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因的文言文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乃因的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乃有几种古文翻译

基本解释:

--------------------------------------------------------------------------------

nǎi

才:今乃得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是,为:乃大丈夫也。

竟:乃至如此。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时”。

你,你的:乃父。乃兄。“家祭无忘告乃翁”。

笔画数:2;

部首:丿;

笔顺编号:53

详细解释:

--------------------------------------------------------------------------------

廼、乃

nǎi

你,你的〖your〗

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他的〖his〗

乃心在咸阳。——曹操《蒿里行》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此,这个〖this〗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这样,如此〖so〗

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

nǎi

是,就是〖be〗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nǎi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justnow〗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只,仅仅〖onlythen〗。如:唯虚心乃能进步

竟,竟然〖unexpectedly;actually〗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韩愈《师说》

却〖atthesametime〗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刘向《列女传》

于是;就〖then;whereupon〗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

nǎi

可是,然而〖but;however〗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乃是

nǎishì

〖be〗是,就是

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乃至

nǎizhì

〖andeven〗甚至

全城军民乃至老弱妇孺都参加了抢险护堤

也说“乃至于”

2 乃有几种古文翻译

普遍来说是六种。

分别是:

1、乃: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白话译文: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2、乃:竟,竟然。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韩愈《师说》

白话译文: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3、乃:却。

例句: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汉·刘向《列女传》

白话译文: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

4、乃:于是;就

例句: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白话译文:秦惠王就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5、乃:可是,然。

例句: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白话译文;这时夫役和仆人都被险峻的山路阻挡落在了后面,我也停下来不在向上攀登。可是一路奇异的景色吸引我独自前行。

6、乃:是,就是。

例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白话译文:因为它是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3 古文 之 为 于 其 而 虽 乃 因的用法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为 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 >?(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 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 ⑽将来,将。

例: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

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4 因(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nilupar2002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译文: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152文言文《沈沌子多忧》的翻译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

5 古文 之 为 于 其 而 虽 乃 因的用法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为 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 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 ⑽将来,将。

例: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

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③慎勿为妇死。

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

6 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是,就是;刚刚,才;只,仅仅;竟,竟然;却;于是,就;可是,然这7种意思。

1、是,就是;

例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翻译:是因它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

2、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翻译: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诱敌之计。

3、只,仅仅 。

4、竟,竟然;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唐· 韩愈《师说》。

翻译: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不能及。

5、却;

例句。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汉· 刘向《列女传》。

翻译:却每天寻找可以买合适的土地房屋。

6、于是,就;

例句: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翻译: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草堆下面。

7、可是,然而;

例句: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翻译:然而这一路奇特的风景,诱惑着我不知不觉地独自向上攀登。

扩展资料:

乃的相关组词:

乃至;乃尔;无乃;至乃;既乃;遂乃;到乃;亦乃;已乃;何乃乃者;乃今;尔乃;此乃。

乃在英文中的翻译:

as it turned out;after all;namely;really;indeed;then。

网上搜索知:

乃nǎi ❶是。 ❷连词。于是。 ❸副词。才。 ❹文言副词。竟。 ❺文言人称代词。你;你的。

《世说新语》中有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说何晏在七岁的时候,聪明伶俐就像是神童,魏武帝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住在宫里,就想收他做义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自己圈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干什么,他回答说:“这是我的房子”。魏武帝知道这件事,就让人把他送到宫外去了 。

这里的“乃”是“于是”的意思。

“亲”是“卿”

“乃”是第二人称早就见于古籍,在“你”尚未兴起之上古就已经运用了

“你”来自上古的“尔”,中古初期见于文本

有一个“女+尔”,是港台地区对第二人称女性的文本用法,这个字又音“乃”。很多人查字典一知半解,打不出来这个字[只有在全拼,或者繁体,或者五笔中打得出来],又不常用上述的输入法,又不甘心浪费自己的一知半解,于是就用“乃”

这让比这些一知半解的人还多点知识的人看到觉得很文雅,于是也用起来,形成普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