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帝是被项羽杀的吗?义帝到底是被谁杀的?
义帝指的是秦汉之际,被项羽立为楚怀王的熊心,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因为当初刘邦和项羽约定谁先进入咸阳谁就是王,可是刘邦很明显用了一些手段,敢在项羽前面进入了咸阳,楚怀王按照当初的约定执行,因此项羽怀恨在心,指使自己的手下暗中杀了楚怀王。不过事实当真如此吗,为什么很多人在古籍当中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秦汉之际,反秦的舞台上可谓楚人独舞,不仅前期领袖陈胜、吴广是楚人,而且后期楚汉争霸的双方刘邦、项羽也都是楚人。真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啊,一时其他关东五国沦为炮灰,引领而望、作壁上观。
陈胜的“张楚”政权被章邯灭亡后,楚地的领袖则成为了项梁。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仍旧称楚怀王,建都在盱眙,自己则号为武信君。项梁战死,楚国的军事重担落在宋义、项羽、刘邦身上,但楚王熊心也非无能之辈,为了激励将士灭秦,“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后来刘邦率先攻入关中,项羽虽然后入,却因打败秦军主力、权势巨大而不得不让刘邦屈服。所以他发出使者到楚怀王请功,结果楚怀王不改初衷,回答“如约”,也就是按照约定封刘邦为关中王。项羽不予理睬,不仅不让刘邦做关中王,而且大封十八路诸侯,而把刘邦封到汉中、巴蜀为汉中王。
至此,《史记》《汉书》的记载基本略同,然而接下来的事情——项羽杀义帝——其记载却充满了重重矛盾。
史料中记载这件事情是这样的:
《史记·项羽本纪》: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史记·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史记·黥布列传》:汉元年四月,诸侯皆罢戏下,各就国。项氏立怀王为义帝,徙都长沙,乃阴令九江王布等行击之。其八月,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
《汉书·陈胜项籍传》:二年,羽阴使九江王布杀义帝。
《汉书·高帝纪》:二年冬十月,项羽使九江王布杀义帝于郴。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尊怀王为义帝,徙都长沙,乃阴令布击之。布使将追杀之郴。
不仅记载项羽、刘邦的所在纪、传存在矛盾,就连《史记》《汉书》之间也存在矛盾。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说项羽“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衡山王是吴芮,而临江王是共敖;
而《史记·黥布列传》《汉书·陈胜项籍传》《汉书·高帝纪》《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则说项羽是派九江王布杀的义帝,“布”即“英布”,又因脸上曾受黥刑而被称为“黥布”。
这是派遣的人不同。
另外,发生的时间也不一致:
《史记·黥布列传》说杀害义帝的时间是汉元年八月;
《汉书·陈胜项籍传》《汉书·高帝纪》则说杀害时间为汉二年,甚至《汉书·高帝纪》还具体到了冬十月,这与汉元年八月差出14个月之多。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则没有明确时间,不敢轻易得出杀害时间。
此外,杀害义帝的地点也不一致;
《史记·项羽本纪》说地点是江中,江中是地名还是江之中,笔者不得而知;
《史记·高祖本纪》则说是江南;
《史记·黥布列传》《汉书·高帝纪》《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则说是郴县。
派遣的人物不一致,时间不一致,地点不一致。虽然这有司马迁、班固所处时代史料掌握不够的可能,但也不能排除项羽派人杀义帝这件事情是刘邦诽谤、谣传的可能。为什么这么说
有两个疑点。
一、刘邦讨项羽的借口。刘邦为义帝发丧,并向天下昭告讨伐项羽的事件,在《汉书·高帝纪》里记载最为详细,是这么说的:
(汉二年)三月,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董公与刘邦的这段对话发生在刘邦拿下三秦,并东取河南王、韩王、魏王诸地之后,拿下关中,有张良对项羽的辩解,说是本应有之,但东出关中,绝对是“师出无名”的举动。董公的建议,被刘邦积极采纳,绝对是权宜之计。
况且这段对话的前提也比较令人质疑,本文前面引用的史料无不显示项羽是暗地使人杀害义帝,那董公怎么知道的,所以项羽杀义帝在当时顶多是江湖传说。但政治口实是要得,刘邦听完董公的建议,立刻“发丧”“大哭”“发使告诸侯”,宣布自己“讨伐”项羽的“正义”性,实际上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二、彭城大战的参战方。刘邦昭告天下后,立刻发动“五诸侯兵”开展对项羽的大战,《史记》《汉书》在记载率领五诸侯兵的动词特别值得玩味,史料多处用的是“劫”,只有一处用的是“部”。“劫”,《说文解字》解释是“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大抵不错。所以“五诸侯”随刘邦征伐项羽并非所愿,否则也不至于56万大军被项羽的3万军队打得大败。
而这“五诸侯”,都有谁呢《汉书·高帝纪》里记载有:刘邦入主关中时投降的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的河南王申阳(还有一种可能是殷王卬)、韩王郑昌(被替换为韩王信)、魏王豹,而赵、齐这样的大诸侯和其他诸侯无一参加。而彭城之战刘邦大败,“诸侯见汉败,皆亡去。塞王欣、翟王翳降楚,殷王卬死”。
不过如果从项羽与义帝熊心的矛盾看,杀害是有可能的,但总是感觉不像项羽一向的作风。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繁华世界的历史更迭,无数的英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却又有无数的英雄失去了自己的时代。纵然生活浮浮沉沉,他们依旧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历史封存了他们,可是现实却一次次重现那段金戈铁马的生活。英雄事迹产生于过去,在现在依旧熠熠生辉。
作为楚汉之争的枭雄,西楚霸王项羽曾经力能举鼎,项羽当年举的鼎究竟有多重呢?现代世界的举重冠军是否能够将当年项羽的鼎举起来?
乱世枭雄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与其他的孩子不同,项羽没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因为父母过早离去,项羽只能怪跟随自己的叔父生活。项羽身上背负着重任,叔父从小便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也总是尽心尽力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赠与他。然而项羽做事情永远三分钟热度,对于读书、剑术都方面都没有持续的兴趣。
项羽从小便拥有远大的目标,他果敢坚决,性格直率,拥有着别人不曾拥有的勇气。在秦始皇游玩的时候,项羽曾经见到过秦始皇出行的盛大场面,彼时见到残暴的秦始皇,所有人都噤若寒蝉,然而年少的项羽却立下了取而代之的誓言。
事实证明,年少的项羽并不是信口胡说。项羽率领自己的部下揭竿而起,战争时期,他曾经破釜沉舟,为军队赢得了一线生机。巨鹿之战,项羽倾尽自己所有的力量,终将秦朝的军队打败。人们都认为项羽勇猛果然,宁折不弯,可也正是这种刚强的性格改变了项羽一生的轨迹。
阴差阳错历史资料记载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他天生神力,提起千斤重物依旧不在话下。项羽举鼎的传说曾经出现在很多民间故事之中,他通过举鼎一举成名,也因此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年少的项羽在河边救了一个落水的少女之后默默离开,少女只看到离去的项羽的一个背影,却默默记在心中,许下了毕生的诺言。
民间庙会中举办了一个竞赛,寺庙中有一个千斤的铜鼎,人们规定,谁能够徒手举起这个鼎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方圆几里的少年闻声而来,其中不乏身材魁梧、力气极大的人,然而任凭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却依旧无法使铜鼎移动半分。
项羽听闻比赛之后赶来现场,他调动全身的力量,最终成功地将千斤重的铜鼎举过了头顶。项羽一战成名,无数人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项羽的身影被落水少女的哥哥认出。落水少女的哥哥上前与项羽对话,两个人相见恨晚,于是项羽来到了落水少女的家中做客。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爱情悄然萌芽。
当年的落水少女就是虞姬,而她最终也成为了当初那个举鼎少年的妻子。两个人在相濡以沫的生活中相携老去,他们陪伴着彼此走过最艰难的时光,尽管双双殉情,当年那个害羞的少女与那个力大如牛的少年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乌江边永远传唱的一首歌。
项羽举鼎的故事有着众多的版本,莫欺少年穷的项羽也永远成为历史。公元前209年,项羽起兵反秦,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项羽找到了逃亡在外的桓楚。桓楚在逃亡的过程中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面对项羽的出山请求,桓楚始终不为所动。为了让项羽死心,桓楚便提出了一个要求:举起一个重达千斤的鼎。
起初项羽将自己手下的四名壮汉派出,四人合力却依旧无法让千斤重的鼎抬起。项羽为了赢得桓楚这一员大将亲自出马,他走到院子里,双手握住了鼎足,使尽全身力气之后,项羽成功地将千斤重的鼎举了起来。桓楚看到项羽竟然以一人之力举起千斤,他十分惊讶,决定誓死追随项羽。
项羽能够赢得众人的尊重,不仅仅只是因为他举起千斤重的鼎而表现出来的强大威慑力,更是因为人们在项羽举鼎的过程中看到了那从未磨灭的梦想与目标。
还看今朝人们都说项羽举起了千斤重的鼎,然而这个鼎在现在究竟有多重呢?
因为项羽举鼎的故事大多数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古代的相关描述为了突出项羽的英雄形象采用了夸张的成分。也正因如此,人们对项羽真实的力量提出了质疑。秦朝时期出现的质量最大的鼎是青铜大鼎,而它的重量为212千克,这与历史资料中描写的千斤重的鼎相差甚远。
秦朝出土的各种鼎的重量大约为200千克左右,项羽举起来的鼎的重量也在200千克到250千克之间,根本无法达到历史资料中的500千克。即便并没有达到千斤的重量,项羽的能力却依旧超乎人们的想象。
目前世界级的举重运动员的最高举重记录为266千克,而这样的数据已经是人类力量能够到达的最高的高度。尽管现在的举重运动员能够举起同项羽的鼎重量一样的杠铃,但是项羽创造举鼎的过程远比举重更加艰难。
因为杠铃容易抓握,所以在举起来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不用分散出多余的精力,然而项羽举起来的鼎只有鼎足,它难以抓握,发力也更加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起相同的重量,现代的举重运动员比当年的项羽轻松得多。
现代举重运动员拥有专业的训练设备,合理的训练计划,他们可以借助各种现代手段不断提高自己举起重物的能力。然而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项羽依旧拥有如此大的能力,这实在让人十分惊叹。
中国文学
一,先秦
1,神话
盘古开天,女娲(wa)补天,后羿(yi)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黄帝战蚩尤等
2,散文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
历史散文:《左传》(《春秋左氏传》)《战国策》《国语》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名篇有《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秦晋淆之战》等等《战国策》名篇如《燕昭王求士》《赵威后问齐使》《冯谖客孟尝君》《国语》同为国别史,如《召公谏厉王弭谤》,为西汉刘向编订
诸子百家散文: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老子:李耳,字伯阳,又字聃(dan),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墨子:名翟(di),墨家学派创始人著《墨子》53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是《孟子》中的名篇
庄子:名周,道家学派思想家,著有《庄子》,主要有《逍遥游》《秋水》《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
荀子:名况,又名荀卿,孙卿著有《荀子》,《劝学》是书中的名篇
韩非子:荀子学生,法家,著《韩非子》,《五蠹》是书中名篇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诗歌
《诗经》:相传为孔子编成,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诗经》较有名的篇章有《关睢》《鹊巢》《静女》《君子于役》《硕鼠》《蒹葭》《鹿鸣》《伐木》《采薇》《氓》
《楚辞》: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名平,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离同罹(li)遭受骚,忧患屈原还创作了《九歌》(共11篇)《九章》(共9篇)《天问》《卜居》《渔父》《招魂》等《离骚》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先河其中名篇如《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九章》中的《涉江》《哀郢》《思美人》和《橘颂》等等
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二,两汉
1,散文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司马迁:字子长,所著《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本纪记帝王生平事迹;世家记贵族五修兴衰史;列传记不同阶层社会著名人物的事迹;表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天文历法科技专著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名篇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李将军列传》等
晁错: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
刘安:《淮南子》
枚乘:辞赋家,作品有《七发》等
司马相如:辞赋家,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等
王充: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订鬼》是他的名篇
班固:东汉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东方朔:《答客难》
蔡琰:东汉女诗人,《悲愤诗》的作者
2,乐府民歌和赋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
1,诗歌和散文
三曹:曹操(字盂德),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
曹操即魏武帝,作品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苦寒行》等等其中《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两诗非常有名曹丕即魏文帝,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著作曹植有《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
建安七子:孔融,陈玉林,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大诗人,田园诗派开山祖作品有《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及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谢灵运: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
鲍照:南朝文学家,主要作品有乐府《拟行路难》等
其他有:左思《三都赋》,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e)《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李密《陈情表》,郦道元《水经注》,萧统《昭明文选》
2,文论
陆机:西晋文学家,其《文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刘勰:南朝文学理沦家,《文心雕龙》是古代一部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
钟嵘:南朝文学批评家,《诗品》对自汉至梁一百多位诗人作品进行了评论
3,小说
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内有《干将莫邪》《南柯太守传》等名篇
轶事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有《新亭对泪》,《周处》等名篇
四,唐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初唐还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闻名天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贺知章《回乡偶书》传诵很广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主要诗作有《古风》多首,《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关山月》《静夜思》《子夜吴歌》《秋浦歌》《梦游关姥吟留别》《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月下独酌》四首等等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为"诗史",他本人被尊为"诗圣"诗风沉郁,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诗作有《望岳》《兵车行》《饮中八仙歌》《丽人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具咏怀五百字》《春望》《哀江头》《北征》《羌村》三首,《曲江》二首,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蜀相》《登楼》《秋兴》八首等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要诗作有《卖炭翁》《观刈麦》《杜陵叟》等两篇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非常著名
元稹和白居易齐名,人称"元白"除了诗作之外,还写过传奇《莺莺传》,为后世名剧《西厢记》的源头
王维:人称"诗佛",较为著名的诗作有《山居秋瞑》《观猎》《使至塞上》《秋夜独坐》《鹿柴》《竹里馆》《鸟鸣涧》《山中送别》《山居秋暝》《杂诗》("君自故乡来")《相思》《九日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
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主要诗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等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和岑参齐名,称为"高岑",主要诗作有《燕歌行》《营州歌》《塞上听吹笛》等等岑参主要诗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王昌龄,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主要诗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芜蓉楼送辛渐》等等王之涣有《登鹳雀楼》
小李杜:李商隐,字义山,多无题诗,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等均为名篇杜牧(字牧之),以写七绝著名,写景抒情,清丽生动,如《泊秦淮》《秋夕》《清明》《仙行》《赤壁》等均为名篇,著有《樊川文集》
诗中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品有《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字子原,又称柳河东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永州八记》等其中《永州八记》中有为散文名篇,著有《柳河东集》
李璟:五代南唐中主,与其子李煜即李后主并称为"南唐二主"李煜在古代诗词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突破李煜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等
其他: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骆宾王《讨武曌(zhao)檄》都是名篇唐人传奇:陈鸿《长恨歌传》,李朝威《柳毅传》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
1,诗歌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宋词流派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称"三苏"诗作有《题西林寺壁》《赠刘景文》《望湖楼醉书》《夜泛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等等;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赋的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等
苏辙:苏轼之弟,较有名的散文作品有《黄州快哉亭记》等
黄庭坚:北宋诗人,号山谷道人,人称黄山谷主要诗作有《秋怀二首》《云涛行》《题阳关图二首》等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流派
柳永:名三变,字耆卿,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著有《牙章集》代表作品有《雨霖钤》("寒蝉凄切")《望诲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等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杰出的女作家,著有《漱玉词》代表作品有《点绛唇》("蹴罢秋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周邦彦:北宋词人,著有《片玉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著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集》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人称陆放翁,是中国古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今存九千二百多首诗歌著有《剑南诗稿》代表作品有《金错刀行》《关山月》《感愤》《书愤》《登赏心亭》《枕亡偶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忆昔》《沈园二首》《示儿》等
辛弃疾: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和苏轼并称"苏辛"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干树")《清平乐》("绕床饥鼠")《破陈子》("醉里挑灯看剑")《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等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代表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仃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外,宋朝较重要的作家还有晏殊,晏几道,察观,范成大,杨万里,陈亮等人岳飞的诗词《满江虹》《小重山》及朱熹的诗歌《观书有感》《春日》也较著名
2,散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宗师,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朋党论》《秋声赋》等等,有《欧阳文忠公集》
王安石:字介甫,世称王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其中较著名的文章有《读盂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著名诗词有《桂枝香金陵怀古》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著《勇佑集》,代表作品《管仲论》等苏辙,字子由,著有《栾城集》;曾巩(字于固),著有《文丰类稿》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代表作品为散文《岳阳楼记》,诗词《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等
宋人话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
元曲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字仁甫,名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
关汉卿:号一斋,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凋风月》《望江亭》《单刀会》《蝴蝶梦》等
马致远:字竿里,号东篱,名作有《汉宫秋》《岳阳楼》《青衫泪》等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十分著名
郑光祖:字德辉,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十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的《赵氏孤儿》,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冯梦龙的《精忠魂》,盂称舜的《娇红记》,李玉的《精忠谱》,方成培的《雷峰塔》
元代较著名的作家与作品还有:王实甫《西厢记》,纪君样《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石君宝《秋胡戏妻》
七,明清
1,小说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红楼梦》:曹雪芹,名沾,号雪芹,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以贾,林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三言二拍":明代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聊斋志异》:作者清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
吴敬梓:《儒林外史》
四大谴责小说: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李伯元)《官场现行记》,曾朴《孽海花》,刘鹗(字铁云)《老残游记》
2,戏曲
汤显祖:戏曲家,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五种《还魂记》中的《牡丹亭》非常有名
洪升:戏曲作家,代表作品为戏剧《长生殿》
孔尚任:戏曲作家,代表作品为戏剧《桃花扇》
3,诗文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
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
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
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方苞:字凤九,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文章比较有名
姚鼐,字姬传,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代表作品有《游泰山记》,《游媚笔泉记》等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纪昀:即纪晓岚,清大学者,著有《阅微堂随笔》,其中《南皮许南金》《河中有兽》等篇较为有名
4,诗歌理论流派
前七子: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后七子: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公安派:明以"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文学流派,标举"性灵"
唐宋派:明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散文流派,在前后七子之间,反对"文必秦汉",提倡"唐宋八家"古文该派古文流畅平易,著名的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其他:
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有:黄宗羲,著有《明儒学案》等书,文章《原君》,《柳敬亭传》较为有名王夫之,即王船山,著有《船山遗书》,文章《桑维翰论》较为有名顾炎武,号亭林,著有《日知录》一书,文章《与友人论学书》较著名
晚请有:龚自珍,文章《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诗歌《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较为有名林则徐,所撰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非常有名
其中(席方平),(促织),
八,近代(1840—1918)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
王国维:字静安,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九,现代(1919—1949)
1,小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 ,《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原名舒庆春,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样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
此外,还有叶圣陶《倪焕之》,钱钟书《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2,诗歌散文戏剧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代表作为诗集《女神》,有剧本《屈原》《虎符》《高渐离》等
曹禺:《雷雨》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还写有《北京人》《日出》《王昭君》等名篇
此外还有夏衍《包身工》,朱自清《荷塘月色》《背影》,冰心《寄小读者》《小桔灯》,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
十,当代(1949—2000)
当代小说:周立波《暴风骤雨》,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杨沫《青春之歌》,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柳青《创业史》,古华《芙蓉镇》
其他名家:刘绍棠,王蒙,路遥,张杭杭,王安忆,贾平凹
当代诗歌散文戏剧: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吴伯萧《北极星》,杨朔《茶花赋》,秦牧《花城》,刘白羽《长江三峡》,舒婷《致橡树》
外国文学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史书,不仅因为他纪传体的独特风格,更因为作者司马迁刚正不阿,对于历史的严谨。将汉武帝以前的中国历史稀疏完美的呈现给后世,司马迁虽然在《史记》中做到了符合史实,将所有流传的历史和各种古籍整理结合,但是其中难免也有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其对于项羽尤为突出。
项羽
从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看出了一个真相,司马迁对项羽有着迷之崇拜,而司马迁生在汉武帝时期,项羽是和汉高祖争霸的失败者,他为什么对一个失败者情有独钟?而且他在大汉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刻意逢迎美化汉高祖,却对敌人表达了崇拜,是否遭到了现实的反对?
司马迁
为什么说司马迁的《史记》对项羽有这迷之崇拜,究竟都表现在了那些方面,今天小编就通过对于《史记》中项羽的解读,来为大家揭开司马迁心中对英雄项羽到底多崇拜。
首先《史记》主要分为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的本纪主要是记录君王皇帝的历史,而世家主要是记录诸侯的,列传主要记录那些历史名人的。在整个《史记》中司马迁只对项羽一个人有了例外,项羽曾经称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所以项羽生前最大只是个诸侯王,而刘邦消灭项羽称帝后才有了大汉王朝。
项羽
所以项羽不管怎么说都应该存在于世家中,而司马迁偏偏把项羽记录在了本纪当中,这不仅不符合他整本《史记》的规律,也让人看起来很突兀,那么为什么司马迁要把项羽放进去呢!这当然和司马迁心中项羽的英雄形象有关。
项羽是楚国贵族,从小就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魄,他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佳话,比如“霸王举鼎”、“霸王别姬”等,他也是反抗暴秦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但是最终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英雄失败了,却被一个流氓混混刘邦当了皇帝,后世难免都会觉得可惜。
项羽
而司马迁是离项羽比较近的一位史官,他更了解项羽,也更懂得项羽的历史地位,所以他因为个人的情感因素,把项羽放入了本纪当中,这只是他对项羽尊崇的第一步,接下来他更毫不掩饰其心中的感情,开始在《史记》中对项羽大写特写。
读《史记》你会发现,司马迁在其中对于项羽的描写非常精彩,篇幅比写汉高祖刘邦还要长,基本上就是在《史记》中给项羽写了一个个人小说。从项羽的出身,早年经历,最终到乌江自刎都非常的精彩异常,就算项羽的死 也写的不一般,项羽死前还让别人拿自己的人头去领赏,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
刘邦项羽
《史记》受到了后代许多名仕大家的好评,其中鲁迅曾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所以后世对于《史记》拥有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不夸耀帝王的功绩,不掩饰帝王的缺点,也不仅仅靠自己的见解,而是整理汇集了各种民间还有学界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故事,他还原给了后世一个最为真实的历史。
司马迁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唯独在写项羽的时候,他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夹杂了很多自己的个人见解,对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将心中对项羽的崇拜悉数表达了出来,项羽是一个英雄,而司马迁敢将汉朝的敌人写得这么光彩,不仅是崇拜,更是他心中敢于正义直言的表现,值得后世尊敬。
1 赞美文言文写得好的句子
1 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2 这篇文章短小精干,言论等简短有力,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3 您写的这篇文章,如行云流水,徜徉恣肆。
4 虽然李煜是亡国之君,但他的词却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字字血泪,李煜更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纵使岁月流逝,他的一曲《虞美人》仍将流传千古。
5 大侠文采飞扬才情过人李白唐伯虎杜甫泰戈尔在世看此文章必定甘败下风从此无脸见人,在下对你的敬佩之意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6 文章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7 文章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
8 他的文章真处处真知灼见,真是字字珠玑,让人深深体会到开卷有益,成为大家不曾谋面的良师益友,所有人都在期望他的佳作不断问世。
9 如一首诗,铿锵的韵律吟诵着古典之美。如一幅画,优雅的笔触渲染着泼墨之洒脱。
10 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言之有序,简单扼要,不烦琐。
11 你的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后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
12 一语惊醒梦中人 语不惊人死不休。
13 添一字嫌繁,删一字嫌简。
14 意图在心,落笔有声。
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对文言文的认识写作文美使人感受到一种情感、思想、智慧的愉悦、满足和升华,使心灵变得更美好开阔,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等如200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则简答题:阅读《宋史·文天祥传》选段,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这道题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过零丁洋》和《谈骨气》两篇课文,从舍生取义的角度来谈文天祥亲自率领军队抗元,失败被俘后坚决拒绝投降元朝的铮铮铁骨;亦可谈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以身许国出使元朝,后奋战不息,最终以死报国,重于泰山,“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而赢得中华子孙的敬仰学生从这悲壮的美中可受到震撼,体验到强烈的情感节操的感染和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世代传承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与思辨的阅读近来颇为流行,它对初中生的思想认识、综合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2002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卷中要求学生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并辨析:(《爱莲说》)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在现实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我个人认为:“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对立的观点实质归结为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环境是次要的,在一定条件下亦起相应的作用人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会在成长中(一般情况下)表现得更优秀;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出淤泥而不染”,即改造环境,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磨炼得更坚韧,另一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被环境影响改变这就表明人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学习科学文化诸多方面的知识,如此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有用人材实践证明:竞争的实质,归结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优秀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广大师生难道还不能由此窥一斑而见全豹吗? 重视文言文阅读中简述题的能力测试趋向,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诸多能力,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所做的一切必须都是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为与时俱进的人材,对他们的教育与影响将是终身的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有新的发展动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3 我, 用文言文中的什么字形容古代文言文也有雅俗之分,有史家之严谨,也有戏剧之俚俗。
比较严肃、高雅、正式的文言文,“我”一般用:余、吾、我、予、某、昂、妾(女人)、愚、仆等等。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
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人)、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
“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昂”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4 有没有形容陌生人对人友好的古文或者诗句~呢种素未谋面却对人极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宋)朱熹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抱朴子交际》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随便选。
5 怎么写文言文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 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一、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就这些吧
6 如何写一篇文言文要写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 文言文中描写范增的句子1、背发范增疽(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2、草埋范增(宋·文天祥·《发彭城》)3、范增力尽无施处(宋·陆游·《项羽》)4、范增撞玉斗(宋·胡仲弓·《感古十首》)5、忆昔范增碎玉斗(唐·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6、楚幕不知留范增(唐·徐夤·《偶题》)7、范增怒去黥布反(宋·舒岳祥·《虞美人草》)8、独倚江楼笑范增(唐·许浑·《献韶阳相国崔公》)9、堪笑范增无异识(宋·释智圆·《读项羽传二首》)10、范增徒怒撞(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欲开八枝》)11、范增撞后岂知全(宋·郑刚中·《相识有遗予以紫石砚者谓是下岩石名日玉斗予》)12、不悟当从一范增(宋·曾巩·《垓下》)13、范增已被重瞳误(元·张宪·《行路难》)14、地下如何见范增(宋·林景熙·《项羽庙》)15、若使范增能少用(元·张昱·《辞答张太尉见招》)16、不劝君王用范增(明·赵友同·《过虞美人墓》)17、范增群辈(宋·汪宗臣·《酹江月/念奴娇》)18、范增玉斗久已碎(宋·陆游·《项王祠》)19、当时已失范增谋(宋·刘翰·《鸿门宴》)。
8 描写学校的文言文有哪些负笈求学,于兹五载学识虽长,涉猎虽广,了然实寡实不敢称才德以备,肄业可待;况余实难去之
母校雨雪瀌瀌,见晛曰消;然春时夏日秋里冬季,皆俱各自之风情:春绿漫卷;夏草丰茂;秋实甸甸;冬装素裹其景之美,不可言昔日同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各自文采风流,委为余所钦;昔日严师,满腹经纶,兢兢业业,废寝忘食
往事如烟云,其曰:聚散无定校园美景、美情,萦心三匝,不敢忘
翻译:
我原来呢,背着书箱求学,搁这儿学了五年啦虽然我学识见长,文采颇具,懂的东西范围变广了,但是我真正精通的还少着呐所以自己什么德才兼备,毕业啥的资格早就具备,就掰手指等着毕业这种大话我还是不敢说何况呢,我也很舍不得离开这儿呐
我这个母校啊,冬天不大舒服,下雨又下雪的,嗯,就是“雨雪盛大满天飘,见到日出化水消”但是我这儿啊,春夏秋冬都非常有吸引人的风情呐春天,啊,看那鲜嫩的绿!夏天,啊,看那丰茂的草!秋天,啊,看那沉甸甸的果实!冬天,啊,看那漫天的银装!我这里的美丽,真是无法形容!我原来的朋友,就跟东坡先生似的,才高八斗,美文妙辞那是信手拈来呀!我非常钦佩;我原来的老师虽然蛮严厉,但是他们都是满肚子的墨水,教书兢兢业业,废寝忘食
但是嘞,这些都是浮云了,所以这些往事就和烟云一样聚散无定啊!美丽的校园!你的深情我不会忘得啦!这些都萦绕在我心头,不敢忘记嘞!
文言文: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原文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长江西岸的乌江浦)。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没有什么办法渡江。"项羽笑道:"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都没有对手,曾经日行千里,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赠给你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交战。仅仅项籍就杀了汉军几百人,项王自身也受了十几处伤。
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原是项羽部将,这时已背楚归汉)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对着项羽,指示给王翳说:"这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就自杀身亡了。 ……
太史公(自称)说:我从周生那里听到说,"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两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国在政治措施上有重大失误,陈涉首先发难,英雄豪杰像蜂群飞起,共同一起争雄,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彷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折叠编辑本段其他信息
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之后于乌江自刎,这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然而,史学家计正山先生早在1985年于《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对此提出质疑,经过20多年的考证,近日,计先生成功推出新著《项羽死亡之谜》一书,书中以大量实地考察和历史证据对"项羽乌江自刎"予以否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项羽死亡之谜》 一书指出:项羽其实是战死在秦代东城,即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南二龙乡境内。当然,对于霸王死的问题,我们相信还会有一番论争;但是,令人欣喜的是读完《项羽死亡之谜》,我们这些也曾研读过《史记》的人,会有一种心灵震撼的思考;你会感到计先生的读史方法非常独特,他探索历史人物事件的视角很是新颖。读完《项羽死亡之谜》你会豁然开朗;明白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去解读。一本远古而又凝重的《史记》被读出了浓浓的人情味,历史人物和事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离我们很近,近得我们可以用心灵和他们交流和沟通。
《项羽死亡之谜》不仅视角独特,而且观点新颖。书中对于许多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论证都属前所未有,略举几例供大家分享:
一、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这是《史记》记载又为人所共知的掌故。然而,历史上却从未有人对故事内幕提出疑问,比如:项羽垓下被困难道没有考虑楚军出路或者称之为战略选择项羽后来又采取了那些战术行动,从而使楚军主力在"十面埋伏"之中成功实现半夜突围"南出驰走";而"平明,汉军乃觉之"--直到天快亮时汉军才发现项王已经逃走。
二、项梁、项羽率8000子弟抗击秦军究竟是从哪里渡江的项羽和乌江的不了情结起于何时、缘于何因乌江亭长到底是何许人也项羽阴陵迷路时发生哪些蹊跷
三、虞姬究竟死于何地、怎么死的为什么安徽会出现灵璧、定远两个虞姬墓还有,《今上本纪》为什么和《封禅书》出现大段重叠司马迁对于同一个人物为什么前边描述他是神、后边又说他其实是人汉代大学者班固为什么说《史记》记载"甚多疏忽、或有抵牾"我们应该以何心境来解读《史记》《项羽死亡之谜》一书对于司马迁《史记》中的诸多悬谜,都在尊重《史记》记载的基础上,作出顺应规律又合乎情理的分析和论证。
尤其是,计正山先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观点和态度慎读历史,从而实现了历史人物事件和现实社会生活的近距离靠近,比如,该书中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方法,不只是照搬古籍、引经据典,而是以当时环境为背景从分析人物心理入手、探索补缺史料记载的不足;作者把原本枯燥沉重的历史记载,变成充满情趣智慧又摒弃唯书僵化的全新史学观念。
著名学者冯其庸称赞计正山的研究方法是对传统史学研究的强力挑战,也是给"正在QQ"的书斋史学家发出一次"窗口抖动"。
史书记载、历史遗存、民间传闻外加情理分析--计正山先生在解读历史中所采取的这种3+1思维方式,从而使原本高阁的历史研究,进入更多知识分子的文化生活之中;我认为这是《项羽死亡之谜》一书的闪光之处,也许这将成为史学研究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和视角突破。
自刎是不明智的。
乌江河畔,项羽说不肯见江东父老只是面子问题,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他应该深刻反思,四处招揽贤人,东山再起。我们知道,江东百姓还是很支持项羽的,他要是渡过江,在江东站稳脚跟,刘邦不一定能很快消灭他,至少也可以拖个几年。
我觉得也应该表示肯定,项羽死了,天下大局已定,老百姓们可以早一点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详细可参考http://edubeelinkcomcn/20041205/1739094shtml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修)睦。
B.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智)乎?
C.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臧宣叔
本文2023-08-19 05:17: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