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全文繁体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3收藏

木兰花令全文繁体字,第1张

宋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宋苏轼《木兰花令·经旬未识东君信》

经旬未识东君信。一夕薰风来解愠。红绡衣薄麦秋寒,绿绮韵低梅雨润。

瓜头绿染山光嫩。弄色金桃新傅粉。日高慵卷水晶帘,犹带春醪红玉困。

 

宋苏轼《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宋黄庭坚《木兰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麦》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清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宋 苏轼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因为的回答就算输入繁体字,在提交以后也会自动修改成简体,所以奉上!

请点赞!!亲~~么么哒!!?

[ 兰 ]  繁体字部首“艹”3画 部外17画 总笔画20

上下结构 上“艹”下“阑”(繁体)。

字形演变

[ 兰 ]  lán〈名〉

1 形声。从艸,阑 (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香艸也。从艸,阑声。落干切。——《说文解字》

2 泽兰属植物的泛称,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都有微香。古人所谓的兰,大抵指此而言,不是指兰科的兰。如:兰臭(朋友相契。引申为友情);兰麝(兰草和麝香。都是高贵的香料,古时用来薰香)

3 兰花。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植物。如:兰英(兰花);兰香(兰花香味);兰生(形容酒的香淳如兰花开放。芬芳四溢。后引申为引酒名)

4 兰属植物的泛称。如:长叶兰;多花兰;素心兰;建兰;墨兰。

5 即“春兰”。亦称“兰花”、“山兰”、“草兰”、“朵朵香”。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簇生、肉质、圆柱形,叶线形、革质,早春由叶丛间抽生多数花茎,每茎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供观赏

6 古指木兰。如:兰桨(用木兰制成的桨。代指船);兰舟(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兰棹(兰舟)

7 兵器架。如:兰盾(放置兵器的架子)。|武库禁兵,设地兰锜。——汉· 张衡《西京赋》

8 假借为“栏”。栏杆。

9 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汉书·王莽传中》

10 假借为“籣”。盛弩矢之袋,形如木桶。|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管子·小匡》

木兰诗〔宋〕郭茂倩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部分重点字词注解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对着)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思念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表数量之多)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胡人的战马)鸣啾啾。

万里赴(奔赴)戎机(战争 ),关山度(过,越过)若飞。朔(北方)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拜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记功)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可汗问所欲(想要什么),木兰不用(不愿做)尚书郎;愿(希望)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愿意 ) 昨夜见军帖(文书 ) 出郭相扶将( 扶持)

愿驰千里足(希望) 对镜帖花黄(粘贴 ) 将军百战死 (将领)

木兰当户织(对着)

但当涉猎(只是)

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戏曲及其相关

①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 旦、 净、 丑四大行当,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形式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生:是除了大花脸和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

净:俗称“花脸”分为大花脸、二花脸。

丑:扮演喜剧角色。

②戏曲剧种简介:

中国戏曲之母——昆剧

东方歌剧——京剧

芬芳的泥土气息——黄梅戏

③京剧脸谱上的颜色往往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

红脸——含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 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 表神秘,代表神妖。

④京剧旦角流派:梅派——梅兰芳创立

程派——程砚秋创立

荀派——荀慧生创立

尚派——尚小云创立

与木兰诗相关的其它文学常识

郭茂倩,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后,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今通用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