饦饦馍的历史渊源
从烹饪工艺看,饦饦馍属于烤类;从世界烹饪史看,烤饼类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我国古籍主要记载了四种饼类食物,但这四类饼的概念,和今天所说的饼并不完全是一会事。第一类是蒸饼,也是古代最普及的一种面食,类似于今天的蒸馍(即馒头);第二类是汤饼,汤饼实际是一种汤面条,与现 在所说的饼没有任何联系;第三类是油饼,与现 在的油煎饼相似,唐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说:“此油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微有改变。”所谓“本是胡食”者,即为西域民族所制,后传入内地;第四类是胡饼,即西域胡人的食物。《御览》引《续汉书》说“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可见,早在东汉这种胡饼就传入了黄河流域。《通鉴》卷218天宝十五载六月乙未条上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离长安后吃不上东西,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由此可知胡饼在唐代已流行于长安地区。
上述四种饼,前两种源于汉族,后两种传自西域。饼实际是古代面食的通称,明王三聘在《古今事物考·饮食》中总结说:“凡以面为食具者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yùe)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而馒头谓之笼饼是也。”油饼和胡饼的意义,和今天所说的饼相似,特别是胡饼,与我们要详述的饦饦馍有其内在的联系。
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西域胡人即普遍食用胡饼,并传之于内地。后来,伊斯兰教传播于西域时,穆斯林自然继承了传统饮食文化,使胡饼成为一款清真美食。 东汉刘熙《释名》说:“饼并也,溲(sōu)面使合并也。胡饼之作……以胡麻著上也。”可见,胡饼就是一种上面敷有胡麻的烧饼,如果不敷胡麻,再包入馅子就是烧饼。北魏《齐民要术》中有“作烧饼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这种饼与后来西安回坊的羊肉饼,很有相似之处。《齐民要术》中还有一种“髓饼”,“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广六七寸,便著胡饼炉中令熟,勿令反覆,饼肥美可久经”,这种饼更象现 在的油酥饼。
胡饼的最大特点是携带方便,能久贮存。穆斯林商人经年累月长途跋涉在外,胡饼便成为他们的首选携带食品。大约在盛唐时期,到长安经商的阿拉伯商人还带来了一种阿拉伯烤大饼,这是一种不含馅、不用任何调料的烤饼。 长安是我国饼的故乡。《太平御览》中说:“饼出三辅。”“三辅”就是汉代京都长安的通称,可见长安的饼汉代就很有名。唐代以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在黄河流域的秦中,从宋代开始才重心东移。黄河流域适宜种植小麦,从而饼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主食。
就长安的饼来说,唐以前的记载颇多,唐以后逐渐少了,但人们的饮食习惯并不一定随时间或地域而变化。在时间上,自两汉历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饮食习惯一脉相承。在地域上,长安是当时东方世界的大都会,各地的美味都会汇聚于此。“饼”文献记载少了,并不说明“饼”的品种和文化没有发展。相反,就在唐以后,长安穆斯林的著名“面饼”— 饦饦馍出现了,走入了中国清真饮食文化史,为发展中国清真餐饮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以后,聪明的华人穆斯林为外出携带干粮方便,汲取阿拉伯大饼、胡饼之精华,采纳中国传统烤饼之工艺,烙制了一种纯面粉的小圆饼。这种饼筋韧香荃,存放几天而不变质,特别适应于远途携带食用。唐宋,乃至元代前期,中国穆斯林大多使用的是阿拉伯语。
这种小圆饼烙制成功以后,该起个什么名呢?当时的穆斯林并不精通汉语,对汉族各类饼的称谓也不熟悉。由于这个小圆饼成了他们当时的主要食品,也为了与杂居的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方便,他们便用阿拉伯语“食品”的译音 “图尔木”(Turml)命名了这个小圆饼。 “图尔木”只是作为一个语音符号,在广大穆斯林中使用与流行,它的来历人们都已淡忘,谁也不知道这三个字如何写,更不知道其含义是什么了。再后来,也许是近代、现代或是当代,有经营者要为“图尔木”做招牌,或是有人要写关于“图尔木”的文章,这才认真思考起了这个“图尔木”。如果说古代穆斯林给“图尔木”起了一个语音名称,那么,现 在的穆斯林则给它起了一个书面名称。“图尔木”是食品,起名自然少不了“食”字旁,于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名称“饦饦馍”出现了。“饦”是依音借用古代“馎饦”之“饦”, “馎饦”是古代一种汤面条,和饼无关系。用“馍”取代了“木”音,一则意思相吻合,十则声母都是“m”,属谐音。直到现在,西安穆斯林说“饦饦馍”,仍将“馍”读为“mú”。最多的时候是简称为“饦饦”。
小雪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民间流行吃这些传统食物
小雪节气要吃什么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喝刨汤",是我国西南部等省地区农村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习俗。所谓“喝刨汤”就是农场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家里杀年猪,把猪的新鲜肉和内脏等煮一大锅,配其它菜,大家一起吃喝玩,完了热情的主人一般还要给来的客人送一刀肉,哪家要吃“刨猪汤”,那天这户农民家中就会十分热闹。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小雪节气要做什么
腌制腊肉
俗话说“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节气过后,气温会急剧下降,天气也会越来越干燥,此时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晒鱼干
晒鱼干是小雪节气的习俗,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小雪节气防寒保暖
今天是进入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已是初冬季节,天气较为寒冷,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小雪时节气候寒冷,阴气盛极,人体精气闭藏,阳气内敛,因此冬季的起居以早卧晚起为宜。冬季时入夜后至太阳出来的这一段时间是一天之中最寒冷的时候,人体于此时睡眠休息,可以避开严寒,有利于精气的敛藏和能量的储备。
另外,小雪养生还有一些起居注意,如居室内注意保持温暖舒适、温度恒定,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出门及时增加衣物,居处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通风换气,保证居室内空气的新鲜等。
到了小雪时节,要相应合理地增减衣物,如从外面的冰天雪地进入温暖的室内,可脱去外面厚重的棉衣;从温暖的室内出去到外面寒冷的空气中之前,要添加足够御寒的衣物,防止寒邪的侵袭。
小雪节气防寒选红茶、姜红茶
小雪时节,天气真的冷下来了,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开始减退,此时建议喝茶性较温的红茶和暖暖的红糖姜茶,既可以御寒暖身,还可以养胃助消化、预防感冒等疾病。红茶、红糖姜茶,属于温热性质的,温补不伤胃,能帮助大家在小雪的寒风里御寒取暖。
小雪的寒意中,泡一杯好茶,剔透的茶杯里明澈的琥珀色,水汽氤氲。虽然看不见晴日里杯壁上的天光云影,但淡若薄雪的心情未必不会滋生一种别样的景致。茶的故事,祝福大家,在小雪时节,手握一杯好茶,开启一天美好的心情。
重阳节美食有重阳糕、菊花酒等。
1、重阳糕
花糕是重阳节必吃的美食之一,一般也叫作重阳糕。因为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的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是赠送长辈的最佳礼物,也是重阳节比较受大家欢迎的美食。花糕多以米粉、果料等作为原材料,各地做法不一,有的非常简单,而有的则是五彩斑斓,看起来十分精美别致,非常的香甜松软、好吃。
2、菊花酒
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一个菊花盛开的季节,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勤劳聪慧的中国人会在重阳节前将菊花收集起来,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菊花酒,重阳节一到,阖家享用美味的菊花酒。又因为酒同久,所以在古代就有了重阳要喝菊花酒的这一传统习俗。
名称由来
重阳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
—重阳节
本文2023-08-19 05:52: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