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真人丘处机生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道教真人丘处机生平简介,第1张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 政治 家、文学家、 养生 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道教真人丘处机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丘处机生平简介

丘处机,道号长春子,是全真教的掌教人,是全真七子之一,也是龙门派的祖师。他自幼便失去了父母,尝遍了世间的艰辛,自小便有了修炼成仙的想法。公元1168年,拜在全真道创始人王 重阳 的名下,成为王重阳的徒弟,取名处机。公元1169年,王重阳得道升仙,嘱咐在他死后让丘处机在马丹阳的身边学习,自此,丘处机成长飞速,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道教的追求上,也成为了全真七子之一。

泰和三年,丘处机接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开始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掌教生活,在这期间,他传播道教思想,言传身教,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上都起着积极作用,致使全真道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公元1222年,丘处机以74岁的高龄西行觐见成吉思汗,劝阻成吉思汗停止杀戮,要爱民重民自此丘处机声名大噪。

丘处机到底活了多少岁

根据《元史》等文献记载,丘处机死于1227年的农历七月初九,享年80岁。不过后世出于对他的尊敬,也有许多关于他的神话 传说 ,其中就有说他活了整整300岁,而成吉思汗请他也是出于想向他学习如何长生。

丘处机本身是一个道教宗师,道士在世人的眼中就应该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形象,他们常常就给人一种特别长寿特别会养生的印象,因此丑陋穷酸的钟馗常常被批评不像是个道士。而丘处机就的确是一个出色的养生学家。

丘处机常怀仁德救世之心,因此一直认为养生和医术是救人不可缺少的手段。所以,丘处机长期学习钻研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医书,尤其学习了《黄帝内经》里的知识,自己撰写出了《摄生消息论》。他的这部书被后世认为是养生学和医药学的经典之一,至今还有许多参考价值。

他在书中提出了, 四季养生 的方法,就是人的活动应该和四季相适应的原则。比如,春天和夏天要晚睡早起,秋天要早睡早起,而冬天要早睡晚起。此外,他还认为,人的内脏也会随着四季变化而变化,比如,心脏是在春天容易生病,而肺脏是在秋天。

正是因为他擅长养生,所以丘处机74岁高龄仍然可以长途跋涉,走三万五千里去见成吉思汗。据说,七十岁时丘处机真的还是鹤发童颜、耳清目明。丘处机最后活了八十岁,这在医疗匮乏落后的古代,已属高寿。

丘处机的西行 事迹 介绍

丘处机被称为道教宗师,归功于金朝元朝时期他对全真教乃至整个道教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他能够使道教大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西行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尊敬,丘处机西行也是后世对他最熟悉的事迹。

1219年,成吉思汗派人来邀请丘处机前去蒙古帝国会面,他欣然同意。第二年正月,他就带着十八个弟子从山东莱州出发,经过几个月来到燕京,可惜成吉思汗去年就已经带兵西征现在也忙于战争不能回来。

丘处机在燕京没能见到成吉思汗,于是又 决定 自己西行去找他。历经整整一年,走了三万五千里,丘处机最后在 大雪 山(现在阿富汗境内)见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几次召见丘处机,向他讨教治国和养生之法,而丘处机一直回答他:“要长生须清心;要统一须爱民”,劝他减少杀戮。据说,成吉思汗曾经一度被丘处机打动而止杀。

成吉思汗十分尊敬丘处机,称他是神仙,还尊他为国师。在一年后丘处机辞行时,他又下令免去全真道的所有赋役,并且一路派兵护送丘处机回去。同年冬天,丘处机抵达了宣德府也就是现在河北境内。

丘处机的这次西行,给成吉思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后来他把丘处机主持的天长观改名为长春宫,赐他金虎牌,并请他掌管道教的一切事务。而随丘处机西行的徒弟__常,后来根据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成一本游记,取名《长春真人西游记》。

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关系

丘处机生于1148年的山东,当时那里是金国占领的地方,所以他是金国人。不过1245年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灭亡了金国,所以后来丘处机又成了蒙古帝国的人,这也为他与成吉思汗后来的关系埋下了种子。

金人统治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全真教就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之一,所以丘处机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山东有次发生农民起义,当地官员就是请丘处机来安抚,而他也的确做到了。也是因此,曾经应金朝皇帝召的丘处机,后来以金朝皇帝不仁为由,推辞召请。

而等到成吉思汗的蒙古灭亡金朝后,在丘处机严重,蒙古也就成了可信的国家,所以在成吉思汗派人请他会面时,他欣然答应。而对于成吉思汗而言,打 天下 容易知天下难,丘处机不仅声望极高,而且据说很有治国才能,所以想要招揽他。

这样就有了,丘处机西行劝成吉思汗止杀的 故事 。可以说,这次见面双方都是 成功 的。对于成吉思汗而言,他见到了一个“神仙”,不仅能够说出一番治国道理,还能教自己养生。对于丘处机而言,他向成吉思汗表达了自己止杀的意思,具体有没有打动他不得而知,但之后蒙古的中原政策的确有所缓和,想来还是有关系的,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蒙汉的矛盾。

之后,成吉思汗尊丘处机为国师,让他掌管天下道教。在此之前,成吉思汗和一般蒙古族一样是信萨满和喇嘛教的,由此可见丘处机对成吉思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 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

2 了解中国古代真实的王重阳

3 道家秘传养生功

4 道教丘处机和成吉思汗西征有什么关系

5 道教的其他资料

最近更新

医学著作:《伤科汇篡》

医方著作:《时方歌括》

舌诊著作:《伤寒舌鉴》

伤寒著作:《伤寒心法要诀》

养生专著:《寿世青编》

伤寒著作:《伤寒直格》

世界上最早的体操图——《导引图》

医家著作:《邵兰荪医案》

综合性医书:《时方妙用》

综合医著:《苏沈良方》

内科虚损类医书:《慎柔五书》

妇科医书《沈氏女科辑要》

值钱,几十万-几百万。古籍善本医书的收藏价值潜力无穷,其价值几十万-几百万不等。是古玩收藏市场上当之无愧的珍品,备受收藏者追逐。中国古代公认的四大医书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手抄本的古籍书本是有收藏价值的,具体价格要看是什么人的抄本,还有年代是否符合,品相也是很影响其价格的,你最好还是上图来看看,光是文字描述是无法确定的,当然最好是你自己拿实物去找书画专家做个鉴定最好。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扩展资料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近代医学名著 《古今图书集成》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

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1]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旧唐书》提到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两书唐宋以来史志书目皆无著录,久已失传,故其关于道家思想的主张不得而知④,唯蒙文通先生《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据赵秉文《老子集解》第六章“谷神不死”句,得孙思邈注佚文一条:“谷神,虚而灵者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