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诗经中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有,第1张

1 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搜索几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描写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崔曙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33666139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从青藏高原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拉长泛黄之水将先人粗糙的石器和炎黄的呜咽深埋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黄地毯沿渤海湾向龙宫延伸会有一天东海龙往携娇美的龙女踏地毯而来月老下和着雄浑的《船夫谣》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和酒与黄皮肤黑头发的攀亲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2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木兰辞 南北无名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咏怀 阮籍 炎光延万里, 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 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 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 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原, 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 功名从此大。

渡河北 王褒 秋风吹木叶, 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 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 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 失道北山阿。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塞上曲 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李益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满江红 苏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水调歌头 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 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 将军弢[1]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2], 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 只今谁是郭汾阳。

沙沟 袁枚 沙沟日影烟朦胧, 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 太阳力薄不胜风。

3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描写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黄河诗歌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崔曙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黄河钩沉从青藏高原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拉长泛黄之水将先人粗糙的石器和炎黄的呜咽深埋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黄地毯沿渤海湾向龙宫延伸会有一天东海龙往携娇美的龙女踏地毯而来月老下和着雄浑的《船夫谣》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和酒与黄皮肤黑头发的攀亲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

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4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将进酒》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诗歌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崔曙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

5描写黄河的著名诗句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诗词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宋〕欧阳修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讵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黄河舟中月夜》 〔元〕马祖常 十丈云帆拂斗勺,星槎风急浪花飘夜深露冷银河近,卧听天孙织绛绡《黄河晓渡》 〔唐〕罗邺 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憧古渡头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河鲤登龙门 〔唐〕无名氏 年久还求变,今来有所从得名当是鲤,无点可成龙备历艰难遍,因期造化容泥沙宁不阻,钓饵莫相逢激浪因成势,纤鳞莫继踪若令摇尾去,雨露此时浓《河曲游》 〔隋〕卢忠道 邺下盛风流,河曲有名游应徐托后乘,车马践芳洲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日上疑高盖,云起类重楼金羁自沃若,兰棹成夷犹悬匏动清吹,采菱转艳讴还珂响金埒,归袂拂铜沟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载忧《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黄河赋》(晋) 成公绥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殷徒涉而永固兮,卫迁济而遂疆赵决流而却魏兮,嬴引沟而灭梁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渡黄河》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凌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人行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晚渡黄河》〔唐〕 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原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昕喧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清〕金德瑛 云龙头角孤岧峣,众山青翠来相朝黄河猛迅山亦避,独缺西面容滔滔嵩室汴洛二千里,郁郁气象连平皋亭中宾主去已古,尚许陈迹观瞻豪彭城以河作地险,一曲东注天然濠惜数万户处釜底,恃蚁弗穴金堤牢今秋下瞩诧异事,可厉可揭才容刀始知上游孙家集,一夜啮决崩洪涛北山点点类洲沚田庐多在银盘坳清河水道被横截,逆入充济咸浮飘哀彼征鸿陷中泽,羡尔逸鹤翔空霄古者治河不治运,纵令游演存宽饶今须俯首趋一线,甘受约束随吾曹自南自北两俱病,顾淮顾运功加劳薪刍木石日增垒,但有淤垫无疏淘逢霖未免辄涨溢,经霜不放积潦消当官隐讳冀苟免,涓涓弗塞匪崇朝不然怀柔百神日,胡独河伯逞其骄俯仰谣询动悱恻,岂为闰九重题糕明朝驿骑直北去,临流更验荆山桥。

6写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黄河,古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典故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黄河有关的掌故是很多的,都与黄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关。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说到黄河的航运,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因此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秦粟输晋,泛舟之役"的记载。西汉及唐朝均建都长安,利用黄河及渭水水道,沟通运河、江淮,使长安运输便利,成为国际大都市。但黄河上中游河段险滩多、水流急,中下游泥沙多,不利于航行。自清末以来,公路、铁路兴起,航道久不整冶,黄河水运遂告衰败。

历史上曾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但黄河的水能变清吗?黄河水在青海境的河段是很清的,但流经黄土高原后,各支流带入大量泥沙。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结果,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在每年入黄的泥沙已非人力所能控制,虽经长期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减少泥沙50%,但至下游仍有8亿吨,黄河仍然清不了。出圣人是很难的喽。出了圣人,首先把黄河治好,这句话就改做了"圣人出,黄河清"了。

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龙门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北距壶口瀑布65公里。龙门之南就是开阔的关中平原了。黄河水从狭窄的龙门口进入宽阔的河床中,河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龙门之形成,因其东龙门山和其西梁山各申出山脊,相互靠拢,成为一个只100多米宽的狭窄口门,束住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而出了狭谷后河谷变宽,水位骤降,落差很大,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就是指跳跃此处。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争跳这个成龙的门关。能跳过者,立时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传说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博,奋斗不息。古人认为此龙门峡为大禹所开,故又称之为"禹门口"。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黄河有一个马蹄形的大弯叫"河套"。俗语云:"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大弯,这个特有的大弯曲,好比套在宁蒙平原上的一个大布套,所以人们称这里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到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纵贯宁夏、内蒙。宁夏部分称西套,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部分称东套,并又分为前套和后套,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区,使得粮棉富足,"塞上江南"。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三门峡

"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的由来。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大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是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路分别叫做"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由此而来,鬼门、神门中水势险恶,仿佛只有鬼神才能通过;而人门则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带把山西、河南两省连接起来,这就是1957年动工兴建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历史上,黄河多次决泛,纵横乱流,河道大幅度摆动,导致黄淮之间大面积地区经常蒙受惨痛灾难,历代统治者都把治河做为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十分重视冶黄工作。1952年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择了黄河,并把公元1855年兰考东坝头铜瓦厢决口处作为视察的重点。他从济南砾口到徐州黄河故道,兰考到开封北郊柳园口,从邙山脚下到黄河北岸的人民胜利渠,在这次视察中,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渭水

"泾渭分明"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混,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泾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现在,当地人已经准备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利用游艇,载送游人到"泾渭分明"去看。

--------------典故与名篇-------------

紫气东来 周昭王二十年,函谷关关令尹喜,见东方紫气缭绕,云蒸霞蔚,登上关前土岗眺望,见一位老者(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便力挽老子在此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后人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将尹喜登高远瞩的土岗起名为"望气台",并在土岗上修建有三丈多高的"瞻紫楼",取"紫气东来"之意。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欲借虞国之道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谏道,虞虢之间的关系就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互为表里,嘴唇剥去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灭亡了,虞国将跟着灭亡。虞公不听宫之奇之言,答应晋国借道。结果,晋灭虢后回师,又灭了虞国。

鸡鸣狗盗 战国齐公子孟尝君,以养士称,广致人才,威望日增。秦昭王知道后,拜为相。后引起秦王手下一些人的嫉恨。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助于昭王幸姬。幸姬想要狐白裘。孟尝君座客有能为狗盗者,夜入秦宫,学为狗偷,得狐白裘献幸姬。于是幸姬为言昭王,孟尝君得释。孟尝君飞车东逃,欲出函谷关。昭王悔,着人驰传以追。当时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夜半至关下,恐人追至。座客中有能为鸡鸣者,遂学鸡鸣,孟尝君遂出关。

周召分陕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用武王弟周公旦、召公爽辅政。当时,天下很不稳定,周、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分陕的具体位置,《水经注》说以陕城或陕陌为界,《括地志》则说以陕原为界)。这样,周公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方新发展的地方;召公的责任则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古籍所称"陕西",均指今陕县以西。元明之后,陕西省之得名,亦源于此。

召公遗爱 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县以西由召公治理。相传他下乡视察时,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地方官吏要群众腾出房屋让他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他马上制止了,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召公还在棠梨树下受理民事,听讼决狱,他秉公而断,使民无冤抑,把他分管的这一块地面治理得有条有理,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召公死后,人们思念他的政绩,怀念棠梨树,写成甘棠的诗篇。浓荫郁葱的甘棠树下,留下了召公一颗体恤民情,广施仁政的博爱之心,也留下了"召公遗爱"的千古美谈。

杜甫夜宿石壕村子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于受房官一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洛阳行至华州。此时,正值安史之乱,途中夜宿石壕村(今陕县观音堂镇甘壕村)时,发现这里征兵之残苦较之新安所见更甚,不是白天来抓兵,而是夜间来捕捉。他亲眼目睹一老翁**外逃,老妇苦苦哀求并说全家的不幸:"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唯有乳下孙------。"这使人闻之落泪的话语,更加激发杜甫忧念时世,俯就弱者的高尚情操,于是挥笔写就千古名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渑池会盟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谦颇为赵将伐齐有功拜为上卿。时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诈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从缪贤荐,遣蔺相如出使秦国。相如不辱使命,既挫败了秦王阴谋,又完璧归赵。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赵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勿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秦盆缶,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参考资料:

梦寻黄河

黄河上游大部分流经于①青藏高原和②内蒙古高原上,河道迂回曲折,两岸多湖泊沼泽,河水清浅稳定.③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侵蚀出壮观的峡谷地貌.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黄河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为④下游.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故选:D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度为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级阶梯。

黄河的流程为5464公里,总落差4830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58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近4000万千瓦,仅次于长江。

黄河与中华民族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说明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

当代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在上、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并兴建了三门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利工程,在下游修固堤岸。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黄河含沙量状况如何?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是什么?黄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现象?(任意两个或其他合理也可)

  你好

  古文中称黄河为河,这些是按在黄河的大体位置来分的~内外是,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

  河间古称瀛州,地处冀中平原腹地,位于今河北省内,属沧州市管辖。

  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过变化。

  1、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

  2、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

  3现在的河西指的是甘肃省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即河西五市。

  河北——①唐有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②宋有河北路,治大名府(今大名东)。熙宁时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东路治大名府,西路治真定府(今正定)。金东路改治河间府(今河间)。⑧192S年,国民党啤府改直隶为河北省。

  河南——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⑧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