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荔枝的别名 4 荔枝的营养价值 5 荔枝中毒 6 荔枝适合的人群 7 荔枝的食疗功效 8 荔枝的食用建议 9 《全国中草药汇编》:荔枝 91 拼音名 92 荔枝的别名 93 来源 94 性味 95 功能主治 96 荔枝的用法用量 97 摘录 10 《中华本草》:荔枝 101 出处 102 拼音名 103 英文名 104 荔枝的别名 105 来源 106 原形态 107 生境分布 108 性状 109 化学成份 1010 性味 1011 归经 1012 功能主治 1013 荔枝的用法用量 1014 注意 1015 附方 1016 各家论述 1017 摘录 11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荔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荔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荔枝 1 拼音
lì zhī
2 英文参考Litchi chinensis、Lychee
Litchi chinensis、Lychee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原产于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云南等地栽培最多。每年6~7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去外壳,取假种皮(荔枝肉)鲜用或干燥后备用。
果实心脏形或球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假果皮新鲜时呈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甜。
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是有益人体健康的水果。
3 荔枝的别名丹荔、丽枝、香果、勒荔、离支
4 荔枝的营养价值1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 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3 荔枝中含有一种有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适宜;
4 荔枝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5 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5 荔枝中毒[1]
荔枝系荔枝树的成熟果实,为食用水果,核可入药,过多食用荔枝可引起中毒,通常称为荔枝病。荔枝的毒性成分尚未十分明了,目前只知道荔枝种子中含有α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有降血糖作用。连续多日进食大量荔枝,可导致肝脂肪变性,食欲减退,发生低血糖。
荔枝中毒多发生于荔枝产区,儿童多见。主要为低血糖表现,多于清晨发病,出现头痛、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悸、肢冷。有的患者出现饥饿、口渴、腹痛及腹泻,严重者可突然昏迷、抽搐、瞳孔缩小、呼吸衰竭、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实验室发现血糖降低。
治疗:
轻者口服糖水或葡萄糖溶液,即可恢复,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40~60ml。并给予对症处理。
6 荔枝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适合产妇、老人、体质虚弱者、病后调养者食用;贫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适合;
2 糖尿病人慎用荔枝,阴虚火旺、有上火症状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症状,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荔枝含有单宁、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内热,患有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
7 荔枝的食疗功效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
果 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
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8 荔枝的食用建议每天300克以内
9 《全国中草药汇编》:荔枝 91 拼音名Lì Zhī
92 荔枝的别名大荔、丹荔
93 来源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
94 性味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
95 功能主治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96 荔枝的用法用量果、果核:3~5钱。根1两。
9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10 《中华本草》:荔枝 101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纲目》:荔枝,炎方之果,性最畏寒,易种而根浮,其木甚耐久,有经数百年犹结实者。其实生时肉白,干时肉红,日晒、火烘,卤浸、蜜煎,皆可致远,成朵晒干者,谓之荔锦。
2《纲目拾遗》:保和枝,产泉郡北陈巖山莲花峰,实大色黄,可消胸膈烦闷,调逆气,导营卫;其核烧灰酒下,可己痢,止腹痛。回春果,产漳郡康仙祠,叶大如掌,色翠与众荔殊,其实味苦涩酸辣,不可口,采以浸酒,
102 拼音名Lì Zhī
103 英文名Lychee
104 荔枝的别名离支、荔支、荔枝子、离枝、丹荔、火山荔、丽枝、勒荔。
105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假种皮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采收和储藏: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或晒干备用。
106 原形态荔枝 常绿乔木,高1015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025cm,或过之;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圆锥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浅杯状,深5裂,被金**短绒毛;花瓣5,基部内侧有阔而生厚毛的鳞片;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mm;子房密被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cm,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107 生境分布分布于华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台湾、栽培最盛。
108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球形,红色,有多数尖锐的疣状突起。气微,味甜。
109 化学成份果肉含葡萄糖60%,蔗糖5%,蛋白质15%脂肪14%,维生素C、A、B,叶酸(folic acid),以及枸橼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等有机酸。尚含多量游离的精氨酸(arginine)和色氨酸(tryptophane)。
1010 性味甘;酸;温
1011 归经脾;肝经
1012 功能主治养血健脾;行气消肿。主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
1013 荔枝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枚;烧存性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1014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1《食疗本草》:多食则发热。
2《海药本草》:食之多则发热疮。
3《纲目》: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病齿NI及火病人尤忌之。
1015 附方①治呃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医方摘要》)②治瘰疬溃烂:荔肉敷患处。(《泉州本草》)③治疔疮恶肿:荔枝肉、白梅各三个。捣作饼子,贴于疮上,(《济生秘览》)④治风火牙痛:大荔枝一个,剔开,填盐满壳,煅研,搽之。(《孙天仁集效方》)⑤止外伤出血,并防止疮口感染溃烂,得以迅速愈合:荔枝晒干研末(浸童便晒更佳)备用。每用取末掺患处。(《泉州本草》)⑥治老人五更泻: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三次;酌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泉州本草》)
1016 各家论述1《玉揪药解》: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
2《食疗本草》:益智,健气。
3《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4《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5《本草衍义补遗》:消瘤赘赤肿。
6《纲目》: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
7《玉揪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8《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9《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10《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血,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1017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总酸量测定 29 功能与主治 210 用法与用量 211 注意 212 规格 213 贮藏 214 贮存期 附: 1 古籍中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1 拼音
yā dǎn zǐ yóu rǔ zhù shè yè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Yadanzi Youru Zhusheye
22 标准编号WS3B273997
本品为鸦胆子油与乳化剂制成的灭菌乳状液。
23 处方精制鸦胆子油 100ml 精制豆磷脂 15g 甘油 25ml
24 制法
以上三味,取精制豆磷脂与温热的甘油与适量注射用水混合,转入到高速组织捣碎机内(8000转/分),搅拌二次,第一次5分钟,第二次2分钟,使其分散均匀,加入温热的鸦胆子油,搅拌3次,每次2分钟,使成初乳剂,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转入到高压乳匀机内(40MPa)匀化三次,滤过,取滤液,灌封,灭菌,即得。
25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的均匀乳状液体。
26 鉴别取本品02ml,加无水乙醇至10ml,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测定,在270nm 处有最大吸收。
27 检查pH值 应为40~60(附录Ⅶ G)。
颗粒细度 取本品1滴,加50%甘油溶液1滴,置显微镜(400倍)下检视,最大颗粒应不超过15μm。
热原 取本品,依法检查(附录Ⅷ A),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1ml,应符合规定。
无菌 取本品,依法检查(附录Ⅷ B),应符合规定。
其他 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U)。
28 总酸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约 5g,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ml,精密加入氢氧化钾乙醇溶液(05mol/L)2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用中性乙醇10ml冲洗冷凝器,合并溶液,加酚酞指示液2~3滴,用盐酸液(05mol/L)滴定至粉红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盐酸液(05mol/L)相当于2825mg的C18H34O2。
2825 (BA) ×1000 总酸量%=×100% G
式中 A供试品消耗盐酸液(05mol/L)的毫升数; B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液(05mol/L)的毫升数; G供试品的重量。 本品含总酸量以油酸(C18H34O2)计算,应为90~120%(g/g)。
29 功能与主治抗癌药。用于肺癌、肺癌脑转移及消化道肿瘤。
210 用法与用量静脉滴注,一次10~30ml,一日一次(本品须加灭菌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立即使用)。
211 注意本品无明显毒副作用,但有少数患者有油腻感,恶心,厌食等消化道不适的反应;如有分层,应停止使用。
212 规格每支10ml
213 贮藏密闭,避光,置冷暗处保存。
214 贮存期暂定一年。
注
精制豆磷脂质量标准
本品系豆磷脂经处理后制成适合注射用的精制豆磷脂,其主要成份为卵磷脂。按干燥品计算,含氮量应为10~20%,含磷量应为28~45%。
性状
本品为淡**至黄棕色的粘稠固体。本品易溶于乙醚,难溶于丙酮,在水中分散成胶体;吸湿性极强。
鉴别
取本品约0 1g,置25ml锥形瓶中,加硫酸2ml,硝酸1ml,于石棉网上小火加热至胶体;吸湿性极强。
检查
干燥失重 取本品 1g,精密称定,在105℃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50%。
pH值 取本品 1g,加水50ml,研匀(约10分钟),pH值应为50~70(附录ⅦG)。
碘值 应为80~100(二部附录Ⅶ H)。
酸值 本品的酸值不大于15(二部附录Ⅶ H),但改用锂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电位法滴定至pH100)
过氧化值 取本品 1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氯仿(3:2)30ml,振摇使其溶解,加碘化钾饱和溶液1ml,振摇1分钟,加水100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硫代硫酸钠液( 001mol/L)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硫代硫酸钠液( 001mol/L)不得过5ml。
热原 取本品,加10%葡萄糖注射液制成每1ml含20mg的溶液,剂量按家兔体重每 1kg注射2ml,应符合规定(附录Ⅷ A)。
降压物质 取本品,加注射用水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剂量按猫体重每1kg注射 1ml。应符合规定(二部附录Ⅺ G)。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105℃干燥3小时的磷酸二氢钾(KH2PO4)约 0 15g,置5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0 2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硫酸10ml及硝酸 15ml,振摇使其溶解,直火加热,至溶液呈无色透明,再用大火加热10分钟,放冷,转移至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精密量取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各2ml,分别置100ml量瓶中,加水40ml(供试液加酚酞指示液1滴,用氢氧化钠试液中和至粉红色),加钼酸铵溶液(取钼酸铵 2 5g、溶于15ml水中,另将硫酸28ml加水至48ml中,冷后,将两液合并,加水至100 ml,即得)2ml,10%维生素C溶液1ml,置水浴(85℃)中,加热15分钟,放冷至室温,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在65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即得。
用途
乳化剂。
贮藏
置无水丙酮容器中,密封,避光保存。
精制鸦胆子油质量标准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nical[L]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经石油醚提取后所得到的脂肪油。总酸量按油酸计算不得少于900%。
性状
本品为**的澄明液体;气特异,味苦。 本品能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任意混合。在甲醇、乙醇、戊醇中微溶。在水中不溶。 相对密度 应为0900~0920(附录Ⅶ G)。 折光率 应为1468~1472(附录Ⅶ F)。
碘值 应为80~95(二部附录Ⅶ H)。
酸值 应不得大于6(二部附录Ⅶ H)。
鉴别
取本品02ml,加无水乙醇至10ml,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测定,在270nm处有最大吸收。
总酸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 2g,加中性乙醇20ml,精密加入氢氧化钾乙醇溶液(05 mol/L)25ml,回流30~40分钟,放冷,再用中性乙醇10ml冲洗冷凝器,加酚酞指示液 2滴,用盐酸液(05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并以空白试验做对照,按下式计算:
2825 (BA)·N·1000 总酸量%=×100% G
式中 A 供试品消耗盐酸液(05mol/L)ml数;
B 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液(05mol/L)ml数;
G 供试样品的克数。
功能与主治
抗癌药。用于消化道肿瘤及宫颈癌,也可用于肺癌。
贮藏
置无菌容器内遮光,密闭保存。
制剂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辽宁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本草害利》:[肝部药队〔泻肝次将〕]柴胡如《煤矿医学》(34)25,1980,载柴胡注射液过敏回应报告。《中华内科杂志》(812)130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十五节·大头伤寒根四味。与李方大同小异。惟遵《难经》蓄则肿热。以注射之之法于肿上。约正十余刺。血出紫黑如露珠状。顷时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脏腑所合胱下口。曲而斜上。以入 。溺能射出者。则又肺气注射之力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卷上]桂苓甘味汤消痰,则内损不起矣。(阴火如电烁,最为驳劣难当,注射脏腑,最易烁肺金,焉得不咳。)都气法去丹泽,加脊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不寐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昆布的别名 7 来源 8 原植物形态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昆布的功效与主治 14 昆布的用法用量 15 配伍禁忌 16 昆布的化学成分 17 昆布的药理作用 18 昆布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来源 183 性状 1831 昆布 184 鉴别 185 含量测定 186 昆布饮片 1861 炮制 1862 鉴别、含量测定 1863 性味与归经 1864 功能与主治 1865 用法与用量 1866 贮藏 187 出处 1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昆布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昆布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昆布 1 拼音
kūn bù
2 英文参考herba laminariae [朗道汉英字典]
laminaria [朗道汉英字典]
Laminaria japonica [朗道汉英字典]
seatangle [朗道汉英字典]
seatent tangle [朗道汉英字典]
undaria [朗道汉英字典]
kelp or tagn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tang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a tang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aten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ng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allus eckloni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allus laminari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allus Laminar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hallus Ecklon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elp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ang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昆布
昆布为中药名,出《吴普本草》。是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 的干燥叶状体[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1)Thallus Lamin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2)Thallus Ecklon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1)kelp(《中医药学名词(2004)》)
(2)tangl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昆布的别名江白菜。
纶布、海昆布[2]。
7 来源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 的干燥叶状体[1]。
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Aresch.或翅藻科植物鹅掌菜Ecklonia kuromeOkam,等的叶状体[2]。
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sch的叶状体。商品昆布包括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叶状体。
8 原植物形态多年生大型褐藻,革质,藻体明显地分为根状固著器、柄部和片部,成熟时呈橄榄褐色,干后黑褐色。片部狭长,全缘,长可达6m,宽20~50cm,中央较厚,向两缘渐薄,且有波状褶皱。孢子囊群在片部形成,呈近圆形斑疤状。
生于海边低潮线下2~3m的巖石上,或人工养殖于绳索和竹材上。
9 产地昆布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及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昆布产于山东、辽宁、浙江等地[2]。
10 采收与初加工5~9月采割,晒干。
11 生药性状卷曲成团状,蔌缠结成把。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宽10~40cm,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状。气腥,味咸。
昆布的化学成分
昆布含藻胶素(algin)、甘露醇(mannitol)、半乳聚糖(galactan)、海带氨酸(laminine)、海带聚糖(laminarin)、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维生素B1、C、P和磺、钾等。
12 性味归经昆布味咸,性寒,入肝、胃、肾经[2]。
13 昆布的功效与主治昆布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功效。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昆布具有消痰,软坚,行水的功效,治瘿瘤,瘰疬,慢性气管炎,噎膈,水肿,脚气,睾丸肿痛[2]。
昆布为眼科常用化痰药,具有消痰软坚,利水的功效。用于胞生痰核,突起睛高,眼底有硬性渗出物及眼底增殖性病变。昆布有与海藻相似的消痰软坚之功,可与海藻、海蛤壳等配伍使用。
14 昆布的用法用量煎服:6~12g[2]。
15 配伍禁忌昆布反甘草[2]。
16 昆布的化学成分海带富含多糖类成分藻胶酸和昆布素,还含甘露醇,无机盐(碘、钙、钴、氟、钾等),海带氨酸,肉豆蔻酸,亚油酸,胡萝卜素,多糖及多种维生素等[2]。
17 昆布的药理作用碘可以纠正因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不足,亦能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2]。
海带氨酸具有降压作用[2]。
昆布素有清除血脂作用[2]。
昆布中成分可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辐射等[2]。
18 昆布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昆布
Kunbu
LAMINARIAE THALLUS
ECKLONIAE THALLUS
182 来源本品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夏、秋二季采捞,晒干。
183 性状海带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宽10~40cm,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状。气腥,味咸。
1831 昆布卷曲皱缩成不规则团状。全体呈黑色,较薄。用水浸软则膨胀呈扁平的叶状,长宽约为16~26cm,厚约16mm;两侧呈羽状深裂,裂片呈长舌状,边缘有小齿或全缘。质柔滑。
184 鉴别(1)本品体厚,以水浸泡即膨胀,表面黏滑,附着透明黏液质。手捻不分层者为海带,分层者为昆布。
(2)取本品约10g,剪碎,加水200ml,浸泡数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ml。取浓缩液2~3ml,加硝酸1滴与硝酸银试液数滴,即生成**乳状沉淀,在氨试液申微溶解,在硝酸中不溶解。
185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10g,剪碎,精密称定,置瓷皿中,缓缓加热炽灼,温度每上升100℃维持10分钟,升温至400~500℃时维持40分钟,取出,放冷。炽灼残渣置烧杯中,加水100ml,煮沸约5分钟,滤过,残渣用水重复处理2次,每次100ml,滤过,合并滤液,残渣再用热水洗涤3次,洗液与滤液合并,加热浓缩至约80ml,放冷,浓缩液转移至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滴加稀硫酸至显红色,加新制的溴试液5ml,加热至沸,沿瓶壁加20%甲酸钠溶液5ml,再加热10~15分钟,用热水洗瓶壁,放冷,加稀硫酸5ml与15%碘化钾溶液5ml,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淡**,加淀粉指示液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每I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02115mg的碘(I)。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海带含碘(I)不得少于035%;昆布含碘(I)不得少于020%。
186 昆布饮片 1861 炮制除去杂质,漂净,稍晾,切宽丝,晒干。
1862 鉴别、含量测定同药材。
1863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肝,胃、肾经。
1864 功能与主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1865 用法与用量6~12g。
1866 贮藏置干燥处。
187 出处肿瘤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它是指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形成是因为人体内痰气血瘀阻经络,导致经络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聚而成瘤。治疗方面首先要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身体的瘀阻状态,通俗的说就是改善机体的内环境。浊气是指体内的痰、气、血等瘀结之物,性质粘腻,易积聚阻络成瘤,治疗应以温化为法,排出浊毒之气。同时要注重调节失调的脏腑功能,使五脏六腑调达疏泄功能恢复。最终达到消瘤的目的。
疏通十二经络、温化浊毒之气、增强脏腑功能消瘤。
关于瑶药“消瘤藤”的来历,有着一个被瑶族同胞干百年来传颂的美丽而神奇的故事。据说很久以前(约500年前),在大瑶山的深山老林里,居住着一户盘瑶族的猎户,丈夫勤劳,妻子贤惠,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夫妻俩相依为命,相敬如宾,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在不知不觉中,猎户的妻子发现自己腹部长了一个硬如磐石、而且一天一天不断增大的肿块(瑶医名为蕹豚)。为了给妻子治病,丈夫不怕山高路远,跋山涉水,带着妻子走出深山,在山外城镇里给妻子寻医觅药,但是寻遍山外方圆几百里的医生,耗尽家资,医生均说无法医治。而且妻子腹部的肿块反而越长越大,使得妻子本来粉红的脸色变暗黑色,腹胀如鼓,小便黄赤,行走不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猎户只好带着妻子回到深山的居住地。晚上猎户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久病不愈的妻子即将离自己而去,心里非常内疚,感到自己愧对贤惠的妻子,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妻子在离开自己之前吃得好一些,增加一些营养,延长生命。
第二天天亮时,他告诉妻子要到山上打一种营养非常好的飞狸(又名飞虎,是生长在大瑶山里专门吃米椎果的一种飞禽,每只大约有8~10斤重),但又苦于没人照顾生病的妻子。妻子说她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丈夫,于是猎户带上打猎的工具,扶着妻子,慢慢走到屋后一个能遮风挡雨、前面长有米椎果树的山崖上狩猎飞狸。不知是老天作怪还是运气不好,以往经常有飞狸来这里吃米椎果,而今天他们从早上守到下午还是没有发现一只飞狸吃果。带来的水已经喝完了,看着带病跟自己爬上山崖的妻子,猎户又舍不得空手而回,跟妻子商量后决定要坚持到晚上,碰碰运气,看是否有飞狸来,因为飞狸常在夜间活动。他们在石崖上互相依偎,坚守飞狸。夜里妻子口渴难忍,让丈夫找水喝,但四周一片漆黑,附近又没有水源,看着饥渴难忍、遭受病痛折磨的妻子,猎户心里十分难受。他无意中在石崖边上找到一根碗口粗、沿着岩石向上攀爬的藤条,用刀一削,砍下藤茎,发现藤茎里有水流出,于是让妻子用嘴吸取从藤茎里流出来的水,喝完后妻子便安静地入睡了。等到第二天天亮太阳出来的时候,猎户发现妻子的精神非常好,脸色没有那么黑了,妻子感觉到腹部没有那么肿胀了,而且原来硬如磐石的肿块变软了,原来黄赤的小便也变清了。妻子感到很奇怪,便问丈夫:“昨晚上您让我喝的是哪棵藤的水”丈夫兴奋地告诉妻子:“您看,就是那棵茎粗如碗口大、叶如鹅毛大的藤。”猎户又带妻子到那棵 藤边,削了一节,让妻子喝藤里的水。回家后,妻子的肿瘤病有所缓解,猎户便每天到石崖山上采这棵藤的水给妻子喝,一段时间后妻子的病竞逐渐好了起来。因不知该藤的名字,但此藤能消瘤,所以大山里的瑶族同胞便把它称为“消瘤藤”,也叫“神藤”。
“消瘤藤”为茜草科植物,长年生长在云雾缭绕、气候独特的金秀大瑶山中,是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目前全国惟一一所国家事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瑶医药特色医院)肿瘤科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主要瑶药
987年6月,甘肃张掖火车站的职工王永贺身揣兰州军区总医院和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诊断书来到山西省稷山县。诊断书上写着:胃体癌、胃底化腺癌、淋巴结转移腺癌。第二年6月,王永贺又回到确诊医院复查,结果医生和他自己都惊讶不已:食道、胃部未发现异常;未发现异常细胞。
难道稷山县这个小小的地方有神医不成?
一位患食道癌的河南妇女在给这位未曾见过面的医生的信中说:“我自从服用了您研制的中药20天后,打嗝、吞咽困难明显减轻,食量增高。现经医院检查,粘膜完整,病灶消失。我打心眼里感谢老中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位医生叫李金柱。从1984年以来,他用研制的“癌复康”等系列药物,先后接治了来自江苏、四川、上海、云南、辽宁、浙江等23个省、市、自治区的食道癌、胃癌、淋巴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患者968例,经县以上医疗单位确诊并有诊断书、治疗建议书、资料完整、有统计价值者778例,有效率达867%,治愈率达604%。
但李金柱并不是老中医,而不过是一个高考落榜的农家子弟。
落榜,也是一次新的选择
1979年夏,17岁的李金柱高中毕业后,充满信心地进入高考考场。但他落榜了。这一沉重的打击,使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李金柱一时觉得前途渺茫。
返乡之后,李金柱除了劳动之外,就是以读书消磨时光。五花八门的报刊和书,其中既有令人消沉的东西,也有催人振奋的精华,先是无目的浏览,渐渐地,他被一些自学成材的故事所感动。继而他又联想到本县头针疗法的发明者焦顺发原来只是个小学毕业的普通医生:骨髓炎专家杨文水起初也只是个乡村卫生员。他们都是靠刻苦自学获得了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奖,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名人。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又鼓起了李金柱追求新生活的风帆。
李金柱的一位亲戚是位老中医,常向他谈论医道,使李金柱从小就了解不少药品和医学术语,甚至能背“十八反”“十九畏”歌。返乡后的第二年,村干部见他勤奋好学,喜欢医学,便把他安排到村卫生所,这真是求之不得的啊!于是李金柱把握住了这一人生的机遇,选择了从医之路。
认准了路,步步不回头
李金柱一心扑在了学医上。乡村老中医把视如家宝、珍藏多年的《验方集锦》、《特效验方》等9本古医书籍及搜集的民间土方馈赠给了他。他像饿慌了的孩子,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乳汁。夏天的夜晚,别人海阔天空地闲,打扑克,他却将电灯拉到屋外,不顾蚊虫叮咬,专心地读书学习。冬天,他用棉被裹住双腿,搓着冻麻木的手深钻细研,继续攻读。连春节过年时,他也忘了要去长辈处拜年,一个人钻到卫生所去读书,气得媳妇一顿大哭。李金柱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偷偷地到县里献了血,用补助的钱买回书籍和订阅了刊物。
同时,李金柱四处搜集散落在民间的中医古籍。他听说县城一位大娘藏有当年老伴谢世后留下的医书,李金柱便登门拜访。不料,头一回他吃了个闭门羹。他没有灰心。第二次,大娘说:“书是有些,可惜烧的烧,丢的丢,一本也没留下。”李金柱仍不死心,一连几次登门求书,大娘的心终于被这倔后生磨软了,说:“书可以让你看,但不能拿走。”说完取出一个布包,一层层地揭开,颤巍巍地递给他。手捧《医宗金鉴》,他恨不能把自己的大脑变成录音机,眼睛变为照相机。从上午一直看到傍晚,记下几十页笔记,他恋恋不舍地离开大娘家。几次三番,李金柱渴求知识的一片诚心感动了这位大娘,索性把书送给了李金柱。
在卫生所的日子里,李金柱耳闻目睹了许多肿瘤患者的呻吟和痛苦,眼睁睁地看着病人走向绝望,却束手无策。做为一个医生,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李金柱不甘心这样,尽管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乡村医生,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相信祖国医学中有着丰富的未被开采的宝藏。他决定向癌症进攻。
成功,属于勇敢的探索者
癌症是世界一大难治之症。我国每年有60万人被癌症夺去生命。攻克癌症,是一条复杂艰苦的道路,李金柱深知只有热情是无法征服癌病魔的,他需要更多的知识武装。李金柱除了自学医书外,1982年春,他来到太原、西安等肿瘤科研单位,向专家求教。他自费到晋南医学专科学校深造,毕业实习时,他选择到一家肿瘤医院进行实践学习。在观察对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中,他深感用化疗、电疗、手术对癌症有抑制功能,但他同时认为,根据中医药学典籍中关于肿瘤的有关论述,癌症是由于人体气血凝滞、湿聚痰结、邪毒蕴热、阳虚阴盛,导致症癫职聚、毒瘤内生。治病要治本。于是,他开始了不断的探索。他认为在治疗上应以理气化痰、攻坚破结、消热解毒、滋阴生津为主,辅以健脾燥湿、益气壮阳之药,增强抗御能力,恢复机体功能。经过一年多的潜心钻研,1984年初,李金柱配制出了以“凤仙草”为主的中药汤剂。
效果如何?李金柱首先给狗、猫灌服,做了动物实验;接着,他壮着胆子,冒生命危险亲口尝服。药服下了,他只觉头昏目眩,呕吐不止,竟不醒人事,吓得妻子手足无措。醒来后,李金柱立即重新调整了配方和用药比例,一次次的实验,证实确无副作用之后,才开始应用于临床。
最先接受治疗的是西安碑林区的一位食道癌患者。他饮食困难,奄奄一息。俗话说,病急乱投医,患者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李金柱。李金柱对他进行了精心的治疗,几个疗程后,患者竟能慢慢吃流食了。这对李金柱是个极大的鼓舞。从此,李金柱开始了更深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
李金柱在自己的四亩责任田中,没种庄稼,也没种能赚大钱的经济作物,而是种满了不值钱的凤仙草。李金柱的工作取得了成绩,1984年8月,李金柱来到县城,办起了“稷山县肿瘤研究所”,他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他与科研人员一起攻克一个个难关,归纳出“软坚透骨,消肿散结”的治疗原则,在总结中医古方、民间验方和国内外治疗肿瘤经验的基础上,于1985年冬研制出用50余味中草药配制的“康福治癌丸”。之后,又研制出“冬凌抗癌丸”、“癌复康”等5种新型系列药物和“消瘤膏”和“祛瘤胶囊”。临床应用中,依病情辨证灵活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87年12月,李金柱研制的“康福治癌丸”系列药物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被批准制剂生产。有关专家肯定了“康福丸”在国内临床应用效果方面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
李金柱成功了。但成功的标志并非是他研制出了“康福丸”等药品,也不是有多少人被他解除或减轻了病痛,而是李金柱成功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下决心为之奋斗。1989年5月,李金柱被省、地有关部门授予“自学成才先进工作者”称号。李金柱的事业在扩大发展,经过了酸、甜、苦、辣的尝试,经受了失败的艰难,李金柱终于从黄土高坡上站起来了。这个农家子弟的经历,也许可以证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成才的路,就在你的脚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血瘤的病因病机 5 血瘤的症状 6 血瘤的诊断 7 需要与血瘤相鉴别的疾病 8 辨证分析 9 血瘤的治疗 91 辨证治疗 911 心火妄动 9111 症状 9112 辨证分析 9113 治法 9114 方药治疗 912 血热瘀滞 9121 症状 9122 治法 9123 方药治疗 913 寒凝血瘀 9131 症状 9132 治法 9133 方药 914 肾伏郁火 915 肝经火旺 916 脾失统摄 917 气血瘀滞 9171 症状 9172 辨证分析 9173 治法 9174 方药治疗 92 外治法 93 其他疗法 10 血瘤患者日常保健 11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血瘤的方剂 2 治疗血瘤的穴位 3 治疗血瘤的中成药 4 血瘤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血瘤 1 拼音
xuè liú
2 英文参考angiom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ood tumo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angiom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nagi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血瘤(blood tumor;angioma)为病名[1]。出自《外台秘要》卷二十四。为瘤病的一种。是指以病变局部色泽红赤或暗紫,或局限性柔软肿块,或边界不清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瘤[2]。以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皮肤上发生肿块,色红而内含血丝,破皮则血流难止为主要表现。
《类证治裁》:“血瘤自血脉肿起,久而现赤缕或皮色赤。”
血瘤相当于西医的海绵状血管瘤。
4 血瘤的病因病机血瘤多因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成[1]。
血瘤由于心火妄动,逼血人络,血热妄行,脉络扩张,气血纵横,结聚成形,显露于肌肤而成。
5 血瘤的症状症见瘤体色现紫红,软硬间杂,隐约若有红丝缠绕,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常发于唇、颈、四肢[1]。
6 血瘤的诊断1、血瘤大多为先天性,女性较为多见。
2、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四肢、躯干、面颈部尤为多见。
3、常在出生后即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长大,长到某种程度后,可停止进展。
4、瘤体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小如豆粒,大如拳头,境界明显,质地柔软如海绵状,色红或紫红,但也可为正常皮色。压之肿块可缩小及退色,松手后又恢复原状。肢体活动时胀大。
5、若因擦破,可引起出血,感染后可形成溃疡。
6、婴儿患者有的可在数年内自行消退。
7 需要与血瘤相鉴别的疾病血痣与血瘤外表较相似,但血痣大小不一,多数直径仅数毫米至2~3厘米,压之色泽及大小无明显变化,当予鉴别。
8 辨证分析1、本病多得之先天,受之父母,肾中伏火结于血脉而成;或因心火妄动,逼血沸腾,外受寒凉,相互凝结,显露于肌肤而成。其特点是瘤体或红或紫,按之可暂时退色或缩小,触破后血不易止。
2、本病总因血脉瘀滞而成,辨证时当分清寒热虚实。初起时多实多热,瘤色赤,患处肿胀有热感,为火热血实气盛之象;病久多虚多寒,瘤色紫暗,乃寒凝血瘀之象。阳虚生外寒,故畏寒,病久入络则疼痛,病发于阴故疼痛入夜更甚。治疗以活血行瘀为原则。
9 血瘤的治疗血瘤治宜凉血养血,滋阴抑火[1]。用芩连二母丸化裁,相当于血管瘤[1]。
91 辨证治疗 911 心火妄动血瘤·心火妄动证(blood tumor with pattern of freic stirring of heart fire)是指心火妄动,以瘤体色泽鲜红,按之灼热,伴烦躁不安,易口舌生疮,面赤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血瘤证候[2]。
9111 症状瘤体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边界清楚,质软色红,指压褪色,放手后又恢复到原来状态。
9112 辨证分析心火妄动,逼血人络,血热妄行,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结聚成形,故成本病,质软色红。
9113 治法凉血活血,抑火滋阴。
9114 方药治疗芩连二母丸。
912 血热瘀滞 9121 症状初起或瘤体色红,或肿胀,或患处有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
9122 治法凉血活血,滋阴抑火。
9123 方药治疗1、主方:芩连二母丸(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处方:黄芩9克,黄连6克,知母9克,象贝母9克,川芎6克,当归9克,生地黄30克,羚羊角骨15克(先煎),地骨皮12克,侧柏叶9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芩连二毒丸,每次6克、每日2次,灯芯煎汤送服。
3、单方验方
(1) 丹参地鳖方(颜德馨验方)处方:紫丹参12克,生牡蛎30克,泽兰12克,王不留行12克,炮山甲45克,丝瓜络6克,川芎6克,地鳖虫45克,威灵仙12克。疼痛较甚加桃仁12克、水蛭粉15克(分吞)。水煎,头2汁内服、第3汁外熏,每日1剂。适用于静脉性血管瘤。
(2) 五灵脂消瘤方(袁金生验方)处方:生黄芪45克,桂枝15克,桃仁12克,干姜15克,防风15克,叁棱9克,莪术9克,五灵脂15克,云苓13克,泽泻9克,炒白术24克,知母15克,生姜30克,附片12克,制草乌12克,当归9克,大枣5枚,牡丹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
(3) 九香虫外涂方(潘大理等《中医杂志》19871)处方:活九香虫若干只,将虫盛于瓶中备用。用时用一镊子夹住九香虫前半部,另用一镊子夹住虫体尾部,挤出腹腔内空物,涂于血管瘤上。视瘤体大小用药,以涂布均匀为度。每日3~4次,连用数日。
913 寒凝血瘀 9131 症状病久,或瘤皮紫暗,或兼见畏寒,疼痛入夜更甚。
9132 治法温经补气,活血行瘀。
9133 方药1、主方:通窍活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赤芍9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大枣12克,黄芪30克,叁棱9克,莪术9克,桂枝9克,干姜9克,制附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十二温经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血热瘀滞证单方验方。
914 肾伏郁火血瘤·肾伏郁火证(blood tumor with pattern of stagnated fire hidden in kidney)是指肾伏郁火,以血瘤生来具有,多见于颜面、颈部,瘤体表面灼热明显,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发育迟缓,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血瘤证候[2]。
915 肝经火旺血瘤·肝经火旺证(blood tumor with pattern of effulgent fire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经火旺,以发于头面或大腿部,肿块呈丘疹或结节状,表面呈红色,易出血,常因情志不遂或郁怒而发生胀痛,可伴心烦易怒、咽干口苦等症,舌质红,舌苔微黄,脉弦细数为常见症的血瘤证候[2]。
916 脾失统摄血瘤·脾失统摄证(blood tumor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and manage)是指脾失统摄,以肿瘤体积不大,边界不清,表面色红,好发于下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肢软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佳等,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细为常见症的血瘤证候[2]。
917 气血瘀滞 9171 症状瘤色紫红或暗红,呈斑片状或隆起,甚或呈结节状、疣状。
9172 辨证分析血运失常,气血纵横,脉络交错,气滞血瘀,凝聚成形,故瘤色紫红或暗红,呈结节状或疣状隆起。
9173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9174 方药治疗桃红四物汤。
92 外治法1、瘤体不大者,可以针穿刺抽出血液,压迫止血后,外敷清凉膏,并加压包扎固定,可使瘤体消失。
2、初起而表浅者,可用银锈散外搽,使其堕落。
3、根蒂细者,可手术切除,并即用银烙匙烧红烙之,有止血不溃,不再生之效。复发者仍依前法,或结扎处理亦可。
4、也可用消痔灵注射液行瘤体内注射,使其硬化脱落,操作方法:在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后,以消痔灵液与1%普鲁卡因按1:1比例混合(如普鲁卡因皮试阳性者可改用利多卡因),抽入5~10毫升注射器内,以5号细长针头注射。先将针头缓缓退出,退至皮肤处再注射少量药液,以减少瘤体因内压增高起为止;然后将针头缓缓退出,退至皮肤处再注射少量药液,以减少瘤体因内压增高后的针孔渗血。拔出针头时,如有渗血者用消毒纱布包扎。隔1周后如瘤体尚未发硬萎缩,可用消痔灵与1%普鲁卡因以2:1比例,依前法再注射。一般小的注射1~2次即可,较大者需注射4~5次。
5、瘤体擦破,血流不止者,可用桃花散外敷,并加压包扎止血。
6、感染时按一般溃疡处理。
7、必要时手术切除瘤体。
93 其他疗法一、压迫法长期把棉花垫直接放在血瘤表面,并以胶布及绷带加压固定。
二、注射疗法把消痔灵注射液与1%普鲁卡因,按1:1混合,用细长针头插入瘤体内,缓慢注入,以致整个瘤体高起为止。每次用药液3—6mL。隔l周可反复注射。若瘤体尚未发硬萎缩,则消痔灵注射液与1%普鲁卡因的比例可增至2:1,按前法注射。
三、冷冻疗法可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有较好效果。
四、手术治疗瘤体较大而局限者,经充分准备,可行手术切除。
10 血瘤患者日常保健隆起于皮面的血瘤,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局部擦伤。
11“培本消瘤方”又名“健脾补肾消瘤方”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创始人、中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郁仁存教授在长期的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肿瘤不同时期的症候,针对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在术前、术后、放化疗阶段的减毒增效,在“内虚”的调理,在“气虚血瘀症”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在康复摄生期的用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分析、实验对比、跟踪调整,探索研究,总结完善而形成的。网页链接
本文2023-08-19 04:36: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