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000年到2008年最大的一次是什么地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从公元1000年到2008年最大的一次是什么地震?,第1张

从公元1000年到2008年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华县地震死亡至少83万

世界历史上震级最大的地震:

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发生在南美智利的地震,震级达到89级,是世界历史上震级最大的地震。

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 生了7.7级、7.8级、8.9级三次大震。震中区几十万幢房屋大多破坏,有的地方在几分钟内下沉两米。在瑞尼赫湖区引 起了300万方、 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三次大滑坡;滑坡填人瑞尼赫湖后,致使湖水上涨24米,造成外溢,结果淹没了湖东65公里处的瓦尔的维亚 城,全城水深2米,使一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高达30米。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平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冲走,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15万人无家可归。

华县地震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706htmlwtp=tt

●发震时刻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

●震中位置

中国陕西省华县地区(北纬345度,东经1097度)

●震级

80-825级

地震范围

1556年1月23日夜,中国陕西省南部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发生的一次巨大地震。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著名历史地震之一,估计震级为8级。据史书记载,以陕西渭南、华县、华阴和山西永济四县的震灾最重 ,故称为华县地震。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 陕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坏。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

古籍记述

《中国地震目录》归纳史书记载对此震的描述是:“秦晋之交,地忽大震,声如万雷,川原坼裂,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阡陌更反。五岳动摇,寰宇震殆遍。陵谷变迁,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涧,地裂纵横如画,裂之大者水火并出。井泉涸废,新泉涌流,喷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没亘数千里。华山诸峪水北 潴沃野,渭河涨壅数日。华县、渭南、华阴及朝邑、蒲州等处尤甚。郡城邑镇皆陷没,塔崩、桥毁、碑折断,城垣、庙宇、官衙、民庐倾颓摧圮,一望丘墟,人烟几绝两千里;四处起火,数日火烟未灭;民天寒露处,抢掠大起。军民因压、溺、饥、疫、焚而死者不可胜计,其奏报有名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

据康熙《苏州府志》载,1670年8月19日,“地震有声,海潮溢,滨海民多溺死”;1781年5月22日,台湾岛西南遭受大型潮灾,被认为是我国遭受的最大一次破坏性海啸;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7级地震,同治《淡水厅志》中称“海水暴涨,屋宇倾坏,溺数百人”,是一次灾害等级达到2级的海啸,也是我国掌握确切证据的最大海啸;1917年1月25日,福建厦门、同安一带“地大震,海潮退而复涨,渔船多遭没”。《汉书》中关于公元前47年的“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的记载,一度被解释为发生在莱州湾的震后海啸,而这一说法也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成为我国留下世界最早文字记载海啸的证据。

另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遭受越洋海啸较为确凿的事件有4次,分别是:1498年7月9日,日本南海地区地震,同日我国江浙一带多处水溢,应为日本地震波及所致;1707年10月28日,日本南海发生84级地震,伊豆半岛等多处遭遇海啸,同日钱塘江口有海啸反应;1854年12月24日,日本南海发生84级地震,房总半岛至九州太平洋沿岸海啸,是对我国江浙沿海一带影响最为明显的一次海啸;1923年7月13日,琉球发生72级地震,烟台有强海潮(王锋等:《中国古籍中的地震海啸记录》,《中国地震》,2005年第3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其影响范围还跨越黄海,在朝鲜半岛西北平安道铁山形成较大的海啸事件。这应是一次对外形成的越洋海啸。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

地震[1]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 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房屋等工程设施,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中国地震火山分布带]

中国地震火山分布带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 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 (>3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