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至和二年契丹皇帝和宋仁宗交换画的故事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北宋至和二年契丹皇帝和宋仁宗交换画的故事是什么?,第1张

北宋至和二年(1055)四月(阴历),契丹国皇太后遣归德军节度使、左骁卫上将军萧之徽,永州留后王泽,契丹主遣保安节度使、左鉴门卫上将军耶律防,殿中监王懿等,来汴梁(今河南开封)祝贺乾元节,为表示诚意,同时献上契丹皇帝的画像。要求请回宋仁宗的画像,即是平等交换,又表示两国皇帝已经见面,以述兄弟之情。此年正是辽道宗耶律洪基刚刚继位之年即清宁元年,为了巩固统治,安定边界,主动与宋修好,以创造安定的环境。北宋也因多年对外用兵,冗官充斥,经济负担很重,加之当年冬天无雪,又闹蝗灾,也很想与契丹修好,保持边界安定。所以欣然接受契丹的要求。

以皇帝画像作为两国友好的信物,在宋代以前还没有听说过。这与宋代绘画特别是肖像画的发展有直接关系。说来也巧,辽道宗的父亲兴宗耶律宗真颇好艺术,与教坊(宫廷乐队)使王税轻谦等数十人约为兄弟,经常出入教坊伎乐人的家,甚至拜这些人的父母,作为皇帝,实在有失身份。他经常微服私访,酒肆、佛寺、道观无处不去,遇到在艺术上有特长的便召入宫廷,皆任显官。夜宴时,他亲自参加乐队演奏,命后妃装扮为女道士,表演节目。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契丹人有三年选一次可汗的习惯,早期可汗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夷里堇建立统一的契丹。唐代末年,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乘机建立了与五代和北宋相始终的辽朝。

契丹最早记载见于《魏书》。《魏书》在记载与北魏政权联系和交往的各民族时,首次为契丹和与它关系密切的库莫奚(也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与契丹同属一支,后分开,再后又被契丹吞并)立了专传。此后,《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文献通考》、《宋会要》等,都有关于契丹人活动情况的专门记录。

契丹是大体位置在今天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相邻的西部地区。

契丹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公元554年编写的《魏书》。当时的契丹只不过是从鲜卑众多部落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小部落。

在经过几百年的艰难发展后,直到唐朝末期,契丹才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转变成为北方草原的新一代霸主。之后,在契丹传奇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辽国(也称“辽朝”)。

扩展资料: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5-8]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契丹的历史

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契丹人作为一个比较弱小的部落联盟,先后隶属于北魏、突厥、唐朝、回鹘等势力。在唐朝时期,契丹人首领窟哥被任命为第一任松漠都督。松漠都督府管辖的区域为今天的赤峰、通辽一带,位置跟契丹人的传统发源地相吻合。

到了唐朝末年,北方的回鹘灭亡,南方的唐朝又陷入了内乱,这为契丹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契丹人迅速征服了奚、室韦等部落,牢牢地控制住了长城以外的广袤地区。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可汗。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契丹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开疆拓土。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在全盛时期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

由于契丹人的疆域横跨了整个中国北方,隔断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直接联系,因此西方许多人误以为在这一时期,契丹人统治了整个中国。即便到了今天,在斯拉夫语世界中还用Kitaia、Cathaia、Cathay等称呼来称中国,而这几个词翻译过来的意思其实就是“契丹”。

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国所灭。辽国贵族耶律大石率契丹余部西逃,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建立了西辽政权。到了十三世纪,蒙古人迅速崛起,并于公元1218年攻灭了西辽。

此后,又有少部分契丹人在西辽贵族八剌黑的带领下,在今伊朗南部临近波斯湾的克尔曼地区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这也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于1306年被伊尔汗国所兼并。

因此,当年随耶律大石西逃的契丹人后裔最后都融合于蒙古、中亚的众多民族之中了。而那些没有出逃的契丹人则成为了金国的臣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依然留在故地,即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和辽宁、吉林一带。

后来蒙古攻灭金国和南宋,许多契丹人纷纷加入到了蒙古军队中,随军征战各地,其中有不少契丹人被安排留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因此就在这些地方定居了下来。到了元朝时期,元朝统治者将北方的契丹人划归为金人,将南方的契丹人划归为宋人,所以契丹这个民族就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辽朝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

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等,还有一部分发展成当今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一个叫做“本人”的群体。

契丹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辽史》称“幅员万里”。

扩展资料

契丹是一个进取开放的民族,通过与中原及西方的密切交往,创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契丹人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又仿汉制实行科举,制订成文法典。建立全体男丁皆入兵籍的兵制,又依本身游牧民族习俗而首创五京制。共建有5个都城,即上京、中京、东京、南京和西京。其中首都辽上京和陪都辽中京均建在北方草原契丹本土内(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是著名的草原城市。

契丹人于920年仿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史称大字,后又仿回鹘文创制了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创造标志着契丹族的进步。契丹人还喜欢绘画,皇太子耶律倍便是契丹国著名的画家,尤其擅画马。契丹族广建佛寺和佛塔,使辽王朝的文化颇为昌盛。

内蒙古草原东部是契丹族的发祥地,也是其立国后统治的中心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契丹族遗迹遗物,成为草原文明繁荣的象征。

契丹王国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也有很大贡献,由于辽国的疆域东西横长,正好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渠道。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琥珀、玛瑙和玻璃筹文物,很多都来自西方。

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契丹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