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有哪些旅游景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大理有哪些旅游景点,第1张

挖色镇

古称鲁川,挖色。位于洱海东岸,地处大理市中东部,北与双廊镇接壤,南临海东镇,东与宾川县鸡足山镇毗邻,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对如屏苍山而遥望大理古城,东通佛教胜地鸡足山而隐窥金顶,自古即为洱海东岸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洱海地区历史渊源久远的白族外乡文化发源地之一。 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临时以来便是洱海东岸连接周边地区的水陆交通集散地和集贸中心,其经济活跃、文化发达、民俗风情浓郁,洱海区域白族外乡文化保管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天龙八部影视城

背靠秀美的苍山,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坐落于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苍洱景区的中心和风光秀丽的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丽片区。东临碧波万顷的洱海,东距大理古城15公里,北距大理三月街会场05公里,距崇圣寺三塔2公理,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天龙八部》影视剧拍摄投资兴建的一个大型影视拍摄基地。根据《天龙八部》剧组的设计和构想,影视城按照“大理特点、宋代特色、艺术要求”三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占地面积700余亩。主体建筑有城墙、城门、皇宫、王府、大理街、女真部落、西夏城等。二期工程将根据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扩充内容,建设以展示远古时期大理白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白族农庄》天龙八部》中描写的聚贤庄、信阳城马夫人家,无量山石洞房,西夏石窟,大碾房,以及木,铁古桥及客寨、茶花园等其他配套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将达4万平方米。 整个天龙八部影视城由三大片区组成:第一局部为大理国,包括大理街、大理皇宫、镇南王府;第二部分是辽国,包括辽城门和大小辽街;第三部分就是西夏王宫和女真部落了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依照大理特色,宋代特点,参照《清明上河园》影视拍摄与旅游风光相结合的原则,大理又一个较大规模的旅游景点。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与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元世祖平云南碑等现有景点相辉映,形成集中展示大理历史文化的旅游核心区。天龙八部》制片人张纪中称赞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堪称“中国一流、西部第一”。

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古籍中另有玷苍山、熊苍山、大理山之称。苍山山脉由十九峰自北向南连脊屏列组成最高点海拔4122米(马龙峰),最低点海拔1360米(漾濞江与西洱河交汇处),4000米以上山峰有七座。苍山东坡两峰夹一溪,形成了十九峰夹十八溪的梳状地貌。 苍山溪流属澜沧江水系,为山地型源头河,具有河流短小、河谷深切、河床狭窄、比降大、下切侵蚀力强,洪枯水季节流量变化大的特点。西坡的鸡邑铺有温泉出露,水温约为36℃。苍山东坡的洱海盆坝区年均气温15℃,西坡漾濞江河谷区年均气温161℃,年降雨量均在1050毫米左右。 苍山是我国重要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德国学者CredenerW首次考察苍山地质、地貌。1937年奥地利学者HVWissmann根据苍山典型的冰川遗迹,将此次冰期命名为“大理冰期”。“大理冰期”作为第四纪古冰期的末次冰期已为学术界普遍采用。

剑川钟山石石窟

位于剑川县南部的石钟山。石钟山古时候称为中山,因有形如巨钟的红丹霞岩,故称为石钟山。石窟分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箐三个片区,共计16窟139尊造像,是我国最南方的一个石窟群,有“南天瑰宝”之称。石钟山石窟在内容上可分为南诏王室造像、外国人造像及原始崇拜造像等几类,这些造像明显地表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较为集中地展示了白族所崇信的佛教室宗神祗。二是将王放造像也雕刻到佛教石窟中。三是原始崇拜与神佛同时供奉。四是外国人的造像。

由于石钟山石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大理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佛图寺塔

于大理市下关镇阳皮村北侧的佛图寺前,塔高307米。为十三级密檐方式形砖塔,塔基为二层台方形基座,下层台边长197米,高12米,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搭身内容,内壁为筒体结构,直通至十二级。外壁塔身壁身整体呈抛物线状,第一级方长45米,直砌。

“蛇骨塔”经1981年维修实测后,定名为“佛图寺塔”塔西面的佛图寺,现存大殿、南北厢房和过厅,为清代建筑。1983年1月,佛图寺塔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世祖平云南碑

位于大理市大理镇西门村委会大纸房村东北侧,坐落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一公里许的点苍山中和峰麓之三月街场上,地处南诏、大理国故都阻苴咩城遗址西南隅。

碑由碑座、碑身、碑额和护碑边匡几个部分组成。青石质赑屃头部残损。碑身由两块青石相接而成,上截碑石长(高)13米,下截碑石长(高)155米。上下两石宽均为了155米。碑文直行楷书。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喜洲白族民居古建筑群

喜洲镇位于大理古城北17公时针,喜洲为大理坝子中较大的一个白族自然村。

喜洲白族居民历史修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发展到近现代,形成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遗产。2001年6月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城遗址

南诏故都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地处下关(南诏时期的龙尾关)至大理之间的苍山佛顶峰麓,南距下关6公里,北与大理古城相隔7公里。

太和城在作为南诏开国都城之前,已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河蛮”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17年),蒙舍诏主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开始了统一六诏的大业,“夺据大和城”。次年,被唐王朝册封为首任云南王的皮罗阁对大和城进行了增修扩建。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皮罗单身汉率众离开蒙舍诏定都大和,大和城开如了作为南诏开国都城的历史。唐天宝六年十月(公元747年)南诏王阁罗凤又在大和城西部的核桃山顶增筑内城,“因唐赐金刚经至,故名金刚城。”到了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决定“更徒苴咩城”,太和城结束了作为都城的历史。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是由一大二小三个组成。大塔又外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为99米,凡十六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塔顶上角设金翅鸟,在1925年大理地震时随搭刹震落。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旧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花园

大理张家花园,白族民居姓氏文化建筑的代表作,大理二十一世纪大理民居旅游的名片。张家花园 园起:传说中唐时南诏,宋时大理国御用礼宾合院式皇家建筑,由五个三坊一照壁,一个四合五天井和大理独有的后花园组合而成,白族民居历史上最大的建单元“六合同春”,文称“鹿鹤同春”以金鹿与白鹤为祥瑞象征,建筑文化源于南诏王国统一的洱海六个部落的建筑文化,南诏大理国的民族团结象征,南诏,大理国王听取政见及宴请部落酋长的礼仪建筑,兴于南诏大理国,毁于元世祖平大理国,大理人民祖辈口口相传至今,是大理人民千年梦想的白族民居理学建筑庄园。大理张家花园选址于点苍山圣应峰麓观音塘北旁,由大理民间建筑艺术大师,园主张建春投资并亲手创意设计,倾心缔造的民居建筑文化艺术之园。 

张家花园的空中楼阁,东观鸡山日出,北看玉龙隐仙,南瞻彩云南现,西仰苍山瑞雪,风花雪月四时常春,蓝蓝的天下有露天咖啡厅,品咖啡看苍洱大观、空中亭阁喝普洱茶看高天上流云,发呆的书吧,可以听到寺院晨钟,尽情享受妙香佛国,白家民居带给游客的一个灵性艺术空间,游人留连往返,园中大有可观,是大理旅游“激动”的代名词,被来宾和知名人士称为“大理艺术王宫”,认同是中国最漂亮的民居之一,大理特色旅游的精品,中国著名的民居旅游文化产业典范,大理民居文化民俗旅游景区。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魏宝山  

巍宝山简称巍山,位于巍山县城东南面约10公里处,面积19•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569米。巍宝山是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南依太极顶,西邻阳瓜江,东连五道河,北与大理点苍山遥望,绵亘数十里,峰峦起伏,山形似一头蹲坐的雄狮回首俯瞰县城。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葱郁,溪泉叮咚,花繁草茂。绵绵数十里。山中绿树成荫,地涌青霞、花放异彩,前人认为有宝气,故得名。巍山可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景区,景点有30多处。除10多个道观外,有洗心间、银粟泉、七星井等新景观,还有古人撮合的美女瞻云、龙池烟柳、鹤楼古梅等八景,这些景观往往与神话故事相关联,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互相交融,形成巍山一大特色。此外,巍宝山还是南诏发祥地,道教名山,如今又恢复了洞经音乐乐奏会和彝族歌会,使这座名山更加璀璨。  

蝴蝶泉

蝴蝶泉坐落在大理点苍山云弄峰下。它像一颗透明的宝石,镶嵌在绿荫之中,以它特有的奇观,吸引着远近游客。

蝴蝶泉从下关乘车,沿滇藏公路北行30余公里,车左侧即有一座古色古色的石牌坊映入眼帘。牌坊上书“蝴蝶泉”三个大字,乃郭沫若游大理时留下的墨迹。

从牌坊到蝴蝶泉边,约有百米,泉池二三丈见方,四周用透亮的大理石砌成扩栏。泉水清澈见底,一串串银色水泡,自沙石中徐徐涌出,汩汩冒出水面,泛起片片水花。这泉水得苍山化雪之功,不仅水量稳定,水质也十分优良。

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学士,到此考察游览,并写下了许多重要的诗文。

大理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构成了大理“四绝”,素有“东方瑞士”之称。洱海最南端的上关,曾经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最北端的下关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现在是大理市中心所在地。位于洱海中部的大理古城,曾是南诏古国的都城,白族文化的发源地。

在这里,你可以泛舟洱海,月色朦胧时享尽温柔旖旎的洱海月;造访银装素裹的苍山雪;穿梭于大理古城追寻凝固的历史。

最佳旅行时间

大理四季如春,没有明显的严冬酷暑,四季不是十分明显。春秋两季,即3-5月、9-11月是大理的最佳旅游时间。

3月-5月:如歌里所唱:“大理三月好风光”。不仅温度最宜人,白族的很多节日和盛会也集中在此时间段,如大理最盛大的商贸活动“三月街”。

6月-8月:渐入雨季,日晒变强,香格里拉沿途的杜鹃花海开到鼎盛。

9月-11月:夏末秋初时,风景颜色最丰富,秋色醉人,是摄影爱好者出行的好时机。

12月-2月:虽然已是冬天,但依然风和日丽适合出游,此段时间可以去玉龙雪山和梅里雪山,也是观拉市海候鸟的好时机。

南诏,唐代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又往往被忽略的西南古邦。由于资料比较稀少,传承说法很多,南诏究竟是从何而来?究竟南诏这一名称是什么含义?如何演变壮大,以及他们是不是后来宋代大理祖先?今天对这个古代西南地区的邦国依然充满各种猜想,显得十分神秘。 今天云南洱海的南诏风情岛 一、「 ”诏”是什么意思?南诏究竟是什么部族? 唐朝前期原本生活有六诏,今天一般都解释相当于六个部落,可以这样认为,但不能认为他们是六种「 ”族群”。 「 ”诏”不是族名,诏的本义相当于「 ”王”,六诏就是指六个部落王,顾名思义,南诏就是称南边部落的「 ”王”。而这一部落正式名称是蒙舍诏,所以,南诏完整准确的含义是「 ”蒙舍部落的王”,而蒙舍也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从人名延续的部落称谓。 既然六诏并非族名,那么南诏与这些诏究竟是什么部族? 其实,他们是历史上乌蛮与白蛮的一部分,六诏,只是中原方面对西南诸部的一个概括性称呼,这与川西当时有「 ”西山八部”一样,这西山八部是西南羌族部落,被列入《旧唐书》「 ”南蛮西南蛮”中。 乌蛮与白蛮,是魏晋南北朝近三百年时间逐渐演变,形成相对比较强大的六诏部落。其中属于白蛮的有越析、磨些等族,与川南的一些部族有关,他们接近隋唐管辖地区,文明程度略高。六诏中,白蛮部落占了四个。 唐代时期云南部族分布示意图 而南诏祖先乌蛮,学术界倾向于是原本生活在昆明东川区到昭通巧家县一带的古爨人分化,其中有孟族,可能出自三国孟获一族,孟获不是汉姓,而是部族称呼。另有乾罗罗族等,后来他们移居到洱海南部地区。只有洱海以南与哀牢山的蒙舍和蒙嶲两诏是乌蛮后人。 另外,早期哀牢山一带有古王族的首领被称诏隆,意思是大王。下属各部落首领称呼哀隆或哀牢,就是大哥或头人,今天普遍认为是傣语泰语「 ”哀隆”一词转音。南诏的部族构成,就是古哀牢人和乌蛮部族融合而成。 隋朝后期,哀牢后裔舍龙(据说含义是老虎)在衰微之际,领族人投奔建宁豪族张乐进,避居巍山(今巍山县地界,位于大理州西部),是第一代正式的蒙舍诏,其姓氏为蒙。 张乐进家族世代居建宁(由三国蜀汉建宁郡分化而来,隋唐时大约是曲靖市味县、陆良县一带),也是部族出身,传说是诸葛亮收服西南诸部时封家族祖先为首领,赐姓为张,记于《南诏野史》(该书真正作者还没有完全定论,目前倾向于杨慎编辑,由清代乾隆时期的湖南人胡蔚进行增订)。 贞观二十三年(649),张乐进与蒙舍龙都向李世民称藩入贡,受封为首领大将军。当时西南各部林立,张乐进为了巩固力量,与蒙舍龙互相联姻,这就是南诏的正式开端。 二、南诏和唐朝关系的变化 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653),蒙舍龙的儿子细奴逻在位,派儿子逻盛炎出使,高宗封为巍州刺史,其他五诏在吐蕃力量朝东拓展时纷纷归附。唯有南诏相对偏远,始终附唐,一直得到扶持。 古籍南诏野史 唐玄宗开元中,皮逻阁继位,以响应唐朝打击河蛮为名拓展势力,封越国公,赐名蒙归义。史书记载皮逻阁扩张与获得封赏,时间有点混乱,归纳来说,先后打败的有邓赕诏、石桥诏、石和诏以及河蛮。唐朝杜佑《通典·南蛮上》「 ”松外诸蛮”说:「 ”有杨、李、赵、董等数十姓,各据地方……自称本来是 ,自滇池以西,都说是庄蹻之后裔。”河蛮是早期 与当地部族融合的后裔。 以《新唐书》记载,约开元二十五年(737),皮逻阁打败河蛮,占据太和城(今大理城南下关镇太和村一带)和大厘城(也作大厘城,今大理市北面喜洲镇),迫使河蛮向北迁徙至浪穹诏。几个月后,皮逻阁赶走外甥咩罗皮,占大厘城,将其赶回邓川。皮逻阁因受唐朝扶持封王,个人野心开始膨胀。 随着南诏势力逐渐扩大,唐朝为了防范其不服约束,也曾用兵给与警告。如《新唐书》记:「 ”初,安宁城有五盐井,人得煮鬻自给。玄宗诏特进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及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安宁城原属于浪穹诏(在六诏中属于西北方向),河蛮迁居在此,而安宁城则属于今洱源县以北与安宁市相邻一带。 唐朝扶持南诏消灭其他几部,将其他部族进行安置,南诏势力开始逐渐北上,天宝以后,剑南节度使章仇(复姓)兼琼遣使至云南协调。这次出使,章仇兼琼在西川刚打退吐蕃对安戎城(今四川茂县、汶川西面某地)进犯,希望南诏能配合防守西南,但协商很不顺利,史书没有记载皮逻阁的正式态度,透露双方摩擦的前兆。 章仇兼琼是玄宗年间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居然两唐书没有留下传记,据说他与杨贵妃、杨国忠一家关系匪浅,因为他在蜀地发掘了杨国忠。杨国忠接替李林甫当宰相,推荐过去在蜀地恩人鲜于仲通做剑南节度使,与南诏的关系发生了转变。 这一年是天宝十载(751),另一大将高仙芝也在西北塞外同大食交锋,无独有偶,西北与西南两处用兵,唐朝都以失败告终。 据说写《新唐书》的欧阳修等人痛恨杨国忠招来祸事,故意夸大其词,鲜于仲通实际应该没有从京师征调兵源,剑南方面有约六万人,除了留守,真正到南诏只有三四万人。引发南诏对抗的姚州都督(今姚安县,云南历史上最重要的古城之一)张虔陀,约天宝七载开始任职,坚守顽抗,最后身死(一说是服毒死)。鲜于仲通失败,史书称杨国忠以败为胜,欺瞒皇帝上奏表功。南诏转而与吐蕃交好,被赞普称为「 ”钟”,意思是弟弟。 影视剧中的唐玄宗形象 云南大学方铁先生早有考证,新旧《唐书》记张虔陀引起唐朝与南诏关系巨变,原因不近情理。他向阁罗凤索要贿赂,对南诏蛮横的事迹并不见《蛮书》《德化碑》等记载。 如《德化碑》记,南诏的确是把张虔陀作为反抗的主要责任人,但原因并不是索要贿赂和态度蛮横,恰恰张虔陀忠实执行唐朝的策略才导致矛盾尖锐。似乎有些不大容易理解,只有拉长时间审视唐朝的边疆策略才能找到原因。自太宗李世民以来,对于各部就是功利心,需要时加以扶持,一旦发现可能产生威胁就转变态度遏制,在西北有薛延陀,在东北就是契丹,在西南就是南诏。 阁罗凤不能忍受唐朝从扶持变为压制,所以起兵攻打张虔陀,因为他是代表唐朝的当事人,这才是《德化碑》数落张虔陀六大罪的原因。南诏攻姚州,唐朝于天宝十三载(754)由李宓领兵出击,再次失败。阁罗凤就在太和城中立《德化碑》,表明南诏与唐朝交兵是不得已的反抗,另一方面就为了说明事实真相。 三,南诏与唐朝的相爱相杀 安史期间,南诏经常与吐蕃联合行动,势力已经进入巴蜀。如肃宗时,吐蕃进犯川西维州、松州等地,严武接任剑南节度使,积极防范吐蕃与南诏的联合。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名将李晟在大渡河大破吐蕃与南诏联军共十万之众,见于《资治通鉴》《新唐书》,可能数据有水分,但这一战的确又是南诏态度的转折点。因吐蕃怨恨败绩,取消与南诏的兄弟称呼,南诏王异牟寻不满,就希望恢复与唐朝友好。 异牟寻之父凤伽异原本很武勇,在昆明筑拓东城,一度被称为南诏副王,还数次参加战事。由于凤伽异死于阁罗凤前,所以由孙子异牟寻继位,迁居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清平官郑回( )劝说:「 ”中国有礼义,对属国很少苛责索求,不像吐蕃那么贪婪刻薄,不如脱离他重归顺唐廷。” 保留在今大理太和村的南诏德化碑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剑南节度使韦皋安抚西南,异牟寻就决定归顺唐朝。贞元九年(793),异牟寻与韦皋夹攻吐蕃,得铁桥等与吐蕃相邻的十六城。铁桥城原位于中甸县,今云南省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著名的香格里拉市境内,可见恢复与唐朝关系后,南诏继续向西部扩张,这一番交好维持二十年左右。 文宗大和三年(829),因长年与南诏相安,剑南节度使杜元颖武备废弛,苛待将士,南诏收买雅州(今四川雅安市)方面唐军,乘虚而入攻到成都外城,杜元颖毫不知情,掠走数万人。要不是梓州方面郭钊(为重臣郭子仪的孙子)前来救援,杜元颖估计都被活捉。李德裕接替出任剑南节度使:「 ”德裕乃练士卒,葺堡鄣,积粮储以备边,蜀人粗安。” 这期间,南诏由王嵯巅揽事。王嵯巅早年参加过异牟寻时的一系列做战,成为北部重要的弄栋节度使(隶属于姚州都督,今楚雄州姚安县)。 王嵯巅能崛起是他除掉南诏王劝龙晟,但这一举动不能说他就是反派野心家,劝龙晟年纪轻轻当王也想与唐朝翻脸,率军攻打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市南部犍为、峨边一带)。士卒都不愿打仗,劝龙晟编了一个「 ”飞天神将入嘉定”弥天谎言。 王嵯巅站了出来,扶持劝利晟继位,赐姓蒙氏,还称「 ”大容”,就是认宗兄大哥的意思。劝利晟仅二十出头病死,另一个弟弟劝丰祐继位,长达三十多年。而劝丰祐与王嵯巅相处也不错(大理著名的崇圣寺和三塔是这一时期扩建修缮),算是南诏中兴的阶段,所以王嵯巅不算跋扈揽权的反派。 李德裕来西川整顿,王嵯巅把握时机归还俘虏的蜀人,双方继续修好了十年左右。偏偏唐宣宗登位以后一反武宗与李德裕的策略,发生古宗之战。 武宗时期名相李德裕塑像 关于古宗当时究竟指什么说法不一。一般在云南历史上,古宗并不指地名,而是部族称呼。在南诏方面指不同于乌蛮、白蛮的西南其他部族,在吐蕃方面指臣服的西南诸部。古宗似乎是既臣服南诏,也臣服吐蕃,介于他们之间的某种族群。 而古宗大体生活在盐源附近,史学界推测是在今四川凉山州盐源县一带。换句话说,古宗之战表面上是唐朝与南诏之间争夺古宗,实际代表双方争夺盐源地区的战事,因为产盐地区对唐朝、吐蕃和南诏三方来说都是命脉,这是唐宣宗会出动大军的真正动因。 唐军这次达十万人,为历年与南诏交战人马最多的一次。王嵯巅带领王太子世隆出马,南诏以逸待劳,取得大胜,「 ”杀唐兵数万人,立铜柱于界上”。《南诏野史》说,「 ”古宗之战,唐帝惧世隆为患,妻以宗室女,伺察其所为”派去和亲女子充当间谍。 之后,南诏进一步让骠国成为附庸,这一幕也非常有戏剧性。南诏出兵的时候,西南方面狮子国带着象兵也朝骠国进犯。王嵯巅对南诏王劝丰祐示意让将军段宗牓(是大理段氏段思平的五世祖)领军相救, 南诏名义上成了保护者,顺利进军骠国与狮子国开打。南诏是能与唐朝、吐蕃一较高下的,狮子国怎么能相比? 骠国事后信守承诺,不但给了巨大的酬劳,还答应臣服。段宗牓得意洋洋返回南诏时,地位急剧提升,他对王嵯巅也开始动心思了。《南诏野史·劝丰祐传》写「 ”牓回至腾越,闻嵯巅篡位”,段宗牓听到传闻王嵯巅要自己当国君,于是设计除掉,他是一个忠心功臣。事实当然不是如此,试想王嵯巅年富力强的时候,接连扶持几代南诏王,长达四十年揽事,他什么时候夺位不好?要等到年过七十才来这么一出? 王嵯巅的死是南诏与唐朝关系再次转变,也是南诏本身走向衰亡的重要导火线。 王嵯巅时期扩建修缮的崇圣寺和三塔 四,南诏的衰亡 唐宣宗与劝丰祐先后死于同一年。 《新唐书·南诏传》记:「 ”会宣宗崩,使者告哀,是时丰佑亦死。坦绰(指嵯巅)立酋龙(世隆),恚朝廷不吊恤,又诏书乃赐故王。以草具进使者而遣,遂僭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懿宗以其名近玄宗嫌讳,绝朝贡。”南诏不再向唐朝称臣,也成了西南的皇帝。 世隆其名与唐朝两个重要皇帝李世民、李隆基都犯忌讳,其人曾是王嵯巅亲自栽培,之前打败狮子国,受骠国臣服,开始膨胀,建号大礼,自认为礼仪之邦,也就是后来大理的名号渊源。 段宗榜杀王嵯巅,过去不少人认为是段氏揽权的开始,事实并非如此。南诏豪酋大姓势力众多,且世隆本身也有相当能力。《蛮书》作者樊绰评价说:「 ”伏以故南诏蒙异牟寻嗣孙酋龙,不守祖训,既违明誓,自掇祸殃。尚未悛心,犹恣狂暴。全驱蚁聚之众,攻劫邕、交之人。五载兴兵,三来虏掠。顾生灵之何负,受涂炭之辛苦。”显然对世隆与唐朝为敌的策略是很不满的。 另一方面,唐懿宗继位贪图玩乐,以至于南诏攻破安南交趾城。当地唐军退守岭南,向朝廷求援。咸通五年(864),宰相夏侯孜举荐高骈为安南都护兼经略招讨使,先进峰州(今越南河内市相邻富寿省一带)大破南诏军,进而收复交趾。 髙骈率军在交州斩敌将张诠,攻破波风三壁,李溠龙率万人投降;又打败南诏杨缉思,斩酋迁、脆些、诺眉,向唐朝献上三万敌军首级;又打败归附南诏的邕州(广西南宁一带)土蛮,杀死酋长,土蛮帅众归附者一万七千人。 南诏后期大将段宗牓塑像 南诏决心反击,世隆督大军向四川进发,直趋成都。唐朝博野将曾元裕在新都打败南诏军,斩二千级。大将宋威率忠武军斩首五千,获马四百尾。南诏初战不利,撤退星宿山(具体地点有争议,但大战在成都附近,倾向于成都市北郊十里左右的升仙山,升仙与星宿这一说法在古代文化有紧密联系,再从升仙山顾名思义,后来该地就发展为成都著名的磨盘山公墓),将领宋威进驻沱江驿。清代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七·四川二》载:「 ”沱江驿在(新都)县南。唐置驿于此,以沱江为名。” 南诏听说凤翔、山南军朝四川而来,打算挫其锐气,再次挺进,迎战于新都毘桥(今新都毗河一带),当时是成都通向广汉、绵阳,进出四川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一次颜庆复为东川节度使,领军赶到设伏,宋威也从沱江驿北上合击,南诏为被唐朝大败,前后死七八千,伤者不计其数。史书称当地百姓都拿着棍棒参与围攻南诏军,可见南诏多次袭扰西川引起民愤极大。 当时从军在兴元(即陕西汉中,山南节度使所在与四川密切联系,山南军一度支援东川救援成都)的诗人唐彦谦为此写了《奏捷西蜀沱江驿》一诗。 乾符元年(874),高骈到西川任职,指挥步骑五千越过大渡河,活捉酋长数十人,送成都斩杀。髙骈派人修复邛崃关、大渡河诸城栅,又筑城于戎州马湖镇,号平夷军,又筑城于沐源川,在南诏进军要路各置兵数千驻扎。 多次战败使南诏「 ”屡覆众,国耗虚”,世隆并不醒悟。乾符三年(877)进犯黎州(今四川汉源县)再次大败,退至巂州(今凉山州越西一带)景净寺,世隆羞愧恼恨而死,年三十五岁。由于世隆连年出征,史料称「 ”弩藏不给,横剑于民,上下俱困。” 世隆儿子隆舜继位。乾符六年(879),西川节度使高骈为了趁机笼络,奏请和亲。右谏议大夫柳韬、吏部侍郎崔澹认为有辱身份。高骈到荆南以后仍然上奏和亲。隆舜探听到消息,派赵宗政往唐朝进贡,代其朝拜唐僖宗。唐朝派岭南节度使辛谠的幕僚徐云虔前往南诏,隆舜还向徐云虔请教《春秋》,表明结好的愿望。 唐僖宗因躲避黄巢到成都,陈敬瑄等再提议和亲,于是许婚宗室女安化长公主,公主是唐懿宗之女,僖宗的妹妹。君臣对公主远去南诏有一些犹豫不舍,加上当时避乱,以礼仪用度没有准备好,有些拖延。 光启元年(885),隆舜再派宰相赵隆眉、清平官杨奇鲲(一作杨奇混)、段义宗三人往成都行宫朝见,准备迎接公主。高骈上言:「 ”这三人是南诏的心腹,该把他们留下鸩杀,蛮人可控制。”《新唐书》认为唐僖宗采纳建议,鸠杀赵隆眉等三人,其实不可信。 高骈是力挫南诏,好容易恢复双方和睦的重臣,而且也是在世隆死后,最先提议与南诏新君和亲的,为什么会在僖宗同意和亲之后,南诏也非常重视,来迎亲的时候故意破坏?而且僖宗还在成都,不惜将唐朝卷入战事?如此不识大体,不顾僖宗安危的拙劣计策,这种事情想想也知道很不靠谱。《新唐书》的说法主要采自五代孙光宪的笔记史料《北梦琐言》。 孙光宪之所以会记「 ”高太尉请留蛮宰相”故事,主要是错记段义宗的生平事迹,他后来遇害与南诏时出使的顺序混为一谈。当时南诏和亲虽然波折,最后应该是成功了。高骈上书请多留三人不假,主要是因为这三人是南诏重臣,希望僖宗君臣多加笼络。三人出使中还留下一些诗歌,也表达了友好的意愿。 但隆舜毕竟是末代君主,喜好游猎,赵隆眉与杨奇鲲不久相继身故。郑回的后人郑买嗣当上清平官,拉拢蒙氏近臣杨登杀死隆舜,另立舜化贞为君,仅仅几年再次杀掉,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就此覆灭。 金庸影视剧中浪漫化的大理段氏形象 五、大理兴起与南诏的渊源 段义宗是仅存的南诏旧臣,可能郑买嗣与段义宗关系较好,还提为宰相。郑氏家族对南诏王族十分严酷,号称杀八百多人,南诏毕竟是多部族聚居,郑氏的做法不得人心。随着唐朝被灭,郑氏与王建的前蜀还发生过摩擦,段义宗出使成都,这才因此被扣留毒害。 郑氏时期,杨氏等其他宗族势力依然不小,如东川节度使杨干贞(南诏后期设东川郡,当时含四川凉山州的会东、宁南等地,辖区很大),以扶持白蛮赵氏的赵善政为名,除掉郑隆亶,没多久废掉自立为大义宁王。杨氏当了几年皇帝,这时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杨干贞出逃,携家人隐居剑川(今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也算平稳着陆。 南诏时期,段氏先祖就地位显赫(如异牟寻时大将段俭魏,服狮子国骠国的段宗牓等),段思平之父段保隆也是宰相,杨干贞十分忌惮,所以将段思平弄到相对偏远的通海为节度使。 通海位于滇南,实际上是回到南诏发家地区,段氏出身在白蛮、乌蛮中都有渊源,加上自己文武双全,号称有滇东黑爨等三十七部借兵支持他反对杨干贞。《南诏野史》记载他们结盟于秀山,至今留有石碑。赶跑杨干贞以后,段思平就建立大理,改通海为秀山郡,改秀山为玉隐山。相传段思平出家还法号「 ”玉隐”。因为段思平的确十分英勇,使金庸创造了大理段氏为武学世家的艺术化形象。 段氏是得到白蛮、乌蛮部族支持上位,所以对部族大姓有优待,算是恢复南诏部族大姓豪酋的利益,如白蛮高氏不仅封侯,几乎一直是大理宰相世家。 大理与南诏的关系是很容易产生误解,有必要梳理澄清一下,总的来说两者是有渊源,但不是传承和延续的关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大理这一名号是来自南诏后期世隆建号大礼的变异,可以理解相通,但不是直接的延续。古代儒家经典希望崇尚礼仪,最理想的社会为「 ”礼治”,而理与「 ”礼”「 ”治”分别通音和通义,所以段氏定号为大理。 第二,从身份来说,段氏家族并不是南诏蒙氏的王族,连偏远支系都算不上,段氏与蒙氏可能有过联姻,但就史料看也很少记载。段氏与大理的其他权贵基本是白蛮居多,如赵氏、杨氏都是白蛮出身,而南诏的蒙氏王族则是乌蛮,所以从出身来说,大理段氏也不是南诏蒙氏的延续。 第三,从其他方面说,南诏时期云南地区各部族百姓相对原始落后,南诏权贵属于开拓阶段,崇尚武功策略,到后期才逐渐受唐朝影响,转向文治,包括推崇佛教。而段氏大理时期,西南地区基本有了较深的中原文化影响,大理崇尚文治,中原宋朝也崇尚文治,双方相对都比较安宁。除了大理内部有过一些争位,几乎没有大的战事发生,虽然民众很多是南诏各部后人,但两者治理方式也颇为不同,所以大理本身文化方面,与南诏方面只有间接相似(如崇佛),但并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向春字体元,号野厓,普洱人。是书推衍《皇极经世》旧说, 立占卜之法,惟论干支生克,五行制化。盖方技家言,非说《易》之书也。自称 六卷而隆庆二年邓世芳序称八卷,与此本合。据世芳序,是书一刻于大理,再刻 于京师。及在武定,又集前刻之未备者刻之。盖自序乃初刻时作,此则增定之本 耳。

个人认为崇圣寺三塔更好,原因是:历史文化沉淀和佛教文化的传承,三塔具有了天龙八部无法比拟的文化价值和震撼力,游览后的收获和回味更多。具体给你2个景点的详细说明,你自己看看吧!还是看你自己的需要! 大理崇圣寺  恢复的大理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3公里处,这里依山傍水、峰峦叠翠、环境清幽,真不愧为“灵鹫胜地”。融合了“禅宗”、“密宗”特点,集大乘佛教、大理阿吒力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与国家AAAA级景区三塔公园珠连璧合,重现古代“皇家园寺”辉煌,鳞次栉比,气势磅礴,成为闻名中外的佛文化魅点。“佛都”增辉,光耀苍洱。古代南亚、东南亚“皇家园寺”著名的三塔崇圣寺,一千多年前就是地方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的“皇家园寺”。 风格  三塔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间(公元713—741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3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3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藉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 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经历代的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巅峰。据《南诏野史》记载:崇圣寺“基方七里,周三百余亩,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 南诏国时期的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和王子舒难陀,在南诏王异牟寻的陪同下到三塔崇圣寺祈拜敬香,因而崇圣寺三塔成为东南亚、南亚崇尚的“佛都”。到了大理国时期,大理国第一代国王段思平酷爱佛教,《南诏野史》说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公元1056年,星逻(今泰国)国王耶多曾两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国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赠。由于大力倡导,大理佛教非常盛行。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中,有九位出家到崇圣寺当和尚,他们分别是:第二代王段思英、第八代王段素隆、第九代王段素贞、第十一代王段思廉、第十三代王段寿辉、第十四代王段正明、第十五代王段正淳(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之父)、第十六代王段正严(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第十七代王段正兴。其中第二代王段思英,即位一年就到崇圣寺出家。这些国王固然也酷爱佛教,但主要是在争夺王位的斗争失败后的一种出路,因而史书上有“逊位为僧”、“避位为僧”的记载。明代传抄的大理国时期的佛教经典《大灌顶仪式卷》,就记载了国王举行灌顶仪式的复杂场面,这么多国王出家,在世界佛教史上是独有的奇特现象。因而,吸引了内地香客和东南亚、南亚香客到崇圣寺“朝圣”,崇圣寺成了东南亚、南亚推崇的“皇家国寺”。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是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投资兴建的大型影视拍摄基地,它坐落于大理中和山之麓,北临三月街,距古城1公里,东汲高原明珠洱海之灵气,西借苍山十九峰之雄伟气势,独享大理风花雪月之四大美景。在昨日上午举办的“天龙八部影视城”推介会上,影视城的负责人自豪地宣布:这个占地面积700余亩的影视城已经成为大理古城的旅游热点,吸引着众多游客的驻留。从今天起,它不仅仅是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同时还将以一个主题公园的魅力,展示给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在镇南王府的客厅内,白衣飘飘的段家公子段誉用他天下无双的“凌波微步”,收服了四大恶人。这场惊心动魄的武打场面,出自40集电视剧《天龙八部》。而这个逼真的场景就搭建在天龙八部影视城。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游览天龙八部影视城的同时,还能与当时正在拍摄的剧组“频频相遇”。于是,林志颖、胡军、刘亦菲等影视名角也被游客依依摄入镜头,盛装亮相的明星们成为影视城最好的代言人。 根据《天龙八部》剧组的设计和构想,影视城按照“大理特点、宋代特点、艺术要求”三结合的原则,参照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风格进行规划、设计。走进天龙八部影视城可以游览四大片区:一为大理国,包括大理街、大理皇宫、镇南王府;二为辽国,包括辽城门和大小辽街;三为西夏国,包括绝望山庄、西夏一品堂;四为女真族部落。 在没有剧组驻扎的时候,游客可以参与到景区节目中自动娱乐。这些表演充满了浓郁的民风民俗,还有好多来自《天龙八部》的片段,让游客亲临其境做一回武侠梦。 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由《天龙八部》总美术师,原北京**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宋洪荣先生,按照“大理特点、宋代特色、参照《清明上河图》,影视拍摄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并现场指导建设。 造型上以“优美、飘逸、奇特”为风格,结构上以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依据,以砖木结构效果为主体,青砖青瓦为主要建材构筑“古城”,真景、真物、永久、固定、平面构成突出“错落、变化、统一、大气”布局原则,根据自然地形采用阶梯式高差处理。色彩处理按“历史、自然、生活”为前提着色,建成一个具有岁月感、生活气息、回归自然的意境。既是一个独具地方民族特色,能满足影视拍摄要求,功能比较齐全的中国影视基地之一,同时又是展示宋代大理国及西夏、女真、辽国历史文化的大型主题公园,与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元世祖平云南碑、弘圣寺一塔等现有景点,形成集中展示大理历史文化的旅游核心区。 天龙八部影视城经过了《天龙八部》的热场后,还吸引了《倩女幽魂》、《福星高照》等剧组的驻留。大量的外景与实景都在城内拍摄。随着这些影视剧的相继播出,天龙八部影视城每个场景都将成为相关影视题材的展示平台,并逐渐形成一个完备的影视制作基地及极富特色的主题公园。

丽江和大理都很值得去。

大理相对于丽江四季温差会更小,更有四季如春的感觉,温度上会更加的舒适。丽江的昼夜温差也相对大一些然后也是因为海拔的缘故,海拔越高的地方紫外线辐射越强,所以丽江的紫外线辐射就更强。丽江是一个边陲小镇,大理是古都。差异在文化上,文化底蕴大理更深厚,丽江古城的别致,对于大都市来的人说,更有吸引力。丽江的旅游比大理更火爆。

大理是一个适合生活和度假的地方,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丽江也是一个有着独特丹霞地貌和茂密原始森林的地方,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丽江市的地理环境: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段,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总面积206万平方千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千米。

丽江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最低点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海拔1015米,最大高差4581米。玉龙山以西为横断山脉切割山地峡谷区的高山峡谷亚区,山高谷深,山势陡峻挺拔,河流深切其间。玉龙山以东属滇东盆地山原区的滇西北中山山原亚区,海拔较高,山势也较浑厚。

-丽江市

从行程安排、交通方式和住宿三个方面,以下是对大理和丽江旅游的最佳月份和建议:

1 行程安排:

大理和丽江的气候温和,四季皆宜旅游。然而,最佳的旅游时间是从3月到11月,因为这段时间气温适宜,天气晴朗,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和旅游。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 春季(3月至5月):这时的大理和丽江气候温和,花儿开放,适合游览古城、赏花、品尝美食等。

- 夏季(6月至8月):虽然丽江在夏季比较凉爽,但此时是游客相对较少的时候,适合前往一些景点如泸沽湖、香格里拉等地旅游。

- 秋季(9月至11月):秋季的大理和丽江气候宜人,草木葱茏,是观赏秋景的好时节。可以前往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老君山和泸沽湖等景点旅游。

2 交通方式:

- 飞机:大理和丽江都有机场,可以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直飞。

- 火车:从昆明可以乘坐火车到达大理和丽江站。

- 长途客车:从昆明、成都和贵阳等城市可以乘坐长途客车到达大理和丽江。

在丽江和大理之间,可以选择乘坐长途客车或包车。如果需要更加舒适的交通方式,也可以选择包车或者租车自驾。

3 住宿:

大理和丽江的住宿种类繁多,从高档酒店到青年旅社都有。以下是一些建议:

- 对于预算较高的游客,可以选择住在丽江市区的豪华酒店或者大理古城区内的五星级酒店。

- 对于预算中等的游客,可以选择住在古城区内的客栈或者丽江古城区附近的度假酒店。这些客栈和度假酒店通常装修别致,服务周到,价格适中。

- 对于预算较低的游客,可以选择住在青年旅社或者古城周边的客栈。这些客栈价格较为便宜,提供基本的住宿条件和设施。

总之,建议根据个人预算和喜好选择合适的住宿方式。在预订住宿时,可以提前了解不同酒店或客栈的评价和价格,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称: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简称或俗称:崇圣寺三塔,崇圣三塔,大理三塔,三塔

  总体概况:

  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组建筑群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建造情况:

  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建筑组成:

  崇圣寺遗址:

  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崇圣寺三塔: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内装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了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此为沐英后裔明代黔国公孙世阶所书。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即位于此,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975米,均为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两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外观装饰成阁楼式,每角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级有斗棋,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华丽非常。每层出檐,角往上翘,不用梁柱斗拱等,以轮廓线取得艺术效果。塔通体抹石炭,好似玉柱擎天。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

  建筑风格:

  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但是三塔又具有不同于内地塔的两个特点:一、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二、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保护状况: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寺院曾一度香火旺盛,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历来为人所乐道。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跣足,造型精美,为南诏遗物。然世事沧桑,巨钟已毁于清,雨铜观音毁于十年动乱,证道歌碑与佛都匾连同寺院一起,今已无存。

  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西三塔却巍然屹立。1925年地震,塔顶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政府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维修。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有一尊金质观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价值极高,为中外所瞩目。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一道神秘面纱。

  大理崇圣寺:

  恢复的大理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3公里处,这里依山傍水、峰峦叠翠、环境清幽,真不愧为“灵鹫胜地”。融合了“禅宗”、“密宗”特点,集大乘佛教、大理阿吒力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与国家AAAA级景区三塔公园珠连璧合,重现古代“皇家园寺”辉煌,鳞次栉比,气势磅礴,成为闻名中外的佛文化魅点。“佛都”增辉,光耀苍洱。古代南亚、东南亚“皇家园寺”著名的三塔崇圣寺,一千多年前就是地方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的“皇家园寺”。

  三塔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间(公元713—741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3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3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藉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

  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经历代的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巅峰。据《南诏野史》记载:崇圣寺“基方七里,周三百余亩,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

  南诏国时期的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和王子舒难陀,在南诏王异牟寻的陪同下到三塔崇圣寺祈拜敬香,因而崇圣寺三塔成为东南亚、南亚崇尚的“佛都”。到了大理国时期,大理国第一代国王段思平酷爱佛教,《南诏野史》说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公元1056年,星逻(今泰国)国王耶多曾两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国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赠。由于大力倡导,大理佛教非常盛行。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中,有九位出家到崇圣寺当和尚,他们分别是:第二代王段思英、第八代王段素隆、第九代王段素贞、第十一代王段思廉、第十三代王段寿辉、第十四代王段正明、第十五代王段正淳(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之父)、第十六代王段正严(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第十七代王段正兴。其中第二代王段思英,即位一年就到崇圣寺出家。这些国王固然也酷爱佛教,但主要是在争夺王位的斗争失败后的一种出路,因而史书上有“逊位为僧”、“避位为僧”的记载。明代传抄的大理国时期的佛教经典《大灌顶仪式卷》,就记载了国王举行灌顶仪式的复杂场面,这么多国王出家,在世界佛教史上是独有的奇特现象。因而,吸引了内地香客和东南亚、南亚香客到崇圣寺“朝圣”,崇圣寺成了东南亚、南亚推崇的“皇家国寺”。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载:“是寺在(苍山)第十峰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对势,极雄伟。楼中有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为蒙氏(南诏)时铸,其声闻可八十里。其后为正殿,殿后罗列诸碑……其后为雨铜观音,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余……自后历级上,为净土庵等。”明代崇圣寺以五大重器著称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元代高僧圆护手书的“佛都”匾、明代三圣金像。香火更旺,裴声于南亚、东南亚。(选自《大理崇圣寺三塔》官方网站)

  大理崇圣寺被毁的原因和恢复重建:

  一千多年来,三塔经历了风雨剥蚀和多次强烈大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古代大理劳动人民的智慧。公元1056年(丙辰年)农历五月初六大理发生大地震,史籍载:“城廓人庐尽圯,中塔(大塔)折裂如破竹,旬日复吉,安然无恙”。后面两座小塔被震斜,至今斜立,蔚为奇观。《大理县志》记载:“丙辰之变尽毁,惟三塔岿然尚存”。说明崇圣寺经强烈大地震和经历战乱与浩劫毁于晚清,十分可惜。

  1994年10月,成立了崇圣寺三塔文物保护管理所,随后又组建了三塔公园。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指导下,省、州、市文化部门对三塔公园进行科学规划,自筹资金,投入8000多万元恢复重建了一批精美的历史文化景观——重铸南诏建极大钟(复建钟楼),重铸雨铜观音(复建雨铜观音殿),展稀世画卷——《南诏国史图传》、《张胜温画梵像卷》,置宝鼎,铭三塔历史,建三塔文物陈列馆、夜景灯光工程、三塔聚影池、三塔苑酒店等,逐年绿化、美化景区,植树20335株(其中珍稀树种687株),种植草坪14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90%以上。公园面积由85亩扩大至400多亩,成为服务功能齐全,绿树成荫,花鲜草茵,环境幽雅的大型文物保护单位和独特的文化旅游公园。2002年10月,为整合大理旅游资源,州、市政府决定成立大理旅游集团,三塔公园隶属该集团。三塔公园为创三优景区,大力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开展升级达标工作,2003年荣获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证书,2004年通过ISO9001-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4月崇圣寺大规模恢复重建竣工,结束了崇圣寺三塔近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形成了塔寺辉映的美景。崇圣寺的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源于历史,超越历史,借鉴了国内外著名寺庙布局的特点,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之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整个仿古建筑群落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总投资182亿元。主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鹏金翅鸟广场、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建有法物流通处、方丈堂、客堂、斋堂、罗汉堂、千佛廓、祖师殿、佛教研究院。寺内塑像以《张胜温画卷》、明代梨广修所塑的“五百罗汉像”和三塔出土文物为蓝本创作而成,融合了“禅宗”、“密宗”的特点,形成独特的大理雕像风格。寺内617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铜浇铸而成,用铜千余吨,其中599尊(件)为贴金、彩绘,创全国之最。各种造像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堪称雕塑之精品。寺内建筑主体以钢混结构为主,斗拱门窗及细部装修采用优质的红椿木精雕细凿,中轴线建筑采用最高规格的金龙金凤和玺彩,两次轴线采用庄重典雅的旋子彩,廊阁内院采用活泼诙谐的苏式彩,整个建筑起伏跌宕,错落有致、金碧辉煌、气势磅礴,而又不失民族特色;木雕艺术如《张胜温画卷》长卷、佛本身的故事、观音十八变等,格调高雅,独具匠心,堪称珍品;石雕艺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整个建筑、彩绘、雕塑风格与寺内清新秀丽的绿化美化,熣灿耀眼的灯光艺术相融合,营造出崇圣寺浓厚、庄严的佛教氛围,堪称现代佛教寺院的典范。

  当代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天龙八部》“释名”中写道:“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教。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天龙八部”包括八种神道怪物,以“天众”和“龙众”为首;这恰好是大理国画工张胜温所绘的著名画卷《大理国梵像卷》中的重要内容。而小说中描述的“天龙寺”就是辉煌的崇圣寺。(选自《大理崇圣寺三塔》官方网站)

  交通:游客可在下关乘班车至崇圣寺三塔,票价3元。如果从大理古城前往景区,可选择步行,只需半小时;也可乘小马车至三塔,费用4元;或者坐私人巴士直达,票价1元。

  门票价格

  成人票:121元/人

  儿童票:62元/人

云南建筑蔚然大观

类型众多

多民族的融合

多元的地域风情

独特的地理位置

造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

文物是 历史 的见证者

从人类起源到工业发展

博物馆里

珍藏着每个时代的记忆

在云南的大地上

隐藏着尘封已久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看看云南的博物馆吧!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位于昆明市,北接广福路,西临宝象河。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342米。新馆建筑理念来源云南著名的“石林”自然体态,外形呈正方形,平面呈“回”字形,取意于云南彝族“一颗印”式传统民居建筑。建筑贯穿多层的狭长缝造型,呈现出石林风化后粗糙嶙峋的体态特征,外墙采用红铜色金属铝穿孔板,每一块铝制金属片都打了孔,每一块的孔又都不一样,不同的角度和通透度在不同光线下、不同时间段都会呈现出变化无穷的艺术美感,寓意着红土高原的深刻内涵。

进入馆内,是一个1600平米开阔区域的大堂,三面打孔的金属板倾泻而下,充满竖向视觉感。四个顶上天窗和四个种满植物的庭院,保证了良好的采光和采风,是一个“会呼吸的博物馆”。镂空的屋顶,提高了对自然光的利用,馆内所有的室内公共走道都增加自然采光设计实现自然采光照明。二层、三层基本陈列和主题陈列的4000平米展厅被分解为大小不等的四个空间单元,正好将连续的主体陈列划分出布展节奏,提高参观效果。建馆以来,云南省博物馆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26660件(套)。如今的云南省博物馆,早已不在是单纯的展示文物,还原 历史 场景、梳理大 历史 的展览作用至关重要。从元谋人到郑和下西洋,馆内 历史 场景的还原,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云南民族博物馆

云南民族博物馆矗立于风光秀美的昆明滇池国家 旅游 度假区内,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展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群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