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卖的汉方药,难道不是中国发明的吗?
当大多数游客出国旅游时,购物似乎一直被视为旅游过程中的一种习惯,尤其是中国游客。因此,中国游客在国外显示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加上来自中国的大量游客,所以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待中国游客都格外的重视。但是其实中国游客在国外购买的许多商品,其实都是从我们自己国家流传出去的,就比如在日本旅行的中国游客,疯狂抢购的汉方药。日本作为亚洲地区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凭借着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众多具有特色的美丽景观,一直都深受游客的青睐。
因此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国游客跑到日本去旅行,而在去日本旅行的大量外国游客当中,中国游客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些跑到日本去旅行的中国游客,除了欣赏日本的美景之外,还会在日本购买大量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其中汉方药就是非常火爆的一种。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其实也让人感觉非常的尴尬,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是日本卖的非常火爆的汉方药其实就是,我国的老祖宗发明的,据说日本当前普遍应用的294个处方,几乎都是出自于我国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 之所以日本会出现这种汉方药,只不过是因为日本抢先注册了专利,并且将原方改为了汉方药,除此之外,日本的汉方药还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而我国对此仅仅申请到了30%的专利。
这不禁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感觉到十分的羞愧,毕竟这些作为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原本就是我们的巨大财富,但是我们还在不断论证它的存在性以及可行性的时候,这些属于我们的财富,却早已成为了别人的生财之道
汉方药其实就是在日本经过一些发展的中药,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通过立法、规范流程、严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医药的生产与推广,大约用了15年时间完成了汉方药制剂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
中医中药在日本颇为流行,被称为“汉方医”、“汉方药”。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险法,将59种中药正式列入临床应用的药品当中,从此“汉方医学”由民间走入各大医院的病房,并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险承认的中药已达217种。
扩展资料:
日本汉方药的基础研究比较细致,每批产品质量都实行标准化,配套产业也较先进。药材从选种、育苗开始实行全程质量跟踪,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标准高,定位简单明确,外观精美,且服用剂量少。
随着汉方医学的不断发展,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给予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
人民网——记者调查:日本“汉方药”如何做到世界一流
向来对日本没有好感,以后也是!但这个问题是只能说,中国的悲哀与日本的狡猾。日本对中医向往已久,学习已久。中国本应是中医的翘楚,世界的顶峰,但遗憾的说,民国初期的废中医,崇西医,留下了遗毒。结果是中医现在面临的悲哀境地。日本不说中医,自然有它的狡猾的一面,但它说是汉方,也是遮了一半的面了,汉时封了个倭王的印,也勉强说的通。
国人应该反省的是:为何学习西方比中国久的日本,还对汉方如此眷恋?为何中国还有对中医的一片质疑?
博大精深的中医和儒家文化中经史子集一样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可在迖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国人唾弃的同时,又大力吸取西方文化,包括服饰和思想,不分优劣,来者不惧,致使大批人才外流。
现在国家正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并付诸行动,其中《中国诗词大会》已办了五季,这是再好不过的现像。它需要一个磨合重组的过程。至于日本,从唐以来,就崇尚汉文化。现在,恢复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困为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作为中国,认识自已不足,学习他人长处,没什么丢人的。
一提到汉方药,多少人都感到一种严重的、窒息般的沦陷感,因为日本把我们古代经方都申请了专利,其每年的中药材消费量在全球占比多少多少,中成药销售量占世界多少多少,这些数据,让不少人热爱中医药者非常担忧,更让中医黑沸腾的、得瑟的差点闪了老腰。
日本对中医药的态度,是废医存药,废除了中药赖以生存的基础性的中医,所谓的汉方药就没了灵魂,以至于时有因不对症而发生意外的事情,此为其一。
再者,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中有大家都知道的专利制度,沿用的是西方国家的那一套,其中汉方药能申请的是发明专利。发明专利不是一申请就完事了,它还有一个公示期,公示期内对其有异议且经过审议属实,该发明专利申请无效,或者说在公示期无异议,该专利被通过审批合法后,如有人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此专利申请前已经使用,该专利仍然可判无效。
那么,日本在多数欧美国家给汉方药申请了专利,汉方药用的就是中国经方,在欧美国家及其本土,它的中成药——依据经方制成的汉方药畅通无阻,但是,日本怎么不到中国申请专利呢?难道说中国14亿人的消费规模它看不上?还是说它自己心虚不敢来申请?它到中国申请专利,随便就能找到出处给予否定,它的死方,在鼻祖面前没有任何地位。
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对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影响比较大,中国上千年来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从未停止过,即便是民国时期沸沸腾腾的废除中医浪潮,亦未阻挡中医药的研究与发展。及至新中国成立,毛主席更是大力提倡中医药,数次成立西学中培训班,鼓励创新,鼓励能够出一些名医、大家,也的确培养出不少名医、大家。若论中医药的地位和研究、理论、实践水平,中国是鼻祖而且永远是鼻祖,中国永远站在最高峰,这是毋庸置疑的。这点文化自信,业者不能丢失,不能盲目窒息、沦陷。
只是,我们要看到中药的主流制剂仍然以水煎剂为主,中成药还有浓缩丸、蜜丸、粉剂、膏药贴、滴丸、酊剂、单方颗粒等剂型,水煎汤剂灵活但较为麻烦,服用口感差,还有就是喝一天下来涨肚子,有的病人服药需要几个月,每天将近一升的苦药喝下去,真的需要勇气和恒心,与西药相比方便性、体验性差。
这几天,我就是连续十天服中药汤剂,熬制麻烦,口感不好,不能携带,一天喝下去肚子胀胀的,论疗效,没的说,第一天就有效果,为了治病,也得咬着牙捏着鼻子喝,真的不好受。好歹今天是最后一天,总算熬到头了。
在这一方面,中药制剂的剂型需要创新,还要满足千人千方的辩证需求,如果能够在中药制药工艺上实现个性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突破,中医药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蓬勃发展势必所向无敌。
什么汉方药,都是浮云。
中医!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瑰宝国宝!
已经走到最危险的"十字路口"!
中医的作用、疗法!
通过非典、新冠肺炎两次大瘟疫临床救治,已经有了雄辩的事实!
中医(国医)是中华民族人民需要的、必不可少的医疗技术!
应如何重视、如何传承、如何发展、如何创新?!
让中医为中国人民服务!
为世界人类服务!!!
汉方是啥?就是中医中药汉方嘛!日本人有汉字、汉服、汉方吗?没有!然日本人开先河将中医中药的汉方制成类似西药即中药饮片提纯药卖给欧美及世界各地,且以食品之名,中药治病之实坐实了中药汉方,这些就是日本的中药西做了,拿中医中药10%的专利费也算客气了。日本人原则上也算是与汉人、朝鲜人同属中华圈,我们中国人也要客观看待日本人的某些做法,切勿主观上太过于感情用事,目前日本汉方占有90%以上的世界中医药市场。对此,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把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不要再做出伤害祖国传统医学的行为了,让真正懂得中医药的内行人士发展管理中医药事业!
中医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说:
一、西医分科层面
1、西医分科诊断、治疗“高大上”
从诊断分科层面上说,体检、化验、拍片、CT、彩超、切片、核磁共振等现代医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叫患者“眼见为实”。
从治疗分科层面上说,服药、输液、手术、化疗等现代医学治疗技术手段的应用,让患者“治死不疑”,回头还得说声:“谢谢!”。
从医学科研层面上说,每个时代都所突破和提升,相应的医护系统、管理系统、诊疗设备系统,都不断更新换代,让人耳目一新,令人趋之若鹜。
从医患关系层面上说,西医有统一的执业行规层面和法律层面的保护。
二、中医全科层面
从诊断全科层面上说,望闻问切,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创新和突破。
从治疗全科层面上说,理法方药,传承至今,没有多大建树,可以说一直在啃“老”。
从科研层面上说,廖廖无几。
从医患关系层面上说,各说一词,各自为战,各自为大,一盘散沙。
中医药的出路还在于兼收并蓄。西方医学的现代化的诊病手段有其可取之处。中药的药理,疗效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日本人把中药的组方进行细致研究,我以为这才是中医药的根本出路。中药讲究炮制,中药治病讲究组方,研究不同的炮制,不同的组方的真实效果,是现在药企的出路,也是中医药的出路。具体的操作是:对组方提供者,有股权,由药企进行科学研究:原药产地,不同的炮制方式,不同的煎药温度,有什么样的疗效最后定型后由国家检验并强力保护。这其实也就是50年带60年代很多工作的继续。应给予药企产权保护。
中国中医急功近利,凭着老祖宗留下的实践成果混饭吃,致使国内中医只知大把的从病人头上抠钱,不知钻研中医深层次的医用技术和效果,在中医医用功能方面,总是说不清中草药的毒副作用,总是用一句“尚不明白或尚不清楚”,来掩盖中药的副作用的成因,留下无限的诟病,不知这种推矮的说明还要走多远。
正因为中医如此多的留下把柄,让很多一部分人,对中医的作用产生怀疑,个别人甚至说出了中医无用论和伪科学论,如方子舟之流,极力的夸大中医的短处和无用,导致一部分人肓从跟上瞎起哄,如此谎诞的言词,国内中医界尽没有一个人出来反斥,实在让人郁闷,不知那些“专家、教授”等都干什么去了,不吭声反斥,就是选择了默认,你能让想看中医患者不对中医望而却步吗?。
国内对中医研究如此冷漠,而国外对中医深层次的研究却如火如荼,不断出现新成果专利,特别是亚洲近邻的韩国和日本,对中医研究投入大量经费,日本犹为特出。长此以往,我们的中医医疗水平就会大大落伍,跟在国外中医医药水平的屁股后面了,届时会怎么样呢?一是打了老祖宗的脸,二是为了提高中医医疗效果,只能拿钱买别国的专利了。那时再无人敢言,中医是中国人的“中医”,更无敢言中医是中国的瑰宝了。
一句话,中国的中医,如还躺在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经验之上,不思创新,不知深研中医疗效的话,你们就跟不上国外中医研究的步伐了,背上骂名吧!
中医现代化、国际化是中医振兴并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医学(绝不是贯会放血疗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走的是实证之路,也就是说,它的医学手段可以被其它学科印证。而中医则不行,中医首先要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重新阐释阴阳、五行、虚实、气血等等概念,何为脾虚?何为肺燥?人体为什么要阴阳平衡?经络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存在?存在的依据是什么?解释通了,有了理论基础,接下来就是走实证之路,再以“医者”“意也”的态度,只能被质疑和唾弃。至少你该有一个判定体系,脾虚、肺燥、阴阳失衡的判定依据是什么?治疗方法是什么?治疗效果是什么?只有拥有这样的判定标准,并可以按照标准验证之,质疑者才会闭住嘴巴——不要说中医特殊,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辩证施治——呵呵,这是一块了不起的遮羞布、挡箭牌!
至于日本子的汉方专利,连冰山一角都不算,一粒冰渣而已。只要朱鹤亭老先生等大师投身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事业,不再耍嘴皮子拿大牌,我们的专利岂止10%?!
中医还是中国之本土医。汉方专利如何,在中国这块土地可以不承认它的专利权,不给它进入之机。
国际上,等中医准备大举进攻再说吧。专利权也是有时限的,总有失效的那一天。
中国中医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为无法做的事情担忧。
中医最该做的,时下是对阴阳五行理论的研究,以及中医培训,回归传统,让中医能够更好的治病,治大病,解决百姓疾苦。
中国市场在这里,世界的疾病问题总是存在,大病,难病依然无解。用好中医,发扬中医之所长,治好疾病,何愁中医无路。
路在脚下,关键是做好自己,解决问题。
日本的针灸技术与目前中国占主导地位的针灸技术差别很大。这些差别表现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两方面。
日本的中医,又称汉方医学,和中国的中医同源,自汉唐时期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各自走了不尽相同的发展道路。日本的中医,重视中医经典古籍。与中国不同,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的实践者很少演绎出新的中医理论和观点,取而代之的是在不断的试图充分的解释中医经典著作中晦涩的理论。正是如此,日本的中医,在某个层面上,保留了更多中医在汉唐以前的原貌。这对我们后人学习中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尤其是对提倡 中医应该回归经典 的人士,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
那么日本的针灸有什么特点呢?
1针感轻,易于接受
日本针灸大多用很细的针灸针,大都直径014mm,和人的头发差不多粗细,再加之针刺入皮肤的深度极浅,甚至有时针都无法留在皮肤上,因此,患者很少有被针刺入的感觉,同时减少了患者对针刺的恐惧和不适心理。
2疗效好,标本兼治
说到这,很多人都会怀疑这么轻的针感,疗效是否能有保障?答案是肯定的。在治疗任何疾病的时候,日本针灸首先重视的是调节人的身体整体状况,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帮助机体自己恢复健康。其次,再是对具体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例如,一个急性腰痛的患者,用日本针灸的思路来治疗,首先会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扭伤的恢复能力的影响,甚至会考虑患者发生扭伤倾向性的大小与身体状态的关系,同时首先进行针对身体状况的整体治疗,如果有需要, 再对急性的腰扭伤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的治疗思路的好处是,第一,增强机体自身的自愈力的同时,加上针对性的治疗,会使得损伤修复加快。第二, 患者由于身体状态失衡导致的其他疾病或症状,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恢复,甚至痊愈。 这在临床中很常见。经常有患者因为某种疾病来就诊,当疗程结束的时候不仅这个问题好了,其他诸如失眠,便秘等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也跟着一起好。其实,这就是治标和治本统一的过程,日本针灸称之为“根治疗”和“旁支治疗”。
1日本针灸的理论
如之前提到的,日本汉方医学的理论就是中国中医的传统理论。再具体一点,就是基于汉唐以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的 脏腑——经络系统理论 。这是日本针灸的核心理论。这个理论是在反复大量临床的基础之上,整合各种古籍中的观点之后总结出来的。所以它朴素,简单,还原了传统的经典中医理论,没有过度的延伸和强行的解释,只有基于临床的合理推断和对经典理论深度的发掘。它不同于中国目前主流的中医理论框架。举一个例子,经络是针灸学的重点理论概念,我们国内人卫版中医高等教育教材《经络腧穴学》中对经络功能有一个概括笼统的定义,即“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反应症候”。这是我们现代学者对经络功能的总结,但这是否是对经络功能的正确、全面的阐释呢?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至少,对于具体的经脉的作用没有阐明。比如肺经和其他经络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经络如何运行气血?和相关脏腑是怎么联络的?这些问题都没有说清楚。但是,日本针灸理论对这些问题的解读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试想,如果能够区分开某个脏腑和其同名经络的功能,那么针刺的时候就更能明确针灸治疗影目的,到底是治经络,还是治脏腑。另外,明白这些问题,对更好的理解经典中医理论的构架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刚刚开始学习中医的同学们,选一条正确的,不困惑的路,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这些问题,脏腑经络系统章节会讲)
除此之外,《伤寒论》的内容被十分合理的、恰当的融入了针灸的理论当中,使中医的理论更加的完整,实践性也更强。
2针灸实践操作上的特点
1重视针感,尤其是医生的手感
这个针感,不仅是患者的感觉,也是指医生实施针灸的感觉。先说 患者的感觉 。因为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都不相同,所以,即便是同样的针灸手法,同样的刺激,患者的感觉却可以因人而异。例如,有一种灸法叫“知热灸”,这种灸法要求在患者皮肤上点燃艾柱,随后一旦患者皮肤感到温热,就立刻把艾柱换下。所以,更换艾柱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是根据病人的感觉而定的。日本针灸中还有很多技术是以患者的感觉为治疗量的参考标准。
其次 医生的感觉,主要是针灸师的手去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等结缔组织时感觉,包括触感,温度感,这些是更为重要的治疗标准 。中医古籍《难经》中的一句话“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这就是强调医生右手的感觉在针灸过程中的重要性。 临床中,以医生感觉为治疗标准的意义在于,很多时候一些病症的反应无法被患者自身所察觉,同时,患者对疗效也没办法及时、准确的主动反馈,此时,医生通过用手触摸或者用眼观察可以取得反馈的信息,作为判断病情和治疗的依据。 简单的说,医生把自己变成一个检查身体的机器,跟医院里那些检查设备不同的是,医生是用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判断患者的反馈。
2重视补泻手法
在日本针灸技术中,很少有平补平泻的操作出现。因为日本针灸理论认为,疾病,绝大部分情况下存在机体阴阳不平衡的状态,即,或虚或实。这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如果治疗,首先需要治疗的是机体的内因,所以不管是补虚,还是泻实,一定要用到补泻的手法。而这些补泻的手法的疗效,也在临床中得到了无数次的验证。
日本针灸补泻的手法很多,例如呼吸补泻,开合补泻等等,虽然和目前国内主流的补泻手法本质内容差不多,但是日本针灸会更注重操作细节。另外,与普通针灸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本针灸把“泻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泄”,一种叫“泻”。“泄”是指,将有形的东西排出体外,例如,将血排出体外的放血疗法。“泻”是指,消散体内积聚的阴气,阳气等物质,让它们正常的循环起来。因为病机的原因,“泻”法在临床中用的更多一点。
3“根治疗”和“分支治疗”
“根治疗”就是治本,相当治疗主要病机,是关键。很多时候,患者只需要“根治疗”,病情就能恢复。临床上往往可以异病同治。一个肾虚腰痛的病人和一个肾虚耳鸣的病人,他们的病机同样是肾虚,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进行同样针对肾虚的治疗,腰痛和耳鸣就能完全恢复。同样,“根治疗”同病异治的情况也会发生。而“分支治疗”,就像针对某种疾病的特效药,是针对特定疾病的特异性的疗法,这些方法多来自于实践,与“根治疗”配合,相互辅助,提高疗效。
没有。
日本拿着“中医申遗事件”没有成功之前就开始炫耀,没想到申遗却被联合国强势驳回,因为中医本来就是中国的。
中医药的科学性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本土文化的熏陶和哲学智慧的塑造是任何一门传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中医药不仅仅是一门解除疾痛的医学或技术,更是一门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的科学。
中国医学在传入日本后被称为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汉方医学,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医学,主要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汉方的治疗方法以草药为主,但也包括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等。
日本的汉方药是我国中医传入日本后,被日本人改良过的版本。
我国的中医传入日本以后,由于很多药材在日本没有,而且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一些中医的医术不起作用,于是日本的医生把中医融合了自己本来的医术,于是成了汉方药。
汉方,使用中草药治病的一种方法,简称“中医”。海外多称中医为汉方。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汉方 含义 :中医 范围 :世界各地 效果 :临床套用显著 历史,发展,现状, 历史 日本汉方药与中药应属于同根同源。汉方药在秦汉时期传入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全面引进西方医学体系,从根本上排斥汉方医学,导致其几乎灭绝。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老年疾病为主的疑难病症越来越多,西医对此束手无策,且西药对人体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因而汉方医药又逐渐兴起。1976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确定了汉方药医疗保险适用制度,即批准可以使用中国《伤寒杂病论》中的210个古方汉方生产汉方药,汉方药产业随之得到迅猛发展。 西方医学传入日本真正受到注意并发生影响是在17世纪,随荷兰人进入日本之后。汉方医学与当时急需发展战伤外科、预防医学、集体治疗医学和防疫医学等“群体防治医学”的需要相矛盾,使汉方医学在与西医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公元1868年,进入明治时期的日本 ,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同时在倾向于西洋文化的社会大潮的背景下,医学也转向于西洋医学。汉方医学馆被封闭,领导权由西医执掌,片面强调西医的优点,根本忽视两种医学的不同,大力提倡西医,采用西医、药分业制度,通过西欧医学教育,大量培养西医师。此时的汉方医学陷入低谷。明治8年以后,汉方医学甚至处在法律上难以生存的状态。至此,汉方医学进入了历史上最困难的阶段。 发展 根据日本社会调查研究所的统计资料,一般用汉方制剂的生产厂家数由1996年的92家增加到1999年的111家,种类也从1996年的2154种增加到1999年的2812种。汉方药开始被广泛套用于老年疾病及慢性病治疗,承认汉方药疗效的医师也逐渐增多,目前使用汉方药的医师已占72%,而其中又有70%的医师用药时间达10年之久。 现状 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中医热”的影响之下,通过日本汉方界的努力,汉方医学开始走上复兴之路。日本汉方医药最值得称颂的,是在中国一部分人大喊著中草需要用现代科技进行检验时,拥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的日本汉方界却认为:汉方医药对什么病以及对病的哪方面有好的治疗作用等,绝不是实验室、研究所能回答的,必须在临床运用中来认识。因此,日本对于汉方医药的疗效,只做一般的药效学实验,基本不进行或极少进行其它现代科技手段的实验研究。在日本,许多家庭主妇及老人经常收看电视汉方讲座,还参加各种各样的汉方讲习班,学习使用药草治疗常见病。
本文2023-08-19 06:03: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