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深秀的个人成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杨深秀的个人成就,第1张

此联为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云舫为崇丽阁所撰,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魏传统将军补书,上下共212字。

成都望江楼对联

上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墅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洒些幽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清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译文

上联:登上高高的望江楼,统览远近河山,江山如此多娇。唐代的李德裕、宋代的范成大在茂州修建的筹边楼,正可使骚人墨客到此楼上吊古。

薛涛春闺苦短,负心的元稹只留下枇杷巷深,寂寞难度,如今空留香坟一座。而今天那些寻花问蝶之流,贪恋于醉生梦死之中,不禁让人振臂高呼,问这半江明月,究竟是谁家所有?

下联:千百年来,蜀中局势风云变换,上演出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呼唤出英雄不断。卧龙岗上的诸葛亮,殒没于落凤坡的庞士元,氐族英雄李雄,井底之蛙的公孙述,一时间铁马金戈驰骋疆场,一时间又银笙玉笛醉生梦死,都似过眼云烟。

倒不如自个长歌短赋,以消愁解恨,沐受这大好风光。想不到自己却怀才不遇,天地之大,竞无容身之地,孙悟空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且向高楼俯首而看,哪一块云,是属于我的天空?

扩展资料:

成都望江楼高39米,又称崇丽阁,每层的屋脊、 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阁顶为鎏金宝顶,丽日之下,金光闪闪,耀眼夺目。

设计巧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登楼远眺,高杰栉比,锦江春色,尽收眼底。此外,吟诗楼四面敞开,三叠相依;濯锦楼两层三间,状如舟船。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成都望江楼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

薛涛,长安人,父亲薛郧在京城长安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

薛涛八岁那年,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一年,薛涛不过八九岁。她天分很高,让父亲又喜又忧。

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到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长安搬到了遥远的成都。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那时薛涛年仅14岁。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

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16岁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

薛涛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十分令人惋惜。

—成都望江楼

燃灯塔位于通州区北部,大运河北端西畔,紧邻过去的通州古城,与杭州六和塔、扬州文峰塔、临清舍利塔,并称运河沿岸四大名塔,北京大学著名的博雅塔便是以其为原型修建的。

燃灯塔的建造年代历来有两说,今人多以周唐说为主,即认为燃灯塔始建于北周末期,初为镇水之塔,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监督重修,后几经兴废,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 历史 ,是古代乃至当今通州的象征。

01

燃灯塔的1400年

“一支塔影认通州”,清代王维珍的诗这样描绘运河北上风光。古时随漕船上京的人在几十里外的运河上就会看到高高的燃灯塔顶,于是就知道,通州到了。

我们今天所说的通州区,地处北京城东部,地势以燃灯塔所在的通州古城海拔最高,在50米左右,而境内运河两岸低洼处,海拔仅8、9米,河面较地面更低,落差40多米,加上燃灯塔本身高度,以及不断加高的地基, 上下落差不止百米,因此具备了航标的作用 。

古人认为通州多河,河水泛滥,必在城中高处建塔,才能镇河神而平定水患,也就是“宝塔镇河妖”。关于燃灯塔的建造年代历来有两说,即北周说和辽代说,现在学界多认为其始建于北周,由宇文周所建。

根据现有的资料,关于通县燃灯塔的最早记载是在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的《帝京景物略》上,其内容为:

《光绪顺天府志》载:

光绪年间《通州志》的记载大体相同,只在最近一次塔受损的年代上略有出入,《光绪顺天府志》中记载是在顺治年间,塔身逐渐毁圮,《通州志》则记载是在康熙十八年由于地震而毁。二者的修复时间都在康熙年间。

我们现在看到的通州塔,是经过历代多次重修过的,明代以前的通州塔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据《帝京景物略》记载:

从记载看,明以前或到明早期,此塔的塔身外壁用的是一层琉璃砖瓦,上下堆砌,并用琉璃雕刻出各种美丽的花纹、可以说金碧辉煌,耀眼夺目,而到明代时却已经几乎剥尽,仅存“肤寸”了,推测琉璃金碧的存续时间,至少也在元代之前,足以想见此塔在运河文化带上的地位。

02

雕刻精美的密檐砖塔

燃灯塔形制为十三层密檐砖塔,造型与北京天宁寺辽塔相近,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座为两层八角形的须弥座 ,第一层须弥座的每个束腰上各设三个壶形龛,内有浮雕双人舞、双龙戏珠与双狮图案,造型活泼逼真;须弥座中间转角处,雕有两只兽头,面目狰狞令人生畏。第二层须弥座的束腰转角处有一团高浮雕花卉,花两边各有一尊金刚力士像;束腰南面有三个壶形龛,内雕有坐式或舞蹈形神像,金刚威武,仙女婀娜,刚柔相济,传达出中国古典哲学中“合和”的思想内涵。

须弥座上方是砖雕的仿木斗拱,向上托举着塔台,塔台四面均有砖雕围栏,围栏顶上则是巨大的仰莲花瓣托持着整座塔身,花间莲蕊雕刻栩栩如生。

塔身一层为八角形,南面木门内有一佛龛,供奉着燃灯佛石造像,其他三门均为仿木门,无法开合。第一层塔身上是砖雕仿木式斗拱,仰托十三层塔檐,各层塔檐拱眼处都有一尊小型佛像,每根角梁下都镶有一尊神像,站坐不一,俯瞰塔外大千世界。

十三层塔檐每根椽子下都挂有一铜铃,大小样式各不相同,铜铃的发音也不一样,有的洪亮,有的清脆,有的深沉。 铜铃外壁多铸有捐献人姓名、籍贯、所求、所愿、祷词等,字体多为楷书,也有少量隶书和行书及双钩体文字。塔檐共挂铜铃2248个,不用走近燃灯塔,就能听到悦耳的铃声,风雨天,雷电交加或是狂风大作时,铜铃与雷声、风声相交,带给人强烈的震撼。

燃灯塔及其东南侧的三座庙宇,一起构成了“三庙一塔”的古建筑群 ,其中“一塔”指的就是燃灯塔,而燃灯塔所在的佑胜教寺,则与文庙(儒家学府,又称学宫)、紫清宫共同构成“三庙”。这三处建筑近距离呈“品”字形布局,文庙在前,佑胜教寺和紫清宫在后,儒、释、道三教互为 紧邻而又相互独立,三教和谐共存了400余年,是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筑群,也是大运河北京段重要的 历史 文化遗迹。

03

燃灯塔与北运河精怪传说

中国运河初创自春秋时期,有确切文字记载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沟通长江和淮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秦统一六国,开始全国的通航水运大连通,这是中国大运河第一次修建高潮。秦汉运河的目的地是长安,运河把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南端是杭州)与首都连接起来。

隋代再次统一全国,开凿了南北大运河,这是中国大运河第二次修建高潮。隋炀帝为了漕运便利和东伐高丽的需要,利用天然河道及旧有渠道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五大水系的大运河, 以幽州为基地,利用永济渠向辽东运兵和粮草,奠定了幽州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唐太宗东征高丽,即有人指出水路运输的益处,“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幽州也成为镇御一方的政治与军事指挥中心。

辽金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入主中原,北京从隋唐时期的军镇城市向都城转变。金代海陵王迁都燕京,建中都,利用潞水和华北平原水系实行漕运,从中原地区运粮至中都。 早在迁都之前,完颜亮便升燕京东部潞水之畔的潞县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其含义再明显不过了——通州是专门负责漕运的城市,服务于中都城。

元明清三朝,北京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运河的支撑作用更加重要。无论军需漕粮还是民间小麦,均由大运河运来, 大运河成了古代北京城的生命线 。

长期以来,北运河滋养了其沿岸居民。许多村镇因运河而建立并发展,人们的人生仪式、岁时节日、民间工艺等民俗文化也与运河漕运息息相关。但是,北运河及其支流的河道经常淤塞,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当面临突发的洪水时,生命和财产所遭遇的损失和危险会对人的心理造成难以平复的创伤。人们探寻灾害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力求避免灾害重复发生,另一方面也是寻求心理的修复、缓解紧张的情绪。

对于灾害起因的探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在中国神话中,大洪水起源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由人类的英雄禹带领人们去消除水患。 北运河民间传说中的灾害起因延续了中国人的神话思维,在这里,灾难的发生常源于精怪作祟,而无关人类的行为过失。

在北运河传说中,频频出现的水灾经常是精怪作祟的结果,而燃灯塔则顺理成章的扮演着镇水宝塔的角色。这座宝塔在有关精怪的传说中多次出现。如在“姐妹造塔”传说中,大鱼制造灾害,两位仙女下凡,在一夜之间建成一座塔,制住了“欧鱼”和“黑海”两大祸患。在另一则传说“燃灯塔下放河灯”中,在黑头蚊子引发瘟疫时,人们从和尚手里得到燃灯佛爷的神灯,神灯照到哪儿,传染疾病的黑头蚊子就会死掉,人们建了座高塔把神灯挂在塔顶上,神灯把整个通州城照亮,黑头蚊子再也不能来传染疾病了。

这些传说中的高塔就是燃灯塔,自建塔之初就承载着人们借助神灵的力量摆脱精怪、消灭灾难的美好愿望。 伴随现代化的发展,人与居住地之间的关系多呈现疏离倾向。葆育地方感、珍惜人的恋地情节,是提升人的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环节。北运河精怪传说与河流、寺塔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紧密相连,稳稳矗立的燃灯塔,既是镇邪驱灾的象征,也为当地居民提供认同意识和归属感,与运河等景观共同构成了带有地标意义的地方文化。

04

未来的燃灯塔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提出,“ 完整保护三庙一塔 历史 景观,重点强化燃灯塔景观的标志性 ,加强周边地区空间管控,严格保护天际线,对现状影响观塔视廊的建筑予以拆除或降层,营造良好的观塔视廊,再现‘一支塔影认通州’的 历史 画卷”。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庙一塔景区及周边的复兴是落实北京城市总规、副中心控规,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金名片的重要举措。加强“三庙一塔”周边环境整治,保护利用好以三庙一塔为核心的 历史 文化遗产资源,对于展现城市副中心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副中心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中,燃灯塔以其标志性的身影,在运河北起点旁矗立了1400余年,与通州古城、三教庙、运河码头等古迹共同昭示着通州的 历史 ;而在未来的发展中,燃灯塔将依然扮演起重要的“灯塔”作用,继续守望着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市民生活记忆,承载着愈加厚重而灿烂的文化 历史 内涵。

参考资料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