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薄荷香膏制作方法及经验分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3收藏

古法薄荷香膏制作方法及经验分享,第1张

传统香膏包含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也叫香泽,香脂。

《阿房宫赋》中写道“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描写可能有些夸张,但可见香膏作为古代女子的日常护肤品,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形态和作用,香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用于涂抹在头发上的叫香泽,既能护发、润发又能固定发髻。明清时期也叫头油,大概类似于现在的着哩水或者发胶。

用于涂抹面部的叫面脂。古时女子化妆,洁面后要先涂以面脂,然后敷粉,类似于现在的面霜,除滋润皮肤外,还兼有美白、去皱、祛斑等功效。

另有专门涂抹于唇部的,叫口脂,类似于今天的唇膏和口红,制法与面脂类似。

制作香膏的原材料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质,古代常用芝麻油和蜂蜡,也有用动物的脂肪如牛髓、猪油等;二是芳香植物,如零陵香、佩兰、藿香、丁香、茉莉、木樨香等。

香膏制作的基本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香料放到油中浸渍,有时还需要通过“蒸”、“煮”等方式加热,让香料中的芳香物质更多地渗到油脂中。

得到富含香气的油脂,再加入蜂蜡调匀使其呈现柔润细腻的膏状。也有加入天然朱砂、青蒿等以调制出不同颜色。

香膏的成分,决定了它强大的美容护肤功效,同时因为具有独特天然的植物芬芳,更成为了个人身份地位及审美情趣的象征。

我们现在也常将这种方式制作的香膏称为东方的“固体香水”,涂抹于手腕或者耳后,香气含蓄淡雅,一般只有凑近了才能闻到。

寺院菜地边上的薄荷生机勃勃,青翠碧绿的一片,是制香很好的原料。

翻阅古籍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香膏的这些基本知识和制作原理,我决定尝试采摘一些新鲜的薄荷,按照古法制作一款清新别致的薄荷香膏。

下面是总结前后多次的制作经验,及不同状态下的使用心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借鉴,自己动手尝试制作。

希望古老的香文化能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呼吸之间,皆有芬芳。

采摘新鲜的薄荷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叶片表面水分。如果带有水分会影响后期内涵物质的浸出,也会影响香膏的保质期。晾干后的薄荷叶切碎,使香气能有效地被萃取出来。

将处理好的薄荷叶装入密封的玻璃容器中(我用的是一个洗净晾干的玻璃罐头瓶),倒入葡萄籽油,确保薄荷叶充分浸渍在油中。

将装有薄荷叶的玻璃容器放入锅中,隔水加热(有点类似于蒸鸡蛋)。水温大概60℃左右(尽量控制不超过80℃),加热约40min。

待瓶中混合物冷却,过滤出浸泡油,可用细纱布包裹薄荷叶并挤压,尽可能多地得到薄荷浸泡油。

过滤出地浸泡油呈碧绿色,透明状,有浓郁的薄荷香气,同时还有植物纤维蒸煮后的杂味。密封冷藏一段时间后,香气会变得比较纯净。

将天然蜂蜡切碎,隔水加热至蜂蜡完全融化,加入橄榄油及薄荷浸泡油。一边加热一边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蜂蜡与植物油的比例约为1:10,即100ml植物油需要加入蜂蜡约10g。蜂蜡比例高,则膏体偏硬,反之则偏软。

待香膏基础油温度稍降低(不烫手,且未开始凝固),加入调配好的精油,充分搅拌均匀。趁热将混合液倒入提前备好的小瓷罐中,待其自然冷却凝固,香膏制作完成。

为了增强驱蚊作用,且使香膏的香气更加丰富饱满,我加入调配的复方精油,其中有尤加利、柠檬香茅、天竺葵等精油。

古籍中记载制作香膏用到的植物多为芝麻油,考虑到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以及植物油本身的特性,我选择用葡萄籽油和橄榄油。

隔水加热的制作方法是参照《新纂香谱》中记载“香发木樨香”的制法。原文中是“以重汤煮一饷久”,也就是沸水中煮一会儿。

考虑到薄荷与木樨香中所含主要芳香化合物种类的差异,我将蒸煮温度控制在60℃左右,并适当延长时间。

以上两点是我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古法”的理解与探索。 “古法”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明白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体味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志趣与审美,从中吸取古人的智慧。

香膏放置几天后,我取少许涂抹在手腕,薄荷味道比较明显,其次是类似柑橘的清新,整体上有一定层次感,留香时间大概一个半小时。

其次是涂抹体验,滋润效果非常好,涂抹后皮肤能比较快地吸收。刚好胳膊上不知被什么咬了,有几个小红点,感觉很痒,抹上香膏之后很快就不觉得痒了。

一个书签挂饰制作教程如下:

1、准备工具:白卡纸、废旧报纸、麻绳、毛线、褐色卡纸、DIY亮片、水粉颜料、剪刀、胶棒。

2、在卡纸上,设计好标签的造型和尺寸,标记好后并用剪刀将其剪下。

3、设计两种不同图案的书签,用颜料和报纸进行拼贴。

4、可以用字母和DIY亮片进行装饰。

5、进一步的丰富书签,看起来更加漂亮时尚。(亮片一定要用胶水粘牢固哦)

6、将做好的书签一一展示出来,等胶水干后,用打孔机在书签顶部打孔,并用毛线或者麻绳串起来,这样漂亮时尚的书签挂饰就做好了,效果非常棒。

书签是指:

书签是一种纸质、电子、植物叶片、金属制作的读书用的标签。用作题写书名,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及标记阅读到什么地方。书签是指为记录阅读进度而夹在书里的小薄片儿。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又衍生出电子书签等,以记录阅读进度和心得。

书签除采用纸制作以外,还可采用优质的纯铜、锌合金原材料,有镀镍烤漆、镀沙镍、仿古铜、移印、镀金烤漆、双色电镀、镀镍珐琅、镀镍镶嵌等工艺精致而成。这种被称为金属书签,是书签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创新。庙会的时候,可以看见很多脸谱金属书签,那是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古籍善本是近年来古籍拍场上重要的品种,其中明清名家或现当代名人信札尤受欢迎。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色,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真假。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序跋后还写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对于收藏者来说,主要选择好的拍卖行,并且寻找以往的拍卖成交,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赝品的风险。手工制版与原书总有差别,而扫描可以使伪书与原书分毫不差,一切细节都能很好得以体现,这无疑使得古籍善本拍卖更具挑战性,选择古籍善本,更要注重细节。

古籍善本收藏价值

2012年,在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热的中国,古籍善本成了拍卖市场上的一个话题焦点。先是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以2162亿元的高价被整体拍卖,它们不仅是传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储存了大量失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

  此后,八百二十三部近万册,估价过亿元的“广韵楼”藏古籍善本也在2012保利秋拍亮相,其中最重要的《钜宋广韵》最终以3000万元落槌。

一时间,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价值潜力受到了不小的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古籍收藏市场在圈内人眼中却仍是一片被低估的价值洼地。用古籍收藏家王德的话来说:“一些古本善本的价值本应是比字画都要高不少的。”

虽然医书古籍中有着无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其价格和市场认知度均还较低。其实在过去,好的古医书在价值上本是高于书画和瓷器的,如1949年前一套宋版医书的价格就远高于宋画、宋瓷。但如今,书画、瓷器的爆炒却衬托出医书古籍市场的冷清,应有的收藏及文献研究价值也未被足够重视。

古医书称得上是潜力股,相对而言,它们的价位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升值空间巨大。专家表示,首先中医典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化价值,此外,中医文献还有极强的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只有对古医籍进行全面深入整理,才能系统地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大程度避免现代曲解,最有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古籍由于储存难度较大,很多已经收藏古书的单位和个人都把这些珍贵古文献作为医院“镇院之宝”或个人私藏珍品,越来越难收集。当然,受稀缺性影响,未来古医书是具备可观的升值潜力的。

你好,古书有几种方法:

1古书修补法:将残破古籍直接拿到古籍修复中心(省市图书馆都有付费修复服务、或者去书藏网w

w

w

s

h

u

c

w

c

o

m

。问问),这种修补法是将残破古籍托裱成“金镶玉”就是整页用特制纸张裱起来,一页页都这样再装订成册,就可以翻阅了。

2直接影印古书。图方便可以直接用复印机复印,使用复印件就行。

3古籍脱酸法,就是用特制技术将发脆古籍进行脱酸处理,使纸张变软。但是这种需要有一定量,古书较多可以找机构处理,少的话一个不划算、再一个别人也可能不会答应。

以上资料来自

书藏网

(百度下

书藏网)

按刻书机构区分。计有:官刻本(包括国子监本简称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内府本、府学本、州学本、县学本、藩府本、官书局本、各地书院本)、家刻本、坊刻本等。

按雕版印刷情况分。计有:精刻本、写刻本、单刻本、丛书本、道藏本、祖本、原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递修本、百衲本、旧版、通行本、邋遢本、书帕本等。

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扩展资料:

古籍版本的历史说明:

春秋末战国时编定撰写的经、传、说、记、诸子书等是古籍的上限。下限则一般划到清代末年(这和史的分期有所不同)。

广义的下限是:辛亥革命以后的著作如果在内容或形式上沿袭前此的古籍而并未完全另起炉灶,例如旧体诗文集、对古籍所作的旧式校注之类,一般仍可以划入古籍范围。

  1、泡制盐菜的时候,一定要用覆水坛,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坛口有一个封水圈的泡菜坛子,可以用水封口,隔绝空气,则所泡制的菜品不会坏;

 2、泡菜之水,用盐和花椒煮沸,加高度烧酒少许,很多蔬菜都可以腌制,尤以豇豆和青红椒口味最好,且保存时间长久;

 3、但是在腌制前,必须要将制作的菜晒干,方可泡入,如果腌菜的水里出现了发霉的花纹,加烧酒少许去除;

 4、每次加菜时,必须同时加入盐适量,烧酒少许,才可以防止泡菜水变酸;

 5、坛沿封口的水要经常注意,大概隔日一换,不让它干;以这个方法制作,则愈久愈美也!

 6、这就是《中馈录》里的传统腌泡菜方法,大家参考,这些古籍里面的东西,基本都是前辈们多年经验的总结,看着简单,却句句是要害!我们作为后人,首先应以一颗尊敬和学习的心去对待,才能从中得到更多智慧,这是一种传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