤寒三论闵庆芝

《证治心传》袁班辑

《针灸大成》杨继洲

《脉诀阐微》陈士铎

《四诊心法要诀》吴谦

《眼科心法》吴谦

《杂病心法》吴谦

《正骨心法》吴谦

《妇科心法要诀》吴谦

《血证论》唐容川

《医林改错》王清任

《医学妙谛》何其伟

《傅青主女科》傅山

《医略十三篇》蒋宝素

《医源》石芾南

《竹林寺女科》竹林寺僧

《类症治裁》林佩琴

《痧胀玉衡》郭志邃

《温热论》叶桂、顾景文

《医学三字经》陈修园

《医灯续焰》潘楫

《黄帝八十一难经》佚名

《黄帝内经》佚名

《神农本草经》佚名

《医脉摘要》佚名

《针邪密要》佚名

《针灸歌赋》佚名

《鬼门十三针》佚名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佚名

今天给大家讲解一味,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肿瘤和结节的中药材,叫煅瓦楞,是毛蚶的贝壳,这个药实际上它的性味是甘寒平的,入肝胃肺肾经,它消痰散结的功能最为强大;

功效与作用瓦楞子的功效与作用是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适用于瘰疬、顽疾、胃脘疼痛,比如说反胃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胃炎,这时候常用它来治疗,它是一个制酸止痛的一个药物。

另一方面它可以软坚散结、化痰,所以可以治疗一些临床上的瘰疬肿块、痞块;还有症疾这一类药,在体内有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就用它;

我们说《日用本草》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消痰之功最大就是说它消痰散结的功能,所以我们对痰结凝聚体内产生的肿块,就有很好的消除作用;

另外《丹溪心法》上还有这样一句话叫主消血块次消痰,就是它既可以祛除体内淤血,又可以体内凝集体内的病理产物,所以我们说它也是消除体内肿块一个很好的药物,当然这个药物还有使用禁忌,就数说无瘀血痰积者勿用瓦楞子。

所以煅瓦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对于临床上一些肿瘤和结节的患者常用这味药,记得几年前有一个肝癌患者,有一个很大的肿块,并且有胸水、胸腔积液,经常腹部疼痛食欲不振;

这个患者来了之后就用中药治疗,其中就用了煅瓦楞,对一些肿瘤病灶很大的患者,并且临床上有很多不适之症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这个患者经过中药治疗之后逐渐的胸水减少,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一直经过中医治疗调理,如今已经七年的时间,这个患者生活的依然很好。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胆木 21 拼音名 22 胆木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胆木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胆木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胆木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化学成份 310 胆木的药理作用 311 鉴别 312 性味 313 归经 314 功能主治 315 胆木的用法用量 316 胆木的临床应用 31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胆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胆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胆木 1 拼音

dǎn mù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胆木

21 拼音名

Dǎn Mù

22 胆木的别名

乌檀、山熊胆、熊胆树

23 来源

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以枝、干、皮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24 性味

苦,寒。

2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肠炎,痢疾,胆囊炎;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脓肿。

26 胆木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胆木

31 出处

出自广外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2 拼音名

Dǎn Mù

33 英文名

Medicinal Fatheadtree, Wood and root of Medicinal Fatheadtree

34 胆木的别名

山熊胆、熊胆树、药乌檀、黄胆木、黄心木、树黄柏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胆木的枝、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36 原形态

乔木,高412m。小枝纤细而光滑。叶对生,纸质;叶柄长1015mm;托叶倒卵形,长610mm,先端圆,早落;叶片椭圆形,罕有倒卵形,长714cm,宽47cm,先端渐尖,略钝,基部楔形,全缘,侧脉8对,近边缘外彼此连结,两央均明显。头状花序顶生,单生,圆球形;总花梗长13cm,中部以上有早落的苞片;花5数;萼管边成肉质体:子房下位。小坚果合成一球体,熟时黄褐色,直径915mm,表面粗糙。种子椭圆形,长约1mm,腹面平坦,背面拱起,种皮黑色有光泽,并有微小窝孔。花期89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近顶或半腰荫蔽潮湿地带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

38 性状

性状鉴别 多劈成不规则的片、块、浅**或棕**,有的带坡部,外皮棕**,粗糙,较疏松,易肃离。横切面皮部棕褐色,木部**或棕**。质坚硬,气微味苦。以色鲜黄、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木材部分横切面:全组织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射线较密,放射状。导管多单个散在,少数二三成群,直径40220μm。射线细胞12列,长方形,木化,具纹孔。外层木纤维少数,成群散在,壁较薄,微木化;内层纤维密集,壁厚腔小,强木化。木薄壁细胞为外层的基本组织,内层的纤维群中亦有少数,壁木化,具纹孔。切向切面:导管节长短不一,具缘纹孔。射线高度为十数层至几十层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壁呈念青年人状增厚。木纤维密集,纵向延长。

39 化学成份

胆木茎中主要含生物堿类和生物堿甙类。其中生物堿有:乌檀费新堿(naucleficine),乌檀费丁堿(mauclefidine),乌檀福林堿(nauclefline),1乙酰基咔啉(1acetylcarboline),乌檀费林堿(nauclefiline)和乌檀醛堿(naucleidinal)。生物堿甙有胆木堿庚(nauclecoside),胆木堿辛(nauclecosidine)和长春花甙内酰胺(vincoside lactam)。另外含有奎诺酸(quinov(a)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此外还含香草酸(vanillic acid)

310 药理作用

从胆木茎中分离得到的乌椁醛堿和一种生物堿C20H14N2O2(结榴有待进一步确定)经抑菌试验表明均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檀醛堿在100μg/ml以上对金 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生物堿C20H14N2O2对金**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11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5g,加60%乙醇50ml,回流30min,滤过。供作下列试以验。①取滤液2ml,加少量锌粉和浓盐酸,约5min后滤液呈黄绿色。(检查黄酮类)②取滤液2ml,加1%三氯化铝乙醇2ml,滤液即显金**。(检查黄酮类)③取滤液10ml,堿化至ph9,用适量氯仿提取,滤过,挥干氯仿,用稀盐酸溶解残渣,加碘碘化铋钾试液数滴,即产生棕褐色沉淀。(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适量,用乙醇热提,蒸干,然后用05%墁酸处理,除去不溶部分,再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作供试品液,另取胆木堿乙少许,加甲醇溶解,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乙酸乙酯(4:1:0:05)展开13cm。用碘蒸气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

312 性味

苦;寒

313 归经

肺;大肠;胆;膀胱经

31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胆囊炎;下肢溃疡;脚癣感染;疖肿脓疡;皮炎湿疹

315 胆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316 胆木的临床应用

1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将胆木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胆木乙醇提取物3g),每8小时肌注1次,每次23ml,用至体温下降后23天。有出血倾向者加用紫珠草(干品) l两,水煎3次分服。观察10例,体温在456小时内开始下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43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大部分于用药后 l7天内消失。治程中无明显的副作用,仅部分有轻度腹泻,个别用药后出现高热、畏寒、出汗,类似青霉素的治疗反应。

2治疗多种炎症:每天肌注胆木注射液1ml(相当于生药lg),或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麦粒肿、牙周脓肿、水痘合并感染、中耳炎、烧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手术后预防感染等数百例,大多在23天内见效。注射时除局部疼痛外,尚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17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胆木的方剂 祛风益胆汤

茹1钱,甘草1钱,白芥子2钱,陈皮5分。功效:泻胆木之风邪,助胆木之真气。主治:胆虚风袭,心颤神慑,

利胆丸

钱。制法:共研细末,加鲜猪胆汁或牛胆汁1斤,先将胆汁熬浓至半斤,拌入药末中,并加适量蜂蜜为丸,每丸

五胆膏

家论述:五胆之苦足以胜热,川蜜之润足以济火。且胆者甲木之精也,蜜者百花之精也,皆有荣润乙窍之妙焉。

助胆导水汤

滑石1钱,木通2钱,苡仁3钱,猪苓2钱。功效:抒胆导水。主治:胆气因惊阻塞,精不得泄,变为白浊,溺

鱼胆饮

不拘多少(取冬天者,悬挂阴干)。主治:诸骨、竹、木哽喉;或骨在腹内,日久刺疼黄瘦者。用法用量:每用

更多用到中药胆木的方剂

用到中药胆木的中成药 利胆排石散

。利胆排石散的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利胆排石散的用法用量:

十味蒂达胶囊

。十味蒂达胶囊的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利胆溶石。用于肝胆湿热所致胁痛,症见右上腹钝痛或绞痛

龙胆泻肝胶囊

的主要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等

羊胆丸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导管旁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较大的圆形纹孔(百部

七味熊胆散

120g矮紫堇100g波棱瓜子50g香附100g木香马兜铃100g制法:以上七味,除熊胆另研细粉外

更多用到中药胆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胆木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不寐

济也,有阻我水火相交之道者,中枢是也。肝木左升,胆木右降,两相配合。今中虚挟痰,则胃土少降,胆木不能

《辨证录》:[卷之一]伤寒门(四十三则)

最恶金,肺属金而主皮毛,风邪之来,肺金先受,肺欺胆木之虚,即移其邪于少阳,故太阳之症,往往多兼少阳同

《辨证录》:[卷之四]不寐门(五则)

,少阳者木之属也,木与风同象,故风最易入也。风乘胆木之虚,居之而不出,则胆畏风之威,胆愈怯矣。胆愈怯

《张聿青医案》:[卷十八]丸方

,胆从右降,则木火自熄,然胆不能自降也,必胃降而胆木之气方得下行。计惟有补其脾土,降其胃土,化其浊痰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惊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