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古语怎么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肺古语怎么说,第1张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可见“肺”在古代就是标准词汇。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所以,肺金可以算作肺的一个别称。

中医认为,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在体为皮毛,其经脉下络大肠,互为表里。肺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中医所讲的肺,不仅仅是解剖学上有形有态的肺组织,而是指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某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肺除了呼吸功能,还有防御、调节、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内应外合等诸种作用 。(一)主气,司呼吸 主,即主持、管理之意。肺主气,即指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和管理。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气,与呼吸功能有关,即肺主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一生中,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清气,同时又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浊气,清气需不断地进入体内,浊气需不断地排出体外,都要依靠肺的生理功能。肺既是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又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又把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 肺主气司呼吸功能正常,除了肺本身的生理功能正常外,还与气道的通畅与否有关。所谓"气道",是指气体进出体内外的通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咽喉等。气道通畅,也是维持呼吸正常的重要条件。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气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方面。宗气是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与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结合,积于胸中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宗气的生成。而宗气通过心脉布散到全身也要靠肺气的协助。所以肺通过宗气的生成与布散,起到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其次,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在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实际上,肺的一呼一吸运动,就是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气道通畅,呼吸就会正常自如。若肺有了病变,不但影响到呼吸运动,而且也会影响到一身之气的生理功能。例如,肺气不足,则呼吸微弱,气短不能接续,语音低微。若肺气壅塞,则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此外,如果影响到宗气的生成和布散,失去对其它脏腑器官的调节作用,则会出现全身性的气虚表现,如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若肺一旦丧失呼吸功能,则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宗气不能生成,人的生命也随之告终。(二)主宣发与肃降 所谓"宣发",即宣布、发散之意。肺主宣发,即肺脏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使体内浊气不断排出体外。其二是使气血、津液输布至全身,以发挥滋养濡润所有脏腑器官的作用;其三,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通过汗孔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若肺失宣散,即可出现咳嗽、吐痰、喘促胸闷、呼吸困难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症状。 所谓"肃降",即清肃下降之意,清肃又包含有肃清的意思,即肃清、排出肺内毒邪与异物的作用。肺为娇脏,属清虚之器官,异物不容,毫毛必咳,肺内不能容有任何水湿痰浊和异物停留。由此可见,肺的清肃功能,乃是机体自卫功能的表现。而下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的生理作用。 肺主肃降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清气;二是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下行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若肺的肃降功能失职,则可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胸闷、咳喘、咯血等病理现象。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是肺的生理功能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使呼吸保持平稳状态。在病理情况下,它们经常相互影响,没有正常的宣发,就没有正常的肃降;没有正常的肃降,也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宣发。如果二者失调,出现"肺气失宣"、"肺失肃降"等病变,则见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 (三)通调水道 人体的水液代谢在生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水份的摄入、在体内的转输利用和代谢后水液的排泄等几个环节,是在多个脏腑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肺是其中之一。肺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为"通调水道",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一是肺主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排泄汗液,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部分。有人估计,每天每人通过汗液排出400毫升左右的水分。肺主宣发,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宣散于周身,特别是使布散到体表的津液,通过汗孔,以汗的方式排泄于体外。在生理情况下,肺的宣发功能正常,则汗的排泄适度,起到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肺的宣发功能失常,就会引起水肿、小便不利等病变。 二是肺气肃降,使水道维持通畅。"水道",即指体内水液运行、排泄的道路。水道的通行畅达,流通无阻,是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条件。因此,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如果肺病,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就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泛为肿。对此,临床上多采用宣降肺气,疏通水道以利水的方法治疗。(四)肺朝百脉、主治节 在古代,全身之脉称为百脉,肺朝百脉,即全身血液都朝会于肺。肺朝百脉的生理意义在于:全身血液通过肺脉流注于肺,通过肺的呼吸功能,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全身。肺主一身之气,调节全身之气机,而血液的正常运行,亦赖于肺的敷布和调节,故有"血非气不运"之说。 《素问》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这是将肺比喻为辅助一国之君主的宰相,协助心君,调节全身。肺的治节作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肺主呼吸;二是肺有节律地呼吸运动,协调全身气机升降运动,使脏腑功能活动有节;三是辅佐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与排泄。因此,肺的治节功能,实际上是代表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若肺主治节的功能失常,则既可影响到宗气的生成与布散,又因肺气虚衰,影响到血液的正常运行;既可影响到津液的调节与排泄,又可影响到气机的升降运动。

肺居于胸腔,左右各一,其位,覆盖着五脏六腑,因此有“华盖”之称。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受邪侵,故又有“娇脏”之称。肺在五行中属金,与大肠相表里。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是指肺有主持人体之气的功能。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不断进行着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这样,不但维系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沟通,同时也保证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肺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若因各种原因导致肺的功能失常,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

2)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在宗气的生成方面,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宗气积聚于胸中,通过肺的作用,出入于咽喉以司呼吸,贯通心脉以行气血,并通过心脉周流全身,从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其次,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在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脏腑功能旺盛。若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气的生成和运行的异常,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主宣发、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用。

1)肺主宣发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呼出体内的浊气;②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排出汗液,维持体温相对的恒定。肺主宣发的功能障碍,则肺气闭郁,呼吸不利,而见咳嗽、喘促、胸闷,以及鼻塞、流涕等。

2)肺主肃降的功能亦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肺气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吸入的清气及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③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若肺失肃降,则可见咳嗽、咳痰、呼吸表浅等病理表现。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既相反而又相成的矛盾运动。正常情况下,肺有节律地一宣一降,维持呼吸均匀协调、气机调畅,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促进全身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若肺的功能失调,必然导致“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而见气喘、咳嗽、咳痰、胸闷、气促、鼻塞流涕等病理表现。

(3)通调水道:又称主行水。通即疏通;调,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肺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的宜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而且通过调节汗孔的开合排泄汗液,来调节水液的代谢;肺气的肃降。将水液不断的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故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如肺失通调,则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全身水肿。

(4)朝百脉、主治节:朝,朝向、聚会之意;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血脉会聚于肺,并经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气体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所以说,肺能够协助心脏以行血。病理情况下,若肺气壅塞,可致血脉运行不畅,甚则血脉瘀滞,而见心悸胸闷、口唇青紫等病理表现。

“治节”即治理和调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调节呼吸功能;②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③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④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由此可以看出,肺主治节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若肺的治理调节的功能失常,则可见呼吸、水液代谢、气血运行的异常,进而影响全身相应脏腑的功能。

2肺的生理连属

(1)肺在志为忧:“悲”亦为肺志。如悲忧过度,可出现呼吸气短等肺气不足的病理表现。反之,若肺气虚损或肺失宣降,就会导致机体对外来刺激的耐受性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主一身之表。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是指肺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的作用。所以,肺气宣发的功能正常,则皮肤固密、毫毛润泽、抗御外邪的能力较强。病理情况下,肺气虚弱,不能输精于皮毛,则皮毛憔悴枯槁不能宣发卫气于肌表,肌表失固,抗御外邪的能力低下,可见自汗,易感冒。反之,若外邪侵袭皮毛,亦可影响于肺,而见发热、恶寒、鼻塞、咳喘等肺气失宣的表现。

(3)开窍于鼻:肺主呼吸,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门户,故鼻为肺之窍。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与肺气的功能密切相关。故而肺气和则呼吸通利、嗅觉灵敏。外邪袭肺,肺气失宣,可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失音等。

(4)涕为肺液:涕为肺宣发的津液经鼻腔分泌而成,对鼻腔起着润泽的作用而不外流。若肺失宣降则导致涕的分泌和性状的异常。如热邪壅肺,则鼻窍灼热而涕黄稠;风寒袭肺,则鼻塞不通或鼻流清涕。

肺居胸中,上通喉咙,开窍于鼻。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助心行血而贯通血脉,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表。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傅同辅,有辅佐、协助的意思,是和心为君主之官的君主相对而言的,意即肺对心脏有协助作用。所谓“治节”,就是“治理” “调节”。就是说,人体的各种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均属于肺的职能范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四脏”,是指肺以外其余器官;“权衡”,就是调节作用,说明了肺与全身器官的关系。因此,肺是一个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代偿作用的重要器官,所以说:

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称“相傅之官”。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肺痿:1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2传尸之一种;3皮毛痿。

详见百科词条:肺痿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3:56:26 共482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肺痿如下:

下一页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应该是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答案:C

考点:1.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2.《内经》有哮病症状、病因病机的记载("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金匮要略》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明确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及治疗,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丹溪心法》首创哮喘病名,并有专篇论述,认为"哮喘专主子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明朝虞抟《医学正传》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3.哮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