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七药酒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盘龙七药酒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盘龙七药酒 1 拼音

pán lóng qī yào jiǔ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Panlongqi Yaojiu

22 标准编号

WS3B399998

23 处方

盘龙七 50g 壮筋丹 10g 五加皮 50g 杜仲 50g 当归 125g 珠子参 5g 青蛙七 5g 过山龙 25g 秦艽 50g 木香 25g 祖司麻 5g 络石藤 25g 川乌 5g 白毛七 10g 铁棒锤 5g 草乌 5g 老鼠七 10g 支柱蓼 25g 红花 25g 没药 25g 竹根七 25g 缬草 50g 伸筋草 10g 牛膝 50g 丹参 75g 羊角七 25g 八里麻 25g 重楼 75g 乳香 25g 红曲 15g

24 制法

以上三十味,共粉碎成粗粉,加玉米酒(60%)15000ml,密闭,浸渍七至十日,滤过 (药渣压榨),滤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值至60~65,加入30ml聚山梨酯80,搅匀放置,滤 过,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橙红色的澄清液体;味苦、略辛。

26 鉴别

(1)取本品20ml,加于中性氧化铝柱(内径约16mm, 6g)上,收集洗脱液。取洗脱液3ml, 加茚三酮试液 05ml,水浴上加热约5分钟,显蓝紫色。

(2)取

(1)项下剩余的洗脱液,水浴上浓缩至近干,残留物加稀盐酸10ml溶解,滤过,滤液分置 三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2~3滴,产生桔红色沉淀;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2~3滴,产生 淡**沉淀;另一管加硅钨酸试液2~3滴,产生灰白色沉淀。

(3)取本品10ml,加石油醚(30~60℃)10ml振摇提取,分取石油醚液,挥尽溶剂,残留物加新制 的5%香草醛硫酸溶液,显红紫色。

27 检查

总固体 精密量取本品25ml,置称定重量的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在105℃干燥 5小时,遗留残渣不得少于14%。 乙醇量 应为45~55%(附录Ⅸ M)。 相对密度 应为090~095(附录Ⅶ A)。 其他 应符合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Ⅶ A)。

28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软 组织损伤。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25ml,一日2次。

210 注意

孕妇忌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211 贮藏

密闭,避光,置阴凉干燥处。

陜西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盘龙七药酒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七草部上]白芍药

载有二种,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入脾胃药酒拌炒,入养血药蜜水拌炒,入平肝药生用。白芍药,专入脾经

《本经逢原》:[卷二芳草部]白芍药

酸苦平微寒,无毒。入补脾药酒炒。入止血药醋炒。入和营药,及下利后重、血热痈毒药并酒洗生用。入血虚、水

《汤头歌诀》:[经产之剂]固经丸

《妇人良方》)用龟板君,黄柏樗皮香附群。黄芩芍药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治经多不止,色紫黑者,属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千年健

近产于广西诸上郡。形如藤,长数尺,气极香烈,可入药酒,风气痛老人最宜食此药。忌莱菔。壮筋骨浸酒,同鉆

《华佗神方》:[卷二十二]二二○○九·风蹶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炮制 4 功能主治 5 芍药黄芪酒的用法用量 6 备注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芍药黄芪酒 1 拼音

sháo yào huáng qí jiǔ

2 处方

白芍药100g 黄芪100g 生地黄100g 炒艾叶30g 黄酒1000ml

3 炮制

1 将上述4味药材一同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用酒浸泡,封口;

3 3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去渣即服用。

4 功能主治

调经止带。主治妇女月经过多,赤白带下,行经腹痛,四肢拘挛作痛。

5 芍药黄芪酒的用法用量

每次10~2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饭前服用。

6 备注

(1)黄芪:补气升阳。生地黄:滋阴养血,用酒浸之,性如熟地,其补精益髓之力大增;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熟地:与白芍同用可补血调经,与黄芪同用则行气益血,使月经调顺。艾叶:可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带,安胎。

7 摘录

《验方新编》

古籍中的芍药黄芪酒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黄疸

同大黄用;阴黄,同附子用。湿热黄胆,五苓散加之。酒疸,同栀子、田螺擂烂,酒服。痫黄如金,同白藓皮煎

《证治准绳·伤寒》:[卷四太阴病]黄

(王叔和阳明篇海藏云色如烟熏黄乃湿病也一身尽痛色如橘黄乃黄病也一身不痛)成湿热俱甚则发身黄伤寒至于

《杂病广要》:[内因类]黄瘅

之。)四君子汤(《和剂》),治色疸。加黄(炙)白芍药白扁豆(制各一两)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

两解之。若无潮热。便软则当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和之可也。(案玉机。小柴胡汤。加栀子。)男子黄。

《幼科指南》:幼科证治汇方

目录 1 拼音 2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惠》卷六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猪胰酒的用法用量 25 用药禁忌 26 附注 3 《证类本草》卷十八引《崔元亮海上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猪胰酒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用药禁忌 4 《医统》卷八十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猪胰酒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4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猪胰酒 1 拼音

zhū yí jiǔ

2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惠》卷六 21 方名

猪胰酒

22 组成

猪胰3具,大枣100枚,酒3升。

23 主治

久咳嗽上气,胸胁支满多喘。

24 猪胰酒的用法用量

上渍数日,服23合,加至45合。

25 用药禁忌

14日忌盐。

26 附注

《千金》本方用法:以酒五升渍之,秋、冬七日,春、夏五日,出,布绞去滓,七日服尽。羊胰亦得。

3 《证类本草》卷十八引《崔元亮海上方》 31 方名

猪胰酒

32 组成

猪胰1具。

33 主治

脾气不足,暴冷入脾,冷痢久不愈,舌上生疮,饮食无味,纵吃食下还吐,小腹雷鸣,时时心闷,干皮细起,膝胫酸痛,两耳绝声,四肢沉重,渐瘦劣重,成鬼气;及妇人血气不通,逆饭忧烦,常行无力,四肢不举;丈夫痃癖,两肋虚胀,变为水气。

34 猪胰酒的用法用量

每日平旦、午时、夜间各空腹服1小盏。

35 制备方法

上细切,与青蒿叶相和,以无灰酒1大升,微火温之;乘热纳猪胰和蒿叶,相共暖,使消尽;又取桂心末1小两纳酒中。

36 用药禁忌

忌热面、油腻等食。

4 《医统》卷八十七 41 方名

猪胰酒

42 组成

猪胰3具(细切),大栗30个。

43 主治

老人上气喘急,坐卧不安。

44 猪胰酒的用法用量

空心温服。

45 制备方法

上以酒3升浸,秋、冬3日,夏1日,春2日,密封,以布绞去滓。

46 用药禁忌

忌咸热物。

古籍中的猪胰酒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食治门

膏一斤,切碎入沸汤中煮,临熟入盐、豉调和食之。猪胰酒治上气喘急,坐卧不安,用猪胰三具细切,青州枣三

《证类本草》:[卷第十八]豚卵

亭长等毒。然男子多食之损阳。崔元亮《海上方》著猪胰酒,疗冷痢久不瘥方云∶此是脾气不足,暴冷入脾,舌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七]老老余编(下)

(一斤)上以水煮,令豆烂熟,空心常食以汁咽之。猪胰酒治老人上气喘息,坐卧不安。猪胰(三具,细切)大

《寿世青编》:[病后调理服食法]风门

熟,乘热食之,尽量而醉,醉后即卧,卧醒疾若失。猪胰酒治赤白癜风。用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食。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豕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虎骨酒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25 备注 26 摘录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虎骨酒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杨氏家藏方》卷一:虎骨酒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医学切问》:虎骨酒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三○六:虎骨酒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虎骨酒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虎骨酒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本草图经》引《兵部手集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七):虎骨酒 91 虎骨酒的别名 92 处方 93 功能主治 9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千金》卷十一:虎骨酒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04 各家论述 105 摘录 11 《千金》卷七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15 各家论述 12 《本事》卷四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26 各家论述 13 《魏氏家藏方》卷六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 13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普济方》卷一八五引《仁存方》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46 制备方法 15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56 各家论述 16 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经验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五四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7 《千金》卷十九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7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虎骨酒 1 拼音

hǔ gǔ jiǔ

2 《普济方》:虎骨酒

21 处方

虎胫骨1具 糯米25kg 曲适量

22 炮制

1 将虎胫骨炙黄打碎,放入锅内煎汁;

2 将糯米放入,用曲适量如常法酿酒;

3 密封50日,待酒熟,压去糟,装瓶备用。

23 功能主治

壮筋骨,强腰脚;祛风寒。主治肾虚骨弱,少腹冷痛,行走无力,肩臂疼痛。适于治疗风痹疼痛,四肢拘挛以及肝肾虚寒,腰脚软弱无力等症。

2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随宜饮用。

25 备注

(1)虎骨:味辛性温,辛散温通,去风定痛,强筋健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糯米:补中益气。曲:消食健胃。

26 摘录

《普济方》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虎骨酒

31 处方

虎骨(煎汁)8两,萆薢8两,*羊藿8两,薏苡仁8两,怀牛膝8两,熟地8两,当归5钱,羌活5钱,乌药5钱,五加皮5钱,苍术5钱,防风5钱,青皮5钱,独活5钱,丹皮5钱,川芎5钱,白芷5钱,木瓜5钱,白芍5钱,紫草5钱,枸杞子5钱,红花5钱,补骨脂5钱,川乌5钱,草乌5钱,橘皮8两,萎蕤8两,红糖96两,红曲20两,蜂蜜160两,乳香面2两,没药面2两,油松节4两,官桂面5钱,木香面5钱,公丁香面5钱,檀香面5钱,紫豆蔻面5钱,佛手面5钱,砂仁面5钱,蕲蛇5钱,人参面5钱,鹿茸面5钱,麝香2分(研),杜仲(生)5钱,续断5钱。

32 制法

烧酒1760两,将以上各药共装罐内,煮至二开为度,入缸封固。

33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壮筋骨,强膝力。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疼背痛。

3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温热后有酒量者每服5钱,日服2次,无量者酌减。

35 注意

孕妇忌服。

36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4 《杨氏家藏方》卷一:虎骨酒

41 处方

虎胫骨(酥炙焦)2两半,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川乌头(炮,去皮脐尖)1两半,当归(洗,焙)1两,川芎1两,羌活(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独活(去芦头)1两,杜仲(去粗皮,细锉,炒断丝)1两,萆薢1两,白术1两,防风(去芦头)1两,肉苁蓉(洗,焙)1两,牛膝(酒浸1宿,焙)1两,金毛狗脊(火燎去毛)1两,黄耆1两,肉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蒺藜(微炒去刺)1两,人参(去芦头)1两,天麻(去苗)1两,续断1两。

4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次以生绢袋子盛。

43 功能主治

久服补肝经,养水脏,调畅气血,通行荣卫,补虚排邪,大益真气。主八风五痹,手足无力,步履艰难,腿膝缓弱,骨节疼痛。

4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用无灰酒2斗浸之,密封瓶口,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每服1盏,汤烫温,空心、食前、临卧饮尽酒。其滓焙干,捣为细末,每服2大钱,热酒调下。

4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一

5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医学切问》:虎骨酒

51 处方

茄子根(净洗,蒸过,9月10月者,晒干)5两,鼠粘子(炒)1两,蔓荆子1两,火麻子半升,晚蚕砂半升,苍耳子半升,枸杞子(蒸)半升,秦艽2两,萆解2两,生牛蒡叶1握,虎骨2两。

52 制法

上用绢袋盛,于大罐内以酒浸,封闭不令失气,14日开,不令面向瓶口,恐药触人。

53 功能主治

中风瘫痪。

5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每服1盏,1日3次。

55 摘录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医学切问》

6 《普济方》卷三○六:虎骨酒

61 处方

虎骨(酥炙)半两,木香3钱。

62 制法

上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驴马气伤疮毒。

6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分作2服,酒调服之。

65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

7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虎骨酒

71 处方

虎骨1具(通炙,取黄雀汁浸,碎如雀脑)。

72 功能主治

胃中空虚,行阴用力。身体懈惰,不能支持。

73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上用糯米3石,入虎骨,倍用曲,如酿酒法,酿之酒熟,封头50日,开饮之。

74 摘录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8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虎骨酒

81 处方

虎胫骨1两(酥炙),黄耆(锉)1两,桔梗(炒)1两,酸枣仁(炒)1两,茯神(去木)1两,羌活(去芦头)1两,石菖蒲(米泔浸1宿,切,焙)1两,远志(去心)1两,芎1两,牛膝(酒浸1宿,切,焙)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1两,熟干地黄(焙)1两,附子(生,去皮脐,以新汲水浸半日,又破作2片,换水浸1日,焙干)1两,萆薢1两,石斛(去根)1两,防风(去叉)半两,羚羊角(镑)半两。

82 制法

上药锉细,以生绢袋盛,入醇酒1斗浸之,密封瓶口,春、夏3日,秋、冬7日。

83 功能主治

温养肝肾,调顺气血,补虚排邪,理腰膝,久服无健忘,益心气,清头目,定神魂。主风痹,皮肤不仁或下注步履艰难。

8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每服温饮1盏,每日2次。如服尽,添酒5升浸之,又服尽,取滓焙干为末,每服1钱匕,酒调下;或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8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9 《本草图经》引《兵部手集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七):虎骨酒

91 虎骨酒的别名

虎胫骨酒

92 处方

虎胫骨2大两(粗捣熬黄),羚羊角1大两,新芍药2大两(切细)。

93 功能主治

臂胫痛,不计深浅。血虚不能养筋,客邪留着,以致臂胫疼痛,年久不愈。

9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虎胫骨酒(《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95 摘录

《本草图经》引《兵部手集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七)

10 《千金》卷十一:虎骨酒

101 处方

虎骨1升(炙焦碎如雀头),丹参8两,干地黄7两,地骨皮4两,干姜4两,芎4两,猪椒根5两,白术5两,五加皮5两,枳实5两。

102 功能主治

肝虚寒劳损,口苦,关节骨疼痛,筋挛缩,烦闷。

103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绢袋盛。以酒4斗,浸4日,初服67合,渐加至1升,1日2次。

104 各家论述

肝主筋,肾主骨,肝劳而至筋挛骨疼,风寒在下;口苦烦闷,风热在上也。虎骨、猪椒、芎内搜筋骨之风;干姜、白术、五加下追关节之痛;地黄、地骨上清烦扰之热;枳实、丹参中散瘀滞之血也。

105 摘录

《千金》卷十一

11 《千金》卷七 111 方名

虎骨酒

112 组成

虎骨1具(炭火炙令**,捶刮取净,捣碎,得数升)。

113 主治

骨髓疼痛,风经五脏。诸风缓弱及历节风骨节酸痛。

11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清酒6升,浸5宿,随性多少稍饮之。

11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虎骨搜风壮筋,独用一味渍酒,取其专功。风能胜湿,故治风痹脚弱有效。

12 《本事》卷四 121 方名

虎骨酒

122 组成

虎骨1具,虎胫骨2茎。

123 主治

腰脚疼痛,挛急,不得屈伸,及腿膝冷麻。

12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空心、晚食前温之,随意饮。

125 制备方法

用酥涂,炙黄,捶碎,同无灰酒3斗,密封7日。

126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虎全骨气味辛温微咸,虎胫骨气味辛温,皆入足厥阴,不用他药,独以之浸酒者,取其大能驱风强筋骨也。

13 《魏氏家藏方》卷六 131 方名

虎骨酒

132 组成

虎骨1两(酥炙),当归(去芦,酒浸)半两,天雄(炮,去皮脐,作4片,生姜2两切片子,盐少许,水半升同煮,水干为度)半两,附子(炮,去皮脐,作4片,生姜2两切片子,盐少许,水半升同煮,水干为度)半两,肉苁蓉(酒浸,去土)半两,牛膝(去芦,酒浸)半两,川萆薢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酸枣仁(炒)半两,茯神(去木)半两,绵黄耆(蜜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金钗石斛半两。

133 功效

宁神志,去虚风,补五脏,悦神彩,强筋骨,进饮食;久取活血养气,足膝轻健。

13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用酒1斗,浸7日,每服1合,空心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4 《普济方》卷一八五引《仁存方》 141 方名

虎骨酒

142 组成

虎胜骨(酥炙)3两半,川附子(炮,去皮脐)2两半,当归(酒浸,焙,去芦)2两半,川芎2两半,川羌活(去芦)2两半,川乌(去皮尖)2两半,赤芍药2两半,独活2两半,杜仲(炒断丝)2两半,萆薢1两,白术1两,防风(去芦)1两,黄耆(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人参(去芦)1两,天麻(去苗)1两,川续断1两(净)。

143 功效

大行血气,通荣卫,补虚排邪,大益真气;久服身体轻健,运动快捷。

144 主治

诸般风痹,手足疼痛,行步艰难,腰膝缓弱。

145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每服1盏,温暖空心服之。

146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子大,以生绢袋子盛满,用无灰酒2升浸之,密封,春浸5日、夏浸3日、秋7日、冬10日。

15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151 方名

虎骨酒

152 组成

虎骨4两(酥炙,为末用,膝以下胫骨尤妙),萆薢1两,牛膝1两,杜仲2两,米仁1两,当归4两,白术3两,川芎1两,熟地3两,红花1两,肉桂1两,山药2两,补骨脂(盐水炒)2两,独活1两。

153 主治

产后气血俱损,或寒月风冷, 去衣太早,胎下甚迟,风冷乘虚袭于下部,瘀血流注经络,阻而不行,两膝酸痛麻软,行步艰难,得寒尤甚,延久不愈,便成产瘫。

15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每药1两,用无灰酒1斤,用绢袋贮药入瓮煮1昼夜,候冷时时服之,令醉可也。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56 各家论述

前症因血虚而风冷乘之也。虎骨辛热,搜风最有力,佐以肉桂、骨脂则沉寒怕冷悉去,加芎、归、熟、药、白术辛苦温平,补血益肾,萆、独祛下焦风湿寒一切痿痹瘫痪,红花佐芎、归以活血,仲、膝、米仁引入下部,使两膝及前后腘臁所受风湿诸邪,悉驱除之使出也。

16 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经验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五四 161 方名

虎骨酒

162 组成

芍药2分,虎骨1两(炙为末)。

163 主治

风毒骨髓疼病。肾经疼痛,不得屈伸,走注痛苦,不问深浅。

16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夹绢袋盛,酒3升,渍5日,每服3合,1日3次。

17 《千金》卷十九 171 方名

虎骨酒

172 组成

虎骨1具(通炙,取黄焦汁尽)。

173 主治

骨虚,酸疼不安,好倦,主膀胱寒。骨极者,腰脊酸削,齿痛,手足烦疼,不欲行动。

17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碎之,如雀头大,酿米3石,曲4斗,水3石,如常酿酒法。酒熟封头50日开饮之。

175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虎骨追风定痛,强筋壮骨,酿酒以助其势而散膀胱之寒也。

2《医方考》:肾主骨,骨极者,骨内空虚之极也,故令腰脊酸削;齿者,骨之余,故齿亦痛;手足烦疼,不欲行动,皆骨内空虚之征也。以骨治骨,求其类也;以虎骨治骨,取其壮也;酿之以酒者,取酒性善渍,直彻于骨也。

古籍中的虎骨酒 《医方集宜》:[卷之一中风]治法

气之药一中风病肢节肿痛名历节风宜用羌活散排风汤虎骨酒秦艽汤一诸风瘾疹遍身瘙痒如虫行者宜用胡麻散清风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厥]香港脚顽麻肿痛为痹厥

散。〔《本》〕去风补血,益气,壮筋骨,强脚力,虎骨酒。虎胫骨(真者)萆仙灵脾薏苡仁牛膝熟地(各二两

《杂病广要》:[外因类]香港脚

黄,加川乌头。去风,补血益气,壮筋骨,强脚力,虎骨酒。虎胫骨(真者酒浸酥炙)萆牛膝(洗净锉焙酒浸一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虎

鲠咽(时珍)。发明颂曰∶李绛《兵部手集》有虎骨酒,治臂胫痛。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脚不随,并有

《外台秘要》:[卷第十六]肝劳虚寒方五首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2、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3、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5、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参考资料:

-难经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

-伤寒杂病论

参考资料:

-脉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