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山西博物馆 - 不出门!看这六个高等级的博物馆,来一场穿越之旅
这里千年的时间倏忽而过,件件文物默默静守,仿佛诉说着尘封的 历史 过往,如同魔法博物馆的奇妙夜,所有的展品都有了生命,这里就是山西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还等什么?一起“云游”博物馆,来一趟梦幻的穿越之旅!
来山西,去博物馆,毫无疑问是去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19年坐落在文庙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它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几经更名,于1953年与纯阳宫太原文物馆合并为“山西省博物馆”,从成立至今已有103年的 历史 。
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当属晋侯鸟尊,它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此外,重点推荐几件珍宝:在文明摇篮展厅,千万不要错过“陶寺龙盘”这是陶寺遗址代表性陶器,上面的蟠龙图形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龙的实物形象。民族熔炉展厅,娄睿墓壁画,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
虞弘墓汉白玉石棺椁也是必看的,石椁上雕刻的人物、服饰、器物等反映了中亚和中国来往最集中丰富的实物资料,不能不看。
山西博物院馆藏有50多万多的文物,这种馆藏数量让它成为了山西排名第一的博物馆,甚至在国内的博物馆中也是佼佼者。
位置:位于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
中国第一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其中基本陈列《吉金光华》极为重磅(“吉金”就是指古代的青铜鼎彝等器物),上起陶寺,下至秦汉,跨越整个青铜时代,展出文物共有2200余件。
“吉金光华”由三个专题展区和两个辅助展区构成,既独立成篇,又互为补充。陈列展示面积11万平方米,展品1452件,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的中国青铜文化专题陈列。文化与艺术交融辉映,青铜文明之光在中华文明的 历史 长河中更显绚烂夺目。
“华夏印迹”专题,以 历史 为线索,分“青铜先声”“率土内外”和“赫赫晋邦”三个单元,诠释“器”与“国”的关系,讲述青铜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礼乐春秋”专题,以礼乐为核心,分“钟鸣鼎食”“我武惟扬”“立身以礼”“礼通四方”“赵卿之制”和“古风新韵”六个单元,探讨“器”与“礼”的关系,阐释青铜文化在礼乐文明中的精神内涵。
“技艺模范”专题,以工艺为主线,分“冶石成金”“殊途同工”“执简驭繁”“铸物象形”和“错彩镂金”五个单元,展现华夏先民范铸青铜的智慧之光。
这里荟萃了晋系青铜文物精华,璀璨又耀眼。
位置: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
山西地质博物馆,有几件精品不得不看。
在它的正门口,展示着重达30余吨的磁铁矿标本和36吨的无烟煤标本。特别是在“大地宝藏”展厅,有一块称重425克的“狗头金”,因其形似蟾蜍,故名“华北金蟾”,这是山西有史记载以来发现并保存下来的最大的一块。
在“远古物种”展厅里,有镇馆之宝山西鳄,它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唯一一具稀世珍宝。
位于序厅的“晋地甲龙”原地埋藏化石标本也是必看的,“晋地甲龙”发掘于山西左云,是目前已知保存最为完整、最原始的具有骨质尾锤的甲龙类恐龙,已经在地下沉睡了近1亿年。
除此之外,山西地质博物馆的AI机器人、“博物馆奇妙夜”、那些美轮美奂、晶莹剔透的矿物、晶石世界,都美得奇特和耀眼。
位置: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7号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太行老区、八路军的故乡——山西省武乡县城。武乡是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革命圣地。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8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
馆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大量生活用品,生动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在太行山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
主展区包括八路军简史陈列厅、八路军将帅厅、日军侵华暴行厅;游览区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
游客可以亲临其境,亲身体验八路军当年战斗、生产、工作、学习、生活、 娱乐 及与当地民众鱼水情深的艰苦奋斗精神。
位置: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
大同是山西著名的“双城”,就是“ 历史 文化名城”和“博物馆之城”。而大同博物馆为山西最大的市级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大同博物馆外形奇特,从空中看宛如行将腾飞的巨龙。它的设计者崔凯先生将大同火山群、明代龙壁文化和云冈石窟等文化符号融入,形成独特的外形形态。
馆内以大同 历史 文化的地域特色为主,展览中充满艺术感的亮点有两个:“金字塔”和“文物阵”。
“金字塔”,是指展厅文物展柜的布置是一座座三角形的立体玻璃展柜,并排或错落,将看似平淡的文物焕发出璀璨的光辉。
“文物阵”,是将馆内文物陈列,尤其是北魏陶俑、瓦当,别出心裁地组成一个庞大的“陶俑阵”,在灯光辉映下,赫赫军威。据说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北魏时期阵容最大的俑阵。
在这里最有特色的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辽大琉璃缠枝花棺、元代影青釉镂空广寒宫瓷枕……个个精美绝伦,令人惊叹。
位置:大同御东新区
在临汾市博物馆,你想知道距今10万年前的丁村人是什么样吗?你想听听最早的乐器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吗?这里都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临汾博物馆最大的特色是: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世界上最早的圭表、中国最早的汉子等。
“龙盘”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盘子里面绘制的是早期龙的图腾,这与我们后来熟知的龙的形象是最接近的,与后世的龙是一脉相承的,这也证明了“龙的传人”这话实至名归。
临汾博物馆内最为珍贵的是馆内收藏的佛教典籍《赵城金藏》,这部典籍7000余卷,即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 历史 、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包罗万象的古籍,被佛教界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笈”,极为珍贵,在当今世界上已成为孤本,可谓稀释珍宝。
位置:临汾市区汾河生态文化景区九州广场南端九州公园内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家煤炭的国家级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
对外开放的有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和模拟矿井。
煤炭博物馆最大的看点是亚洲最大、全国仅有的地下“模拟矿井”,是中国煤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游客们带好头灯,坐上井下“摆渡车”进入模拟矿井,从古代到近代再是现代化,深切体验一把井下一线采煤工人的艰辛和不易。
此外,厅内的四维动感影厅,可以使观众在短短6分钟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 娱乐 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全程满是震撼的体验,绝对不虚此行。
位置:太原市迎泽大街和晋祠路交汇处
古老的华夏文明,绵绵不绝的五千年 历史 ,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印记,俯仰之间,古韵悠悠, 历史 绵长不息,让我们现在就出发,云游山西这些博物馆,一起感受 历史 的震撼吧~
强烈推荐老李船长写的《正说历史---大汉王朝》系列,写的幽默风趣,却又没有歪曲历史
《何处金无可藏娇》——穿越汉朝,很不错的阿娇文了,不单单只是言情。
《吕汉》——穿越成吕后,很正统,很宫斗,很沉重,超长篇。
《金屋恨》——没看,也是阿娇穿越文
《凤还巢》
《祁连雪》、
《骠骑行》
那时汉朝 汉朝那点破事儿
《未央赋》《大汉女郎》《询君意》 《汉朝在线》《穿越到汉朝》都是穿越的
《楚汉流》,写楚汉争霸时期的,是一男一女一起穿回去的,挺玄
赵飞燕传奇
如果你是我前世深爱的男人,如果你是我今生的庇佑者,如果让我再次遇到,请让我将所有的爱给你。网络写手安心被抢劫受伤昏迷,灵魂意外穿越到西汉成为一代媚后赵飞燕。玉盘轻舞、姐妹专宠给她带来的是尘世的种种禁锢。她要与命运抗争,与历史抗争,冥冥中是否一切已经注定?我要重新变成年轻时的模样,我要陪你度过漫长的一生,我要不离,我要不弃。汉成帝刘骜为了寻找自己深爱的皇后,一世一世地地万丈红尘中寻找。两千多年的时空相隔,遇上,他已垂垂老矣,以余下生命的三分之二为代价,能否换来刻骨铭心的短暂厮守?
《汉关》 作者:一么穿越文,但不是很泛滥的穿清文~是穿到汉武帝的时候了~中间牵涉到打仗、战争等场景~女主不想看到两军大量的人员伤亡,就用自己的计谋保全了自己军队与敌军的性命。男主是霍去病~跟女主同吃同住同睡了很久都没发现女主是女的!但可以看出男主对女主很上心的!反正我觉得写得不错啊!推荐你都去看看!还有<何处金屋可藏娇>是穿到汉武帝时,我看的时候还没完,现在也没再去看了是很聪明的女主,女主穿到前皇后阿娇身上了
《典籍里的中国》重新定义了“历史穿越”,是有历史感的“穿越”。
“穿越”是近年来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题材类型,人们认为,这类创作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纵横时空的恣意,实现了精神消费的反哺。然而,不少穿越作品因为架空、失真而饱受争议。在历史题材领域,“穿越”一时间甚至成为了“戏说”的代名词。
牛年伊始,一部全新文化作品的出现,校正了人们的认知,它就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磅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是在《故事里的中国》基础上升级打造的又一档文化节目,主创团队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手法,在一部典籍、一个人物、一条主线的严谨构架体系里,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用时空对话营造“故事讲述场”。
节目中,“当代读书人”撒贝宁以典籍为舟,带领观众畅游华夏文明之长河:今人穿越到古代,看先贤如何燃万古之明灯;古人穿越到当下,看后世如何传千年之经义。这档节目以强烈的仪式感、厚重感和时尚感,重新定义了“历史穿越”,涵养着坚守初心、向新而行的精神力量。

从新春伊始至今,央视在黄金时段陆续播出了《尚书》和《天工开物》,让我们眼界大开、脑洞大开、胸襟大开。细细研读这两部作品,呈现出以下创新亮点。
第一,从历史感出发,做有思想穿透力的节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的方式纵横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的传承,目光之深邃,格局之远大,让人抚今追昔,胸怀天下。以《尚书》为代表的中华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铭刻了先贤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穿越”在这档节目中,是一种知来路、明去路的手段。戏剧演绎和专家阐释的双线赋能,有效地帮助观众理解今日之中国。
比如,理解了《尚书》里民本思想的由来,以及后世的继承发展,特别是对当代的影响。为什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我国会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为什么中国***会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决心和勇气,带领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为自古而今,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明其所愿。
比如,理解了《天工开物》里的“贵五谷而贱金玉”,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把重农固本视为安民之基;为什么从宋应星到袁隆平,一代代科学家怀揣着“禾下乘凉梦”,殚精竭虑致力于提高农业技术;为什么我们国家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把“种子”视为农业的芯片提速攻关。历史和现实都在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这样的穿越,才有历史的格局,才有时代的情怀,才有文化的担当。它贯通了时空、打破了隔断,让我们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如果说“穿透力”是思想性的最高境界,那么《典籍里的中国》几乎可以称之为当下文化节目的扛鼎之作——它跨越了时间的墙,推开了历史的窗,吹拂起新时代的风。
第二,任想象力驰骋,做有艺术震撼力的节目。
文艺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它需要创作者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而前提是要有史识、史才、史德。
《典籍里的中国》,充分体现了电视人的理想与追求,呈现出文化人的品格与造诣。纵观整部作品,真可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将陆机在文艺理论传世经典《文赋》里的名句,转化为时代作品,搬上舞台,呈现于荧屏。

《尚书》中,撒贝宁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与“古代护书人”伏生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穿梭于上古时期、商朝、春秋、战国、汉代、唐代等多个朝代,围绕《尚书》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传承的巡礼,并且一直延展到2021年,在现代化的图书馆里,驻足观赏今天的孩子如何读《书》。

《天工开物》这一期更有魄力和胆识。撒贝宁邀请老年宋应星来到300多年后的今天,看后世如何在天空、大地、海洋里续写《天工开物》,今天的人们过上了怎样一番“衣食富足,禾下乘凉”的美好生活,尤其是宋应星和袁隆平跨越时空的握手,当宋应星从袁隆平院士手中接过那株超级稻谷时,时间静止,空间无垠。

中华美学讲求知、情、意、行相统一。无论从电视文艺、还是用**艺术、戏剧艺术的视角来打量融合创新的《典籍里的中国》,它都彰显出1+1+1>3的复合魅力。古风习习的诗意舞台,汩汩流淌着光彩夺目的中华审美风范。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用层层递进、节节攀升、步步生花的创新,不断树起文化节目新的座标,恭贺这支“梦之队”在向着文化高峰不懈攀登的征程中,创作了又一部载入史册的“中国”品牌作品。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涌现,持续惊艳我们,滋润我们,鼓舞我们。
本文2023-08-19 01:49: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