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的起源在哪里?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
艾灸故事一:鲍仙姑施灸治病还美颜
葛洪祖师是道教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医学家,他留下的《肘后备急方》更成为当今人们用以治疗疟疾的典籍之源。但很少有人知道,葛洪其实并不是独自修道,而他的妻子不但是一位同道修行者,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医学家。她就是著名的中国四代女名医鲍姑,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艾灸名人。
葛洪之妻姓鲍,民间多称鲍姑或鲍仙姑。她经常跟着丈夫在罗浮山炼丹行医,给老百姓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是医学史上记载的灸法治病第一人。鲍姑的灸法取材于当地出产的 罗浮山红脚艾 ,其对治疗赘瘤与赘疣有明显效果。
书载:“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传言,凡是鲍姑用红脚艾帮人治病后,不但灸到病除,更能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也正因为此,人们便把此种红脚艾称为“鲍姑艾”。
艾灸故事二:药王喜灸足三里年过百岁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医学家、养生家, 由于养生得法,享年百余岁。考察他的医学思想和养生理念,是融合了古代中医(主要是《黄帝内经》)、道家思想、儒佛理论等于一身,进而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养生之道。
孙思邈所着《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着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着。
孙思邈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七岁就学,日诵千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后来孙思邈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18岁开始他便立志从医。40岁之前,孙思邈的疾病经多方医治无果,因此他开始寻求艾灸疗法。经过深刻研究和验证,证实了艾灸的养生祛病功效,孙思邈开始使用艾灸为自己调理身体。
据说孙思邈经常是“艾火遍身烧”,他尤其爱灸足三里穴。到了90多岁高龄,仍能“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在年过百岁之时,还能精力充沛地着书立说。因孙思邈有功于医道,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多次召见了他。
艾灸故事三: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
李时珍生长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就跟父亲上山采药,耳濡目染,最终跨度几十年,写成着作《本草纲目》,一定是离不开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李延文毕生研究两种中药,一个就是人参,一个就是艾草。
研究完艾草以后就写了本专著《蕲艾传》,研究完人参后,写了一本专着叫《人参传》,写完《人参传》和《蕲艾传》之后,他把这两种中药做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意思是说,艾草有人参回阳救逆、补气补学、升阳举陷的作用,而人参没有艾草朴实惠民、普世传播的实用价值。
艾灸故事四:日本家族灸出6位长寿老人
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和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
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若是耶?”
满平笑而答曰:“惟有祖传三里灸耳”,三里灸,是艾灸的一种,指“足三里”穴位,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
艾灸是中华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一刻自豪油然而生,但是,有很多的病都是现在才听说有的,使用艾灸治病,我们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有待我们一起去革新去演变。将艾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艾灸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已经走过数千年,我们必将这种文化继续地传承下去。
艾灸法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火以后,被火灼伤,发现具有治病、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但具体的创始人就不可得知了。艾灸法的发明来源于北方。在医学专著中,最早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凛冽,其民乐野处而觅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应用,同寒冷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所谓艾灸疗法,是利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可以肯定地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艾灸治病就已经很流行了,那么艾灸的出现就应该更早。目前可以看到的艾灸治病的医案不是记录在医书当中,而是记录在史书《左传》中。
扩展资料: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疗法
本文导读: 医书记,艾灸「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但为什么很多初学者难以入门、灸不出效果呢?多半,你是被以下这些问题给困住了。
Q1:阴虚易上火的人,可以艾灸吗?
或:艾灸后上火,出现口渴、喉咙痛、鼻腔冒热气,该怎么办?
南岛: 这是艾灸初学者容易担心的问题。我们 首先要弄清楚,提问者是在艾灸还是在烤肉。
烤肉的话,灸处烫,皮肤被烫红,艾热停留在表面不能进入身体。烤肉引起的身体种种不适,那是烤肉后遗症,不是艾灸的。
真在艾灸,灸的时候灸感很好,艾灸过后即便出现上火的感觉,症状一般比较轻,比如有点口渴,喉咙有点不适,往往不用调理,自己就好了。
常见的有三类情况,容易出现灸后轻微上火的感觉,分别是阴虚、腹部瘀堵和艾条质量太差。
阴虚多见于中老年人,《内经》上说: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年龄到了,阴气容易不足,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艾灸不是给身体内加热,而是调神。 人体内自带滋阴功能,很多人在艾灸时嘴里会不停分泌口水,就是身体启动滋阴的表现之一。 坚持足够长的艾灸时间,身体都有能力滋润自身。
如果自身阴气严重不足,刚开始艾灸时,可以选用一些辅助滋阴的穴位——别想得太复杂,阴面的穴位就偏于滋阴,阳面的穴位就偏于通阳,所以我们大方向上可以选一些阴面,就是人体前面的穴位。
经验上看, 三阴交、太溪、关元等都有很不错的滋阴效果,当然灸这些穴位的时候,要看灸感如何。 如果灸处烫,那是在烤肉,千万别做。
腹部有积块的人很多,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代表着不同的潜在问题,对人体的 健康 影响也不太一样。特别在心下,也就是在胸骨正下方这一块区域,如果淤堵,刚开始接受艾灸,也容易有点上火的感觉。
处理心下的积块,如果用按揉的方法,要重点在中脘穴以下做功夫,像点 阑门、天枢 ,按揉下焦腹部等,下面揉通后,心下自然通。
而采用艾灸的办法处理心下积块,跟推拿刚好倒过来,要着重在上焦施灸。 上焦开发,偏于宣散,很多长期坚持灸 膻中 的朋友,心下的积块都化开了。
至于第三种情况,老老实实找好的平台,买到真正的陈年纯艾来用。艾灸多了,自有经验,分辨优良中差不成问题。
Q2:可以每天艾灸吗?会不会耗气血?
南岛: 可以每天灸。
对很多人来说,每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其气血状态都是消耗大于修复的,时间一长,肯定虚。对治的方法不是等到大病已成再治,而是每日艾灸,维系身体的 健康 状态。 没有一根艾条会是白灸的,所言不虚。
已经有不适感,或者偶感风寒的朋友,每日艾灸,可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正常,不至于小病迁延不愈,留下病根,甚至酿成大病。
身有痼疾,经过种种办法的治疗和调养,没有明显好转的朋友,艾灸可能是最后的希望。 灸调百病,尤其适应于陈年痼疾,艾火温柔,能通十二经而起三阴之病。 对这些人来说,每日艾灸可能都不太够,必要时需要多处同灸,快速见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问一句: 是在艾灸还是在烤肉?灸处烫就是烤肉,不烫才可能是艾灸。 想要避免暗耗气血,最重要的是避开烤肉。
另外,用什么原料做灸法的热源,也很重要。
最好的热源料是陈年的纯艾绒燃烧时的热, 温暖如寒冬里的暖阳,又如慈母的爱,暖而不烈,非常容易为身体吸收,并且很快转化成为人体内的气——人的经脉,所行是自身的正气,便无烦、燥热感。设若用金属片做热源,热感烈,走窜之感很强,但过后人的经脉受伤,需要额外的气血去修复经脉,因而人会感到先莫名烦躁,再莫名虚脱。
古人早已观察到这一点,言简意赅地告诫后人:八木之火,慎不可灸。
八木是松、柏、竹、橘、榆、枳、桑、枣。现在用来当热源的材料,远不止这八种,但还没发现比陈年艾绒更佳的原料。
用真艾条,做真正的艾灸而非烤肉,气血自会逐渐充盈,气力也会渐渐绵长。
Q3:晚上可以艾灸吗?什么时间艾灸最好?
南岛: 就一天的时间而言,上午艾灸最好。随着太阳的升起,人的阳气也在升,上午艾灸帮助升阳,顺势而为,因而是最好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每一天都上午灸,即便是晚上灸,坚持日久,也有很好的效果。
长时间晚上艾灸,要注意,第一不要影响睡眠 ——有的人超过九点半灸就会当晚睡不着,有的人是十点半,每个人的点不同,尽量不要超过该点做艾灸。 第二,灸后可以扫几分钟足三里,帮助降气 ,也可以减少太晚艾灸可能带来的失眠。
就一年四季而言,三伏天和三九天,艾灸的效果是最好的。
三伏天是每年夏末秋初,通常是三十或四十天。彼时天气热,雨水多,化气当令。人在天地之间,不仅阳气随之在外,而且人体内化的功能也得令而增强。当三伏天时艾灸,深达骨髓的寒湿可以透出,吸收足够艾的能量的人,也容易转化为人可以长久使用的气血。
三九天是每年冬至后三个九天,三九一共二十七天。此时天寒地冻,人也随之阳气入里。当三九天时艾灸,人吸收足够艾热后,正气得到补充,往往气冲深处的病灶,一鼓作气,沉疴痼疾便有根本上的改观。
三伏天和三九天,都是难得的得天时之助,是治疗痼疾、改善体质不可错过的好时节。 在这样的日子里,最好能够保证每天艾灸,灸量充足, 持续努力,才不至于浪费一年里难得的好时节。
Q4:艾灸后多久能洗脸、洗澡?
南岛: 艾灸后一般建议2小时内避水避寒。但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艾灸后多久能洗澡,一顿饭吃几碗才饱,一次灸多长时间,这些问题是不是听起来都差不多?答案都应该是因人而异,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就算是同一个人,还有胃口好的时候,饭量也大一点。艾灸后多久能洗澡,得看这个人灸后的反应,有人灸完正在排寒,浑身瑟瑟发抖, 这样的状态甚至可以持续几天,那这几天里她都不应该去洗澡。
而有的人,只点上艾条灸了5分钟,就有事停灸,身体也没啥特别的感觉,还需要死守着两个小时这个标准吗?
关键是灸完后自己的感觉(有没有怕冷、怕水、身体未平复的感觉),而且你灸得多了,感觉会越来越灵敏,能不能去洗澡,身体会很清楚地知道的。
Q5: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会加大血量吗?
南岛: 很多人都认为,月经期不能艾灸,灸了血量会变大。他们背后的思路大都是这样子的:艾条点燃是热的,艾灸就是给身体加热,热会加快血液循环,因而月经期不能艾灸,不然灸了血量会变大。
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 「艾灸就是给身体加热」,本身就是错误的想法。
艾热作为一种外在的能量,被身体吸收进去后,可以很快转化成为人体之气,随后气被运送到全身各个有需要的地方去,与此同时可以伴随着热感。
但人体之气在循行时,既可以有热感,同样也可以有非热的感觉。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同样在扫灸内关穴,就可以出现一开始扫灸是热热的感觉,扫着扫着,却出现了冷的感觉。出现热感,或者冷感,都是经脉之气循行时自然而然产生,如果说热感是艾热走窜所致,那么冷感就无从解释了。
因而,可以将艾灸理解成为给身体补充能量,却不能将艾灸理解成给身体加热。只有正确地理解清楚艾灸的原理,临证施灸,才能胸有成竹,并且效果喜人。
月经期可以艾灸,道理也是一样的。 女人在经期,总会流失一点经血,往往比平常要容易疲劳一点,气血弱一点,此时做灸,正气能及时得到补充,身心状态都会有所提升。
如果平素有妇科问题,此时还是增强身体排出外邪能力的最好时候——因此可以说,平素有妇科问题的女性朋友,月经期不仅可以灸,而且是需要好好把握、尽量多灸的非常时期。
至于担心月经期做艾灸会导致血量增大,这是多虑了。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一些血崩、经血量很大的女性朋友,一样可以通过艾灸来解决。
古籍记载,灸隐白治血崩。灸隐白可以补脾,增强脾经之气,脾统血的功能得到加强,就能止住血崩。实践证明,灸脾腧、章门,甚至肚脐等穴位,也都可以止住血崩。
Q6:艾灸会把身体灸坏吗?哪类人不能艾灸?
南岛: 符合规范的艾灸是不会把人给「灸坏」的。这里说的规范的意思是,我们为人施灸之前,要先判断他/她能不能灸,判断的标准有两条:
也就是说,排除艾灸禁忌症后,如果施灸时,被灸者有灸感(灸的地方不烫),可以放心大胆地灸。
总担心把人给「灸坏」的朋友,其实是对灸感理解不够透彻。要知道,灸感不只是灸的地方不烫这么简单。 你想想看,点燃的艾条温度很高,跟皮肤距离很近(有时几乎贴着皮肤),为什么灸的地方没感到烫呢? 有时候灸的地方还不变红,甚至变得更白呢?
答案很简单嘛, 艾热被人体主动吸收,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去啦!
这里特别强调,艾热进入人体的方式是人体主动吸收,主动,意味着人体的神还在,并且能够指挥身体去获取能量。
人天生自带的这位神医,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复人体,比如你累了睡一觉起来,精力又充沛起来,就是这位神医努力工作的结果。 在它的指挥下,吸收进来的能量(艾热),能对你的身体有伤害吗?
我也知道多数担心「灸坏」的朋友,是由于灸后的反应太大。比如本来大便挺正常的,每天早上起来准时排出黄金条,艾灸一段时间后反而开始闹肚子,稍微吃点不干净的食物就一泻千里。
已经深入学习艾灸的朋友马上能够意识到,这有可能是排病反应。如果身边有熟悉艾灸的朋友,又懂脉诊,可以请他帮忙诊断一下,就可以下断言:这是排病反应(此时脉诊常可一锤定音)!
总之,只要不胡乱烤肉,踏踏实实地灸,灸进去,是不存在「灸坏」这一说的。
Q7:艾灸见效慢,怎么办?
南岛: 总得来说, 艾灸有灸感,见效就快,没有灸感,见效就慢。
灸感有热灸感和非热灸感。很多人嘴里的「没有灸感」,是没有热感——这样其实局限了灸感的类型。
如果你自灸或者被灸能出来「非热灸感」,也就是被灸的地方一点都不烫,而 身体的其他地方出现了痛、胀、麻、痒等感觉时,恭喜你,你的身体很好地利用了艾热,及时发现潜在的病灶 ——小病灶没机会酿成大病,就被身体及时发现,赶出体外啦!
这些「非热灸感」,表现得越剧烈(已经排除艾灸禁忌症的前提下),说明身体内正邪相争得越厉害,如果能够一鼓作气把灸量加上去,艾灸后的效果常常是立竿见影的。
而表现得很平静的「非热灸感」,譬如灸处也不烫,但其他地方也没有热感或其他感觉,多少给人一种没挠到痒处的不爽感,自灸的朋友,此时往往容易换地方灸。
换地方灸不是不可以,只是在治病的效率上多少打了折扣。 比如一次艾灸两小时,能全程守住一个点灸的朋友,身体可以稳定地吸收艾热,不需要做特别的调整。而另一位朋友,两个小时灸了七八个穴位,还没等身体调整到稳定地吸热状态,就又叫身体作调整,这样子艾灸的效果肯定很差。
要知道,一次施灸过程中,换点越多,效果越差。如果是天天灸,最好也做到每天灸同一个点。这么做的目的,是 给身体一个节奏,类似于三餐定点吃,到了饭点吃饭就香,到了「灸点」灸得就爽。
但坚持这样的原则,不用特别刻意。我们每天的身体状态都不太一样,譬如昨天不小心淋到雨,有点低烧,平时都是守着肚脐灸的,今天能不能换成灸大椎退烧呢?这是完全可以,并且是非常提倡的!我们先要把短期内的不适处理好了,身体才有本钱去清理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伏邪」。
最后还得说一点,很多人艾灸的效果不明显,不是没有坚持艾灸,也不是没能够守住穴位去灸,而是灸后太不注意休息和保养!如果灸一个下午,然后回去加班到凌晨三点,我只能说:别这么作行不行?
艾灸后保养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睡觉。 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很好的保养方式。最忌讳灸后熬夜、闹情绪、喝冷饮,真这么继续作着,那就别整天抱怨为啥灸了那么久,身体状况还是没很大的改善吧。
艾灸经典古句如下:
《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
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为上策。
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
《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
本文2023-08-19 01:30: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