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在河南和安徽的叫做香花子的草本植物(能驱蚊)的学名叫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一种长在河南和安徽的叫做香花子的草本植物(能驱蚊)的学名叫什么?,第1张

学名就叫香花子。

唇形目、唇形科、香花子属的植物,花朵小,叶片较大。主要分布于我国安徽,河南地区。

香花子对于夏秋蚊虫叮咬有特效,花叶皆可驱蚊。河南农村广泛种植食用,是一种很健康的食物,美容养颜生肌解毒,可以保健身体。低糖低脂多矿物质和维生素,非常适合于减肥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食用。

扩展资料

与香花子同目同科植物:罗勒

唇形目、唇形科、罗勒属植物,味似茴香,全株小巧,叶色翠绿,花色鲜艳,芳香四溢。原生于亚洲热带区,对寒冷非常敏感,在热和干燥的环境下生长得最好。具有强大、刺激、香的气味,大多数普通种类全株被稀疏柔毛,同种、变种或品种在植物学特征上略有差异,高度20~80厘米,平滑或基本上平滑的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

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于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泄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疮、瘾疹痛痒等症的治疗。

-香花子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仙鹤草是蔷薇科草本植物龙牙草 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肺、脾经。 功效:止血,补虚 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山区,习称“东北贯众”或“绵马贯众”。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叶柄及须根,晒干。 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本品苦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皆可用之,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如贯众散(《普济方》)。单用本品或配桑叶、金银花等可防治风热感冒;若与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药配伍,又可用于痄腮、温毒发斑、发疹等病证。 2.血热出血。本品味苦微寒,主入肝经,有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热所致之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尤善治崩漏下血。如《本草图经》治衄血,可单味药研未调服;若与黄连为伍,研末糯米饮调服,可治吐血,如贯众散(《圣济总录》);治便血可配伍侧柏叶;治崩漏下血可与五灵脂同用。 3.虫疾。本品有杀虫之功。用于驱杀绦虫、钩虫、蛲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可与驱虫药配伍使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病证。 用法用量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 Yu et Li的根。前者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后者习称“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寒入血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之下血。用治便血因于热甚者,常配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如约营煎(《景岳全书》);用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配伍,如槐角丸(《和剂局方》);用治血热甚,崩漏量多色红,兼见口燥唇焦者,可与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如治崩极验方(《女科要旨》)。本品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常与甘草同用,如地榆汤(《圣济总录》)。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本品清热凉血,又能解毒消肿,用治疮疡痈肿,无论成脓与否均可运用。若初起未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或湿敷患处;若已成脓者,可用单味鲜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痈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3.《本草正》:“味苦微涩,性寒而降,既消且涩,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肠风血痢及女人崩漏下血,月经不止,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除恶肉,止疮毒疼痛。凡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地榆根部含有地榆苷Ⅰ、Ⅱ、A、B、E等及酚酸类性化合物,尚含少量维生素A。止血主要成分为鞣质。 2.药理作用:地榆煎剂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生地榆止血作用明显优于地榆炭;实验表明,地榆制剂对烧伤、烫伤及伤口的愈合有明显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且药物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有利于防止烧、烫伤早期休克和减少死亡发生率。体外实验表明,地榆水煎剂对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及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作用较强。 3.临床研究:用地榆30g,醋适量。以醋煎地榆,放置一夜,次晨温服之,每日1剂。治疗崩漏43例,总有效率为95%(山东中医杂志,1991,3:53);用地榆、艾叶各10~30g,大黄6g(后下),煎服,每日1剂,3~7天为1疗程。治疗菌痢80例,总有效率为963%(湖北中医杂志,1994,4:32);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伤寒、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肛裂、烫伤等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仙鹤草是蔷薇科草本植物龙牙草 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肺、脾经。 功效:止血,补虚 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山区,习称“东北贯众”或“绵马贯众”。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叶柄及须根,晒干。 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本品苦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皆可用之,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如贯众散(《普济方》)。单用本品或配桑叶、金银花等可防治风热感冒;若与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药配伍,又可用于痄腮、温毒发斑、发疹等病证。 2.血热出血。本品味苦微寒,主入肝经,有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血热所致之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尤善治崩漏下血。如《本草图经》治衄血,可单味药研未调服;若与黄连为伍,研末糯米饮调服,可治吐血,如贯众散(《圣济总录》);治便血可配伍侧柏叶;治崩漏下血可与五灵脂同用。 3.虫疾。本品有杀虫之功。用于驱杀绦虫、钩虫、蛲虫、蛔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可与驱虫药配伍使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病证。 用法用量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 Yu et Li的根。前者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后者习称“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寒入血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之下血。用治便血因于热甚者,常配伍生地黄、白芍、黄芩、槐花等,如约营煎(《景岳全书》);用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者,常与槐角、防风、黄芩、枳壳等配伍,如槐角丸(《和剂局方》);用治血热甚,崩漏量多色红,兼见口燥唇焦者,可与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如治崩极验方(《女科要旨》)。本品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常与甘草同用,如地榆汤(《圣济总录》)。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本品清热凉血,又能解毒消肿,用治疮疡痈肿,无论成脓与否均可运用。若初起未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或湿敷患处;若已成脓者,可用单味鲜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痈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3.《本草正》:“味苦微涩,性寒而降,既消且涩,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肠风血痢及女人崩漏下血,月经不止,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除恶肉,止疮毒疼痛。凡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地榆根部含有地榆苷Ⅰ、Ⅱ、A、B、E等及酚酸类性化合物,尚含少量维生素A。止血主要成分为鞣质。 2.药理作用:地榆煎剂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生地榆止血作用明显优于地榆炭;实验表明,地榆制剂对烧伤、烫伤及伤口的愈合有明显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且药物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有利于防止烧、烫伤早期休克和减少死亡发生率。体外实验表明,地榆水煎剂对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及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作用较强。 3.临床研究:用地榆30g,醋适量。以醋煎地榆,放置一夜,次晨温服之,每日1剂。治疗崩漏43例,总有效率为95%(山东中医杂志,1991,3:53);用地榆、艾叶各10~30g,大黄6g(后下),煎服,每日1剂,3~7天为1疗程。治疗菌痢80例,总有效率为963%(湖北中医杂志,1994,4:32);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伤寒、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肛裂、烫伤等田七又名「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因为这种植物一般每株有三条叶柄,每条叶柄上往往有七张叶子,故通称「三七」。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 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田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田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田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田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田七;补血、补身则服熟田七。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藏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英文名 33 标准编号 34 来源 35 性状 36 鉴别 37 炮制 38 性味 39 功能与主治 310 用法与用量 311 贮藏 附: 1 用到中药牛尾蒿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牛尾蒿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牛尾蒿 牛尾蒿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niú wěi hāo

2 英文参考

subdigitate wormwood herb

3 藏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Niuweihao

32 英文名

HERBA ARTEMISIAE SUBDIGITATAE

33 标准编号

WS3BC001695

34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尾蒿Artemisia subdigitata Mattf的干燥地上部分。夏末秋初 花期采割,切段,晾干。

35 性状

本品茎圆柱形,长短不等。表面紫红色、棕绿色、黄褐色,具纵棱,被 稀疏绢状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中央有白色髓或小空洞。叶皱缩,多破碎, 完整叶3~5深裂或3指状深裂至渐不裂,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头状花序皱缩,较小, 总苞片具宽的膜质边缘;边缘花雄性,中央花两性,花淡紫色至淡**。稀见少数瘦果。 气微清香,味苦、微涩。

36 鉴别

(1)本品粉末浅绿色。中柱鞘纤维条形,两端渐尖或呈叉状,直径13~18 μm,胞腔狭小,强木化。木纤维长梭形,端壁渐尖或分叉,壁不甚厚,具斜形或圆形单 纹孔,直径13~28μm。螺纹导管直径13~25μm,网纹及孔纹导管直径25~56μm。叶表 皮细胞壁呈波状弯曲;非腺毛丁字形,稀有三叉形,可见圆形毛基痕。气孔不定式,副 卫细胞2~6个;上下表皮均有气孔。花粉粒极面观三裂圆形,赤道面观近圆形,外层较 内层明显增厚,具三萌发孔;花粉粒(213~25)231×(213~25)23μm,外壁波浪状,退 化小刺明显,稀疏。

(2)取本品花序粉末,置紫外光灯(365nm)下显白色颗粒状荧光。水提取液置紫外光 灯(365nm)下显柠檬**。乙醇提取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显乳白色荧光。

(3)取本品粉末少许升华,升华物镜检可见无定形白色结晶出现。

37 炮制

除净杂质。

38 性味

苦,凉。

39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利湿。用于虫病,疫疽,皮肤病,咽喉疾病等症。

310 用法与用量

6~ 9g。

311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用到中药牛尾蒿的方剂 二十五味竺黄散

瓣蚤缀50g肉果草75g沙棘膏25g角蒿40g牛尾蒿25g牛黄75g制法: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另

七味酸藤果丸

45g紫{铆}300g干姜150g荜茇150g牛尾蒿(炭)120g麝香05g制法:以上七味,除麝

备急一元散

jíyīyuánsǎn《圣济总录》卷三十五处方黑牛尾。制法上烧作灰。功能主治间日疟。用法用量每服方寸

中华跌打酒

B355098处方:金不换假{菊}叶地耳草牛尾蕨鹅不食草牛膝乌药红杜仲鬼画符山桔叶大力王刘寄奴

五香连翘散

连翘散主治风气疮。用法用量:白水煎,食后服。又用牛尾蕨根、谢婆根(又名赤葛子根)2味捶碎,酒3碗浑服

更多用到中药牛尾蒿的方剂

用到中药牛尾蒿的中成药 二十五味竺黄散

瓣蚤缀50g肉果草75g沙棘膏25g角蒿40g牛尾蒿25g牛黄75g制法: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另

七味酸藤果丸

45g紫{铆}300g干姜150g荜茇150g牛尾蒿(炭)120g麝香05g制法:以上七味,除麝

中华跌打酒

B355098处方:金不换假{菊}叶地耳草牛尾蕨鹅不食草牛膝乌药红杜仲鬼画符山桔叶大力王刘寄奴

神州跌打丸

g地耳草25g一支黄花5g半边莲25g南藤20g牛尾菜10g藜芦5g山药25g制法:以上十六味,粉碎

中华跌打丸

藤768g、假蒟768g、地耳草768g、牛尾菜768g、鹅不食草768g、牛膝768g

更多用到中药牛尾蒿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牛尾蒿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白蒿

,非矣。鹿乃山兽,蒌乃水蒿。陆玑《诗疏》谓苹为牛尾蒿,亦非矣。牛尾蒿色青不白,细叶直上,状如牛尾也

《炮炙全书》:[卷第一草之属]白蒿

甘,平。四五月采。白蒿叶似牛尾蒿而不对茎,叶俱白,四时皤皤,至秋开细白花如小菊,多生沙碛上,今人呼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青葙

冠,嫩苗似苋,故谓之鸡冠苋。郑樵《通志》言俗名牛尾蒿者,误矣。集解《别录》曰∶青葙生平谷道旁。

《达摩洗髓易筋经》:[中篇·功法篇]第六章·扭身图说

还右势图10.左拽牛尾势。此势就前势将两手握拳,复扭头身旋左,使左肱向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风水是中华几千年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几种之一,所以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风水经验及文字书籍是非常多的,然后风水的派别也有不少,玄空风水,八宅风水、阳宅风水,阴宅风水,等风水派别和风水类别非常多,下面我例举一些学习风水不错的书籍

说明一下,如果你需要这些风水书籍的话注意看一下图中右下角,以下所有风水书籍均在其中可找到电子版的

风水书籍目录:

《阳宅真经与风水》宋韶光著

│  《阳宅粹精》

│  《阳宅风水真言》--王祥安

│  《阴宅制煞秘法》(古籍)

│  《阴宅四大局秘传》(古籍)

│  《阴宅风水经》(溷元禅师)

│  《雪心赋》

│  《青囊序》寻龙秘诀破译

│  《青襄奥语》(操作篇)

│  《面相风水断》(陈全)

│  《风水宝典》最好的风水入门书

│  《风水形势图鉴》(李崇仰)

│  《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

│  《新编鲁般营造正式》注释与研究

│  《易经古解与风水今用》(褚良才)

│  《望气寻龙诀》

  八宅派之六十四卦风水断法8页

│  八宅派阴阳宅风水之穿宫九星法

│  八宅派阴阳宅风水之穿宫九星法

│  八宅派风水学(图解)

│  八宅派风水真传秘笈:王公阳宅神断

│  八宅点窍歌

│  八宅玄空秘法运用

│  八宅真法全集242页

│  八宅真法秘传

│  《杨公进神水法授徒诀》(廖民生)

│  《杨公进神水法秘本》

│  《民间风水一点通》(完整版)

│  《江公择日秘诀全集》古书江公

│  《沈氏玄空吹虀室杂存》《玄空捷诀》合刊-心一堂-预览版

│  《沉氏玄空》阳宅三十则

│  《点穴大全》

│  《点穴法真传秘诀》-金倜生

│  《玄命风水》

│  《玄空大卦择日法》张财通

│  《玄空本义----谈养吾全集》

│  《玄空真解》

│  《玄空风水之城门诀》马圣仑著

│  《玉尺经》

│  《王氏阳宅学阳宅真机》《后天阳宅必应》李胡山着+无水印板

│  《吕氏八字教材+》吕文艺

│  《吕氏风水绝密资料公开》繁体直排大字

│  《周易归藏法》

│  《地理五决》古籍

│  《地理五诀》白话评注

│  《地理天机会元》

│《地理津梁入门断》(又名理气津梁)

│  《地理秘诀隔山照》

│  《地理精蕴图书集成》

│  《地理葬埋黑通书》

│  《地理辨正》

│  《地理辨正求真》

│  《地理金不换》

│  《堪舆学术教授资料》

│  《堪舆正论》(韩国藏书)

│  《堪舆说原》新安清泉方着

│  《堪舆说原》新安清泉方著

│  《增补理气图说》古籍

│  《大玄空路透》

│  《夹竹梅花》宋国师吴景

│  《寻龙点穴操作方法》吕文艺

│  《寻龙记》  曾文辿

│  《山水真崇》(梁贵博)

│《山颠水倒水法-玄空水法》

│  《峦头心法》

│  《杨公进神水法授徒诀》(廖民生)

│  《杨公进神水法秘本》

│  《民间风水一点通》(完整版)

│  《江公择日秘诀全集》古书江公

│  《沈氏玄空吹虀室杂存》《玄空捷诀》合刊-心一堂-预览版

│  《沉氏玄空》阳宅三十则

│  《点穴大全》

│  《点穴法真传秘诀》-金倜生

│  《玄命风水》

│  《玄空大卦择日法》张财通

│  《玄空本义----谈养吾全集》

│  《玄空真解》

│  《玄空风水之城门诀》马圣仑著

│  《玉尺经》

│  《王氏阳宅学阳宅真机》《后天阳宅必应》李胡山着+无水印板

│  《吕氏八字教材+》吕文艺

│  《吕氏风水绝密资料公开》繁体直排大字

│  《周易归藏法》

│  《地理五决》古籍

│  《地理五诀》白话评注

│  《地理天机会元》

│《地理津梁入门断》(又名理气津梁)

│  《地理秘诀隔山照》

│  《地理精蕴图书集成》

│  《地理葬埋黑通书》

│  《地理辨正》

│  《地理辨正求真》

│  《地理金不换》

│  《堪舆学术教授资料》

│  《堪舆正论》(韩国藏书)

│  《堪舆说原》新安清泉方着

│  《堪舆说原》新安清泉方著

│  《增补理气图说》古籍

│  《大玄空路透》

│  《夹竹梅花》宋国师吴景

│  《寻龙点穴操作方法》吕文艺

│  《寻龙记》  曾文辿

│  《山水真崇》(梁贵博)

│《山颠水倒水法-玄空水法》

│  《峦头心法》

│  《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

│  《新编鲁般营造正式》注释与研究

│  《易经古解与风水今用》(褚良才)

│  《望气寻龙诀》

│  《杨公进神水法授徒诀》(廖民生)

│  《杨公进神水法秘本》

│  《民间风水一点通》(完整版)

│  《江公择日秘诀全集》古书江公

│  《沈氏玄空吹虀室杂存》《玄空捷诀》合刊-心一堂-预览版

│  《沉氏玄空》阳宅三十则

│  《点穴大全》

│  《点穴法真传秘诀》-金倜生

│  《玄命风水》

│  《玄空大卦择日法》张财通

│  《玄空本义----谈养吾全集》

│  《玄空真解》

│  《玄空风水之城门诀》马圣仑著

│  《玉尺经》

│  《王氏阳宅学阳宅真机》《后天阳宅必应》李胡山着+无水印板

│  《吕氏八字教材+》吕文艺

│  《吕氏风水绝密资料公开》繁体直排大字

│  《周易归藏法》

│  《地理五决》古籍

│  《地理五诀》白话评注

│  《地理天机会元》

│《地理津梁入门断》(又名理气津梁)

│  《地理秘诀隔山照》

│  《地理精蕴图书集成》

│  《地理葬埋黑通书》

│  《地理辨正》

│  《地理辨正求真》

│  《地理金不换》

│  《堪舆学术教授资料》

│  《堪舆正论》(韩国藏书)

│  《堪舆说原》新安清泉方着

│  《堪舆说原》新安清泉方著

│  《增补理气图说》古籍

│  《大玄空路透》

│  《夹竹梅花》宋国师吴景

│  《寻龙点穴操作方法》吕文艺

│  《寻龙记》  曾文辿

│  《山水真崇》(梁贵博)

│《山颠水倒水法-玄空水法》

│  《峦头心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