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本古籍,上面印刷这样的字“光绪甲辰春月 仿泰西法石印”请问是什么时候的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我有一本古籍,上面印刷这样的字“光绪甲辰春月  仿泰西法石印”请问是什么时候的书?,第1张

1904年,仿泰西法石印就是说模仿外国工艺,用石印(一种类似照片上版的技术,后珂罗版玻璃印刷工艺也同理)的方法印书,因为古代刻书多是用木板雕刻反字印刷,所以到清末,外国技术传进来才用的这种技术印书,书籍当然不古老了,价格也不大,印量也较大(木刻本印量相对少多了)

几乎根本找不到木版印刷的,一般都是石印和铅印的,石印的比较早,铅印是在清末才有的,如何区分石印铅印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书的边框如果连上的就是铅印,如果美联上的就是石印的。关于断代说几个简单的方法一要从字上入手,字比较大的一般比较早。二是要看纸质了,一般清末和民国的纸质差不多比较薄,而之前的由于是草纸可以看到一些纹理。三要从题材上看,一般佛经比较早。当然你要想收藏古籍的话也要注意收藏的门类。

补充:木板由于是活字印刷所以字体大小不一,而且印出来的字幽深有浅

       “蓝本”一词,原是古人印刷书籍过程中的一个专用词。 在古代,人们称雕版或活字版印刷的图书为“版本”。因版印书一般为墨印,故又称“墨本”。明清之际,技术进步,出现了红色、蓝色印本,分别称“朱印本”“蓝印本”。这种“朱印本”“蓝印本”并不批量印刷,而是在用以印刷的模板做好之后,刊刻人先以红色或蓝色印出几本,用作校对之用,以改正模板中的错误,相当于现在印刷过程中的“校样”。定版之后再用墨印正式批量印刷。

       而“话本”便是这些说唱艺人在“说话”时所用的故事底本。有的详细一些,可以直接当故事读;有的则仅仅是简略大纲,起个提示作用。具体而言,“说话”分为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因此“话本”也就分为这四类。 小说家的话本,从题材上分为公案、爱情、神仙鬼怪三类。全部为短篇小说,故事人物一般为中下层民间人物。在来源上,绝大部分是从传奇和笔记小说中抄录而来,只是讲时换作更通俗的口语。语言特色上,“话本”中一般都穿插不少诗词;里面经常出现模仿听众对“说话”艺人提问的“说话的”这种称呼短语。从小说史的角度来说,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讲史家的话本,又称“平话”,如《三国志平话》。

     《书林清话》载:“其一色蓝印者,如黄记《墨子》十五卷,……此疑初印样本,取便校正,非以蓝印为通行本也。”因这些本子是一部书成版以后最初印制的,常称为“初印红本”“初印蓝本”。又因“初印蓝本”最常见,所以,人们便把印刷工作底本简称为“蓝本”。 后来“蓝本”一词逐渐演变,不再局限于印刷领域,引申为一种泛泛意义上的原始的参照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