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2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功能主治 2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金匮》卷中 3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别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36 用药禁忌 37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1 拼音

guì zhī qù sháo yào jiā má huáng xì xīn fù zǐ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2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别名

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22 处方

桂枝9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麻黄6克 细辛6克 附子5克(炮)

23 功能主治

温经通阳,宣散水饮。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2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25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3 《金匮》卷中 3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别名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附子汤、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

32 组成

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33 功效

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通利气机。

34 主治

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35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分3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36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

37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阴水《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陆某,女,24岁。全身浮肿,面色苍白,恶寒,四肢冰冷,脉象沉迟,舌苔白腻,渴不多饮。此证系阴盛阳微,水气泛滥,病名阴水。盖患者脾肾阳气素虚,水湿内蕴,脾主健运,肾主排泄,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化水,故水聚而成胀也。治宜消阴救阳、扶寒逐水,主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3钱,麻黄2钱,甘草2钱,细辛1钱,附子2钱,生姜2钱,大枣10枚。连服2剂,药后得微汗,四肢转温,恶寒已减,药已中肯,当乘胜再追,用前方再服1剂。恶寒已罢,小便通利,腹胀减小,脉象转缓,阳气亦有渐升之象,前方再服1剂。上部浮肿已消,腹胀再有减小,两足仍浮。后以鸡鸣散、实脾饮出入治愈。

38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论注》: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②《古今名医方论》引柯琴:用附子、姜、桂以生阳之气,麻黄、细辛以发阳之汗,甘草、大枣以培胃脘之阳,使心下之水饮外达于皮毛,必如虫行皮中,而坚大如盘者始散。③《金匮要略方论》:本方是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两方相合而成,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表证而兼心阳不足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素体阳虚(主要为肾阳虚)而外感风寒者。今两方合用,殆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之证而设。方中桂枝配伍麻黄,辛温发汗,宣散水气;附子温经助阳,与细辛相合可祛寒化饮。盖阳虚之体,邪客较深,取细辛可通彻表里,搜邪外出。佐以生姜、大枣,伍麻黄发越水气,合桂枝温通营卫;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39 附注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原书同卷)、附子汤(《外台》卷八引《深师方》)、桂附汤(《三因》卷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赤水玄珠》卷五)、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卷十)、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类聚方》。本方方名,原书(涵芬楼本)作“桂姜草枣黄辛附汤”;《医门法律》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剂辞典》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黄辛附子汤”。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里证类]水胀

者,以防己茯苓汤主之。如治正水者。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如治石水者,以麻黄附子汤主之。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皮水。与此牾。然其属黄汗者。为是。)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外台引深师。名附子汤。主证与本条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饮所作,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七首、脉证五条、方九首

相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错简在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三因。名桂附汤。)桂枝(三两)生

《脉经》:[卷八]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桂枝芍药知母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32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37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临床应用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 1 拼音

guì zhī sháo yào zhī mǔ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桂枝芍药知母汤

21 处方

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22 功能主治

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23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24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桂枝芍药知母汤

32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别名

桂芍知母汤

33 组成

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枚(炮)。

34 功效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

35 主治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36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每服7合,温服,日3次。

37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临床应用

①历节《经方实验录》:耿右,初诊:一身肢节疼痛,脚痛,足胫冷,日晡所发热,脉沉而滑,此为历节。宜桂枝芍药知母汤;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3钱,生甘草3钱,生麻黄3钱,熟附块5钱,生白术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5钱,生姜1块(打)。二诊:腰痛略减,日晡所热度较低,惟手足酸痛如故。仍宜前法:川桂枝5钱,赤白芍各5钱,生甘草3钱,净麻黄4钱,苍白术各5钱,肥知母5钱,青防风4钱,生姜1块(打),咸附子3钱(生用勿泡)。②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杂志》(1981;1:38):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结果治愈14例(1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显效6例,有效10例(3例加用强的松和四环素),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有效病例平均服药216剂。治疗后化验指标的变化: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的27例(844%);抗“O”滴度下降;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秒)均有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沉未见明显下降,未恢复正常范围。

38 各家论述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营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两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②《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③《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39 附注

桂芍知母汤(《沈注金匮要略》卷五)。

古籍中的桂枝芍药知母汤 《高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痛,身体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按温温当是“”。注历节之证,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十二首

身体HT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HT。赵本。作。沈尤金鉴同。魏作H

《金匮要略方论》:[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

《症因脉治》:[卷首]论《内经》《金匮》中风卒中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桂枝茯苓当归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茯苓当归汤 1 拼音

guì zhī fú líng dāng guī tāng

2 处方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药、当归各等分。

3 功能主治

半产后恶寒战栗如灌水,虽蒙重被尚鼓颔不止,须臾反烦热如灼,虽寒天欲得凉风,或腰腹疼痛,乍来乍止,其来如刺如割、如绞如啮,而流汗如雨、 不已,或又渴好热汤,而阴门下瘀液臭汁。

4 桂枝茯苓当归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盏半,煎1盏,温服。

5 摘录

《产科发蒙》卷二

古籍中的桂枝茯苓当归汤 《济阴纲目》:[卷之八胎前门·上]胎漏下血

楼氏曰∶凡胎动多当脐,今动在脐上,故知是也)。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炒)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目录 1 拼音 2 《片玉痘疹》卷五:桂枝葛根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桂枝葛根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直指》卷十九:桂枝葛根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桂枝葛根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准绳·幼科》卷四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桂枝葛根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葛根汤 1 拼音

guì zhī gě gēn tāng

2 《片玉痘疹》卷五:桂枝葛根汤

21 处方

桂枝、芍药、干葛、甘草、防风。

22 功能主治

痘疹,如暴风连日而有伤风之症者。

23 桂枝葛根汤的用法用量

水1盏,加生姜1小片、大枣1枚,煎7分,热服。

24 摘录

《片玉痘疹》卷五

3 《直指》卷十九:桂枝葛根汤

31 处方

桂枝7钱,芍药7钱,甘草7钱,葛根1两3钱。

32 制法

上为散。

33 功能主治

太阳表虚,颈项强,汗出恶风。

34 桂枝葛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服。

35 摘录

《直指》卷十九

4 《准绳·幼科》卷四 41 方名

桂枝葛根汤

42 组成

桂枝1钱,葛根1钱,赤芍药1钱,升麻1钱,防风1钱,甘草1钱。

43 主治

小儿癍疹初发,如时大寒,则腠理闭密,气血凝涩,防其发泄得迟,有毒气壅遏之变。

44 桂枝葛根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淡豆豉1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5 制备方法

上锉细。

古籍中的桂枝葛根汤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起发证治

平日感受风寒,皮肤坚木,以致痘毒郁而不散,宜桂枝葛根汤(初热)十宣散(见形)以散表邪,外用水杨汤浴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起发证治

平日感受风寒,皮肤坚木,以致痘毒郁而不散,宜桂枝葛根汤(初热)十宣散(见形)以散表邪,外用水杨汤浴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初热证治

泄得迟,有毒瓦斯壅遏之变,以辛热之药发之,宜桂枝葛根汤、五积散去干姜主之。如时大热,则腠理开张,气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初热证治

泄得迟,有毒瓦斯壅遏之变,以辛热之药发之,宜桂枝葛根汤、五积散去干姜主之。如时大热,则腠理开张,气

《伤寒大白》:[卷三]自汗

目录 1 拼音 2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桂枝桃仁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万氏女科》卷一:桂枝桃仁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鸡峰》卷十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桃仁汤 1 拼音

guì zhī táo rén tāng

2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桂枝桃仁汤

21 处方

桂枝 芍药 生地黄各60克 桃仁(制)50个 甘草30克

22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活血去瘀。治月经不通,腹痛有冷感,脉沉紧。

24 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25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3 《万氏女科》卷一:桂枝桃仁汤

31 处方

桂枝1钱5分,槟榔1钱5分,白芍1钱,生地1钱,枳壳1钱,桃仁25粒,炙草5分。

32 功能主治

肠覃。因经行之时,寒气自 而入客大肠,以致经血凝涩,月信虽行而血却少,其腹渐大,如孕子状。

33 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为引。更宜常服四制香附丸。

34 摘录

《万氏女科》卷一

4 《鸡峰》卷十七 41 方名

桂枝桃仁汤

42 组成

桂枝3两,赤芍药3两,熟干地黄2两,桃仁1两,甘草1两。

43 主治

妇人月经不行,腹痛较甚,或脐下有积块者。

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妇人月事不通,小腹臌胀疼痛。气血郁滞,经水不行,肠中作痛,渐积成块,脐下如覆钵。妇人经前先腹痛不可忍。

44 桂枝桃仁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桂枝桃仁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四节·夹血伤寒

。轻则香苏葱豉汤去香附。加枳、芎、归须。重则桂枝桃仁汤加味。(川桂枝八分、光桃仁七粒、赤白芍各一钱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调经门]经候总论

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少阴经,用温经汤、桂枝桃仁汤。若忧思气郁而血滞,用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调经门]经候总论

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少阴经,用温经汤、桂枝桃仁汤。若忧思气郁而血滞,用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七妇人癖诸气方论第七]葱白散

脉行时,则脐与小腹下痛不可忍,服药无效,仆以桂枝桃仁汤愈。自后再发,一投而瘥。桂枝桃仁汤。(方见第

《济阴纲目》:[卷之一调经门]论经病疼痛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麻黄桂枝各半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麻黄桂枝各半汤 1 拼音

má huáng guì zhī gè bàn tāng

2 处方

麻黄(去根节)、桂枝、芍药,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杏仁(去皮尖十个)。

3 功能主治

伤寒通治。

4 麻黄桂枝各半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5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古籍中的麻黄桂枝各半汤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编

逮。至于寒热轻微者,则更出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皆两解荣卫法也。合上、中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删补名医方论(六)

故加石膏以解其热也。设无烦躁,则又当从事于麻黄桂枝各半汤也。仲景于表剂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则知麻黄证

《类证活人书》:卷第八

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日一二发者。麻黄桂枝各半汤。(太阳证形似疟寒热等者。与桂枝二麻黄一汤

《普济方》:[卷三方脉总论]论八里脉变例

仲景桂枝脉得麻黄证。或麻黄脉得桂枝证。递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如桂证二停麻黄证一停。当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六书》:[伤寒琐言卷之一]伤寒合病并病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