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药的古籍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圣药的古籍记载,第1张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兽部》阿胶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阿胶

(《本经》上品)

释名傅致胶(《本经》)。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时珍曰∶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郦道元《水经注》云∶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

集解《别录》曰∶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弘景曰∶今东都亦能作之。用皮有老少,胶有清浊。熬时须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胶有三种∶清而薄者画家用;清而浓者名覆盆胶,入药用;浊而黑者不入药,但可胶物尔。颂曰∶今郓州亦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其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可通用。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只可胶物,故不堪入药也。陈藏器言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此阿胶所以胜诸胶也。时珍曰∶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熬煮,时时搅之,恒添水。至烂,滤汁再熬成胶,倾盆内待凝,近盆底者名坌胶,煎胶水以咸苦者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真者不

修治弘景曰∶凡用皆火炙之。曰∶凡用,先以猪脂浸一夜,取出,柳木火上炙燥研用。时珍曰∶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酥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微温。张元素曰∶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得火良。薯蓣为之使。畏大黄。

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音藓)。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本经》)。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别录》)。坚筋骨,益气止痢(《药性》。颂曰∶止泄痢,得黄连、蜡尤佳)。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时珍)。

发明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宗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用乌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如乌蛇、乌鸦、乌鸡之类皆然。时珍曰∶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按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成无己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其性和平,为肺经要药。小儿惊风后瞳仁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又痢疾多因伤暑伏热而成,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数说足以发明阿胶之蕴矣。

附方旧五,新十四。瘫缓偏风∶治瘫缓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驴皮胶微炙熟。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入胶,更煮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及暖,吃葱豉粥。如此三四剂即止。若冷吃粥,令人呕逆。(《广济方》)肺风喘促∶涎潮眼窜。用透明阿胶切炒,以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之。(《直指》)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胞转淋∶阿胶三两,水二升,煮七合,温服。(《千金方》)赤白痢疾∶黄连阿胶丸∶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口渴,小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为末,捣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下,日三。(《和剂局方》)吐血不止∶《千金翼》∶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经验》∶ 治大人、小儿吐血。用阿胶(肺损呕血并开胃∶用阿胶(炒)三钱,木香一钱,糯米一合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服一盏,入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急以帛系两乳。(《圣惠》)月水不调∶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即安。一方入辰砂末半钱。月水不止∶阿胶炒焦为末,酒服二钱。(《秘韫》)妊娠尿血∶阿胶炒黄为末,食前粥饮下二钱。(《圣惠》)妊娠血痢∶阿胶二两,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杨氏产乳》)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一服即愈。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汁,入清酒三升,绞汁分三服。(《梅师方》)妊娠胎动∶《删繁》∶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一升,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入胶化服。《产宝》胶艾汤∶用阿胶(炒)二两,熟艾叶二两,葱白一升。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温两服。产后虚∶阿胶(炒)、枳壳(炒)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和剂局方》)久嗽经年∶阿胶(炒)、人参各二两,为末。每用三钱,豉汤一盏,葱白少许,煎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五色糯米俗称五色米,又称黑米、绿米或花米,因其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它是布依族和壮族家庭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每逢清明节、3月3日、4月8日、牛王节、端午节等传统民俗节日,壮族人都喜欢做五色糯米,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用来赶歌会吃,或者祭祖。

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等活动融为一体,充满了民族和地方的情趣。家人、朋友和爱人经常品尝五色糯米,这是自然美味。这个习俗有很长的历史。据清朝《婺源书》记载,“三月三日,用枫叶汁染米,即绿米”,他们选用优质糯米,采集紫藤、黄花、枫叶、红、蓝(红丝线),分别浸泡液体,将糯米拌匀,然后蒸在一起,不仅如此五彩缤纷,又香又纯,象征着美好的生活。杜甫曾为它写过一句好话:“你有绿色的米饭,让我的颜色更好吗?”四月初八,早稻已栽成绿色。

将五色糯米揉成小团,粘在竹枝上,插在祠堂里,从地里取出一根根茁壮成长的秧苗,用南瓜叶包好,放在碗里,一起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保护。五色糯米是苗族人民的吉祥物,意味着生命如百花,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如糯米,三种树叶汁的天然色素用于斗天斗地、斗绿斗黑,黄花花冠的天然色素用于**。

有一次,特伦去山的另一边砍柴时,猴子悄悄地溜到妈妈身边,抢走了一大包热气腾腾的糯米,妈妈不能动,她只能看着猴子抢米。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其中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肠胃中难以消化水解。

糯米制成的酒,可用于滋补健身和治病。可用糯米、杜仲、黄芪、杞子、当归等酿成“杜仲糯米酒”,饮之有壮气提神、美容益寿、舒筋活血的功效。还有一种“天麻糯米酒”,是用天麻、党参等配糯米制成,有补脑益智、护发明目、活血行气、延年益寿的作用。糯米不但配药物酿酒,而且可以和果品同酿。如“刺梨糯米酒”,常饮能防心血管疾病,抗癌。

糯米营养信息

营养素每100克

蛋白质(克)730

核黄素(毫克)004

铁(毫克)140

钾(毫克)13700

热量(大卡)34800

纤维素(克)080

烟酸(毫克)230

锌(毫克)154

磷(毫克)11300

碳水化合物(克)7830

维生素E(毫克)129

镁(毫克)4900

铜(毫克)025

钠(毫克)150

脂肪(克)100

硫胺素(毫克)011

钙(毫克)2600

锰(毫克)154

硒(微克)271

糯米营养分析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每100克糯米的营养成分

能量348千卡;

蛋白质73克;

脂肪1克;

碳水化合物783克;

叶酸187微克;

膳食纤维08克;

硫胺素011毫克;

核黄素004毫克;

烟酸23毫克;

维生素E129毫克;

钙26毫克;

磷113毫克

钾137毫克;

钠15毫克;

镁49毫克;

铁14毫克;

锌154毫克;

硒271微克;

铜025毫克;

锰154毫克。

糯米养生功效

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出、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糯米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肠胃中难以消化水解,如果患有胃炎、十二指肠炎等消化道炎症者,应该少食。老人、小孩或病人也宜慎用。糯米年糕无论甜咸,其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都很高,对于有糖尿病、体重过重,或其他慢性病(如肾脏病、高血脂)的人要尽量少吃。

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宜煮稀粥服食,不仅营养滋补,且易消化吸收,养胃气[1] 。

糯米食物质量

糯米,又叫江米。因其口感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如年糕、元宵、粽子等。糯米米质呈蜡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状吸水性和膨胀性小,后粘性大,口感滑腻,较难消化吸收。

糯米营养功效

糯米性甘平,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故古语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糯米营养价值

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所以对中气虚脾胃弱者有很好的补益作用。糯米与山药熬粥,可强健脾胃加莲子同熬,可温中止泻食欲不振的,可将糯米与猪肚同煮而食,方法是将糯米浸泡半小时后,装到猪肚内,炖熟后吃肉喝汤,内装的糯米取出晾干,分次食用。糯米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等慢性病患者,恢复期的病人及体虚者,都是一种很好的营养食品。

糯米贮存方法

糯米需存放在密闭、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夏季要低温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

糯米最佳食法

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冷糯米食品不但很硬,口感也不好,更不宜消化。

糯米宜食

糯米适宜多汗、血虚、脾虚、体虚、盗汗、肺结核、神经衰弱等症患者食用。此外,糯米适宜煮成稀薄粥,这样不仅营养丰富、有益滋补,且极易消化吸收,可补养胃气。

糯米忌食

老人、儿童、病人等胃肠浦化功能障碍者不宜食用,糖尿病、肥胖、高血脂、肾脏病患者尽量少吃或不吃。

糯米年糕无论甜咸,其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都很高,体重过重、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如肾脏病、高血脂的人要适可而止。

湿热痰火偏盛、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糖尿病等病症患者不宜过多食用。

糯米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

《本草纲目》:糯米黏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

《本草求真》:凡老人小儿病后均忌。

《本经逢原》:糯米,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多食昏五脏,缓筋骨,发风气,生湿热,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者食之最能发病成积,病人及小儿最宜忌之。

《饮食须知》:多食发热,壅经络之气,令身软筋缓,久食发心悸及痈疽疮疖中痛。同酒食之,令醉难醒。

《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本经逢原》:糯米,益气补脾肺,但唐粉作稀糜,庶不黏滞,且利小便。

《日用本草》:味甘,平。

《本草拾遗》:主消渴。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

《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

《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

糯米栽培技术

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

育苗:在田中培育秧苗,选优良品种,并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在撒下稻种后,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用新高脂膜喷洒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防止外界伤害。

插秧: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施肥,防治病害虫。

分蘗抽穗: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幼穗形成时,喷施壮穗灵提高农作物生理机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糯米饮食搭配

糯米最佳搭配

糯米与红枣:二者煮粥可调节贫血、营养不良,是孕妇、老人、虚弱之人的疗养保健饮食。

糯米与香芹:糯米粥熬好后加入香芹,好处多多。香芹具有通气、强肾、利尿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粗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肠胃的排毒,还可以起到清凉消肿、清新口气的效果。

糯米与板栗:二者与水同煮至熟烂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糯米粉的别名 4 《圣济总录》卷四十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糯米粉的用法用量 45 附注 5 糯米粉的食用量 6 糯米粉的营养价值 7 糯米粉的选购 8 糯米粉适合的人群 9 糯米粉的食疗功效 10 糯米粉的食用建议 附: 1 古籍中的糯米粉 1 拼音

nuò mǐ fěn

2 概述

水磨糯米粉是以柔软、韧滑、香糯而著称,它可以制作汤团、元宵之类食品和家庭小吃,特别是宁波汤团,以独特的风味名闻江、浙二省。

3 糯米粉的别名

糯米面

4 《圣济总录》卷四十 41 方名

糯米粉

42 组成

糯米粉1升。

43 主治

霍乱卒哕。

44 糯米粉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井华水调下,不拘时候。

45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糯米粉饮”。

5 糯米粉的食用量

每餐约50克

6 糯米粉的营养价值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

7 糯米粉的选购

糯米粉色泽洁白,无发霉变质的现象,无异味;口味嫩滑、细韧、不碜牙为佳品。

8 糯米粉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凡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

2 糯米黏腻,若作糕饼,更难消化,故婴幼儿、老年人、病后消化力弱者忌食糯米糕饼;糖尿病患者少食或不食。

9 糯米粉的食疗功效

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10 糯米粉的食用建议

糯米粉适合制作各式糕点和汤圆,蒸煮后熟食;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

古籍中的糯米粉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肝脏部惊]急惊

,前三味为末,入乳钵同朴硝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以淡姜汤、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二·肝脏部惊]急惊

,前三味为末,入乳钵同朴硝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以淡姜汤、

《文堂集验方》:[卷四]外科

黄熬油。和前药敷上。头面俱生者。苍术。(炒燥)糯米粉。(炒燥)等分。研匀。糁〔疮〕杏仁去皮尖。纸压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曲

楮叶裹悬风处,候生黄收之。造白曲法∶用面五斤,糯米粉一斗,水拌微湿,筛过踏饼,楮叶包挂风处,五十日

《普济方》:[卷一百十五诸风门]诸风杂治

紫糯米,又称黑糯米、血糯米,栽培历史悠久。据《定番州志》记载,从宋代起即为历代地方官府向皇帝进贡的“贡米”,是御餐中的珍品。当地农民传说,这是宋代的一位苗王,名叫黑阳大帝,是他首先发现的。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都要打黑糯米粑以示祭祀,这一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糯米有很多种做饭,下面为你一一到来~

  1普通糯米饭

  材料:红小豆、薏苡仁、糯米、科瓜籽、黄瓜丁各适量。

  做法:将红小豆及薏苡仁用水淘洗干净后并放入锅内先蒸20分钟,然后放入少许糯米及科瓜籽加水蒸熟,起锅后撒上黄瓜丁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利水、 减肥之功效

  2苗族糯米饭

  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人们认为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 苗族糯米饭

  手捏着吃极为方便。凡逢走亲访友的礼品,各种节日(姊妹节)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以及酿酒、长途旅行或上坡做活,多以竹制盒盛糯米饭储之随身带去食用。在新媳妇初见翁姑,女婿拜见岳丈时,糯米制作的上述礼品是必备的礼物。因此,糯米的用量比例是很大的。县境苗族人民煮粘米时普遍采用木甑蒸和鼎罐煮闷熟。多是按米放水,不滤米汤,群众称为“按汤饭”,苗语称“告翁贺”,食之既不淡味,又有营养。糯米是先用冷水泡发胀后,过滤放于木甑上蒸熟,再盛放于木盆内而食。粘稻或糯稻,多是舂一次吃一天,常年如此。认为现舂现煮,吃了养人,放久了的米是陈米,吃了不养人。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碓、水碾两种,是很早就使用的工具,每户必备。水碾(有称水磨的)碾米才是三几百年历史,据传是外族传入的。近水的寨每寨有架或数架水碾,也只有在农忙季节才使用,干旱主要还是依靠石碓舂米。加工方法,把焙笼烘干或日晒干的稻谷放入石臼内,用脚踏碓杆后端,使舂杆起落,利用落下的力来舂米,舂好即筛去糠而得净米。

  各种糯米饭的制作方法

  排骨糯米饭

  原料: 排骨、香菇、藕、糯米

  制作: 1、糯米蒸熟,备用。香菇泡好,备用。藕洗净。

  2、泡好的香菇切片。

  3、排骨红烧(红烧过程略),注意不用收汁,火候可以嫩点。

  4、把排骨捞出,备用。

  5、把香菇倒入刚才红烧排骨用的汁里翻炒,让香菇吃足汁。不用把汁收完。

  6、藕切碎丁,和蒸好的糯米饭拌到一起。如果锅里还有红烧剩的汁,倒在一起拌匀。

  7、装盘,上锅蒸。闻到香味后,5分钟关火出锅。

  菠萝糯米饭

  既是主食,又是菜肴,以新鲜菠萝和糯米为原料制作。

  制作菠萝糯米饭,取鲜菠萝一个,糯米适量。菠萝去掉柄和过长的尖叶,再将带叶柄的尖端切下一块作盖子,菠萝肉质剂出剁细。糯米经泡水、淘洗后蒸熟。取一团糯米饭与剁细的菠萝拌匀,填入挖空的菠萝内,加上预先切下的盖子,重新故入木甑内蒸至菠萝熟透即可。

  菠萝饭,外型是一只完整的菠萝,形状美观大方。菠萝壳内是菠萝肉与糯米饭紧密结合的柔软饭团,米饭带有明显的菠萝味,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姜汁牛肺糯米饭

  菜系 潮汕菜 做法 菜 名: 姜汁牛肺糯米饭 主 料: 牛肺150克,糯米适量。 做 法: 文火煮饭,饭熟入生姜汁15毫升拌服。 药用价值: 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脾气虚型:咳嗽痰白而稀或泡沫,自汗、气短、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每遇风寒咳痰或喘息发作加重,舌质淡,苔白,脉虚。

  生炒糯米饭

  生炒糯米饭

  素食主食 原料 生糯米 8两港式腊肠 1条港式肝肠 1条虾米 1两香菇丁 1两红葱末 1两蛋皮丝 适量br 香菜末 适量葱花 适量 蚝油 1小匙老抽 1小匙麻油 适量鲜鸡汤 适量 做法 1 生糯米以清水浸泡约1小时后捞起沥干,放入电锅中蒸约20分钟;港式腊肠、港式肝肠切丁备用。2 热油锅,将虾米、香菇丁、红葱 番茄糯米饭 制作过程: 将糯米泡好 将泡好的糯米控干水分 放在蒸笼里蒸40分钟 在这个时间里,准备小西红柿 大约在1/4处用刀切开 然后挖干净内芯 将蒸好的米取出 拌入白糖 再倒入橄榄油搅拌均匀 将拌好的米灌入刚才的小西红柿盅内 锅中放水,然后加糖烧开小火熬成玻璃欠 浇在小西红柿上即可开吃

  捞蒸米饭

  制作方法:米与水的比例约1∶5,先将水烧开,然后倒入淘净的大米,煮沸,待米粒膨胀、米汤色白时立即捞起米饭,沥干米汤,装入蒸笼或甑头内用大火蒸熟即成。 风味特点:饭质松散利口。 营养评价:捞蒸米饭因大米经过先煮后捞再熬,各种营养素损失较多。据分析,捞蒸米饭中硫胺素的保存率为17~33%,核黄素的保存率为50%左右,尼克酸的保存率为21~24%。同时,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煮制时也溶解在米汤中,而米汤往往又被弃掉,这是十分可惜的。 注:以下各章节[制作方法]中的各种“大米”,均为淘洗干净的米。

  罐蒸米饭

  制作方法:在蒸罐或钵内放入大米和水。米与水的比例约为1∶2,直接上笼蒸熟或放在沸水锅内煮熟。 风味特点:米饭软硬适口,粘性较强。 营养评价:罐蒸米饭,硫胺索保存率为62%,是捞蒸米饭的2~3倍;核黄素的保存率几乎达到100%,是捞蒸米饭的两倍;尼克酸的保存率为30%,也高于捞蒸米饭。从营养价值来看,罐蒸米饭优于捞蒸米饭。

  双蒸米饭

  制作方法:将大米倒在笼屉内用大火蒸,待冒大气后,再蒸20分钟,取出摊晾。按需要量将蒸过的米装入钵内,加2倍左右的水,再蒸1小时即成。如果大食堂用米量过多时,则将已蒸过的米倒入桶内,每05公斤米加1升开水,用饭铲搅拌均匀后盖上盖焖半小时,待水分全部吸收后,盛入笼屉,再用饭铲搅散,蒸半小时即熟。 风味特点:出饭率较高,饭质松散可口。 营养评价:双蒸米饭营养素保存率较高,具有捞蒸米饭和罐蒸米饭两方面的优点。

  焖饭

  制作方法:(1) 开水下米法:在锅内加大约2倍于大米重量的水,烧开后加入大米,盖上锅盖焖烧至沸腾后改用小火焖烧;闻有香味后退火,再焖几分钟即成。 (2) 冷水下米法:米与适量冷水同时下锅,用大火烧开后,改用火力均匀的小火焖烧,待闻到香味后退火,再焖几分钟即成。 风味特点:米饭浓香,质软,口感好。(焖饭有锅巴,锅巴的厚度取决于火力的大小。 营养评价:焖饭时,大米淀粉糊化充分,有利于消化吸收,营养素保存率高。但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容易焦底糊锅。

  骨头汤焖饭

  制作方法:肉骨头汤内加入姜、花椒、葱、盐和黄酒等作料,熬沸后捞去作料、杂质。再将大米放入汤内焖煮即成。 风味特点:饭味芳香,软烂适口。 营养评价: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钙、磷、铁的含量也较高,尤其适宜老人和儿童食用。

  牛奶焖饭

  制作方法:将牛奶或水、奶混合与大米同时放入锅内,用中火焖煮,开锅后小火焖30分钟即可。 风味特点:米饭洁白柔软,乳香浓郁。 营养评价:据分析,100克牛奶约含水分87克,蛋白质31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160毫克,磷90毫克,铁01毫克,硫胺素04毫克,核黄素013毫克,尼克酸02毫克,抗坏血酸1毫克,维生素A33微克,胡萝卜素30微克以及人体需要的钾、镁、钠等元素。 牛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拾遗》说:“黄牛奶……和蒜煎三、五沸食之,主治冷气,痃癖,赢疫。”《滇南本草》说:“水牛乳补虚弱,止渴,养心血,治反胃而利大肠。”《日华子本草》说:牛乳“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 牛奶焖饭可治疗劳虚、气血不足、肌肤不润、反胃热哕(yue)、便秘、消渴等。 营养风味米饭 单纯摄食大米不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必需有其它食品来补充。我国古代医学名著《内经》中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膳食原则。这个原则完全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营养互补和营养平衡的基本理论。肉、鱼、菜蔬与大米混合蒸煮的米饭,营养丰富,风味各异,脍炙人口。因此,把这类米饭称为营养风味米饭。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人民也善于制作各种风味独特的米饭,在这里一并介绍如下。

  猪油菜饭(上海风味)

  “猪油菜饭”是深受江南地区广大群众喜欢的大众化饭食。1915年初,家住上海支新桥附近的一位姓吴的妇女,把江南农村用青菜煮饭的传统做法,加以改进。送到人力车工人聚集的地方出售,很受欢迎。后来不少店铺争相仿制。到解放前夕,上海约有四、五百家店铺经营猪油菜饭。现将上海福州路“美味斋饭店”猪油菜饭的配料与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主要原料:大米25公斤,新鲜青菜15公斤,优质熟猪油500克,盐35克,味精少许,水适量,肉卤汁适量。 制作方法:(1)大米淘净沥干,青菜洗净后切成3厘米的段。 (2)猪油下锅烧沸后,将青菜一次下锅,煸炒数分钟,加入盐、味精和水,大火烧沸。然后将米下锅,随即用饭铲顺着锅底轻轻搅动;见锅中的水逐渐减少,翻搅速度随之加快同时火力减小,勿使粘锅。待米、水融和后,将饭抹平,用筷子从饭表面戳几个气眼直达锅底,盖紧盖,用小火焖约10分钟即可。 (3)食用时浇上浓稠的卤汁。 风味特点:大米晶莹光亮,青菜碧绿,口感香糯味美适口。每250克猪油莱饭比同量大米饭多含480千卡热量,2克蛋白,24克钙,6毫克铁,45毫克磷。同时各种维生素的含量也增加了,尤其是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增加最多。

  荷叶饭(广东风味)

  荷叶饭

  荷叶饭是江南流传很广、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美食。据清末《广东新语》记载:“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日‘荷叶饭’。故民谣说:荷叶包饭比花香。” 荷叶饭是夏令食品。盛夏时节,天气焖热,人们食欲不振。如果打开一包荷叶饭,荷叶的清香与饭菜的香味一同扑鼻而来,会使食欲顿增。 主要原料:大米500克,植物油75克,鸡蛋2个,叉烧肉、瘦猪肉、虾仁,冬菇适量,酱油、盐、糖、香料各少许,鲜荷叶2张。 制作方法:(1)将大米放在饭盒中,加500毫升水、25克植物油,用大火蒸熟后,取出晾凉,拌散。 (2)将叉烧肉、瘦猪肉和冬菇切成细末,加酱油,精盐、糖和香料炒熟;另将鸡蛋炒熟切碎,一起混合拌匀。 (3)将拌匀的菜当作馅,分两份包以米饭,分别用洗净的新鲜荷叶包好,放入蒸笼内,用旺火蒸20分钟即成。 中医认为荷叶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饭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还有预防中暑的食疗作甬。

  八宝饭(福建风味)

  是一种肥壮鲜美的大海蟹。八宝饭是福建风味的一种绝佳美食。如果没有也可用梭子蟹代替,但口味不如 。 主要原料:糯米125克,生750克,虾干15克,火腿、熟鸭(鸡)肉、熟猪肚、熟猪肉、白果、水发香菇各35克,花生仁、净冬笋,绍酒各60克,鸡汤500克,白酱油10克,味精5克,生姜1片,葱白1根。 制作方法:(1)将糯米加适量水蒸成饭。另将白果、花生(去壳、衣)上笼蒸烂。将火腿、猪肚、鸭肉、香菇、冬笋切成细丁,葱姜切末;将虾干洗净用开水浸后切片,上笼蒸熟催发备用。 (2)在糯米饭内加入白果、花生、香菇、冬笋、火腿、猪肚、鸭肉、虾干、猪油、味精和绍酒,混合拌匀,放在碗中。 (3) 去掉壳和小腿,切成12片,码在糯米饭上,加葱、姜,盖上盖,上笼屉。用旺火蒸熟后取出。把鸡汤烧开,用味精、白酱油调味,浇在肉上即可食用。 风味特点: 是方蟹科动物,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菸酸和维生素A、B1、B2等营养物质。八宝饭呈红白色,质软润,味荤,可上筵席。

  砂锅煲腊味饭(上海风味)

  腊味饭是广大群众喜爱的冬令佳食。我国的云南火腿、金华火腿、广式香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腊味。用腊味品同大米制成的饭统称为腊味饭。这里介绍的砂锅凭腊味饭是各种腊味饭的佼佼者。 主要原料:粳米750克,腊鸭200克,腊肉、腊肠、鸭肝肫各100克、菜心250克,白酱油25克,盐5克,熟猪肉75克。 制作方法:(1)将粳米加适量水放入砂锅中,大火烧沸后,将腊鸭、腊肉、腊肠、鸭肝肫倒入,至水基本收干后,移至小火,焖出香味即可。 (2)从砂锅中取出腊鸭、腊肉,斩成块,肝肫切成片。 (3)将炒锅内加熟猪油(50克)烧热,放入菜心煸透,加盐略煸后,装盘,切好的腊味覆在菜心上。 (4)将饭用熟猪油(25克)拌合后,与腊味、菜心、白酱油一同上桌。 风味特点:原汁原味,甘香油润,鲜美适口。

  什锦炒饭(扬州风味)

  这里介绍的什锦炒饭用料考究,方法独特,富有扬州菜系的特色。 主要原料:上白粳米250克,河虾仁、猪瘦肉丝各50克熟火腿丁、熟鸡肫丁,水发香菇丁、熟笋丁、青豆、绍酒各25克,鸡蛋8个,盐25克,味精4克,葱末15克,熟猪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粳米放入小盆中,加入适量冷水,上笼蒸熟(饭质稍硬),取出拌散。 (2)青豆用沸水(水中略放一点碱)焯一下,浸入冷水漂清凉透。鸡蛋磕入碗内打散。 (3)炒锅置旺火上,用猪油滑锅后,放入熟猪油(75克)改用小火,将鸡蛋倒入煸炒。蛋液将干时,投入米饭,继续煸炒,加入盐(2克)、味精(2克)、葱末,炒匀分装两盘。 (4)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75克),先放虾仁、肉丝煸炒至断生时,加入火腿丁、鸡丁、鸡肫丁、香菇丁、笋丁、青豆、盐(1克)、味精(2克)和绍酒,炒熟起锅,覆盖在两盘蛋炒饭上。 风味特点:饭色鲜艳,红、黄、绿、白相间,辅料多样、香气浓郁、味美适口。

  香椿鸡蛋炒饭(古典风味)

  香椿是楝科乔木,初春时节,香椿树的嫩芽脆嫩、芬芳,我国人民自古有“尝春”、“吃春”的习俗,而尝春的美食莫过于香椿鸡蛋炒饭。 主要原料:嫩香椿芽250克,鸡蛋4个,瘦肉丝100克,白米饭300克,黄粉、食油、盐各少许。 制作方法:(1)瘦肉丝加芡粉、精盐(少许)和蛋清(一个)拌匀。鸡蛋加盐(少许)搅开。香椿芽洗净切成丁。 (2) 瘦肉丝用热油滑散后加入鸡蛋和香椿芽,用急火翻炒起锅。(慢火或炒过火香椿芽易变老)。 (3) 米饭用油和少许盐炒热后,加入炒好的香椿、肉丝、蛋、快速翻炒拌匀即可。 风味特点:芬芳诱人,食后余味绵长。

  乌糯饭(安徽风味)

  乌糯饭也称青精饭。唐宋古籍上,就有道家以树叶染米为青饭,养身健体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岂无青精饭,令我益颜色”的诗句。陶隐居在《登真隐诀》中记载有:“四月八,俚俗寺庙染饭馈问,其风犹古”。现在,我国有些地区的群众在清明节仍有采摘乌饭叶(又称乌棕树叶,是一种野生木本植物的叶子,形状椭圆,色泽紫红)染米做饭的习俗。 主要原料:优质糯米15公斤,乌饭叶150克。 制作方法:(1)乌饭叶洗净后加水煮30分钟,除去叶、渣,取其汁备用。 (2)将糯米用乌饭叶汁浸泡4小时,待米色变黑时即可用于蒸饭或焖饭。 风味特点:乌糯饭的食法保持了湘、赣、苏、皖等地区的纯朴古风,饭的色泽乌黑发亮,有独特风味,久食可健身明目。

  四喜肉莱饭(苏州风味)

  四喜肉菜饭是饭、肉、菜合一,色、香、味俱佳,深受群众欢迎的美味快餐。 主要原料:(制20份)上白粳米2公斤,青菜125公斤,猪薄皮五花肉25公斤,白糖100克,盐27克,酱油280克,绍酒50克,桂皮,八角各10克、葱、姜各15克,熟猪油225克。 制作方法:(1)粳米淘净沥干水分,控8小时备用。青菜除去老叶和莱梗,洗净后切成25厘米长的段,沥去水分。 (2)铁锅中放入熟猪油,用旺火烧至六成熟时,加入青菜翻炒4分钟左右加盐25克,水2000毫升。沸后放入粳米,用饭铲顺锅壁轻轻翻动。随锅中水的逐渐减少,翻动速度逐渐加快,火力亦渐减弱。待米、水融和,米粒膨胀,把饭抹平,用筷子从饭上直透锅底,戳几个眼,加盖;见顶出大气时,改用小火焖15分钟左右,即成菜饭。 (3)另将猪肉去毛洗净,切成5厘米宽的长条,加水13升,煮15分钟,取出晾凉,排切成15厘米宽,8厘米长的肉块。 (4)撇去肉汤浮沫,锅中留汤750克,再将切好的肉块倒入,加酱油、桂皮、八角、白糖、葱、姜、绍酒,烧沸后把肉上下翻动一下,改用小火焖煮,每30分钟翻动一次,焖约1小时至熟为止,即为“四喜肉”。吃时在每碗菜饭上加一块四喜肉。 风味特点:蔫色翠绿,饭粒洁白,油润,香软,肉色红润,酥而不烂,肥而不腻,香鲜可口。此饭营养丰富,老幼皆宜。

  油炸排骨菜饭(上海风味)

  主要原料: (制20份)上白粳米1公斤,青菜13公斤,猪大排骨15公斤,白糖25克,盐25克,酱油250克,绍酒40克,五香粉1克,葱、姜末各1S克,辣椒油100克,熟猪油225克,花生油15公斤(约耗75克)。 制作方法:(1)粳米淘净沥干,控3小时备用。青菜去掉老叶和菜梗,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段,沥去水分。 (2)铁锅中放入熟猪油,用旺火烧至六成热时,加入青菜,翻炒4分钟左右,加盐25克、水2000毫升,沸后放入粳米,用铁铲顺锅壁轻轻翻动,速度逐渐加快,火力减弱。待米水融和,米粒膨胀,把饭抹平,用粗筷戳几个气眼直透锅底,加盖;顶出大气时,改用小火焖15分钟左右,即成菜饭。 (3)排骨洗净沥干,片去肥膘,劈成重75克的块约20块,用刀背把骨、肉打松,再用刀面拍平。然后放入钵中加酱油、绍酒、白糖、葱末,姜末拌匀,腌渍30分钟捞出,沥去酱油汁待炸。 (4) 锅中加入花生油,用旺火烧至八成热,放入排骨,炸至黄金色时(不要炸焦)捞出。沥油,放入盘中,浇上辣椒油,撒上五香粉,趁热食用。食时,一碗菜饭放一块排骨。 风味特点:菜色青翠,饭粒洁白,油润香软,排骨色泽金黄,肉质脆嫩醇香。

  炒龙凤饭(山东风味)

  主要原料:(制10份)蒸好的大米饭750克,净虾仁100克,鸡蛋5个,鸡脯肉、葡萄干各150克,淀粉、绍酒各25克,盐15克,味精15克,葱油75克,熟猪油250克(约耗50克)。 制作方法:(1)米饭摊在盘内,晾凉。鸡蛋全部磕在碗内,滗出一部分蛋清拌虾仁用,其余部分打散。鸡脯肉片成薄片,切15厘米长的丝。净虾仁拌鸡蛋清和湿淀粉调成糊加盐。葡萄干洗净搌干。 (2)炒锅置旺火上,加猪油烧至六成热,将虾仁倒入划散,捞出。另用一炒锅放入葱油,倒入鸡蛋,翻炒拨碎后加入米饭及少量盐,味精和绍酒,在微火上不断翻炒。待米饭炒透,加入虾仁、鸡丝、葡萄干,炒拌均匀,分盛在10个小碗内。 风味特点:米饭油亮,色泽鲜艳,鸡脯、虾仁鲜嫩爽口,葡萄干甜美。

  金银饭(山东风味)

  金银饭

  主要原料:(制5盘)大米饭750克,鸡蛋5个,盐15克,葱、姜末各3克,猪油150克。 制作方法:(1)米饭拨散晾凉(不能有饭团)。鸡蛋磕在碗内打散。 (2)炒锅内放猪油烧热,加葱、姜末炒出香味,投入鸡蛋,改用微火,炒散成金**小粒,倒入米饭,翻炒拌匀,同时撒上精盐,炒至米饭热透即可。 风味特点:鸡蛋金黄,饭粒银白,黄白相间,色香味俱佳。

  猪油夹沙八宝饭(宫廷风味)

  八宝饭是一种甜食,源于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从元朝开始盛行于全国各地。八宝饭的制作方法很多,如荆州“散会八宝饭”,北京“果脯八宝饭”,苏州“百果八宝饭”等等。这里介绍的“猪油夹沙八宝饭”曾被列入清宫廷的膳单,相传为慈禧太后喜欢的膳食之一。 主要原料:糯米500克,蜜枣片、桂圆肉片、红绿瓜丝条、糖莲心(半片)、青梅片各10克,小金桔、板油丁各25克,瓜子仁5克,白糖豆沙各150克,猪油50克。 制作方法:(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加冷水浸2~3小时,捞出,放入笼屉中(下面垫纱布)摊平,盖严,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饭熟)出笼。 (2)米饭倒入瓷盆中,加白糖、猪油拌匀。 (3)大碗一只,涂上熟猪油(防粘),摆上桂圆肉,蜜枣、红绿瓜、瓜子仁、糖莲心及青梅片,呈各种鲜艳美观的图样;然后撬起一部分糯米饭摊开,摊成碗形,中间放入猪油豆沙(拌油丁)摊开;再撬起糯米饭盖牢、贴光,上屉用旺火蒸透;蒸至油、糖、饭融合在一起后出笼;第二天再上笼蒸透;经过三次复蒸,饭呈红色时覆在盘中,拿掉扣碗即可食用。 风味特点:图形美观,软粘适口甜而不厌,油而不腻。如浇上用桔子粉(或鲜桔皮丁)加糖、适量水、少量淀粉和香精熬成的桔**的稠汁,则更加酸甜可口。

  荷香八宝饭(浙江风味)

  主要原料:(制10份)粳米2公斤、熟香肠、虾米、水发香菇各50克,蛋羹、熟咸肉各250克,熟笋、葱各100克,鲜荷叶10张,盐10克,味精5克,熟猪油15克。 制作方法:(1)粳米用水浸泡半小时左右,滤去水,与虾米拌匀,上笼蒸熟。 (2)熟香肠、水发香菇,熟笋、熟咸肉及蛋羹等均切成“指甲片”。葱切成末。 (8)把米饭及其它各种配料均分为10份,分别拌匀。然后分别放在洗净的直径为33厘米的鲜荷叶正面,四面折叠包拢,上笼蒸10分钟左右即可。 风味特点:饭有荷叶的清香、滋味鲜美,携带方便,可作野餐食品。 (蛋羹:用打散的鸡蛋加适量的水上笼蒸熟。)

  赤豆糯米饭(古典风味)

  我国有些地方在旧历十月初一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名为“吃红饭”。在日本,赤豆糯米饭称为赤豆饭,是办喜事和祝贺生日时的必备饭。在生日那天全家人都要吃“赤豆饭”,以祝贺长寿。 主要原料:糯米,赤小豆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赤小豆放入沸水锅内(赤小豆与水的比约为1:5。煮至八成熟时捞出。另将糯米淘净后,用煮过赤小豆的汤浸泡一夜,第二天,把糯米和赤小豆搅拌均匀后,上笼屉蒸大约40分钟,即可食用。 风味特点:赤小豆(又称红小豆)属于豆科。据《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逐津液,利小便,消水通气而健脾胃。”赤豆糯米饭,饭色红润,具有赤豆香气,营养丰富,有增食欲、强身体之功效。

  豆皮饭(香港风味)

  主要原料:(制作5份)糯米500克,籼米300克,绿豆200克,鸡蛋25个,葱末、精盐各25克,熟猪油250克。 制作方法:(1)将绿豆淘净磨碎,漂去壳衣,用清水浸泡8小时左右(夏天泡6小时左右)。将籼米和糯米也分别浸泡同样长的时间。然后将籼米和绿豆一起磨成糊浆。 (2)铁锅放在小火上,将籼米绿豆糊摊成10张薄皮,泡过的糯米上笼,用旺火蒸熟(未熟前洒冷水一次)取出、晾凉后分成5份。亦将葱末、盐、熟猪油分成5份。 (3)铁锅放在小火上,放张薄皮,将打入碗内搅匀的5个鸡蛋倒在皮上,摊抹均匀,放上蒸饭,撒上精盐、葱末,淋上熟猪油(50克),拌匀后,覆盖1张薄皮,下面皮子炕黄时,再炕另一面,炕成**时,取出装盘。其余4份按同样方法制成。 风味特点:外皮呈**微脆;米饭清香,外焦里嫩,别有风味。

  滑蛋牛肉饭(广东风味)

  主要原料:嫩牛肉200克,鸡蛋8只,葱末10克,嫩筋、嫩姜末各少许,豆粉10克,花生油50克,味精少许,白酱油、精盐适量。煮好的米饭6碗。 制作方法:(1)将牛肉切成横纹薄片,加嫩筋、嫩姜末及少许清水搅拌;约10分钟后,加豆粉及白酱油拌匀,炒前加熟花生油少许再次拌匀;鸡蛋打入碗内,加盐、葱末和味精搅散待用。 (2)炒勺烧热,倒入花生油,将牛肉以大火温油翻炒数次起锅,倒入鸡蛋内,搅匀后即倒回炒勺,用大火翻炒数次出锅,分别倒在6碗米饭上。 风味特点:牛肉爽滑香嫩,是香港居民喜欢食用的广东风味快餐饭。

  咖喱鸡饭(广东风味)

  主要原料:洗净的肥鸡1只(约重750克),洋葱200克,马铃薯、西红柿各250克,胡萝卜100克,咖喱粉10克(用二汤匙水调湿),盐10克,花生油70克,煮好的米饭8大碗。

  制作方法:(1)鸡肉剁成块;马铃薯去皮,一半切成斜块,一半切成小薄片;西红柿用沸水烫后去皮切片,洋葱、胡萝卜切小薄片。 (2)炒勺置旺火上,放35克油,烧至八成热时,下入鸡块,爆透后盛起。 (3)用油炒洋葱,并加入调和好的咖喱粉,炒片刻后放入鸡块、胡萝卜、西红柿和马铃薯,拌炒后盛入小铝锅内,用文火炖约1小时,加入盐,再焖30分钟盛起,分别浇在每碗米饭上。 风味特点:具有咖喱和鸡的香味,属于西餐的一种快餐饭。

  温州糯米饭

  1新鲜的糯米在水里泡三个小时左右,放在铺纱布的蒸笼里蒸熟。 2传统的肉汤是用三层肉切碎,香菇切碎,然后加水放在高压锅里,配上酒和盐,味精,生姜,茴香,压熟。 3油条应该是重泡的,就是泡二次的油条。葱和虾米有些人要有些人不要,要最后放上去的。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糯米泔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糯米泔的别名 24 来源 25 性味 26 功能主治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糯米泔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糯米泔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糯米泔 1 拼音

nuò mǐ gān

2 《辞典》:糯米泔

21 出处

《纲目》

22 拼音名

Nuò Mǐ Gān

23 糯米泔的别名

粘米泔水(《本草述》)。

24 来源

为淘洗糯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米泔水。

25 性味

《纲目》:"甘,凉,无毒。"

26 功能主治

①《梅师集验方》:"治霍乱,心悸,热,心烦渴,以糯米水清研之,(或)冷熟水混取米泔汁,任意饮之。"

②《纲目》:"益气,解毒。食鸭肉不消者,顿饮一盏。"

27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糯米泔的方剂 生津葛根汤

升麻、甘草(生)各减半。功能主治:主治痘疮发渴。用法用量:用糯米泔水煎,去滓,入茅根汁一合,调服。

红柿粥

血,补元气,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下筛取汁,和糯米泔煮粥,和蜜尤好,任食之。或和粘米粉成泥,作粳团

百补丸

:川柏皮1斤(刮净,分作4份,用酒、蜜、人乳、糯米泔各浸透,炙干,切)。制法:上为末,廪米饭为丸。

仙茅大益丸

n《李氏医鉴》卷三:组成:仙茅(竹刀去皮,切,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用)。功效:助命火,益阳道,明耳

白柿粥

宿血,润声喉。主用法用量:水浸,下筛,取汁,和糯米泔煮成粥,任食之。和蜜用亦好。摘录:《济众新编》

更多用到中药糯米泔的方剂

用到中药糯米泔的中成药 羊羔补酒

jiu标准编号:WS3B288498处方:糯米4348g苦杏仁43g羔羊肉(连骨)348g木香

黎峒丸

粉。将麝香、牛黄、冰片研细,混匀,与上述粉末及炒糯米粉150g配研,过筛,混匀。将阿魏加水微热焙化,

安胎饮子

方建莲子(去心)3钱,台州青苎3钱(洗去胶),白糯米3钱。功能主治妊娠房劳,伤损足三阴所致小产。用法

健脾糕片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另取大米(炒)650g、糯米(炒)1300g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混合,加入

艾硫丸

拼音:àiliúwán处方熟艾10两(用糯米1升煎成粥,浇在艾上,用手拌令匀,于日中晒干),附子(炮

更多用到中药糯米泔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糯米泔 《本草乘雅半偈》:[第十二帙]芷园素社疟疏方

锉碎。五钱。)白薇(取山东所产者,柔黄而香,用糯米泔浸一宿,取出曝干,槐砧上锉碎蒸之,从巳至申。五

《医方集宜》:[卷之七胎前]催生

(净一斤)二味入砂锅内用老酒一斤醋一斤童便一斤糯米泔水一斤煮之以干为度取出于石臼中捣烂晒干为末听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上]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

令裂,方可入药用。苦参凡使∶不拘多少,先须用浓糯米泔浸一宿,漉出,蒸一伏时,却细切,焙干用之为妙。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六]荷叶二百七十

)胎衣不下。同上。(第二。)胎动见黄水,炙末,糯米泔水下。(第三。)阳水浮肿,焙干米饮下,每二钱,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十三节·秋燥伤寒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