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皇五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历史上的三皇五帝,第1张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自古至今都有源于“三皇五帝”的说法。不论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民族,龙的传人,龙凤后裔,还是说自己是中华儿女,中国人,都得从“三皇五帝”典故谈起。“三皇五帝”几乎成了我们中国人先祖的代名词。那句广泛流传的诗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更使这一典故深入人心。大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三皇五帝”四个字的。

 但是,如果要问“三皇五帝”是哪三皇、哪五帝的话,能够说全的,可能为数不多了。

 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还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到底是哪三皇、哪五帝呢作为一名中国人,不能一概不知。

 “三皇五帝”一说,首见于汉代成书的《周礼》一书,其《周官春官外史》章曰:“掌三皇五帝书”。

 虽然史学家与神话传说的说法不尽相同,仔细分析之后便不难发现,两者的说法并无本质差异。一般而言,他们都是采取简化的方式去描述一段的历史的。

 在古代,三与五,皆生生之数,古人对生殖、数字、动物、植物等的图腾崇拜,逐渐形成崇三尚五的习俗,最终以三五之数,象征生命万物生生不息,活力无限,和谐统一的整体宇宙模式,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宇宙生命蓝图。

 可见,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之说,只不过是人们希望通过突出三、五之数,弘扬宇宙生命万物的三五之德,彰显生命万物生生不息,活力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然本性罢了。然历史本身不是三或五的简单罗列,不必一味地固守三、五规律。

 因此,“三皇五帝”典故,可以有广狭之别。它可以是三皇和五帝两部分内容的简称,是谓狭义“三皇五帝”;还可以是三皇、五氏、五帝,以及三王四部分内容的简称,是谓广义“三皇五帝”。

 本文倾向于广义“三皇五帝”一说。这样一来,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上古人物,便可归纳为盘古、三皇、五氏、五帝及三王九位了。

 盘古因开天辟地,当为天下第一始祖,盘古之后是三皇,三皇有多种说法;三皇之后是五氏,五氏主要包括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位神祇;五氏之后是五帝,五帝也有多种说法;五帝之后是三王,三王主要包括夏朝的大禹、商朝的汤、周朝的武王姬发三位帝王。

 其中,盘古开天辟地,五氏各有所长,三王建立三代,疑问和异议相对较少,三皇和五帝,众说不一,比较繁杂,需重新梳理,辨明主次。

 三皇之说有多种。

 第一,天皇、地皇、人皇。《古今注》曰:“所谓三皇,就是三才。”三才即天、地、人三者概称。《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春秋纬》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

 第二,伏羲、神农、黄帝。先秦古籍《世本》曰:“三皇世系: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汉空国安《尚书序》和皇甫谧《帝王世纪》三皇均为伏羲、神农及黄帝。《玉函山房》辑佚书引《礼稽命征》三皇亦为伏羲、神农、黄帝。

 第三,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说:“遂人以火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羲皇于人;神农悉地力,故托农皇于地。”

 第四,伏羲、女娲、神农。《春秋运斗枢》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

 第五,伏羲、神农、燧人。《白虎通德论》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

 第六,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号篇》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

 第七,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引》三皇为伏羲、神农、共工。

 第八,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五帝之说也有多种。

 第一,黄帝、颛顼、喾、尧、舜。我国目前公布的历代纪年表及司马迁《史记》均以五帝为起始纪元,五帝依次为黄帝(轩辕)、颛顼、喾、尧、舜。黄帝被排在三皇之外。《史记》主要依据《大戴礼记》的《五帝德》和《帝系》划分的。《国语鲁语》、《吕氏春秋古乐》等均持此说。

 第二,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易系辞》、《战国策赵策》、《庄子-缮性》、《淮南子-俶真》等均持此说。

 第三,伏羲(太昊)、神农(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等均持此说。

 第四,少昊、颛顼、喾、尧、舜。先秦古籍《世本》曰:“五帝世系:帝少昊金天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第五,五帝为五方神灵。东汉王逸《楚辞惜诵》曰:“东方太昊(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把五帝分为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五位神祇。

 我们采用神话传说与历史知识相互综合、相互映衬的方法,将盘古之后的三皇称为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之后是五氏,五氏分别为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氏之后是五帝,五帝分别为轩辕(黄帝)、颛顼、喾、尧、舜;五帝之后是三王,三王分别为夏朝的大禹、商朝的汤、周朝的武王姬发。这样,既与神话传说大致吻合,又与传统历史基本一致。下面我们分别做一分析探讨,以明“三皇五帝”要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三皇

 在古代,人们常常将天、地、人称作三才,三才之最,即为三皇。三皇者,天皇、地皇、人皇也。也有将三才称作三皇的。

 天皇、地皇、人皇,都是神话传说人物,而不是具体的历史人物,其称是后人附会上去的,不足为信。但三皇象征着宇宙间万事万物生生不息,活力无限,和谐统一的结构蓝图,而成为中国古代宇宙生成模式的代表,这一点是可以确信的。

 历史上,三皇的巨大作用,主要在于为传统中国人文思想和生活方式,定结构,定格局,定宇宙万物生成模式。它明确了整个人类的宇宙发展模式,指出了生命信仰、动力和目标的合和一体作用,使人类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一个完美的解释,而能够生活在一个有序的自然宇宙中。

 天皇,象征天道,掌管天文。据传他是盘古的后裔,也有典籍认为,天皇即燧人氏。《尚书大传》说:“遂人以火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

 人皇,象征人道,掌管人文。据传他诞生于刑马山,也有典籍认为,人皇即伏羲氏。《尚书大传》说:“伏羲以人事纪,故托羲皇于人。”

 地皇,象征地道,掌管地理。据传他诞生于龙耳山,也有典籍认为,地皇即神农氏。《尚书大传》说:“神农悉地力,故托农皇于地。”

 由此,我认为,三皇的原型,从其他任何神话传说人物算起,都不如从天、地、人三才或三神算起为妥,不宜以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为三皇。其他诸家,还有不同的三皇说,自然各有其理。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赘述。

 五氏

 五氏诞生之际,中国正处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时代。五氏之名,可能是后人对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五个方面“超人”技艺者的一种尊称罢了,他们不一定就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也不一定按照本文所述顺序排列,但一定都是具有“超人”技艺的古代圣贤。他们分别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长,对世界贡献不一,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冠以不同的美名,称其为“某某氏”。历史上的五氏,主要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等五位神话代表人物的总称。

 有巢氏

 有巢氏,上古神话传说中人类穴居-巢居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五氏之一。他教世人“构木为巢”,住在远离地面的高地,以避免地面潮气及禽兽袭击。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庄子-盗跖篇》曰:“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燧人氏

 燧人氏,上古神话传说中人类刀耕火种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五氏之一。他教世人“钻木取火”,摆脱“茹毛饮血”习惯,改以熟食,以避免各种疾病侵扰。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燧人氏钻木取火,阏伯氏管理火种,后人尊燧人氏为火祖,阏伯氏为火神。

 女娲氏

 女娲氏,上古神话传说中人类生殖崇拜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生殖-生命之神,五氏之一。她常常与另一位生殖-生命之神伏羲相伴而行,成为人类生殖活动及生命活力的象征。她的主要功绩是造人、补天,整理世界秩序,拯救世界。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山海经》有所谓人类出自“女娲之肠”(腹)的说法。《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述《风俗通》记载,讲得比较详细:“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造人的故事,象征人类诞生于母体,由此给人类生命的起源一种解释。

 女娲补天的故事,首见于《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翼州,积炉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翼(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女娲补天,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使人类得以生生不息。

 伏羲氏

 伏羲氏,上古神话传说中人类渔猎--狩猎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第二位生殖-生命之神,五氏之一,他常常与另一位生殖-生命之神女娲相伴而行,成为人类生殖活动及生命活力的象征。伏羲的主要功绩是沟通天地人神,画八卦,造书契,定规矩,制嫁娶,结网渔猎,圈养牲畜,使人类文明进入一个符号化、精神性阶段。

 《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太平御览》曰:“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尚书序》曰:“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荐庖厨,故曰庖牺。”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燧人氏,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了。羲又叫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踩了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他能够沿着生 长在都广之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这种二进制数学模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主要说他坐在一座方坛上,听 了八方风的乐音,便画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卦的符号,叫做“八卦”,以代表天地间的种种事物。他又模仿蜘蛛结网,制作了捕鱼的网。他的臣子句芒,则根据这种原理,做了捕鸟的罗。伏羲还制作了瑟,创造了《驾辩》的乐曲。上古文明的曙光,在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干、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伏羲氏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龙马负图寺遂成为“河图之源”,伏羲氏则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汉书·孔安国传》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传说伏羲生成纪(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境内),长新乐(在今河北),死宛丘(古陈州宛丘县,在今河南淮阳)。参考:《说文》:“陈,宛丘,舜后妫满之所封。(臣铉等曰:陈者,大昊之虚,画八卦之所,木德之始,故从木)。”

  ·《续博物志》卷四:“伏牺六佐:金提主化俗,鸟明主建福,视默主灾恶,纪通为中职,仲起为海陆,阳侯为江海。”

  ·《路史·后纪》卷之二《女皇氏》:“太昊氏衰,共工惟始作乱,振滔洪水,以祸天下,隳天纲,绝地纪,覆中冀,人不堪命。女娲氏役其神力,以与共工较,灭共工氏而迁之。然后四极正,冀州宁,地平天成,万物复生。”《殷本纪》引《汤诰》:“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周书·吕刑》:“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逸周书·尝麦解》:“昔天之初,囗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囗囗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案:前二段引文都用了“惟始作乱”四字,后一段引文则谓:“昔天之初”,蚩尤逐帝。表明在这些文献作者的概念中,伏羲、女娲、共工、蚩尤、赤帝、黄帝、少昊这些人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如此,便可以猜出来,那些文献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历史开端,是“五帝时代”。本《年表》的“五帝时代”,起自伏羲元年(约2400 BC),终于帝舜末年(2110 BC),约计291年(=2400-2109)。即古人心目中的中国历史,发端于2300 BC前后,时值鲁西豫东地区空前繁荣之际。参考:①《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②《淮南子·原道训》:“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③《列子·汤问》:“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④《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⑤《淮南子�6�1本经训》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⑥作者读书摘记:“黄帝是三皇与五帝的分水岭,故古代学者有的把黄帝算为三皇之末,有的又视黄帝为五帝之首。”

  伏羲后来做了东方的天帝,他的臣子句芒,便做了他的属神。句芒的形状是鸟的身子,人的脸,驾了两条龙。他两个共同管理着东方青土树木的原野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是春天的主神。

  首先,由于年代是在太过久远,你上面提到的这些人,根本无法确认究竟是真是存在过的,还是仅仅是一个神话人物。个人认为比较靠铺的说法是,这些人并非一个单独的“人”,而是代表了当时的一个氏族,从他们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氏”可以看出一二,可能这些人代表的一个氏族,比如燧人氏就代表了当时首先开始使用火种的氏族,有巢氏代表当时开始筑造房屋的氏族,又或者这些人是该氏族的首领。诸如此类,说法繁多。1、神农氏,别名:五谷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又称炎帝,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所谓“姜”,就是牧羊人,“女”字底显示出这个姓氏有着古老的母系社会的遗存。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姜氏出自于一个游牧或者半游牧的民族。纵观神农氏起源各争议地,南方各地显然属于附会,唯有宝鸡符合这一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认定,神农氏是宝鸡人。神农有八世和一人两说,八世说中,前两任神农葬在出生地宝鸡,第八世葬于南方;一人说中,神农葬于宝鸡。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是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断肠草”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2、伏羲氏,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传正月十六为伏羲氏生日,我国甘肃天水市(伏羲故里)有伏羲文化节。3、燧人氏,又称“燧人”,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关于他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即是代表一个人物,有时则是几个人物的合成;有时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氏族或一个部落历史;有时又代表先民生活的一个时代,反映了人类饮食方面的一个时代的特色;是一个时代成就的反应。“燧人氏”这一词汇的多义性,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是普遍存在的。4、有巢氏,传说中他教会了人民筑巢而居。现代一般认为。是后世对发明巢居的人给予的荣誉称号。有巢氏,中国上古传说人物、氏族,亦称“大巢氏”。传说中华初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从这个角度看,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进步的一个标志。5、轩辕,即黄帝,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6、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7、女娲(拼音:nǚ wā),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传说共工怒撞不周山,在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还有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中国先秦以前的上古史中有很多神话和传说,充满了神秘感。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我们对这些神话和传说的本源扑朔迷离。

      先有“盘古开天辟地”,有了天地以后开始“女娲造人”,有了人类,就要想如何生存,为了躲避猛兽攻击,有巢氏“构木为巢,袭叶为衣裳”,教人们在树上筑巢,解决了“住”的问题。“燧人氏钻木取火”,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解决了“吃”的问题。吃和住问题解决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自然出现,这就是“文明”的诞生。第一位人文大神就是伏羲,“伏羲八卦”,传说是他根据河图洛书结合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创造,他还教人们渔猎和作曲,文明时代开启。

      先来说说创天大神-盘古。

      最早记录盘古神话的古籍是《三五历纪》,作者是三国时期徐整。原文记录:“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张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那么盘古原型为何?有历史学家认为,盘古神话来源于南方蛮族,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说高辛氏有畜狗名槃(pan)瓠(hu),因咬东辛氏敌人之功,得高辛氏女为妻,生六男六女,繁衍成为南蛮,后来这个神话不断演化,将槃瓠神话为盘古,取其谐音。

      下面说说女娲的故事。

      最早记录女娲的古籍是《楚辞天问》,原文是“女娲有体,孰能匠之”。意思是:女娲造人,那她又是谁造的?屈原的这个问题问的好,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其实寓意着她的生命力很强,而且还有“女娲补天”的神话,说明是她支撑起了人类生活的环境,说明什么问题?既能生育又是主宰,在中国早期的母系氏族时期,部落大酋长就是这样的角色。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那为什么叫“女娲”呢?易中天中华史的观点是:娲通呱,呱是青蛙的叫声,用青蛙的呱寓意着女娲有像青蛙一样的超强的繁殖能力。我很认同易中天的观点。

      有巢氏的传说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记录有巢氏比较早的古籍是《庄子盗跖zhi》,原文是:“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人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从记录的生活环境推测,在那个时候人们常被野兽侵袭甚至杀死,时间大概在旧石器时代早期,有巢氏“构木为巢”,创造了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这个时候人类部落文明刚刚开始,与有巢氏同时期还有华胥氏部落,这个部落很厉害,因为有两个牛人在此诞生:“伏羲”和“女娲”。传说华胥氏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一次自然灾害导致这个部落大部分人丧生,为了维系部落的存在,伏羲和女娲兄妹相交,创造出华夏民族。华胥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

      下面讲讲燧人氏的传说。据《尚书大传》记载:“燧人为燧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燧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燧皇于天。”,古籍记录燧人氏姓风,是三皇之首(三皇说法不一,一种认为是天皇燧人氏,地皇神农氏,人皇伏羲氏),他最大贡献是发明了人工取火。

      燧人氏生活的时期推断在旧石器时代早期,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在我写的历史连载中曾经讲到过北京山顶洞上,他们生活的时间是距今3万年前,已经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骨针”和“墓葬”,那是的人们已经告别了衣不蔽体的生活,开始尊重生命。燧人氏比山顶洞上生活的时间还要更早。

      河南省商丘市是燧人氏传说所在之处,并有燧皇陵,商丘至今流传“燧人击石取火”的神话。这里的上古先民最早发明了燧石取火。到尧时期,商丘一直作为火神的祭祀之地。据《左传》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阏伯就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先祖契。在唐尧执政期间,任火正之官,后世称之为火神。燧人氏被成为火祖。

      如果你认真分析各种古籍中记录的神话传说,会发现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女娲造人说,伏羲女娲兄妹相交说,如果女娲之前没有人类,那么为什么会有其母华胥氏的传说? 如果女娲代表母系社会,在那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为什么要又出现了伏羲和女娲交配说?这个问题困惑我很长时间,后来在知乎中寻求专家答复以及自己的思考,让我有所启发。

      不要妄想将中国的各种神话传话都放在一个系统框架中。不要按照“你所谓的合理的思维逻辑思考”,神话就是神话,各自为政,神话的撰写者所处朝代的政治思想会左右神话的编写,所以出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古籍中有不同的神话传说也不为怪。但是我们可以做出相对科学的推断,在女娲的时代,母系社会时期,人类还处于猿人过度阶段,至于为什么会有伏羲女娲兄妹说?在易中天的中华史也有回答这个问题,我比较认可。他的观点是伏羲时期,已经进入父系社会,中国的封建王朝也是男权社会,为了维护统治,代表母系的女娲的地位自然要说出低于代表父系的伏羲,故出现了伏羲女娲兄妹说,还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做证据。

按照我的推断,实际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华胥氏->女娲->燧人氏->伏羲->炎黄,华胥氏代表原始社会早期的阶段,这时还是半猿半人,为防止野兽攻击,开始群居生活,以达到相互照应的目的;到了女娲时期,人类数量开始增加,是以狩猎采集为主的母系社会;到了燧人氏和伏羲氏时期,男性的生产活动占主要地位,从母系社会过度到了父系社会;到了炎黄时期,形成了部落联盟,而且文明出现,中华文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