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代的都城
辽代都城——辽上京
辽:上京临璜府(今内蒙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西大明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幽都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
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建国修建皇都。会同元年(938),辽太宗名皇都为上京,设临潢府。
辽太祖灭渤海,建东丹国。天显三年(928),辽太宗迁渤海居民于东平郡,升号南京。六年,废东丹国,于南京设中台省。会同元年,得后晋所献燕云十六州地,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原南京改称东京辽阳府。
上京、东京、南京于同年设立,合称三京。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圣宗在奚王牙帐建立新都,号中京大定府。与原三京合称为四京。
开泰元年(1012),改东京幽都府为析津府。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升大同军为西京大同府。辽兴宗以后,始有五京。
五京是各地区的统治中心,各领有军州府县,故又称五京道。道不设行政机构。五京长官均称留守,由契丹皇族或后族重臣担任。五京分设留守司和都总管府,统领所属军州事。
上京城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辽太祖命蓟州汉人康默记董理修建,一百天建成。城墙高两丈,幅员广二十七里。城北是皇城,墙高三丈。皇宫南门为承天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南是汉城。有市肆交易。
中京城在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辽圣宗命燕蓟汉人工匠仿上京城制建造。两年建成,迁移汉人民户入城居住。中京城建立后,皇帝即常驻于此。建有驿馆,接待宋、夏、新罗使臣。东京在今辽宁辽阳。城高两丈,幅员三十里。宫城在城东北隅,城高三丈。南部外城为汉城,有南市、北市贸易。城内居民多为渤海人和汉人。南京在今北京市西南,又称燕京。城墙高三丈宽一丈五尺,幅员三十六里,是五京中最大的城。宫城在西南隅。西城颠有凉殿。西京在今山西大同。原为军事重镇,城方圆二十里。
辽兴宗升号西京大同府,未建宫城。辽道宗时在城内建华严寺,铸有历代皇帝像。
燃灯塔(全称燃灯佛舍利塔,又有俗称通州塔)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源头岸边。燃灯佛舍利塔是古通州八景之一,位于通州区北端运河西岸,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通州的象征。塔共八角十三层,高约49米,塔基须弥座呈莲花形,塔内原有一尊燃灯佛石像。塔原高48米,基围44米,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十三层,须弥座,双束腰,各面均嵌砖雕,塔身各角雕有佛像104尊,每椽悬风铎(铜铃)一枚,共2248枚,每枚外壁刻有善男信女的姓名。在十三层正南一面斗拱间有一块砖制诗碑由修塔僧撰刻七律一首。塔顶自生榆树一株,树干直径17厘米,高37米,树龄200余年,塔顶长树实为罕见。现该树已移植到塔下葫芦湖畔。燃灯佛舍利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称古塔凌云。相传燃灯佛舍利塔是为了珍藏燃灯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内供奉着燃灯佛祖的遗骨,并珍藏有佛祖舍利子。据载,塔始建于北周,后历代多有维修。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十三层,略有收分,是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又因塔距潞河数百米,影垂映河中,乾隆曾谓之“郡城塔景落波尖”。古籍记载它是辽代的遗物,但在1987年的修建中发现了新的证据。在第13层的灶门砖刻上,有古诗一首:“巍巍古塔镇潞陵,时赖周唐人建立”等句,专家确认为北周的建筑,1979年它已经成为北京市的文保单位。这座古塔有悬铃2248枚,塔悬铜铃之多为世界之最。尤其的古塔的倩影垂映在200米外的大运河上,云飞水流,绿树环拥,美不胜收,为古代文人墨客来到通州吟诗舞墨之处,留下美好传说无数。塔身13层横出一株榆树,想必是小鸟衔来种子,在凌云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保护古塔,将榆树迁居塔下公园,如今枝繁叶茂,甚为壮观,被通州人视为自己的精神象征。
传说很久以前,通州城北的潞河住着一条白色的孽龙。每年春天它把河水全部喝干,使两岸庄稼干枯而死,夏天它又把满肚子的坏水吐出来,造成洪水泛滥成灾,淹没整个村庄和农田。为了与白龙斗争,百姓们春天掘井,夏天筑堤。而白龙以沙填井,以更加肆虐的洪水冲垮堤岸。但百姓们不屈不挠,掘井筑堤不止,同白龙进行着殊死搏斗,保卫家园。最后终于感动了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为百姓建了这座宝塔,以燃灯佛的神威将白龙镇于塔下。燃灯佛还派来两个光明的使者——塔鹰和金鸡镇守宝塔。后来塔鹰被佛招回西天,金鸡恋恋不舍。分别时金鸡忧伤地对塔鹰说:“你走后,我将形只影单,连给我遮阳光的都没有了。”塔鹰闻听此言,就衔来一枚榆钱。不久古塔上就长出了一棵神奇的塔榆。唐山大地震后,宝塔受到了影响,政府出资修缮时,将塔上这棵塔榆移种在宝塔东边平地上。现今此树枝叶茂盛,造型美观,引来众多游人驻足欣赏。
据县志载,此塔始建于北周,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诗句。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
关于燃灯塔有很多很多的传说,其中之一就是舍利子放在了哪一层?这一直是个谜。清康熙18年,通州地区发生了七八级的大地震,燃灯塔塔身也轰然倒地。据县志记载,当时很多人都看到塔里藏着的十几颗舍利子和一颗佛牙。后来重建时,舍利子和佛牙又被重新放置于塔身的“天宫”内。“天宫到底在塔的哪一层却没有记载,里面到底有没有舍利子和佛牙也不清楚。”据有关专家说,上世纪80年代,政府对塔进行了修缮。“当时只修了第13层,现在只能肯定天宫不在第13层里。”。
据《燕山记游》载“盘山异记”:“每逢除夕佛灯出通州塔上,数千百光远绕盘山诸寺,至定光佛塔而止,或云塔中舍利光也”。另据《州志》载:“盘山佛光人皆见之,每除夕,山之云罩寺定光佛舍利塔与蓟州独乐寺观音阁,通州孤山宝塔皆有灯出,相往来,漏尽各返原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通州,对塔进行破坏。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塔基莲花震毁,塔身多处裂纹,一九八五年重修,增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玉珠四,设避雷针,重修莲花座,补铸铜铃,原色油新,塔榆移植平地。 昔日入云宝塔,通州标识,今天以被高楼大厦所包围,运处以难睹风彩,但是,由浮桥方向沿滨河北路南来,向西南望,尚可见昔日巍然宝塔依然矗立,可见塔基地势之高。
燃灯塔的传说故事多于任何建筑,都与通州有关,还有传说:塔下通海,铁链锁着两条鲇鱼精,因其经常兴风作浪,无人能够镇压,便请来清朝协办大学士纪晓岚,将鱼亲自锁住,从此风平浪静,再无水患。当你走近塔身时,若仔细听你会听到有轻微的海风声音。
在我国内蒙古发现的辽代古墓中,还出现了两具沉睡了上千年的尸体,而这两位沉睡千年的“睡美人”的身份,在古墓中其实有标注,他们分别是辽代时期的陈国公主和驸马爷萧绍矩,而陈国公主和萧绍矩都是辽代的贵族,而萧绍矩更是陈国公主的舅舅,两个人当时是联姻才成为夫妻的,因为两个人的身份贵重,所以死后的排场才会这么大。
首先来说说陈国公主,陈国公主可以说是辽代最神秘的公主了,因为陈国公主十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关于她的死亡,根本没有史书记载。在我国现存的史书典籍中,只知道陈国公主当时非常受宠爱,她是辽景宗的孙女,辽景宗对陈国公主非常宠爱,一开始封为了太平公主,后来又封为越国公主,死后又追封了陈国公主,这也足以看出陈国公主当时的地位了。
其次,尽管陈国公主地位崇高,但是她的丈夫萧绍矩地位也不低,根据《陈国公主墓志铭》中的记载来看,萧绍矩是萧氏一族中的贵族,他的姐姐萧菩萨哥可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第二任皇后仁德皇后,还是萧思温的孙侄,萧绍矩家族中的女子很多都是辽代皇帝的皇后或者宠妃,而萧绍矩这一脉的男子迎娶的都是辽代的公主,这就足以说明萧绍矩的背景有多雄厚了。
最后,尽管萧绍矩和陈国公主当时是联姻在一起的,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并非不好,只是两个人都是结婚两年后就先后去世了,其中萧绍矩是三十六岁去世,而陈国公主则是18岁离世,他们二人的死因并不是近亲结婚,也不是政治斗争,而是生病去世,只是这病症到底是什么,至今没有查到。
本文2023-08-19 08:00: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