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古籍的简介,第1张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

(1)知识信息; (2)著作方式;

(3)文字;

(4)物质载体;

(5)文字制作技术;

(6)装订形式。

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著名书史学家钱存训指出: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经”,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记”。同时,战国各个学派即后人所谓先秦诸子也有不少论著,并出现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专著。这些经、传、说、记和先秦诸子论著、科技专著才是中国最早的书,最早的古籍。《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最早的书也就是这一批古籍。以后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也被公认为古籍。 学术观点: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而在李致忠老师的观点中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义。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甚至虽有明显的文字讹脱,反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粪土。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流了。彭令先生认为,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古籍精品,都应视为珍本;珍本与善本的核心价值都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为基础,文物价值主要是在确定古籍的真赝、年代、版本的基础上得出的,艺术价值对于古籍来说是形式。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都高的古籍,无疑是善本;有时候,对于某种价值特别突出的古籍,也应视为善本。 中国古籍传统的分类法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下再细分为四十四类:

经部,以儒家经典及其释作为主,例如《御笔诗经图》,也收录古乐、文字方面的书籍。

史部,主要收录各种体裁的史书,另纳入地理、政书及目录类图书。

子部的范围比较广,诸子百家、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军事、艺术、宗教、占卜、堪舆、命算、笔记、小说、类书等,皆入子部。 集部,则录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个人著作称“别集”,集体创作称“总集”(例如:《六家文选》)。 中国印刷术的演变:

雕版印刷发端于唐代,宋代以后成为传统中国图书制作生产重要方式。较早的雕版,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若将规格完全一样的几块版面,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着上不同的颜色,重复迭印,就可产生二色、三色、四色,甚至五色的效果,称为“套印”;以套印技巧印制的书,就称为“套印本”,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彩色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用铜铸或木造成一个个独立的字体,再拼成版面印刷(图4《御制数理精蕴》),乾隆皇帝将宫中以木活字印刷的书称为“聚珍版”。石板印刷是西洋技术,在清末传入中国,因有快速、价廉的优点,很快地通行起来。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修复技术规范228)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修复技术规范229)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修复技术规范29)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修复技术规范218)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衣。(修复技术规范219)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修复技术规范220)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修复技术规范224)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修复技术规范225)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修复技术规范221)又称为书首。

10.书根:(修复技术规范222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11.书角:天头和地脚右端。(修复技术规范227)

OPP是指定向聚丙烯,是英文oriented polypropylene的缩写。CPP是指未拉伸聚丙烯,是英文cast polypropylene的缩写。

OPP的特点是密封性好;防伪性强;新型的OPP膜所使用的原料为可降解材料,故在环境保护方面完全符合国际相关标准。

那个就是PVC雾面胶布(或书衣),就是PVC透明薄膜再印模,通常都是厂商自行印制

这种书套,诚品里面就有卖,而且不便宜

(这是营销手法,他们自己订制,作成各式书套,然後店里样书都用这包装,消费者喜欢就会想买)

一般传统书皮都是用PP透明薄膜包装,但包覆期短,光滑会粘书较无质感

1、封面一般都用300克铜版纸(光面的常见的杂志书皮就是比如《时尚》是铜版纸附亮膜)或者亚粉纸(亚粉纸就是亚光的),高档点的也有各种特种纸,一般去广告公司或者印刷厂会给你看特种纸的小样。

2、铜版纸是以原纸涂布白色涂料制成的高级印刷纸。主要用于印刷高级书刊的封面和插图、彩色画片、各种精美的商品广告、样本、商品包装、商标等。

3、哑粉纸,正式名称是无光铜版纸, 是纸中的一种。哑粉纸在日光下观察,与铜版纸相比不太反光,用它印刷的图案,虽没有铜版纸色彩鲜艳,但图案比铜版纸更细腻。

4、封面纸,又便于裱胶,是高级礼盒和书本的理想材质封面纸此种面料表面有皮,底部为纸,仿水油封面纸,又便于裱胶,是高级礼盒和书本的理想材质。

时间又来到了一年一中的九月份也是中小学生秋季开学的时间,在中小学生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大家都喜欢把新书用牛皮纸或者塑料包起来,维持书本的崭新度。那么包书皮真的能帮助孩子去保护好书本吗?选择牛皮纸好还是塑料纸好呢?我认为包书皮真的能够帮助孩子保护好书本,在包书皮材料的选择上,牛皮纸和塑料纸相比还是塑料更好一点,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包书皮真的能够帮助孩子保护好书本,选择塑料的书皮能够防水对孩子来说还是挺好的。在我们上中小学的时候,总是喜欢用塑料纸或者是牛皮纸在新书的书皮上给包上一层,用这样的方法来保护好书本,这样的话一个学期结束了,书本还是很新很新的,会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对于小孩子来说包书皮的材料还是选择塑料的比较好,因为小孩子好动,一不小心就会把水洒到课本上,选择牛皮纸的话,可能防水性不太好,所以给小孩子包书皮的话,塑料材质还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第二,包书皮真的能够帮助孩子保护好课本,我认为选择塑料的会更好。包树皮是我们在学生生涯中非常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我们都喜欢把自己的书保护的很完整,并且等到学习结束的时候,大家还会比一比谁的书更新。如果说是给小孩子包书皮的话,那么选择塑料的会更好一点,因为塑料材质用来包书皮是比较舒服的并且是非常方便拆卸的。如果用牛皮纸包书皮的话,那么小孩子很有可能在牛皮纸上去涂鸦。去画一些东西,而塑料的话,小孩子没法在上面画东西,所以会把书保护的更好,也不会让孩子分散精力。

综上所述,包书皮真的能够帮助孩子保护好书本,选择塑料材质气包书皮会更好,原因如上文所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