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羊藿汤出自哪古代哪本医书?
据记载,南北朝时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是个业精于勤、对中医药具有执着追求的人。一日采药途中,他忽听一位老羊倌对旁人说:有种生长在树林灌木丛中的怪草,叶青,状似杏叶,一根数茎,高达一、二尺。公羊啃吃以后,阴,茎,极,易,勃,起,与母,羊,交,配,次,数也明显增多,而且阳,具长时间坚,挺,不,痿。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陶弘景暗自思忖:这很可能就是一味还没被发掘的补肾良药。于是,他不耻下问,虚心向羊倌实地请教,又经过反复验证,果然证实这野草的强,阳,作,用不同凡响。后将此药载入药典,并由此得名“*,羊,藿”。
*,羊,藿,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羊,藿、心叶*,羊,藿或箭叶*,羊,藿的茎叶,主产于陕西、辽宁、山西、湖北、四川、广西等地。中,医,学认为*,羊,藿性味辛甘、温,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羊,藿茎叶含有*,羊,藿,甙和挥发油。经证实,*,羊,藿有雄,性,激,素,样的作用,其功效强于蛤蚧和海马。同时,*,羊,藿还可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并能镇咳、祛痰、平喘,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白色葡萄球菌、金**葡萄球菌等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羊,藿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生殖、骨关节、呼吸系统疾病。*,羊,藿配伍熟地、当归、白术、枸杞、杜仲、仙茅、巴戟天、山茱萸、蛇床子、韭菜子、肉苁蓉、制附子、肉桂,称为“赞育丹”,可治阳,痿、早,泄。*,羊,藿配伍威灵仙、苍耳子、川芎,可治关节疼痛。*,羊,藿不拘多少,煎汤漱口,可治牙痛。取*,羊,藿加矮地茶煎汤服用,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其祛痰镇咳作用比较明显。取*,羊,藿与黄芪、党参、附子、细辛、麻黄等煎煮同用,可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但需要提醒的是,有口干、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等症状,属中医学阴虚相火易动者,则不宜服用*,羊,藿。
*,羊,藿异名:
刚前(《本经》),仙灵脾(《雷公炮炙论》),仙灵毗(《柳柳州集》),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日华子本草》),三枝九叶草(《本草图经》),牛角花、铜丝草、铁打杵(《贵州民间方药集》),三叉骨、肺经草、铁菱角(《湖南药物志》),洋火叶、羊合叶(有些处方上会写成“火叶”)。
别名:箭叶*,羊,藿,心叶*,羊,藿,仙灵脾,仙灵毗,放杖草,弃杖草,三枝九叶草,锕丝草,肺经草,三叉骨,三角莲,三叉风,羊角风,牛角花,铁菱角,铁打杵,黄连祖,干鸡筋,千两金,刚前。
商品名:大叶*,羊,藿:又名*,羊,藿。为植物*,羊,藿的全草。
小叶*,羊,藿:又名心叶*,羊,藿。为植物心叶*,羊,藿的全草。
箭叶*,羊,藿。为植物箭叶*,羊,藿的全草。
均以梗少叶多、色黄绿、干燥、不破碎者为佳。
处方名:*,羊,藿,*,羊,火,羊,藿,仙灵脾,炒*,羊,藿等。
处方中写*,羊,藿,*,羊,火、羊,藿、仙灵脾均指生,*,羊,藿。为原药材去杂质,切段生用入药者。
炒,*,羊,藿为净,*,羊,藿段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
①《别录》:"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蜀本草》:"温。"
④《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微辛。"
归经:入肝、肾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
②《纲目》:"手、足阳明,三焦,命门。"
③《本草经疏》:"入手厥阴,足少阴、厥阴。"
功用主治: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
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
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宜忌:阴虚而相火易动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薯蓣为之使。"
②《日华子本草》:"紫芝为使。得酒良。"
③《本草经疏》:"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并忌之。"
治目昏生翳:仙灵脾、生王瓜(即小栝楼红色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下,日二服。(《圣济总录》) 治牙疼:仙灵脾,不拘多少,为粗末,煎汤漱牙齿。(《奇效良方》固牙散)
《纲目》:"*,羊,藿,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本草经疏》:"*,羊,藿,其气温而无毒。
《本经》言寒者,误也。辛以润肾,甘,温,益,阳,气,故主,阴,痿,绝,阳,益气力,强志。茎中痛者,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辛以润其燥,甘,温,益,阳,气以助其化,故利,小,便也。肝主筋,肾主骨,益肾肝则筋骨自坚矣。辛能散结,甘能缓中,温能通气行血,故主瘰疬赤痈,及下部有疮,洗出虫。"
《本草述》:"*,羊,藿,《本经》首主阴,痿,绝,伤,《日华子》亦首言其疗,男,子,绝,阳,女,子,绝,阴,则谓入命,门、补,真,阳,者是也。盖命,门为肾中之真,阳,即人身之元,气也,其所谓绝,阳,绝,阴,不本之元,气,何以嘘之于既槁。所谓益气力,强志,并治冷气劳气,筋骨挛急等证,皆其助元,气之故。至若茎中痛,小便不利,皆肝肾气虚所致,此味入肾而助元,阳,即是补,肾,气,而肝肾固同一治也。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皆元,阳,衰,败而不能上升者也。以是思功,功可知矣。须知此味以降为升,其升由于能降也。"
《本草正义》:"*,羊,藿,禀性辛温,专,壮,肾,阳,故,主,阴,痿,曰绝,伤,者,即阳,事,之,绝,伤也。茎中痛,亦肾脏之虚寒。利,小,便,者,指老人及虚寒人之阳,事,不,振,小,便,滴,沥,者言之,得其补,助,肾,阳而小,便,自,利,非湿热蕴结,水道赤涩者可比,读书慎勿误会。益气力、强志、坚筋骨,皆元,阳振作之功,然虚寒者固其所宜,而阴,精不充,真,阳不固者,万不可为揠苗之助长也。消瘰疬、赤痈,盖亦因其温通气血,故能消化凝结。然疬疡之病,由于阴血不充,肝阳燔灼,而煎熬津液,凝结痰浊者为多,幸勿误读古书,反以助其烈焰。洗,下,部,之,疮,则辛燥能除湿热,亦犹蛇床子洗疮杀虫耳。《日华》主,丈,夫,绝,阳,女,子,绝,阴,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则辛温之品,固不独,益,肾,壮,阳。并能通行经络,祛除风寒湿痹。但《日华》又谓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则未免誉之太过。而景岳且谓男,子,阳,衰,女,子,阴,衰之艰于子嗣者,皆宜服之,则偏信温补,其弊滋多,更非中正之道矣。石顽谓一味仙灵脾酒,为偏风不遂要药,按不遂之病有二因:一为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经络,或风寒湿热痹着之病,古人之所谓痹,症是也,其来也缓;一为气血上冲,扰乱脑神经而忽失其运动之病,今之所谓中风,西医之所谓脑,经,病是也,其病也暴。"
陶弘景曾说:“服此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羊,一日百遍合,盖食藿所致,故名*,羊,藿。”
《纲目》云:“豆叶曰藿,此叶似之,故亦名藿。仙灵脾、千两金、放杖、刚前,皆言其功力也。鸡筋、黄连祖,皆因其根形也”。
野生黄芪长什么样?
一,什么是黄芪?
黄芪是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一种多年生草本,常生长在常生长在林缘灌丛、林间草地、山坡草地和草甸,现在全国各地多有栽培,是常用中药之一。黄芪的正式中文名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为黄耆(qi);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中记载为膜果黄耆。是豆科黄耆属植物。
黄芪的主要用途是根可以药用,资料记载有滋肾补脾、止汗利水、消肿排脓的作用。
二,野生黄芪长什么样?
野生黄芪与栽培黄芪在形态上没有差别,只是野生黄芪生长在荒野林中而已。它的外形特点:多年生草本,高五十到一百公分;茎干直立,上部常分叉,有细棱,生有白色柔毛;主根粗且长,木质,直径一到三公分,表面灰白色,有侧根。单数羽状复叶有小叶六到十三对,小叶片常椭圆形,长三公分左右,顶端秃,基部圆形,表面绿色,背面有平伏白毛。总状花序有花十多朵,排列稍密,花蝶形,花冠**或浅**,六到八月开花。
荚果薄膜质,半椭圆形,膨胀,长二三公分,表面有白色或黑色短毛,里面有种子三到八粒,七到九月果实成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由于野生黄芪的种类比较多,价格也有高有低,如果会挑选挑选的话,就很容易买到劣质的野生黄芪。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说说野生黄芪什么样子,以及怎么辨别野生黄芪。
从外形上分辨野生黄芪
好的野生黄芪,陈长圆柱形跟条出厂颜色是灰**的,又或者是淡淡的棕褐色,表面有着不整齐的宗皱纹,一般来说,越长越粗的黄芪品质越好,通常好一点的野生黄芪,长度可以达到30-100厘米,直径则在1-3厘米左右,品质差的种植黄芪通常只有十多厘米,最多的也就只有40厘米,直径一般不足1厘米。
看体型辨别野生黄芪
好的黄芪形状比较均匀,其外形上粗下细,而且多余的分支很少。劣质的黄芪形状首先就不够均匀,其次分支都细且杂,尤其是集中在下半部分的分之更是杂乱。
看颜色辨别野生黄芪
颜色好的黄芪表面呈灰**,与其心相比更接近于白色,横切表面有很多不规则的皱纹,以及比较多的皮孔。品质不好的黄芪表面一般是灰棕色,颜色相对较暗,而且皮孔也很少不够明显。
看质地辨别野生黄芪
野生黄芪一般都是比较坚硬的质地,好的黄芪还兼很好的韧性,不容易折断。但是差的黄芪虽然硬但很脆,随便一折就断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相信就可以帮助大家鉴别出野生的黄芪的样子了。
我国的黄芪有膜荚黄芪和内蒙黄芪两种。我家在辽宁辽阳山区,我们这是膜荚黄芪。它生长干旱的山坡上,高60~90厘米,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奇数羽状复叶,大概20枚左右,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淡**。荚果膜质,卵状矩圆形。花期6~7月份,果期7~8月份。
药材为根,性微温,呈圆锥形,略扭曲,粗的有大母指粗,表面淡棕**,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功能。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脱肛、水肿、慢性肾炎、内伤劳倦等。
我气血不是很好,每年冬天都会买一盒泡水喝,感觉很有效。我老公几年前的冬天有几天夜里我发现他腿出汗,我给他做了“黄芪芡实(脾胃不怎么好)炖牛肉”,将要熟时放了点苟杞,当时也是瞎弄,家里有啥就用啥,吃四五天居然好了。我都佩服我自己太有才了。你们想用的的了解自己的身体,问问中医,可别像我瞎弄喔。
我曾经试着刨黄芪想自己用,非常难刨,结果一根也没刨出来。我们这集市上也常收药材,可就不收黄芪,可能是山上不是很多而且太难刨的原因,我觉得我们在药店买的可能的都是种植的吧!
我们都知道,一般野生黄芪会比种植的价值高很多,虽然价格高但是更受欢迎,但是如果不是在农村长期接触黄芪的人,一般很难辨别野生黄芪的样子,不会辨别的话,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今天就利用这个篇幅给大家介绍一下野生黄芪的样子。
野生黄芪又被叫做北芪,主要用于补气,身体不好的人食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野生的黄芪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辨别方法, 那就是黄芪的根部中心有点干枯。
野生黄芪一般都生长在农村的山上,没有人工的养护,其生长的年份一般很长,会出现缺水的情况,和很多植物一样,遇到缺水就会在根的中心点开始干枯萎缩,这样就容易形成略带黑心的黄芪, 野生黄芪的顶部还会有一些凹陷。
野生黄芪因为生长年份长,药效更浓,从表面上看野生的黄芪要不重视的黄芪难看很多, 野生黄芪的表面粗糙,种植的黄芪吧相对比较光滑。
野生的黄芪木质化明显,呈现菊花纹路,有明显的枯空和豆腥味,种植的黄芪光滑没有枯空不说,豆腥味也不明显。
以上就简单说明了野生黄芪的样子,希望在大家鉴别野生黄芪的时候有一定用处,尽量避免被奸商以次充好。
另外,野生黄芪虽然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也有一定的禁忌,在感冒和女士经期是不能食用的,因为在人的身体情况不好的时候,食用野生黄芪会把病菌带入体内不容易排出。
您好,根据您所提供的情况,黄芪的的种类有很多,如果以产地论,一般认为北方产者质量较佳,黑龙江、内蒙古产者质优,称北芪。产于山西介休介山(古绵山)的属于地道药材,习称西黄芪或绵芪。一般北芪是扁扁的,有20厘米左右长,8厘米左右宽的扁片,质坚而绵、断面黄白、粉性强、豆腥气足、味甜。价格还可以,2块钱10克。
由于野生黄芪的种类比较多,价格也有高有低,如果会挑选挑选的话,就很容易买到劣质的野生黄芪。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说说野生黄芪什么样子,以及怎么辨别野生黄芪。
从外形上分辨野生黄芪
好的野生黄芪,陈长圆柱形跟条出厂颜色是灰**的,又或者是淡淡的棕褐色,表面有着不整齐的宗皱纹,一般来说,越长越粗的黄芪品质越好,通常好一点的野生黄芪,长度可以达到30-100厘米,直径则在1-3厘米左右,品质差的种植黄芪通常只有十多厘米,最多的也就只有40厘米,直径一般不足1厘米。
看体型辨别野生黄芪
好的黄芪形状比较均匀,其外形上粗下细,而且多余的分支很少。劣质的黄芪形状首先就不够均匀,其次分支都细且杂,尤其是集中在下半部分的分之更是杂乱。
看颜色辨别野生黄芪
颜色好的黄芪表面呈灰**,与其心相比更接近于白色,横切表面有很多不规则的皱纹,以及比较多的皮孔。品质不好的黄芪表面一般是灰棕色,颜色相对较暗,而且皮孔也很少不够明显。
看质地辨别野生黄芪
野生黄芪一般都是比较坚硬的质地,好的黄芪还兼很好的韧性,不容易折断。但是差的黄芪虽然硬但很脆,随便一折就断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相信就可以帮助大家鉴别出野生的黄芪的样子了。
都是骗人的!都是人工种植多年生!别问我为啥知道!
黄芪为微温性传统中药植物,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用价值很高,历史悠久。黄芪多生长在暖温环境下,喜光怕湿,具有抗旱能力。很多古书上有记载黄芪味甜,具有补气养身,降压排毒,抗菌抗病和加速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
黄芪是微温性
黄芪是微温性植物,多生长在暖温环境下,喜光怕湿,不耐寒,具有抗旱能力。黄芪生长在中国华北西北等区域,生长环境多分布在坡地、草地和丛林处。黄芪不耐寒,寒冷天气下,叶子会凋落呈枯死状态,但根部会在地底吸收营养进行休眠,待来年气温在8度~10度左右便可重新发芽。
黄芪一般在50厘米左右高,最高可达到100厘米。它的根部粗壮,用于做药。叶片较小为椭圆形,颜色嫩绿,对排有序生长。茎管较为直细,有细小绒毛,开花数量在10朵以上,花期在7个月左右。果实多为卵圆形状,种子一般在5~8颗。
黄芪为微温性传统中药,历史悠久。黄芪最早在魏晋时期种植,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很多古书如《神农本草经》中都有记载黄芪味甜,具有补气养身,降压排毒,抗菌抗病的作用。黄芪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加速肌肉生长,快速恢复创伤。
黄芪还可治疗气虚浮肿,黄芪常用来泡水饮用,它的补气助热作用会使人容易上火,尤其是体内有毒火的人,食用黄芪后会加重毒火的积累。黄芪不适合阳盛、体内有热火热毒的人食用,另外也不适合患有高血压的人食用。
1、补肺固表
黄芪归肺脾经,故长于补肺益气、固表止汗。《冯氏锦囊秘录》云:“但使营卫和平而常行,则客邪不攻而自散,使正气自行逐贼,则邪气退而正气安然。”说明扶正固表则可拒邪于外。先生认为,肺气虚弱的患者,不能宣扬卫气输津于皮毛,以致皮毛憔悴枯槁,卫外机能低下,易受外邪侵入。卫气又司汗孔的开合,卫气虚,腠理疏松不固,则自汗、盗汗。《本草备要》记载: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先生常以黄芪配桂枝、白芍、姜、枣等治疗体虚易感患儿。
病例:
女,31个月。6月10日初诊。患儿面色不华,形体消瘦,体重12kg,极易感冒。此次流涕稍咳已五天,汗多湿颈,精神不振,纳呆偏食,二便尚调,苔薄白,脉濡细。此乃肺气不足,卫阳虚损,营卫不和,复感外邪。治拟补气固表,调和营卫,祛风解表。
处方:黄芪15g、桂枝2g、白芍12g、防风9g、白术9g、杏仁9g、麻黄根9g、香谷芽10g、生姜2片、甘草5g、大枣7枚。7剂。药后咳嗽流涕除,汗出明显减少。宗原方加减续服2月。半年后随访,患儿面色较前红润,体重155kg,半年来仅感冒2次。
2、健脾配益肾
小儿“脾常不足肾主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只有脾运健,命火盛,才能得水谷之养以壮形体,得阳和之气以资温煦。先生以为,黄芪健脾益气力专,脾运健旺则先天肾气得以充养,故常用黄芪配四君子汤治疗脾肾亏虚纳呆便溏患儿;以黄芪配太子参、杞子、牡蛎、龙骨等治疗五迟五软等证。
病例:
女,7岁。8月31日初诊。患儿满月后曾被棉被蒙盖七小时,经当地医院急救而醒,但肢体活动异常,至今不能行走,两手不能自如活动,智力低下,大小便会叫,会简单言语,颈项无力,面色苍白,精神较软,苔薄白,脉细软。诊断为脑缺氧后遗症。证属脾肾受损,筋骨不充,清窍失养。治拟益脾补肾,强筋壮骨。
处方:黄芪15g、白芍12g、太子参12g、巴戟肉9g、山萸肉9g、甘草6g、阿胶9g(烊冲)、桑寄生9g、宣木瓜9g、乌梢蛇肉粉6g(另吞服)。14付。二诊:精神较好,两手握力增强,续进原方40贴。家属来信告诉,患儿智力提高,能学唱歌曲,肢体活动度改善,但单独行走尚不行。宗原方随症加减续服,目前尚在治疗之中。
3、补气升阳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犹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先生认为,治小儿疾病必须时时顾及阳气,以升发鼓舞为主。《本草正义》指出: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黄芪长于升补,这是黄芪补气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非其他补气药可及。先生常以黄芪配人参、升麻、柴胡等治疗因气虚清阳不升,清气下陷所致的下利清谷、脱肛。
病例:
男,14个月,12月14日初诊,患儿病初发热,腹泻,适逢断奶不久。后经中西医治疗热退。唯腹泻不止已月余。大便日行5 10次,完谷不化。患儿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囟门凹陷,精神倦怠,时有烦躁,纳呆,小便短少,舌质淡白苔白稍腻,脉虚数。此乃脾虚下陷,清阳不升之故,当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
处方:党参、黄芪、白术炭、茯苓、煨葛根、石榴皮、生山楂各9g,煨木香、炮姜炭、升麻各6g,炙甘草5g。服药三剂,腹泻减为3 6次/日。续服七剂,诸症改善,大便转为软糊状,每日2 3次。再以原方加减调理,以补脾健运善后而愈。
4、生血摄血
先生尤擅治疗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对营养性贫血、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有独到的疗效。先生教导,血之与气,是一阴一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为用,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故临床上血虚与气虚证常常互见,气能摄血,气衰则血失固摄而外溢。《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先生以黄芪配当归、黄精、首乌、党参等益气养血之品治疗气血亏虚证,疗效较好。宗“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旨,以黄芪配仙鹤草、生地、阿胶、生蒲黄等养血止血之品治疗虚证出血有效。
病例:
女,8岁。4月28日初诊。患儿一个月前因贫血、胃炎住入上海市儿科医院,骨穿确诊为再障。出院时血检:Ret052%,Hb54g/L,RBC124 10^12/L,BPC54 10^9/L。目前服大力补15mg/日,精神较软,胃纳尚可,大便先干后稀。体检:面颈部有针尖样出血点,柯兴氏面容,舌淡苔薄白,脉细软。治拟益气凉血摄血。
处方:黄芪15g、生地10g、阿胶9g(烊冲)、当归9g、太子参15g、白术9g、仙灵脾10g、仙鹤草30g、赤芍9g、牛角腮15g、知母9g。7贴。
复诊:未见新鲜出血点,大便调,舌脉如前。续进益气养血止血。处方:黄芪15g、党参10g、当归9g、黄精9g、首乌9g、山萸肉9g、酸枣仁9g、龙眼肉6g、荷叶1角、五味子5g。服药1月,症情较稳定,血象三系均稍有回升。守原方加减治疗1年,血检:BPC86 10^10/L,Hb92g/L,RBC29 10^12/L。目前已停服西药,间断服中药调补。
5、健脾配益阴
阴液乃脾胃之气运化水谷精微变化而成,又赖于气机的推动以敷布全身。因此补气能促使阴液的生成和输布。先生认为,黄芪性温而不燥,益气健脾而利生津化阴。先生常用黄芪配麦冬、生地、知母、石斛等滋阴润津之品治疗热症后期阴伤患者或胃阴不足营养不良患儿。
病例:
女,3岁,11月9日初诊。早产儿,出生体重2kg。双满月后开始频繁作呕,得食即吐。诊时呕吐减轻,食欲不佳,汗多,好动不安,体重10kg,身高85cm,Hb13g/L,有肋串珠,面色萎黄,发黄稀疏,大便2、3日一行,舌淡红苔少,脉细滑。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弱,胃失和降,胃阴亏虚。治拟生津开胃,降逆止呕。
处方:黄芪15g、生地9g、玄参9g、麦冬9g、香橼9g、香谷芽15g、佛手6g、甘草6g、生山楂9g、半夏9g、竹茹5g。7剂。药后呕吐止,续服七剂,纳醒便调,面色渐红润。期间呕吐一次。上方续服半月,告诉呕吐已止一旬,纳香,体重增加1kg。
6、温补肝气
“医者治肝多以平伐为多,太过则损伤肝气。”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还指出:“大病久病之后多损伤元气,肝气必然受损。”先生告诫我们,肝气、肝阳并非常有余,故不可一味克伐。调补肝气,非黄芪莫属。因黄芪性温,升提阳气,而肝木升发性喜条达,二气相投,相得益彰,用黄芪补肝有同气相求之理。
先生常以黄芪配党参、白术、茯苓、淮山、五味子等健脾养肝滋肾之品以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慢性肝炎后期患儿;以黄芪配白术、茯苓、板蓝根、败酱草、土茯苓、丹皮、桃仁等健脾化湿清利活血之品治疗慢性乙肝,小儿乙肝病毒携带者。
病例:
男,12岁,4月5日初诊,患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一年,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时感头晕,纳呆,右胁下胀满不适,口苦,大便不调,肝功能时好时坏,最近检查报告:ALT升高,TTT、ZnTT异常,白球蛋白倒置, HBsAg( )。治拟补气柔肝为主,兼以理气活血,清热化湿。
处方:黄芪15g、丹参10g、当归9g、桃仁6g、半夏9g、郁金15g、陈皮6g、甘草9g、枳壳9g、白花蛇舌草30g、白术芍各9g。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2个月,肝功能转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续服1年,肝功能保持正常, HBsAg转阴。
7、补脑益智
脑为元神之府,赖肾精以充,故由肾所主;心主神明,赖心血以养,而精血同源。故认为脑神功能与心肾的精气密切相关。肾虚则脑海空虚,神明不聪;心亏则清窍不养,六神无主。
先生常用黄芪以生血化精、益肾养心为主药,配伍鹿角粉、阿胶、鸡子黄、龟版等血肉有情之品治疗脑炎后遗症等弱智儿童;配伍石菖蒲、远志、灵磁石等豁痰镇静之品治疗小儿多动症;配伍菟丝子、煨益智、石菖蒲、生麻黄等滋肾明神之品治疗小儿遗尿症。
病例:
女,14岁。5月10日初诊。患儿调皮好动,性格急躁,入学后成绩不良,且逐年滑坡,甚至多门功课不及格。平日注意力分散,凡所视及之物必欲上前触摸,夜寐欠安,时有梦语叫喊,舌质偏红苔薄腻,脉濡。证属心肾不足,清窍失养。治拟益气充精、清脑益智。
处方:炙黄芪30g、炙龟版30g(先煎)、远志9g、石菖蒲10g、珍珠母30g(先煎)、北秫米10g、夜交藤30g、龙骨30g(先煎)。十四剂药后睡眠转安,精神较佳。守原方酌情加减,续服四月余,患儿精神饱满,纳香寐安,学习成绩明显上升。
8、补气利水
黄芪既能补肺脾之气,又有利水消毒之功。此乃由于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湿运化之中枢,肺脾之气得黄芪以推动,则水道通利,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周身。反之,肺失宣肃或脾失健运,病久累及于肾,则三焦不通,水液内聚而为痰饮、水肿。先生常用黄芪配白术、茯苓、防己等健脾利水之品治疗阴水证。
病例:
男,11岁。7月6日初诊。患儿患肾病综合征(单纯性)已二年,反复发作10次以上,已住院四次,常因上呼吸道炎诱发。其时咽痒干咳鼻塞,面色苍白,胃纳可,便调。时服强的松45mg/2日,环磷酰胺400mg/月(iv)。检查:柯兴氏面容,肢肿(-),咽微红,心肺(-),鼻粘膜水肿,鼻中膈充血,苔薄白舌质偏红,脉沉滑数。尿常规:蛋白( )。证属脾肾亏虚,肺失宣肃,水湿潴留。治拟益气利水,佐以通窍。
处方:黄芪15g、白术9g、防风9g、白芍12g、云苓9g、萆薢9g、泽泻9g、甘草6g、辛夷5g、苍耳子9g、藁本9g、知母9g、黄柏9g。服药14剂,鼻塞咳嗽消失、精神渐复,唯蛋白尿未除。遵原方,去辛夷、苍耳子、藳本,加生地、菟丝子、杜仲各9g,改黄芪30g,间断治疗近1年之久,而获痊愈。
9、益气消症
古云:“养正积自除。”唐容川曰:“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黄芪补气,气足则血行,血行则瘀散症消。先生常以黄芪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之品治疗小儿肝脾肿大、血友病关节肿痛等,使症结消而不伤正。
病例:
女,5岁。6月11日初诊。患儿1年前因慢性乙肝、亚急性重症、肝硬化、腹水在上海儿科医院住院治疗2个月,好转出院后一直服用中药,症状略有改善。目前精神尚可,面色萎黄,腹膨较大,胃纳欠佳,大便不化。舌红暗苔薄腻,脉细滑。肝功能基本正常。B超示:肝硬化,腹水(-);肝脾大。体检:肝肋下5cm,剑下2cm,脾大及脐。先拟清热化湿,凉血软坚为主。
处方:丹皮9g、赤芍9g、当归9g、山栀9g、柴胡6g、海藻10g、夏枯草15g、黄芪9g、茵陈9g。服药60剂,苔净脉缓,胃纳香,肝功能正常,腹膨较小。
续予益气柔肝,消症软坚。处方:黄芪30g、炒党参15g、当归9g、熟地12g、砂仁3g(后入)、何首乌10g、黄精10g、赤芍9g、桃仁6g、红花5g、柴胡9g、夏枯草30g、海藻30g、鳖甲9g。以此方为基础,酌情加减治疗一年余,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腹软胀除。体检:肝肋下25cm,剑下1cm。
10、补气托毒
黄芪有托里排脓之功。《神农本草经》曰:“主治痈疽,久败疮毒,排脓止痛。”《本草求真》曰:“黄芪生血、生肌,排脓内托,毒化成脓,而为疮疡圣药。至于痘疱不起,阳虚无热,皆是取其质轻达表,功专实卫,而能升气于表。”
先生认为,黄芪独具消、托、补三功,对应中医外科消、托、补三法。先生常用黄芪配当归、丹参、紫花地丁、银花、角针、生草等治疗小儿肺痈、肠痈、肝脓肿以及皮肤疮疡、痈、疽、急性湿疹、婴儿湿疹等疾病。先生告诫,用黄芪治痈疽,当注意《本草经》中的“久败”二字,如属实邪火毒,则反增毒炎。所以辨证用药,至为重要。
病例:
男,8岁。8月4日初诊。体瘦,面色苍黄,疖疮局部红肿热痛较轻,化脓迟缓,神疲乏力,纳差,出汗多,伴发热,口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处方:黄芪15g、扁豆9g、首乌9g、银花9g、连翘9g、香薷9g、白术9g、青蒿9g、荷叶1角、六一散10g(包)。3剂。药后热清,疖疮脓出结痂,红肿渐退,脉转平缓。守原方续进2剂而愈。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但凡对中医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一味良药,而在名目众多的中药材里,唯有黄芪被称为“补气之最”,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更是将其列为上品,不仅如此,黄芪还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佳品。对于想益气固表的特禀体质者来说,绝对离不了黄芪这一剂补气圣药。
自古以来,黄芪都是一味良药,对于其药效,著名中医李时珍深有体会。
在李时珍20多岁时,由于他长期伏案苦读,一不小心患上了严重的感冒病症,不但整天咳嗽个不停,还经常出现气短喘促的症状。刚开始时,他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底子好,根本没将这次的感冒当回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渐渐恶化,即使服用了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药物,也丝毫不见成效,短短1个月的时间,他已经被折磨得形销骨立,甚至奄奄一息了。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当地负有盛名的大夫,他见儿子的病情一天天的严重,便绞尽了脑汁,最后,他决定用一两黄芪、半升水,煎成汤汁后给儿子服用。就在这时,惊喜出现了,李时珍的病症开始好转,不但痰少了,连咳嗽也减轻了,于是,李时珍继续服用这味药,几天之后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全家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李时珍自己也感慨万千。
后来,激动不已的李时珍,在自己的《本草纲目》之中,写下这样的文字:“(黄芪)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就这样,黄芪益气补血的功效为人们所熟知,并经常被拿来当做食疗的首选,以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食少气虚、表虚萎黄等症状。
中医认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肝、肾经,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据医学古籍《本草正义》中记载:“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这段文字的意思是,黄芪能起到益气补血、滋养脾胃的功效,尤其对于患有中气减弱、脾胃不和、清气下陷等症的特禀体质者,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增强身体免疫力等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此外,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它对于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亦有疗效。
既然黄芪益气固表的效果如此好,那么,怎样才能将其应用到饮食中呢?下面,就为特禀体质者介绍几种以黄芪为主的药膳。
人参黄芪莲子粥
这道粥的做法非常简单,准备粳米60克,人参5克,黄芪30克,鲜枣50克,莲子15克;将人参与黄芪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成汁;将红枣去核洗净,将莲子去心洗净备用;将人参、黄芪汁倒入锅中,在加入适量清水后,放入红枣、莲子、粳米一起煮成粥即可食用。这道粥具有理气活血、温中调经的功效。
黑豆黄芪红枣牛肉汤
这道汤的做法很简单,准备牛肉(肥瘦相间)200克,黑豆30克,黄芪30克,干枣50克,以及适量的盐;先将黑豆、黄芪、红枣清洗干净,再将牛肉洗净切块;把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3个小时,最后放入盐调味即可食用。这道汤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固表的功效。
黄芪鲤鱼汤
这道汤的具体做法如下,准备鲤鱼500克,黄芪50克,糯米30克,以及适量的姜、盐;将黄芪与糯米清洗干净,将鲤鱼去鳞、鳃后洗净,再将襦米放入鱼肚内;起油锅,用姜把鲤鱼爆至微黄后盛起备用;将鲤鱼与黄芪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3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这道汤可以起到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功效。
当归黄芪乌鸡汤
这道汤的做法如下,准备乌骨鸡1只,当归3片,黄芪15片,姜3片,以及适量的食盐;将乌鸡切成大块后清洗干净;将焯水后的乌鸡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当归、黄芪与姜片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炖3个小时;在出锅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食用。这是一道补气的食疗圣品,不但能够达到血气双补的功效,还可以益气固表。
温馨提示黄芪作为一味药材使用,是有利也有弊,在特禀体质者食用时,一定要注意它的使用禁忌,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益气固表的功效,反而还会误伤自己的身体。黄芪有生黄芪与灸黄芪之分,一般来说,灸黄芪大多用在补中益气这方面,而对于需要利水、托毒生肌的人而言,则应该使用生黄芪。除此之外,黄芪也不能用量过大,通常以30~60克为宜,否则,会出现胸闷的症状。
《名医别录》记载黄芪具有下列哪种功效?()
A降气散血
B逐脏间恶血
C主胸胁痛如刀割
D安神益智
正确答案:B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黄芪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性味归经 10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 11 黄芪的用法用量 12 黄芪的化学成分 13 黄芪的药理作用 14 黄芪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142 来源 143 性状 144 鉴别 145 检查 1451 水分 1452 总灰分 1453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1454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146 浸出物 147 含量测定 1471 黄芪甲苷 1472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148 黄芪饮片 1481 炮制 1482 鉴别 14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 1484 性味与归经 1485 功能与主治 1486 用法与用量 1487 贮藏 149 出处 15 黄芪药品说明书 151 适应症 152 用量用法 153 其它规格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黄芪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黄芪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黄芪 黄芪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huáng qí
2 英文参考astragalus root [朗道汉英字典]
milkvetch root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us hoangtchy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us propinquns Schichk [朗道汉英字典]
radix astragali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i,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stragalus mongholic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ilkvetch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黄芪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1]。
黄芪也叫“黄耆”,是著名的补气良药,对人体具有强壮作用。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消肿利尿的功能。主治体虚自汗、劳倦内伤、便溏腹泻、气虚浮肿及痈疽毒疮等。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有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病,它的强心作用更为显著;也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并且降低血压。黄芪还有保护肝脏、治疗肾炎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黄芪有:内蒙黄芪(绵黄芪),分布在内蒙、河北、山西等地;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产于东北、河北、陜西等地。这两种黄芪以根入药,以内蒙和西北产的为上品。
黄芪是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属于豆科。夏季开花,结荚果。根很长,一般采挖4年以上的根。除去地上茎叶及须根,晾干后截成一二尺长收藏或切片药用。在秋季采收的黄芪含微量元素硒(Se)较多,因而质量较好。黄芪的茎叶营养丰富,是牲畜的优良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milkvetch root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黄芪的别名黄耆、绵黄耆、箭芪[2]。
7 来源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1]。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u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或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等的根[2]。
8 产地黄芪主产甘肃、内蒙古及东北各地[2]。
9 性味归经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2]。
10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脓毒,生肌的功效[2]:
黄芪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气虚血脱,崩漏,带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2]。
黄芪治表虚自汗,盗汗[2]。
黄芪治气虚浮肿,慢性肾炎[2]。
黄芪治痈疽久不溃破或溃久不敛[2]。
黄芪也可治消化性溃疡[2]。
补中益气宜炙用,固表、利水、托脓毒宜生用[2]。
黄芪为眼科常用补益药,具有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
(1)用于气虚所致黑睛生翳灰白凹陷,目昏目痛,上睑下垂等。常与白术、升麻等配伍。
(2)用于胞睑痈疮久溃,不能生肌敛口;或痈疮久不溃破等。常与当归、川芎、皂刺等同用。
(3)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所引起的目胞浮肿,黄斑水肿等。可与白术、茯苓配伍。
11 黄芪的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剂可用30~60g[2]。
12 黄芪的化学成分膜荚黄芪根含膜荚黄芪苷(Astramembrannin)Ⅰ及Ⅱ、黄芪苷(Astragaloside)Ⅰ~Ⅷ、乙酰黄芪苷Ⅰ、异黄芪苷Ⅰ及Ⅱ、大豆皂苷、胆堿、甜菜堿、香豆素、黄酮化合物、皂苷、氨基酸及微量的叶酸等[2]。
两种黄芪均含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它们的糖苷、多种微量元素等[2]。
蒙古黄芪根含黄芪苷Ⅰ、Ⅱ及Ⅳ,大豆皂苷,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等。还含异微凹剑叶莎醇及其多种糖苷、棕榈酸、天冬酰胺、黄芩多糖、γ氨基丁酸等[2]。
13 黄芪的药理作用黄芪在人及动物身上均能利尿,效力与剂量有关;对肾病综合征,能增快尿蛋白的消退[2]。
黄芪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一般都有增强功能,还可促进造血功能,改善红细胞等变形能力,防治心脑梗死,抗病毒,抗肿瘤[2]。
黄芪能增强抗自由基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2]。
黄芪对动物能降低血压,扩张血管。降压有效成分可能为γ氨基丁酸[2]。
黄芪的毒性很低[2]。
14 黄芪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黄芪
Huangqi
ASTMGALI RADIX
142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143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144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多列;栓内层为3~5列厚角细胞。韧皮部射线外侧常弯曲,有裂隙;纤维成束,壁厚,木化或微木化,与筛管 互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导管问有木纤维;射线中有时可见单个或2~4个成群的石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直径8~30μm,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具缘纹孔排列紧密。石细胞少见,圆形、长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较厚。
(2)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于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为10~15mm)上,用40%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一水(13: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橙**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1,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03%氢氧化钠溶液l5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5~6,用乙酸乙酯1:3ml振摇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用铺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不得过100%(附录Ⅸ H第一法)。
1452 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Ⅸ K)。
1453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Ⅸ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1454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附录Ⅸ Q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测定,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146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70%。
147 含量测定 1471 黄芪甲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B)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4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1,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溶剂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4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1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12cm),以水50m1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ul,供试品溶液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
1472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B)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性A,以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20 20→40 80→60 20~30 40 6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4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不得少于0020%。
148 黄芪饮片 1481 炮制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1482 鉴别(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4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同药材。
1484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1485 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1486 用法与用量9~30g。
1487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149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5 黄芪药品说明书 151 适应症适用于病弱体虚老人的滋补。近代研究结果亦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感冒易患者服用黄芪2周或2月后,周围血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比服药前为高。
152 用量用法1黄芪六一汤:治老人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焦渴唇干,面黄少食。黄芪180g(去芦,蜜涂炙),甘草30g(炙),细切,每日服6g,加水1盏,枣1枚,煎服。 2施今墨抗老防衰丸:每服9g,早晚长期服用。具有补元气,固精血、保脏腑之功。
153 其它规格注射剂:2ml(相当于生药2g)
16本文2023-08-19 01:36: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