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附子理中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附子理中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口齿类要》:附子理中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学传灯》卷上:附子理中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回春》卷二:附子理中汤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麻症集成》卷四:附子理中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摘录 7 《良朋汇集》卷二:附子理中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寿世保元》卷三 81 组成 82 主治 8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三因》卷二 91 附子理中汤的别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97 附子理中汤的临床应用 98 各家论述 99 附注 10 《不知医必要》卷一 101 组成 102 主治 11 《镐京直指》 111 组成 112 主治 12 《重订通俗伤寒论》 121 组成 122 功效 123 主治 124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附子理中汤 1 拼音

fù zǐ lǐ zhōng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附子理中汤

21 处方

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22 功能主治

治中寒中湿,呕逆虚弱。

2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如血少加当归(一钱),同煎服。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口齿类要》:附子理中汤

31 处方

茯苓2钱,白芍药2钱,附子2钱,人参2钱,白术4钱。

32 功能主治

疮疡,脾胃虚寒,或误行攻伐,手足厥冷,饮食不入,或肠鸣腹痛,呕逆吐泻。

3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口齿类要》

4 《医学传灯》卷上:附子理中汤

41 处方

人参、白术、炮姜、甘草、肉桂、附子、黄耆。

42 功能主治

先有房事,胃气衰微,口食寒物,鼻吸冷气,中宫不能担当,寒邪直入少阴肾脏,腹痛唇青,四肢厥冷,脉来沉微,一息三至。

4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有汗,宜加五味;自利,宜加茯苓,更加丹参。

44 摘录

《医学传灯》卷上

5 《回春》卷二:附子理中汤

51 处方

大附子(炮,去脐)、干姜、吴茱萸(炮)、官桂、人参、当归、陈皮、厚朴(姜炒)、白术(去芦)、甘草(炙)。

52 制法

上锉。

53 功能主治

中寒厥倒。

54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热服。

55 摘录

《回春》卷二

6 《麻症集成》卷四:附子理中汤

61 处方

洋参、焦术、附子、干姜、枳壳。

62 功能主治

麻后寒痢而呕,腹痛。厥冷吐蛔,脉沉无力。

63 摘录

《麻症集成》卷四

7 《良朋汇集》卷二:附子理中汤

71 处方

大附子(麦面包煨,去皮脐)、人参、白术、干姜(炒)、肉桂、陈皮、茯苓各等分,甘草(炙)减半。

72 功能主治

阴寒身战而重,语言声轻,气短,目睛口鼻出冷气,水浆不入者。

7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钟,加生姜1片,大枣2枚煎,热服。

74 摘录

《良朋汇集》卷二

8 《寿世保元》卷三 81 组成

白术1钱5分,干姜8分,人参2钱,白茯苓(去皮)3钱,砂仁1钱,厚朴(姜汁炒)8分,苍术1钱5分(米泔浸,炒),熟附子8分,甘草(炙)8分。

82 主治

泄泻,肚腹疼痛,四肢厥冷。

8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84 制备方法

上锉。

9 《三因》卷二 91 附子理中汤的别名

理中汤、附子补中汤、参附理中汤

92 组成

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93 功效

补虚回阳,温中散寒。

94 主治

脾胃虚寒,腹痛食少,泄利呕逆,口噤肢厥,以及寒厥痼冷,霍乱脏毒,阴斑瘴毒,喉肿疮疡,口舌生疮,脉沉迟或沉细;并治阴盛格阳,发热烦躁。

95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口噤则斡开灌之。

96 制备方法

上锉散。

97 附子理中汤的临床应用

1中寒:开庆己未年七月间,裕齐马观文夫人曹氏,病气弱倦怠,四肢厥冷,恶寒自汗,不进饮食。一医作伏暑治之,投暑药。一医作虚寒治之,投热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而关脉差甚。裕齐问曰:此何证也。仆答曰:以脉观之,六脉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证,必有腹痛吐泻之证。今四肢厥冷,四肢属脾,是脾胃虚寒无可疑者。答云未见有腹痛吐泻之证。当用何药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之!即治此药,一投而愈。

2内伤转疟:袁继明素有房劳内伤,偶因小感,自煎姜葱汤表汗,因而发热,三日变成疟疾。余诊其脉豁大空虚,且寒不成寒,热不成热,气急神扬,知为元阳衰脱之候。因谓其父日:令郎光景,窃虑来日疟至,大汗不止,难于救药。倘信吾言,今晚急用人参二两,煎浓汤预服防危。渠父不以为意。次日五鼓时,病者精神更觉恍惚,扣门请救,及觅参至,疟已先发矣!余甚徬徨,恐以人参补住疟邪,加救急无益也。只得姑俟疟热稍退,方与服之,服时已汗出粘濡,顷之果然大汗不止,昏不知人,口流白沫,灌药难入,直至日暮,白沫转从大孔遗出。余喜曰:白沫下行可无恐矣。但内虚肠滑,独参不能胜任。急以附子理中汤,连进四小剂,人事方苏能言,但对面谈事不清。门外有探病客至,渠忽先知,家人惊心为崇。余曰:此正神魂之离舍耳!吾以独参及附子理中驷马之力追人,尚在半返未返之界,以故能知宅外之事。再与前药,二剂而安。

3痢疾:陈三农治一妇,久痢不止,口干发热,饮食不进,犹服香连等药,完谷不化,尚谓邪热不杀谷,欲进芩、连,数日不食,势正危迫,诊之脉大而数,按之极微,询之小便仍利,腹痛喜手按,此火衰不能生土,内真寒而外假热也。小便利则不热可知,腹喜按则虚寒立辨,亟进附子理中汤,待冷,与服一剂而痛止,连服数剂而愈。

4腹痛:李北川仲夏患腹痛吐泻,两手足扪之则热,按之则冷,其脉轻诊则浮大,重诊则微细,此阴寒之证也,急服附子理中汤,不应仍服,至四剂而愈。

5阴证伤寒:刘铭彝,年二十八岁,天台县知县。腊月二十八日,去西乡白坭坦,返回即伤阴寒。恶寒甚剧,战栗动摇,烘以烈火,顷刻不离,舌苔边中黑而滑,脉沉而紧。沉紧为寒伤于里,伤寒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初服麻黄汤不应,继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温下理中以祛寒。高丽参一钱、炒白术二钱、淡附片一钱半、炒川姜一钱、炙甘草一钱、葱白九枚、生姜二钱。服一剂,即遍身大汗,寒邪悉退而愈。

98 各家论述

《医方考》:人参、甘草、白术之甘温,所以补虚;干姜、附子之辛热,所以回阳。

99 附注

理中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八引《澹寮》)、附子补中汤(《准绳·类方》卷六)、参附理中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10 《不知医必要》卷一 101 组成

党参(去芦,米炒)1钱5分,茯苓1钱5分,白术(净,炒)2钱,制附子2钱,干姜(炒黄)1钱,炙草1钱,大枣2枚。

102 主治

病初起,寒邪直中三阴,腹冷痛,吐清沫,利清谷,踡卧,肢冷囊缩,吐蛔,舌黑而润。

11 《镐京直指》 111 组成

西潞党3钱,熟附子1钱5分,炮姜1钱,煨肉果1钱,江西术2钱(炒),白茯苓3钱,炙甘草8分。

112 主治

脾脏虚寒,下利清谷,六脉细弱,舌白无滑。

12 《重订通俗伤寒论》 121 组成

黑附块5钱,别直参3钱,清炙草8分,川姜3钱(炒黄),冬白术3钱(炒香),生姜汁1瓢(冲)。

122 功效

热壮脾肾,急救回阳。

123 主治

卒中阴寒,口食生冷,病发而暴,忽然吐泻腹痛,手足厥逆,冷汗自出,肉瞤筋惕,神气倦怯,转盼头项如冰,浑身青紫。

124 各家论述

此证惟陡进纯阳之药,迅扫浊阴,以回复脾肾之阳,乃得收功再造,方中以附、姜辛热追阳为君,臣以参、术培中益气,佐以炙草和药,使以姜汁去阴浊而通胃阳。妙在干姜温太阴之阴,即以生姜宣阳明之阳,使参、术、姜、附收功愈速。

古籍中的附子理中汤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二·诸伤门]伤风寒

热。仲景谓之反发热。此乃阴盛隔阳。宜四逆汤。附子理中汤。盖阳气传阴经而下利者。乃是热利。阳陷入里。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痢

用浓朴、木香、干姜、肉桂、吴茱萸等。虚人可用附子理中汤。非大小肠积之可比也。至于色之黑者。分为二种

《续名医类案》:[卷八]痢

利,此火衰不能生土,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亟煎服附子理中汤,冰水与服,一剂而痛止,六剂而热退食进。兼服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十]锦囊治疗方论

其中寒之阻隔,则郁遏下极之火,自能上升,大用附子理中汤,加五味子以敛之,二三剂后肚寒足热俱减六七,

《续名医类案》:[卷一]伤寒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附子龟板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附子龟板汤 1 拼音

fù zǐ guī bǎn tāng

2 处方

附块6克,龟板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磁石30克,石决明24克。

3 功能主治

滋阴潜阳。主阴阳两虚,虚阳上亢。

4 附子龟板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 摘录

姜春华方

古籍中的附子龟板汤 《临证指南医案》:附录

去楮实。黑地黄丸苍术熟地五味干姜虎潜丸熟地虎胫骨龟板黄柏知母琐阳当归牛膝白芍陈皮羯羊肉天真丸精羊肉肉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黄加五味子,治心脾肾三经虚者。异类有情丸鹿角霜、龟板各三两六钱,鹿茸、虎胫骨各二两四钱,为末,雄猪脊

《类证治裁》:[卷之五]厥症论治

续命汤。痫厥肝风发痉,肢掣液涸。固本丸加阿胶、鸡子黄、龙骨。喑厥乃类中风症,暴喑不语,经所谓内夺而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九妇人诸疾门]崩中漏下

两)赤石脂(半两)龙骨(半两)木贼(去节半两)熟附子(半年五十。已而阿茄丸(出大全良方)胡椒紫檀郁金

《顾松园医镜》:[卷八·御集]痢(经谓之肠,后人又名滞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中药名·附子 41 拉丁名 42 英文名 43 来源 44 产地 45 性味归经 46 功效与主治 47 附子的用法用量 48 配伍禁忌 49 使用禁忌 410 化学成分 411 附子的药理作用 412 附子中毒 4121 不良反应机制 4122 症状 4123 治疗 413 附子的药典标准 4131 品名 4132 来源 4133 性状 41331 盐附子 41332 黑顺片 41333 白附片 4134 鉴别 4135 检查 41351 水分 41352 双酯型生物堿 4136 含量测定 413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413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13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1364 测定法 4137 附子饮片 41371 炮制 413711 附片 413712 淡附片 413713 炮附片 41372 性味与归经 41373 功能与主治 41374 用法与用量 41375 注意 41376 贮藏 4138 出处 5 方剂名·附子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附子的用法用量 54 出处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附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附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附子 附子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fù zǐ

2 英文参考

radix aconiti carmichaeli [朗道汉英字典]

aconite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nkshoo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repared mon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conit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roba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repared mon monkshood branched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附子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243 20 附子理中丸 蜜丸 9g 丸 06 中成药部分 244 20 附子理中丸 蜜丸 54g 瓶 32 中成药部分 245 20 附子理中丸 蜜丸 60g 瓶 35 中成药部分 246 20 附子理中丸 蜜丸 120g 瓶 66 中成药部分 247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6g 袋 055 中成药部分 △ 248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30g 瓶 24 中成药部分 249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36g 瓶 29 中成药部分 250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40g 瓶 32 中成药部分 251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48g 瓶 38 中成药部分 252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54g 瓶 42 中成药部分 253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60g 瓶 46 中成药部分 254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72g 瓶 55 中成药部分 255 20 附子理中丸 浓缩丸 200丸 瓶 63 中成药部分 △ 256 20 附子理中丸 浓缩丸 192丸 瓶 61 中成药部分 257 20 附子理中丸 浓缩丸 360丸 瓶 111 中成药部分 258 20 附子理中片 片剂 36片(糖衣) 盒(瓶) 24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6~8片,一日1~3次的品规) 259 20 附子理中片 片剂 18片(糖衣) 盒(瓶) 123 中成药部分 260 20 附子理中片 片剂 60片(糖衣) 盒(瓶) 393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中药名·附子

附子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1 拉丁名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42 英文名

prepared mon monkshood branched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43 来源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栽培品)的子根的加工品[2]。

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名天雄,功专壮阳强肾,余同附子[2]。

44 产地

附子主产四川、陜西[2]。

45 性味归经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2]。

46 功效与主治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的功效[2]:

附子治亡阳汗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2]。

附子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泄泻,冷痢,小儿慢惊,阳虚外感[2]。

附子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尿频,阴寒水肿[2]。

附子治风寒湿痹,阴疽,疮漏[2]。

附子为眼科常用温里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1)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视物昏花。目珠疼痛,或兼有畏寒肢冷、阳痿、尿频等。多与肉桂、熟地黄、山茱萸等配用。

(2)用于少阴伤寒目病,白睛血丝淡红,泪涌如泉,清涕如水,畏光无眵;或太阴里虚目病,胞睑浮软,白睛青蓝,面色无泽等。用于前者常与麻黄、细辛合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后者常与人参、白术、泡姜等配伍,如附子理中汤。

47 附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制附子,3~9g,回阳救逆可用18~30g,宜久煎[2]。

48 配伍禁忌

附子反贝母、白蔹、半夏、栝蒌、白及[2]。

49 使用禁忌

孕妇忌服[2]。

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2]。

410 化学成分

附子含新乌头堿、乌头堿、次乌头堿、消旋去甲基乌药堿、棍掌堿(Coryneine)等生物堿以及附子脂酸、附子磷脂酸钙、b2谷甾醇及其脂肪酸酯等[2]。

炮制后生物堿含量大为减少。

411 药理作用

熟附片煎剂有兴奋心脏作用,有效成分曾报告为消旋去甲乌药堿及棍掌堿,二者皆有异丙肾上腺素样作用,但是否为附子强心成分,意见不一[2]。

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2]。

生附子冷浸液可致心律不齐和心跳停止,煮沸后毒性作用大为降低[2]。

附子磷脂酸钙及β谷甾醇等脂类成分具有促进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新陈代谢作用,减少它们在动脉壁的沉着和血液中的含量,曾用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治疗,获初步效果[2]。

乌头堿具局麻(先 ,后麻醉)镇痛及抗炎作用,但系剧毒药,安全范围小,可使心率减慢、心律紊乱,甚至室颤[3]。据报告,人口服乌头堿02mg、川乌3~90g即可中毒致死,致死原因是呼吸中枢及心肌麻痹[3]。乌头堿极易水解,水解后毒性大大减少[3]。

412 附子中毒

附子又名雄片、本片、明附片等,本品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卡氏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生附子含乌头堿、次乌头堿、中乌头堿及旋去甲乌药堿等。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4]

4121 不良反应机制

附子生品毒性大,经加工炮制、煎煮及合理配伍可降低附子毒性。附子炮制品煎剂内常用量3~15g,内服中毒量15~30g。附子的主要毒性是引起心律失常且呼吸抑制等。[4]

4122 症状

附子中毒反应与草乌相同,出现唇舌、手足发麻,运动失灵,心律不整,甚至心脏及呼吸麻痹而死亡。

4123 治疗

附子中毒的治疗要点为[4]:

1排毒  立即催吐,洗胃及导泻,静脉补充液体,以促进毒物排泄。

2解毒  用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抑制平滑肌过度紧张状态,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影响及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使之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3对症治疗  呼吸抑制时可给予氧气吸入及行人工呼吸;休克时行抗休克治疗;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温。

413 附子的药典标准 4131 品名

附子

Fuzi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rKA

4132 来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昀水溶液中过夜[5],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 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5],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5],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4133 性状 41331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成而麻,刺舌。

41332 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41333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4134 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氨试液3ml润湿,加乙醚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二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苯甲酰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次乌头原堿对照品,加异丙醇一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单酯型生物堿)。再取新乌头堿对照品、次乌头堿对照晶、乌头堿对照品,加异丙醇一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双酯型生物堿)。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盐附子在与新乌头堿对照品、次乌头堿对照品和乌头堿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黑顺片或白附片在与苯甲酰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次乌头原堿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135 检查 41351 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41352 双酯型生物堿

照[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试验。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新乌头堿对照品、次乌头堿对照品、乌头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丙醇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双酯型生物堿以新乌头堿(C33H43NO10)、次乌头堿(C32H45NO10)和乌头堿(C33H43N011)的总量计,不得过0020%。

4136 含量测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增补本)删除原“总生物堿”项[5])。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413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l)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nm。理论板数按苯甲酰新乌头原堿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48 15 →26 85→ 74 48~49 26 →35 74 →65 49~58 35 65 58~65 35 →15 65 →85 413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苯甲酰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次乌头原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丙醇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413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ml,精密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水温在25℃以下)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异丙醇一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精密加入异丙醇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3ml溶解,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13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苯甲酰新乌头原堿(C31H43NO10)、苯甲酰乌头原堿(C32H45NO10)和苯甲酰次乌头原堿(C31H43NO9)的总量,不得少于0010%。

4137 附子饮片 41371 炮制 413711 附片

(黑顺片、白附片) 直接入药。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413712 淡附片

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

每100kg盐附子,用甘草5kg、黑豆10kg。

本品呈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柬。质硬,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33H43NO10)、次乌头堿(C32H45NO10)和乌头堿(C33H43N011)的总量计,不得过0010%。

鉴别、检查(水分)、含量测定

同药材。

413713 炮附片

取附片,照烫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用砂烫至鼓起并微变色。

本品形如黑顺片或白附片,表面鼓起黄棕色,质松脆。气微,味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增补本)删除原含量测定总生物堿 项[5])。

鉴别、检查

同附片。

41372 性味与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41373 功能与主治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41374 用法与用量

3~15g,先煎,久煎。

41375 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萎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41376 贮藏

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注:盐附子仅做[性状]检测。

413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方剂名·附子 51 处方

吴茱萸10克,附子10克。

52 功能主治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170例,有效率达98%。另据报道,单用吴茱萸粉和米醋调敷两脚心,连用3晚,治疗本病30例,也取得较好效果。

53 附子的用法用量

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分摊于2块塑料薄膜上,每日晚上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连用2晚。

54 出处

《外治方》

6

  中药附子分类

  温里药

  中药附子性味归经

  附子性味性大热,味辛、味甘,有毒

  附子归经入心经、肾经、脾经(脏腑归属:归心经、肾经、脾经中药)

  中药附子功效与主治功能

  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附子主治用于亡阳厥逆,肢冷脉微,阳痿宫冷,脘腹冷痛,阴寒水肿,风寒湿痹。

  使用中药附子的注意事项

  有无毒性有毒性,请注意安全!

  抗生育性怀孕期中,可能引起流产或损害母子或不易受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