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王问扁鹊出处是什么
出处:《鹖冠子》是先秦道家著作,其说大抵本于黄老而杂以刑名。
原文: 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译文: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是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扩展资料
《鹖冠子》书中典故
《世贤》,即世俗之贤人,世俗之贤人犹如医生,能够治理社会之疾病。圣人之治理社会,犹如良医;使社会疾病自然转化,从而不再施以药石。
贤人之治理社会,犹如中兄之医,发现问题苗头即刻挫败,从而使社会保持健康发展。一般人治理社会,犹如扁鹊,问题出现伸展到全身网络后,才施以药石,即使病情有所好转,身体也受到创伤,社会组织也受到影响。
所以,这世上需要良医,需要圣人,移风易俗,让社会自然转化,才能保持健康发展。如果统治者都是扁鹊似的庸医,那么社会就是千疮百孔了。
-鹖冠子
扁鹊 (古代神医)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 “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后扁鹊游医虢国,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虢太子感恩弃国来到蓬鹊山太子岩,从医扁鹊游,采药于是山 。扁鹊在咸阳遭秦太医李醯妒忌杀害,蓬鹊山赵人不远千里,从咸阳抱回其头颅,葬在山下,将焦子村和郎家庄合二为一改叫“神头村”, 自此,建庙立祠,世代奉祀 。
轶事典故
扁鹊换心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轻病,就一起请扁鹊治病,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二人过了一会便醒了,就像刚开始一样的健康,后来二人就向扁鹊告辞回家了。
起死回生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他赶到宫门告诉中庶子,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中庶子认为他所说是无稽之谈,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扁鹊长叹说:“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试着诊视太子,应该能够听到他耳鸣,看见他的鼻子肿了,并且大腿及至阴部还有温热之感。”中庶子闻言赶快入宫禀报,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
人物的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亦自隐而当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
日本医师滕惟寅说:“扁鹊,上古之神医也。”
对后世的影响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难怪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记载的古代医学家。他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被后代医家视为“医学祖师”。那么神医扁鹊是哪个朝代人呢?
1、 春秋战国。
2、 神医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人物,约生于公元前407年,属于如今的河北任丘人氏,扁鹊在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医术十分高超,在治病时,尤其善于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来诊断病情,在内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这些方面十分精通。
3、 扁鹊原名秦越人,人称卢医,因为其医术了得,当时的人们都借用古代神话传说当中神医扁鹊的名字来指代他,认为他是神话传说当中的扁鹊转世,秦越人的扁鹊称号也就由此而来。一般,如果在文章、典籍记录当中,没有特别指代,我们一般认为扁鹊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秦越人。
4、 作为中医的医祖,扁鹊十分精于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方法在诊病过程当中的应用,变却一声游历四方,救人无数,在古籍当中有着很多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公元前310,因为医治秦武王的病症,引起当时秦国太医的嫉妒,后被其杀害。
以上就是关于神医扁鹊是哪个朝代人的介绍了,通过以上的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春秋战国,除了活跃在政坛上的谋士外,还有一些人,他们默默抚平着战争带给人的伤痛,甘居幕后尽自己努力为时人减轻苦痛。他们是医者,是乱世真正的救世主。
扁鹊 (前407—前310),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渤海莫(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应该说是确有其人 ,他就是《史记》上说的,是渤海郡郑的一位医生。号卢医则是指他出生的地方在卢国。不管怎么说, 扁鹊 这个人是的确存在的,扁鹊年轻的时候 有感于战事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因此想学医,为天下人分担一点痛苦,医者仁心,作为医生最大的职责就是以救人为己任,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注定了扁鹊要耗尽一生的心血去钻研医术,由此他更加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学成后走南闯北、治病救人,最后成为了一代名医,并且他善于运 用四诊:问闻望切。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还是脉学的创始者,善用针灸、汤药、 治病,特别对针灸有很高的造诣,医名甚著。
既然扁鹊有名字为什么会被世人称为扁鹊世人敬他为神医,将他称为扁鹊是对他的肯定和尊敬。“鹊”,众所周知指喜鹊鸟。民间传说听见它叫 将有喜事来临,用扁鹊来称呼神医,意思是能够给人解除病痛带来喜悦的意思。历史上曾经有两个扁鹊,除却卢医扁鹊,还有另一个扁鹊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一位医生。这位医生,悬壶济世,以治病救人为己任,非常受时人的欢迎和尊重。因为他所到之处热心给人治病,解除人们的痛苦,他走 到哪里,安康和快乐就接踵而至,所以人们就把这个神医比作一个会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后世人便沿用这一称呼,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 医生都称作“扁鹊”。汉代曾经出土的石刻上,有关于神医的记载。发现汉画像石上绘有扁鹊,是黄帝时期的医药之神,他和针灸的创造发明有关 。
而春秋时期的秦越人即扁鹊,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 周游列国,曾经救活过病死半日的虢国太子。以此誉满天下,凭借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他受到了世人的尊敬,故被人称为“扁鹊”,并流传 至今。
扁鹊少年时期在乡里做过舍长。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们两个人交往甚密,是十分亲密的好友。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 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
他在行医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且总结前人的行医经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医学体系……《史记》、《战国策》、《列子》等书都有其传记和 医案。具有“六不治”之医学思想。其中“信巫不信医”是六不治之一,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扁鹊有著作《扁鹊内经 》、《扁鹊外经》。但是现今这两本著作全部散失,找不到了。同时,现今又说《难经》是后人托名扁鹊之作。
扁鹊总结了我国古代医家行医经验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天文学、物候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逐步形成了以具有朴素的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医学理论体系,建立了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主要特点的医学模式。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出扁鹊在医学史上具有开创性,他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还是脉学的创始者,善用针 灸、汤药、 治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扁鹊一生的贡献:
1、他学习和从医时代是最早的,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创建和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故称为“医祖”。
2、坚持唯物主义,主张信医,反对巫术。故有“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之警言传世。
3、具有高深的技艺,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赞语说:“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4、具有崇高的医德。
扩展资料:
扁鹊生平:
扁鹊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史记》中记载他是渤海郡的一名大夫,而卢医则是指他的出生地在卢国。
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秦越人也被称为“扁鹊”,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
而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南闯北、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作“扁鹊”。
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扁鹊创造瞭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扁鹊所处的年代,正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发生着激烈变革、动荡的年代,也是人才流动,人才辈出的时代,各国的竞争机制,形成了一个尊重人材,招纳贤士的社会风尚。
为增强实力,各国都在拢络有用之材。秦国地处西陲,被中原诸侯以夷狄遇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秦国的几位先公先王,非常重视从东方各国招徕人才。
为广招贤能,秦国采取了兼收并取之法,为各类人才创造了一个各显其能的用武之地。秦国除重视治理国家的人才外,对医生也很尊重。
《庄子列御寇》载:“秦王有病,招医,破费溃痤者得车一乘,所治愈下,而所得愈多。”给予医生以极好的待遇,各国名医纷纷到秦,扁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秦人的。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1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与译文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回答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退出后,桓公说:“这些做医生的,总是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就会加深”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进入肠胃,要是不治,就更加严重了”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掉了蔡桓公很奇怪,故此特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用药热敷治疗就可以医治好的;病在肌肉皮肤之间,用针灸就可以医治好的;病在肠胃中,用清火汤剂就可以医治好的;要是病在骨髓,那就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的了,我就没有办法治疗了现在桓公的病已发展到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公感到浑身疼痛,便派人去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恒公病死了 本文描写了古代神医为诸侯王诊断疾病,被君王粗暴地回绝,而最终逃亡而去的故事,主要截取二人三次对话的片断,最后以神医对病理的论述,和君王终于病死作为结局,故事情节起伏,线索明晰,结构完整作者注意在层层对比、步步深入中,显示扁鹊的精明诊断,深通病理,对病人苦苦衷告、高度负责的精神,也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对如此固执的病人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忠告;同时揭露诸侯王不纳忠告,刚愎(bì)自信、讳疾忌医、顽劣不化,最终自食其果、病发身亡本文的描写隐含着作者的暗讽,如写蔡桓公对神医的猜忌和偏见,写他“不应”、“不悦”的专横,以及写神医扁鹊未能治病,却不得不逃亡,都对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给予了揭露仅就写作的手法和目的而言,韩非的写作水平是很高的,而且文章的寓言作用也发挥得很好但是因为古人的知识水平有限,编出来的东西就有问题,比如这种先在表皮,然后转移进肌肉,最后进入骨头的疾病其实根本是不存在的而蔡桓公所说的“医者好治不病以为功”倒是挺客观,因为许多疾病本来就是自愈的!现在看这篇文章应该注意的是如何扬弃,扬:不能太独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弃:神医都是杜撰出来的,自称神医的大部分是骗子如果韩非活到现代是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的,现代人比古代的人至少在知识上水平要高得多了。
2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与译文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回答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退出后,桓公说:“这些做医生的,总是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就会加深。”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进入肠胃,要是不治,就更加严重了。”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掉了。蔡桓公很奇怪,故此特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用药热敷治疗就可以医治好的;病在肌肉皮肤之间,用针灸就可以医治好的;病在肠胃中,用清火汤剂就可以医治好的;要是病在骨髓,那就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的了,我就没有办法治疗了。现在桓公的病已发展到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公感到浑身疼痛,便派人去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恒公病死了。
本文描写了古代神医为诸侯王诊断疾病,被君王粗暴地回绝,而最终逃亡而去的故事,主要截取二人三次对话的片断,最后以神医对病理的论述,和君王终于病死作为结局,故事情节起伏,线索明晰,结构完整。作者注意在层层对比、步步深入中,显示扁鹊的精明诊断,深通病理,对病人苦苦衷告、高度负责的精神,也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对如此固执的病人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忠告;同时揭露诸侯王不纳忠告,刚愎(bì)自信、讳疾忌医、顽劣不化,最终自食其果、病发身亡。 本文的描写隐含着作者的暗讽,如写蔡桓公对神医的猜忌和偏见,写他“不应”、“不悦”的专横,以及写神医扁鹊未能治病,却不得不逃亡,都对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给予了揭露。 仅就写作的手法和目的而言,韩非的写作水平是很高的,而且文章的寓言作用也发挥得很好但是因为古人的知识水平有限,编出来的东西就有问题,比如这种先在表皮,然后转移进肌肉,最后进入骨头的疾病其实根本是不存在的。而蔡桓公所说的“医者好治不病以为功”倒是挺客观,因为许多疾病本来就是自愈的!现在看这篇文章应该注意的是如何扬弃,扬:不能太独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弃:神医都是杜撰出来的,自称神医的大部分是骗子。如果韩非活到现代是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的,现代人比古代的人至少在知识上水平要高得多了!
3 求初中文言文读本46只能打这点了。
在打要超标了。
分给我把?46。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 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47。
名医扁鹊觐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扁鹊。扁鹊便答应给他治病。
但是,武王左右的人却说:“国君,你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要医治它未必能断根,把反而会把耳朵搞聋,眼睛搞瞎。 ”武王就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听了十分恼怒,立刻把石针也扔掉了,并对秦武王说:“国君,你与懂医道的人商量好了的事,却又给不懂医道的人破坏了,假使你这样去管理秦国政治的话,那么君王很快就要亡国了!”48。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 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49。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
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
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
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
楚王就放了他。50。
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
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
”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51。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石的人说:“(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玉匠认为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石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石给我,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
” 52。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
4 扁鹊见蔡桓工的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
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
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5 初中文言文(人教版)题目目录我只要所有文言文的题目就行了浙江人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21、《论语》十则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23、狼(蒲松龄) 24、短文两篇 两小儿辨日《列子》 乐羊子妻(范晔)25、诗五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潜) 过故人庄(孟浩然)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游山西村(陆游)第六单元26、为学(彭端淑) 27、木兰诗(北朝民歌) 28、卖油翁(欧阳修) 29、宋定伯捉鬼(干宝)30、诗词五首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望岳(杜甫) 如梦令(李清照) 西江月(辛弃疾)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陶源明) 22、口技(林嗣环) 2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4、伤仲永(王安石)25、诗五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黄鹤楼(崔颢) 泊秦淮(杜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夜雨寄北(李商隐)第六单元 26、愚公移山《列子》 27、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28、黔之驴(柳宗元) 29、工之侨献琴(刘基)30、诗词五首 龟虽寿(曹操) 石壕吏(杜甫) 相见欢(李煜)观书有感(朱熹) 清平乐(辛弃疾)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21、短文两篇 三峡(郦道元)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2、闲情记趣(沈复) 23、周处(刘义庆)24、晏子故事两篇《晏子春秋》25、诗词五首使至塞上(王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春望(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 论诗(赵翼)第六单元26、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7、小石潭记(柳宗元)28、观潮(周密) 29、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战国策》 买椟还珠(韩非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 塞翁失马《淮南子》30、诗词五首渡荆门送别(李白) 秋词(刘禹锡) 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21、公输(墨子) 22、核舟记(魏学洢)23、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24、短文两篇 荔枝图序(白居易) 山市(蒲松龄)25、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别云间(夏完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第六单元26、陈涉世家(司马迁) 27、韩愈短文两篇 马说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28、与朱元思书(吴均) 29、西湖游记二则(袁宏道)30、诗歌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雁门太守行(李贺) 无题(李商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21、鱼我所欲也《孟子》 22、隆中对(陈寿)23、出师表(诸葛亮) 24、墨池记(曾巩)25、诗词五首汉江临眺(王维) 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浣溪沙(晏殊)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第六单元26、曹刿论战《左传》 27、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28、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9、陌上桑《汉乐府》30、《诗经》三首 关雎 蒹葭 君子于。
6 扁鹊见蔡桓工的译文参考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
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
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一、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居五日……桓侯遂死。时间线索清清楚楚。
二、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桓公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
二见桓公、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四见桓公,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
“已逃秦矣”既表现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他的机警。桓公讳疾忌医的特点也写得很传神。
一句“寡人无疾”,固执、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不应”“不悦”,冷冰冰地拒医生于千里之外。扁鹊三见桓公都没有分析病情、介绍疗法的机会,可见桓公讳疾忌医的严重程度。
三、本文写人叙事是为了阐明道理。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文中刻画人物是为了增强说理的生动性,扁鹊的善意规劝与桓公的讳疾忌医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揭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这样,本文阐明的道理更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四、文言词语。(一)古今异义的词语。
间:一会儿、片刻。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邻里之间,两山间。
居: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时间,有“停留”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常作“居住”或“住所”讲。
(二)至今广泛运用的文言词语。复:再一次、又。
现在常用词语有“旧病复发”“死而复苏”等。益:更加。
现在常用词语有“精益求精”“日益严重”等。及:达到。
现在常用词语有“及格”“来不及”等。索:寻找。
现在常用词语有“索取”“检索”“搜索”等。(三)现在基本不用的文言词语。
使:现在说“派”。是以:现在说“因此”。
遂:现在说“于是”。(四)通假字。
“通假”主要用“同音代替”的方式,只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今天已经不同音了。本文三个通假字都是重点词,因为都与正确理解句意有密切关系。
(汤——烫,齐——剂,还——旋)关于练习一、熟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什么?蔡桓公是怎样回答的?他为什么要那样回答?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答:“寡人无疾。”桓侯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十天以后,扁鹊又是怎样说的?效果怎样?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桓侯又不悦。3扁鹊最后一次见桓公时,“望桓公而还走”。
对此,扁鹊是如何解释的?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4这个故事的结局怎样?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益:更加。
2居十日,扁鹊望桓公而还走还:同“旋”,回转,掉转身。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及:达到。5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索:寻找。
6桓侯遂死。遂:于是。
三、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两组词在文中的不同含义。望——见望:远看,这里指望诊,中医的一种诊病方法。
见,文中作进见、谒见,指近看。疾——病古汉语中,“疾”和“病”都可以指“病”,如本文“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肤”。
但“疾”常用来指一般的病,而“病”常用来指重病或病得很重。四、以“讳疾忌医”为题,谈谈你学过本课后的感想。
此题为开放型题。只要学生大体能体会“讳疾忌医”的内涵,谈出自己的一点感想即可,不必拘泥。
教学建议一、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阐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高明之类。二、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重点,。
问答,汉语词语,意思为提问和解答,一个过程。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名医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正史的记载:扁鹊,原姓秦,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生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卒于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据传是在秦国替秦武王医疗后,在离开秦国的途中,于骊山北面的小路,被秦国太医李酰使刺客劫杀。
但是对于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一直存在着争议:
“扁鹊”原是上古轩辕时期的名医,后人用他来代称秦越人;但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实际上可能存在多位被民间誉为“扁鹊”的名医,司马迁在搜集民间口头史料时把他们误当成了同一个人。
例如,《史记·扁鹊太仓列传》中提到扁鹊曾分别为虢国太子、晋昭公的权臣赵简子、蔡桓公(令说田齐桓公)、秦武王等人看病(并被秦武王的太医李酰暗杀)。历史上曾有三个虢国,最晚的于前655年被灭;晋昭公前531年—前526年在位;蔡桓公前374年—前357年在位;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其历史跨度竟从春秋前期到战国末期长达300—400年。
一般认为,真名为秦越人的“扁鹊”生活在战国中末期的蔡桓公和秦武王时代可能性较大;并至少还存在另外两位被当时的民间誉为“扁鹊”的神医,分别生活在前700年—前650年(春秋中前期)和前531—526年(春秋末期)两个时代(《列子》的作者列御寇是郑国人,郑前376年灭于韩,故《列子》中提到的扁鹊为春秋末期给赵简子看病的那个“扁鹊”可能性较大)。
下面来看看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扁鹊是哪个取代的人了?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记载的古代医学家。他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被后代医家视为“医学祖师”。有关扁鹊的事迹,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话般的传说。据《史记》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郑人也”。他年轻时做过经营旅店的“舍长”。
舍客中有个叫长桑君的老人擅长医药,扁鹊便跟从他学到了高超的医术。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今河南陕县一带)时,正碰上虢太子暴死。扁鹊诊断后认为太子得的是虚脱之症,并没有死,于是,他采用针刺、热敷等方法,使太子很快就苏醒过来。人们常说的“起死回生”一典,就出于此。扁鹊还是中医脉诊的创始者,他能综合地应用切脉、望色、听声、写形(问诊)等中医四大诊术来诊断疾病。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但是,这样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医学家,他的生活时代和他的故里,却一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扁鹊生平事迹,比较详细的`记载,见于《史记。扁鹊传》中,此外在《战国策》、《韩非子》、《列子》、《韩诗外传》、《说苑》等古籍中,也有一些片断记载。但是如果我们把史书上所有关于扁鹊的记载,综合起来分析研究,马上就会发现两个问题:有关扁鹊事迹的最早记载是《韩非子。喻老》篇:扁鹊望蔡桓侯病,其时为周桓王六年(前714年);最晚的记载是《战国策。秦策》:扁鹊诊秦武王病,其时是周赧王五年(前310年)。前后两者之间相距时间长达400余年。如果仅仅以《史记》所记扁鹊事迹而论,从赵简子立(前519年)到齐桓侯立(前384年),其间亦达130年左右,此其一;《史记》中说:扁鹊为“勃海郡郑人”。但是考察有关史料,古代渤海郡只有“鄚州”,而无“郑”这一地名,此其二。这些就是“扁鹊之谜”产生的历史背景。
长期以来,古今学者对这一历史之谜的谜底孜孜以求,但至今仍莫衷一是。早在东汉时,《风俗通义》的作者应劲认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因此,扁鹊是“黄帝时医”。晋代学者傅玄则认为:扁鹊是春秋中叶以前的人。清代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二十三)中说:“余考扁鹊与赵简子同时,盖《说苑》‘虢’作‘赵’甚是,赵简子之子为桓子。”他认为虢太子应为赵桓子,而扁鹊是战国初期人。
关于扁鹊的故里,《韩诗外传》和《说苑》都本《史记》“郑人”之说。晋代徐广认为:考渤海无郑,河间有“鄚”,因此,“郑”当为“鄚”之误。今人本于此说者也很多。西汉扬雄在《法言。重黎篇》中则云:“扁鹊,卢人也”。此后高诱注《战国策。秦策》、韦昭注《汉书。高帝纪》中,亦都称扁鹊为“卢人”。
在现代学者中,关于扁鹊的生平时代,有的认为是春秋前期或中期,有的认为是战国前期或中期,也有的认为是战国末期;关于扁鹊故里,认为是扬州的有之,认为是郑州(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的有之,认为是原籍在渤海郡、家住郑州的亦有之,更有人认为扁鹊是齐国卢(今山东省长清县)人。
卢南乔在《山东古代科技人物论集》一书中说:扁鹊这位古代名医以秦为姓,赵人为名,扁鹊为字。他是战国末期人,确凿地讲,是齐桓公至秦武王荡时期(前357~前307年)人。扁鹊的故里,既不是郑地,也不是鄚州,而是渤海(齐国)卢(即今山东省长清县)。
郎需才在《扁鹊活动年代及事迹考》(载《中医杂考》1980年第4期)一文中则认为,根据他对史书中有关“扁鹊望桓侯”、“扁鹊诊赵简子”等记载的考证和比较研究,再加上考古学家对虢太子墓的考古发掘材料,扁鹊很可能是公元前7世纪的人,就也是春秋前期或中期的人。
甄志亚主编的《中国医学史》(教材)认为:扁鹊是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人,也就是战国前期的人,他的故里应该是渤海郡“鄚州(即今河北省任丘县鄚州镇)”。
如此看来,扁鹊生平时代和故里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考证的历史悬案。
本文2023-08-18 23:39: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