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典籍里的成语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出自典籍里的成语有哪些,第1张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3、一字之师: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5、东山再起:语出《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揭竿而起(陈胜)

11、三顾茅庐(诸葛亮)

12、孺子可教: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 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15、投笔从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16、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17、暗度陈仓: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

18、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后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岳飞)

20、手不释卷:《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1、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2、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剩下的药留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6、口蜜腹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苻坚遭谢玄痛击后,“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28、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秦桧死后不久,儿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请来一位道士为儿子超度亡灵,道士来到阴间,在道士的带领下见到了正在收审的秦桧。秦桧神情黯淡地对道士说:“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31、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2、司空见惯: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33、梦笔生花:《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小时候,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34、力透纸背:力:笔力;透:穿过。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形容写字、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35、胸有成竹: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6、赤膊上阵: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7、马革裹尸: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8、黄袍加身:五代后周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指登上帝位。

39、洛阳纸贵:《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yóu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48、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 1cm) 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51、秋毫无犯:《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与邱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成语,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58、八斗之才:《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59、铁杵成针(李白)

60、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62、沆瀣一气: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他录取了。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63、江郎才尽: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65、毛遂自荐(毛遂)

66、陆海潘江:陆:陆机;潘:潘岳。陆机文才如大海,潘岳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67、莫须有(秦桧)

68、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它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称为"桃李满天下"。

69、曲高和寡: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70、开卷有益:《渑水燕谈录》记载,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71、凿壁偷光(匡衡) 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孙膑救邯郸——围魏救赵。

74、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诺:承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75、杀妻求将: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起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欲就名,遂杀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攻齐,大破之。”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76、前倨后恭:之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非常大。《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77、不学无术: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亡音无。学,五经之学。术音述,古籍多通假,术即述,说的是霍光没有经学根底,故而不明大道理。出处为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今人多将不学无术之术,理解为办法,是不识古文而望文生义。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78、三令五申: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79、呕心沥血:《新唐书·李贺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原祖籍河南,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鲁迅是文学家兼思想家,他的作品以深刻见长,三言两语就刻画出人物的隐秘的心理和灵魂,小说不必说了,即如杂文也是如此,如《拿来主义》中大宅子的比喻就很绝妙。 他的核心思想是“立人”,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因此,他又被称为“民族魂”。

  下面介绍《孤独者》的内容

  小说的叙述从“送殓”始:魏连殳一直跟他的祖母生活在一起,这个祖母其实不是他亲祖母,是他的父亲的继母。后来祖母死了,他从城里赶来奔丧。他是有名的洋学堂里出来的异端人物,所以村里的人都很紧张:他来了,能否按照我们的传统规矩办事呢?于是提出三个条件:必须穿孝服,必须跪拜,必须请和尚道士。魏连殳来了,大家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很爽气地答应了,而且他装殓祖母的时候,非常地耐心,这些都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但更奇怪的是,当一切都正常进行,许多女人又哭又拜,他作为孝子却一声没响,大家都在哭,他不哭,这就引起了“惊异和不满”,等到大家哭完了,要走散了,魏连殳却失声痛哭。“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以后,魏连殳找到了杜师长,一个有权有势的人,他做了杜师长的顾问,这样他就有权有势了,然后他以以毒攻毒的方式来报仇: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给压迫者以压迫,给侮辱者以侮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昔日的敌人纷纷向自己磕头打拱,于是面临着“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我一个复仇之神践踏着所有的敌人,我胜利了,但是我已经真的失败了。因为“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是以背叛我自己和爱我者为代价来取得对敌人的胜利。也就是说,他的复仇就不能不以自我精神的扭曲和毁灭作为代价,并且最后必然导致生命的死亡。最后“我”赶去为魏连殳送终。“死亡的轮回”的沉重阴影笼罩小说人物的命运。

在春天做一些关于春天的事儿。我整理的春游朋友圈说说怎么写,一起来看看吧!喜欢记得点赞哦!

1、聆听岁月,静待花开。

2、桃花含笑春风里,万枝丹彩灼春融。旗袍美女入画卷,人面桃花相映红。

3、春光明媚,万物复苏,鸟儿鸣,虫儿叫,天晴晴朗踏青寻春。

4、在春天里,在春风中,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走着走着花就浓了。

5、一捧春光一树花,正值游园踏春时。

6、美丽的火焰纹包裹着妍丽的花朵,美丽的花束串联成绵延的花海,一路向前。

7、无名野花,开在原野,芳香阵阵,迷人芬芳。

8、无主一枝红,秋来四野空。澄明霜月里,淡淡落西风。

9、百卉千葩枝叶荀,花团锦簇摄心魂。经年幽谷随风舞,近日阡陌紫气醇。玉色丰姿频入夜,琼英璀璨独留馨,朝露相伴映山色,晚辉摇曳谢客门。

10、寒风冷雨百花谢,无名野花坡上黄,古籍早载解百毒,花黄野菊是药材。

11、家花不如野花香,野花让你愁断肠!

12、野花香自度,似识幽人处。

13、春到漫地生,夏临日葱笼。百花香有时,我香到寒冬。

14、时光静好,菜花正黄,走进自然,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15、漫山的樱花开得纷纷扬扬,那亭亭玉立的身姿,迷醉了多少人的心扉,香甜了多少人的梦乡。

16、人间四月芳菲尽,路边野花始盛开。

17、爱上野花,欲断难断。

18、荒野漠漠一小花,可怜四周无邻家。你自哪里落此地明年可否呈芳华

19、樱花,白的似雪,粉的像霞,一朵朵,巧笑倩兮。一簇簇,如云似海。

20、白云悠悠飞满天,轻烟雾转溪水涧,沁香蜂忙金枝蕾,花艳映红醉青山。

21、野花溢香生路边,只可远观莫近前,君若偷尝野花味,毒入膏肓见罗阎。

22、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23、笑看花开是一种心情,静赏花落是一种境界。

24、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5、那粉红色的含羞欲放的花蕾,像是一位可爱的小精灵,在树枝上欢快地跳跃,美丽却更令人企盼。

26、人间最美的地方,我们一起摘过的野花。

27、雪淀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

28、下班路上采一束野花,心情美美哒。

29、小花开点点,笑在草丛间。不与奇葩伍,情倾大自然。

30、踏青,赏花,饮酒,赋诗。人间三月,等花也等你。

31、浅夏,采撷一朵思念的花。

32、拈一朵野花,看花朵流出的泪。

33、美丽可爱的野花,愿你们能够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快乐生活。

34、它们努力生长,向上,向上,向上!它们努力的,将根扎得更深,伸展自己的叶片,用的双臂抵挡侵袭,用意志战胜困难。

35、山野无名骚自身清香幽。不而它争重知足乐优柔。

36、柔的水,柔的风,柔的花…静谧美好!

37、野花的美虽无声无息,却自然生动。

38、春天花儿开,愿你心情慢慢好起来。

39、绝岩峭壁独风骚,千仞无润雨雪浇。香满山原胜国色,花不知名分外娇。

40、我爱缤纷的野花,装扮大地美如画。没有牡丹的名贵,芬芳不如茉莉花;没有桃花那么艳,不比所有的名花。可别看她不起眼,默默无闻自开花。

41、春天来了,百花争艳,赏花心情美,晚饭小酌一瓶。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感咳嗽的病因病机 5 外感咳嗽的症状 6 外感咳嗽的治疗 7 外感咳嗽的分类 71 伤风咳嗽 72 伤寒咳嗽 73 伤热咳嗽 74 伤暑咳嗽 75 伤燥咳嗽 76 伤湿咳嗽 77 风寒咳嗽 78 冷热嗽 79 时气咳嗽 8 外感咳嗽的辨证治疗 81 风寒袭肺 811 症状 812 证候分析 813 治法 814 方药治风寒咳嗽 815 针灸治风寒咳嗽 816 推拿 治风寒咳嗽 817 艾灸治疗风寒咳嗽 818 风寒咳嗽食疗方 82 风热犯肺 821 症状 822 证候分析 823 治法 824 方药治风热咳嗽 825 针灸治疗风热咳嗽 826 推拿 治疗风热咳嗽 827 艾灸治疗风热咳嗽 828 风热咳嗽食疗方 83 风燥伤肺 831 症状 832 证候分析 833 治法 834 方药治风燥咳嗽 835 针灸治风燥咳嗽 836 推拿 治风燥咳嗽 837 艾灸治疗风燥咳嗽 838 风燥咳嗽食疗方 84 凉燥咳嗽 841 症状 842 凉燥咳嗽的方药治疗 85 温燥咳嗽 86 暑湿咳嗽 87 火热咳嗽 88 外寒内热证 9 关于咳嗽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外感咳嗽的穴位 2 治疗外感咳嗽的方剂 3 治疗外感咳嗽的中成药 4 外感咳嗽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外感咳嗽 1 拼音

wài gǎn ké sòu

2 英文参考

exogenous coug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ogenous coug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exogenous cough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外感咳嗽(exogenous cough[1][2])为病证名[3]。是指六*之邪犯肺引起的咳嗽[1][2]。见《景岳全书·杂证谟》。

4 外感咳嗽的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因感受外邪所致[3]。

《医宗必读·咳嗽》:“总其纲领,不过内伤外感而已。风寒暑湿伤其外,则先中于皮毛,皮毛为肺之合,肺邪不解,他经亦病,此自肺而后传于诸脏也。”

《医门法律》卷五:“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

5 外感咳嗽的症状

外感咳嗽其表现为起病较急,声盛而浊,并有外感其他症候,如寒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干、喉痒等[3]。多属实证[3]。

6 外感咳嗽的治疗

外感咳嗽的治疗宜祛邪宣肺为主[3]。

7 外感咳嗽的分类

由于外邪性质和兼感的不同,有伤风咳嗽、伤寒咳嗽、伤热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伤湿咳嗽及风寒咳嗽、冷热嗽、时气咳嗽等[3]。

71 伤风咳嗽

伤风咳嗽为病证名[4]。指咳嗽由外感风邪引起者[4]。《症因脉治》卷二:“伤风咳嗽之症,憎寒,壮热,头痛,眼眶痛,自汗,恶风,鼻塞,涕流,痰结肺管,咳嗽不已。”《明医杂着》卷二:“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方如苏子杏仁汤、羌活汤、干葛汤等[4]。

72 伤寒咳嗽

伤寒咳嗽为病证名[5]。指寒邪外袭皮毛,内入于肺所致的咳嗽[5]。《症因脉治》卷二:“伤寒咳嗽之症,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喘咳。”脉浮紧或浮数[5]。治疗宜分时令,寒伤肺,未郁热者,冬月麻黄杏仁汤;若三时恶寒身热咳嗽,前方加石膏、半夏;寒伤肺,郁而变热者,羌防泻白散等方[5]。

73 伤热咳嗽

伤热咳嗽为病证名[6]。指因湿热行令,热伤肺气所致的咳嗽[6]。《症因脉治》卷二:“伤热咳嗽之症,咽喉干痛,面赤潮热,夜卧不宁。吐痰黄浊,或带血腥臭,烦躁喘咳,每咳自汗。”脉洪数而滑[6]。治疗宜家秘泻白散、柴胡饮子、栀连清肺饮、凉膈散加川贝母、犀角地黄汤加山栀黄芩等[6]。又名热痰嗽[6]。本证可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6]。

74 伤暑咳嗽

伤暑咳嗽为病证名[7]。指感受暑邪所致的咳嗽[7]。多因触冒暑湿,或热甚于中,或气虚身弱,偶感时行,内外相夹,蒸酿胸胃之间,上熏于肺所致[7]。《古今医鉴·咳嗽》:“伤暑咳者,脉数,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症因脉治》卷二:“伤暑咳嗽之症,身热引饮,内热烦躁,外反恶寒,或身痛口渴,咳嗽身倦。”脉濡软或虚或数[7]。若身热引饮,内热烦躁者,用石膏知母汤;身痛口渴,外反恶寒者,十味香薷饮、泻白益元散;外冒暑邪,内伤积热者,凉膈散;脉虚身热,虚身乏之人,清暑益气汤[7]。

75 伤燥咳嗽

伤燥咳嗽为病证名[8]。指天行燥烈,燥火伤肺所致的咳嗽[8]。《症因脉治》卷二:“伤燥咳嗽之症,口渴唇焦,烦热引饮,吐痰不出,或带血缕,二便带赤,喘急咳嗽。”治用石膏泻白散、清燥救肺汤、人参白虎汤等方[8]。《医门法律·咳嗽门》:“伤燥之咳,痰黏气逆,血腥,杏仁萝卜子丸;清金润燥,天门冬丸、牛髓汤;如面目浮肿,蜜酥煎。”

76 伤湿咳嗽

伤湿咳嗽为病证名[7]。指因感受湿邪引起的咳嗽[7]。多由时行雨湿,或坐卧湿地,或湿衣沾身所致[7]。《症因脉治》卷二:“伤湿咳嗽之症,身重身痛,或发热有汗,或面目浮肿,或小便不利,骨节烦疼,气促咳嗽。”脉多濡软、浮缓等[7]。治疗宜燥湿、化湿、利湿为主[7]。兼表证者,用防风胜湿汤;湿热壅肺者,用神术泻肺汤;汗后兼利小便,用通苓散等[7]。

77 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为病证名[9]。指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9]。《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方用五拗汤[9]。《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声重,身热头痛,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冬月风寒外感,形气病气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黄汤。”《类证治裁·咳嗽》:“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本证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等[9]。

78 冷热嗽

冷热嗽为病证名[10]。指感寒受热所致的咳嗽[10]。《证治要诀》卷六:“冷热嗽,因增减衣裳,寒热俱感。遇乍寒亦嗽,乍热亦嗽,饮热亦嗽,饮冷亦嗽。宜金沸草散、消风散各一帖和煎,或应梦人参散,或款冬花散、二母散,仍以辰砂化痰丸、八风丹,或四和丸含化。”热重者,用葳蕤汤去川芎加香豉;失音者用《古今录验》续命汤,轻则消风散[10]。

79 时气咳嗽

时气咳嗽为病证名[11]。指咳嗽由感受时行杂气所致者[11]。《杂症会心录·时气咳嗽》:“今夫天之杂气有各种,人之感受有轻重,其来也无时,其著也无方。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如秋冬之交,咳嗽一症,遍于四方,延门合户,众人相同者,此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其初起恶寒发热,咳嗽咽干,鼻塞声重,头痛身痛,脉浮而数,或细而数。”又称时行嗽[11]。

8 外感咳嗽的辨证治疗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不耐邪侵。一旦遭受外邪侵袭,遂使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使肺气上逆而为咳。由于六*中风、寒、燥、热等邪性质不同,因而临床可出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咳嗽。[12]

外感咳嗽,治宜祛邪利肺。因肺居高位,用药宜清扬,以使药力易达病所;宜重视化痰顺气,痰清气顺,肺气宣畅,则咳嗽易愈。

81 风寒袭肺

外感咳嗽·风寒证(exogenous cough)是指风寒犯肺,以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苔白,脉浮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11 症状

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14][12]。

812 证候分析

风寒袭肺,壅遏气道,肺气失宣[15]。

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故咳而声重、气急;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痰咯稀薄色白;风寒束表则恶寒发热无汗,邪阻经络则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14][12]。

813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14]。

814 方药治风寒咳嗽

三拗汤、止嗽散加减。二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前方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初起风寒闭肺。后方用紫菀、百部润肺止嗽;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祛风宣肺,化痰利咽;白前降气祛痰,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若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以燥湿化痰;若热为寒遏,咳嗽音嗄,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石膏、桑皮、黄芩以解表清里。[14]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

止嗽散(《医学心悟》):荆芥、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百部、紫菀

815 针灸治风寒咳嗽

方一

风寒咳嗽以取风门、列缺、合谷、肺俞等穴为主,均泻,头痛加风池、太阳,形寒无汗加灸大杼、足三里[16]。

方二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12]。取合谷、列缺、肺俞、外关[12]。

随证配穴:头痛者,加风池、上星。肢体痛楚者,加昆仑、温溜。[12]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并可加灸[12]。

方义:外关通于阳维,阳维脉主阳主表,故外关可疏泄阳邪,解表散寒。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两穴相配可表里相应宣通手太阴肺经经气。肺俞可宣肺理气止咳。[12]

方三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风门,咽喉痒加少商放血,鼻塞加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816 推拿 治风寒咳嗽

选穴:天突、中府、身柱、大杼、风门、肺俞、风池、肩井[17]。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以中指揉天突、中府各1分钟。再以两拇指由胸骨剑突沿肋弓分推两胁肋部5~10遍。患者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推身柱、大杼、风门、肺俞,每穴1分钟。用拇指点按风池、风府两穴,每穴操作2~3分钟,以局部酸胀向周围扩散为宜。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拿肩井3分钟,使头部、胸部有轻 为度。[17]

817 艾灸治疗风寒咳嗽

选穴:大椎、风门、肺俞、合谷、列缺、太渊[18]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咳嗽停止、痰液消失后巩固2~3次[18]。

818 风寒咳嗽食疗方

推荐食材:紫苏、杏仁、生姜、干姜、红糖、桂枝等[15]。

推荐食疗方[15]:

1.苏杏汤:紫苏、杏仁各10g,捣成泥,生姜10g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二三次饮用。

2.姜汁糖:生姜10g洗净切片,用白纱布绞汁去渣。将红糖放入锅内加入姜汁,添少许水。将锅置文火上,烧至红糖熔化、黏稠起丝时停火。在一搪瓷盆内涂上热素油,再将熬化的糖汁倒入搪瓷盆内摊平,稍冷后用小刀划成2cm见方的小块即成。每日空腹时服2次,每次5块。

3.甘草干姜汤:甘草10g,干姜5~10g,共煎取汁,日分三次饮用。

82 风热犯肺

外感咳嗽·风热证(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cold syndrome 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heat syndrome[1])又称风热咳嗽,是指风热犯肺,以咳嗽,痰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黄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21 症状

风热咳嗽者,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14]。

822 证候分析

风热犯肺,肺气不清,肃降无权[15]。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或咳声嗄哑,肺热伤津则见口渴,喉燥咽痛;肺热内郁,热熬津液为痰,故痰吐不爽,稠粘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见汗出等表热证;正邪相争,闭阻经络,故身热头痛;热邪泄越,腠理疏泄,则见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皆是风热在表之征。[14][12]

823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14]。

824 方药治风热咳嗽

桑菊饮加减。本方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解表而清风热;桔梗、杏仁、甘草、芦根宣肺止咳,清热生津。亦可加前胡、牛蒡以增强宣肺之力。肺热内盛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咽痛、声嗄配射干、赤芍、挂金灯清热利咽;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酌加南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14]

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滑石、甘草

825 针灸治疗风热咳嗽

方一

风热咳嗽以取风门、肺俞、鱼际、外关等穴为主,咽痛加少商[16]。

方二

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取大椎、曲池、尺泽、肺俞。[12]

随证配穴:咽喉干痛者,加少商点刺出血。汗出不畅者,加合谷。[12]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尺泽可用点刺出血法[12]。

方义: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可疏泄阳邪而退热。曲池为大肠经合穴,与肺经合穴尺泽相配,表里相应以疏散热邪。取肺俞清热化痰。[12]

方三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大椎,咽喉痛加少商放血,鼻塞加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826 推拿 治疗风热咳嗽

选穴:曲池、合谷、大椎、列缺、太渊、肺俞、尺泽、外关[17]。

操作方法:坐位,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推尺泽、太渊穴2~3分钟,然后按揉列缺、外关、合谷穴,每穴1~2分钟。用手掌小鱼际推搓大椎、肺俞以及背部压痛点各3分钟。用按揉法在曲池、合谷两穴操作3分钟,使感应扩散到整个上肢。拿肩井2分钟。[17]

827 艾灸治疗风热咳嗽

方法一[18]

选穴:大椎、肺俞、丰隆、曲池、外关、合谷

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以微红为度,每日1次,病愈即止。

或用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次5~7分钟,每日1次,咳嗽停止、咳痰消失后巩固2~3次。

方法二[18]

选穴:肺俞、太渊、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灸法: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穴8~10分钟,每日1次,咳嗽停止、咳痰消失后巩固2~3次。

828 风热咳嗽食疗方

推荐食材:桑叶、菊花、梨、杏仁、葫芦茶等[15]。

推荐食疗方[15]:

1.桑菊杏仁饮: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共煎取汁,再调入白砂糖。酌量代茶饮。

2.杏梨饮:杏仁10g,去皮尖,除去杂质洗净,梨去皮、核,洗净切片,冰糖捶成屑。将梨、杏仁、冰糖屑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随时饮服。

3.葫芦茶冰糖饮:葫芦茶30~50g,每次用清水3碗,煎取汁约1碗,调入冰糖5g。随量代茶饮用。

83 风燥伤肺

外感咳嗽·风燥证(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dryness syndrome[1])是指感受风燥之邪,以咳嗽,痰少色白,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鼻咽干燥,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31 症状

风燥伤肺者,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尖红,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14][12]。

832 证候分析

风燥伤肺,燥热灼津,肺失清肃[15]。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粘不易咯吐;燥热伤肺,肺络受损,故痰中夹血。本证多发于秋季,乃燥邪与风热并见的温燥证,故见风燥外客,卫气不和的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14]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833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14]。

834 方药治风燥咳嗽

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药用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栀生津润燥清热。若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肺阴;热重者酌加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挟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14]

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豆豉、山栀、梨皮

835 针灸治风燥咳嗽

方一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太溪、肺俞、列缺、照海。[12]

随证配穴:咳血者,加孔最、血海[12]。

刺灸方法: 针用平补平泻法[12]。

方义:取肾经原穴太溪滋肾阴,使津液上济以润肺止咳。肺俞宣通肺气而止咳。照海、列缺为八脉交会穴相配为用,善治喉咙胸膈肺系疾患。[12]

方二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曲池,咽喉痒痛加少商放血,鼻塞加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836 推拿 治风燥咳嗽

选穴:丰隆、三阴交、太冲、行间[17]。

操作方法:按揉丰隆穴3分钟。重按三阴交、太冲、行间,使酸胀感沿经脉向上扩散[17]。

837 艾灸治疗风燥咳嗽

方法一[18]

选穴:陶道、风门、肺俞、膏肓、脾俞

灸法: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穴10~20分钟,每日1~2次,咳嗽消失后巩固灸3~5次。

方法二[18]

选穴:大椎、天突、风门、膏肓、肾俞

灸法:艾炷无瘢痕灸,皮肤感觉灼热即可移走艾炷,每穴5~7壮,每日1~2次,干咳消失后巩固灸3~5次。

838 风燥咳嗽食疗方

推荐食材:桑叶、白萝卜、胡萝卜、蜂蜜、麦冬、杏仁等[15]。

推荐食疗方[15]:

1.桑杏饮:桑叶10g,杏仁6g,天花粉10g,梨皮20g,煎汤取汁。热服,日服3次。

2.红白萝卜蜜膏:白萝卜 200g,红萝卜200g,洗干净,切细丝,用纱布绞挤汁液,放入锅内用中火煎煮沸。加入蜂蜜100mL,继续熬至稠即成。日服2~3次,每次5g。

3.杏仁麦冬饮:杏仁6g去尖,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待皮微皱起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再将麦冬10g挑选干净,去杂质,洗净。杏仁、麦冬共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5分钟、去渣留汁即成。日服2~3次,凉时饮用。

84 凉燥咳嗽

外感咳嗽·凉燥证(exogenous cough with cooldryness syndrome[1])又称凉燥咳嗽,是指凉燥袭表犯肺,以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41 症状

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14]。

842 凉燥咳嗽的方药治疗

治疗凉燥咳嗽,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备注]杏苏散(《湿病条辨》):杏仁、紫苏叶、橘皮、半夏、生姜、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大枣酌加紫菀、款冬、百部等以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散寒解表[14]。

85 温燥咳嗽

外感咳嗽·温燥证(exogenous cough with warmdryness syndrome[1])又称温燥咳嗽,是指燥热犯肺,耗伤津液,以咳嗽少痰,或略有黏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咽痛,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6 暑湿咳嗽

外感咳嗽·暑湿证(exogenous cough with summerheatdamp syndrome[1])是指暑湿伤肺,以咳嗽,咯痰,发热,微恶风寒,头重身困,口渴,烦躁,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7 火热咳嗽

外感咳嗽·火热证(exogenous cough with fireheat syndrome[1])又称火热咳嗽,是指火邪伤肺,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烦渴面赤,胸胁疼痛,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洪数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8 外寒内热证

外感咳嗽·外寒内热证(exogenous cough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heat[1])是指素有郁热,复感风寒,以咳嗽,痰黄,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9 关于咳嗽

咳嗽(cough[1][2])为病名[19]。是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2]。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一种常见病症[16]。

宋以前,咳、嗽同义[19]。《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有声有痰为“咳嗽”[12]。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14]。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本证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发病较急,除咳嗽主症外,常兼见表证,但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慢性咳嗽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脏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成为咳喘。[12]

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凡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文治疗[12]。

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因久咳致喘,表现肺气虚寒或寒饮伏肺等证者,参阅喘证、痰饮。

详见咳嗽条。

10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九子疮的病因病机 41 气滞痰凝 42 阴虚火旺 43 气血两虚 5 九子疮的症状 6 九子疮的诊断 61 初期 62 中期 63 后期 64 辅助检查 7 需要与九子疮鉴别的疾病 8 九子疮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气滞痰凝 8111 症状 8112 辨证分析 8113 方药治疗 8114 针灸治疗 812 阴虚火旺 8121 症状 8122 辨证分析 8123 方药治疗 8124 针灸治疗 813 气血两虚 8131 症状 8132 辨证分析 8133 方药治疗 8134 针灸治疗 814 肺肾阴虚 82 外治法 83 针灸治疗 831 体针 832 火针 833 挑治法 834 割治法 835 瘢痕灸 84 抗痨治疗 9 九子疮患者日常保健 10 医案 11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九子疮的穴位 2 治疗九子疮的方剂 3 治疗九子疮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九子疮 1 拼音

jiǔ zǐ chuāng

2 英文参考

scrof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ervical scrof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adenosis scrofulosa [朗道汉英字典]

crewels [朗道汉英字典]

king’s evil [朗道汉英字典]

lymphoid tuberculosis [朗道汉英字典]

scrofula [朗道汉英字典]

struma [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九子疮为病名,即瘰疬[1]。

瘰疬(cervical scrofula)为病名[2][3]。是指以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累累如串珠,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窦道为主要表现的痨病[4]。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瘰疬俗称瘰子颈、老鼠疮[2]。又名鼠瘘、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1]。小的为瘰,大的为疬[1]。又因其所发生部位的不同而命名各异,如生于颈前属阳明经者,名为痰疬;生于颈项两侧属少阳经者,名为气疬;生于腋下连及胸胁者,名为马刀侠瘿等[5]。瘰疬因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结于颈项而发病,以结核累累成串、溃后脓出清稀、疮口经久不愈为特征[5]。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寒热瘰疬,在于颈项者。”

《薛氏医案·瘰疬》:“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顼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发热,咽项强痛。”

《河间六书·瘰疬》:“夫瘰疬者.经所谓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颈颌,下连缺盆,皆为瘰疬,”

九子疮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4]。

4 九子疮的病因病机

九子疮多因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结于颈、项、腑、胯之间[1]。

九子疮多因体虚气郁、痰浊邪毒结聚经络所致[2]。

九子疮常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以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颈项而成。日久痰湿化热,或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胜肉腐成脓,或脓水淋漓,耗伤气血,渐成虚损。亦可因肺肾阴亏,以致阴亏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结聚成核。

九子疮多因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或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结于颈项而发病。日久结核溃烂,气血两虚,正虚邪恋[5]。

41 气滞痰凝

肝郁伤脾,脾不运湿,痰浊内生,阻于少阳、阳明脉络,结于颈项、腋下遂成瘰疬[5]。

42 阴虚火旺

肝郁化火,久则下烁肾阴,或素体肺肾阴亏,均可导致阴虚火旺,痰火日增,搏于少阳、阳明脉络,结于颈项、腋下[5]。

43 气血两虚

若久病不愈,渐致结核溃烂,脓水淋漓,耗伤气血,正虚邪恋,难以祛腐生肌,致窦道经年不愈[5]。

5 九子疮的症状

九子疮多发于颈项及耳的前后,圆核累累如串珠[2]。临床见圆核三、五枚串生,位于一侧颈项及耳后,甚至连及胸腋[2]。

初生如豆,数目不等,不红不痛无热,渐大如李增大串生,坚硬但可推动[2]。

后期微觉疼痛,结块粘连,推之难移[2]。

将溃时皮色紫红,溃后流出脓汁,稀薄而夹有败絮样物,收口缓慢,常此愈彼溃,久难收口而形成瘘道[2]。

6 九子疮的诊断

九子疮好发于颈项及耳前、耳后的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颌下、锁骨上及腋窝等处者。

61 初期

颈部一侧或双侧,结块肿大如豆,较硬,无疼痛,推之活动,不热不痛,肤似正常。可延及数日不溃。一般无全身症状。

62 中期

结块逐渐增大,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结块亦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块,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若液化成脓时,皮肤微红,或紫暗发亮,扪之微热,按之有轻微波动感。部分患者有低热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63 后期

液化成脓的结块经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脓液稀薄,或夹有败絮样坏死组织。疮口呈潜行性空腔,创面肉色灰白,疮口皮色紫暗,久不收敛,可以形成窦道。此时部分患者出现低热、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或出现盗汗、咳嗽、潮热等症:如脓水转稠,肉芽转成鲜红色,表示将收口愈合。

64 辅助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红细胞沉降可增快。脓液涂片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菌,必要时可作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本病。

7 需要与九子疮鉴别的疾病

失荣: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口腔、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可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固定不移;溃破之后如石榴样,血水淋漓;常伴头痛、鼻衄。

8 九子疮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1]。后期以滋补肺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沙参、麦冬等[1]。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1]。

811 气滞痰凝

瘰疬·气滞痰凝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phlegm coagulation)是指气滞痰凝,以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苔薄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4]。

8111 症状

结块肿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腻,脉弦滑。

多见于瘰疬初期(结节期)。肿块坚实,全身症状不明显,苔薄腻,脉弦滑[5]。

8112 辨证分析

情志内伤,肝气不舒,脾失健运,痰热内生,随经络循至颈部,痰凝气结而成结块;病在初期,尚未化热,故皮色不变,不热不痛;苔腻、脉弦滑为气滞痰凝之象。

情志不畅,肝郁及脾,脾失健运,蕴湿生痰,阻于少阳、阳明经脉,聚而成块,故肿块坚实。此时正气未虚,邪势尚轻,故全身症状尚不明显。苔薄腻、脉弦滑,为气滞痰凝之象。[5]

8113 方药治疗

治法: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8114 针灸治疗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5]。

选穴: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肩井、天井、章门、丰隆、肘尖、阿是穴[5]。

随证配穴:若结核发于颈项两侧及腋下者,加翳风、足临泣。若结核发于颌下、项前者,加臂臑、大迎。若伴有胸胁胀痛者,加阳陵泉。伴脘痞纳呆者,加中脘、足三里。[5]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或加灸。

方义:取手少阳经合穴天井,以疏通三焦经气,开郁散结,为治疗瘰疬的经验穴。肩井可疏通少阳经气,以达行气散结化痰之功。章门为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的交会穴,又为脾的募穴,既能疏泄肝胆经气,又能化痰散结而消瘰疬,故《针灸甲乙经》载有:“章门主治马刀肿瘘”。丰隆能运湿化痰散结。肘尖是经外奇穴,为少阳经所过,用灸法可化痰通络,《疮疡经验全书》载有“肘尖治瘰疬已成未成,已溃未溃”,为治疗瘰疬的经验穴。阿是穴疏通局部气血。[5]

812 阴虚火旺

瘰疬·阴虚火旺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4]。

8121 症状

结块逐渐增大,皮肤粘连,皮色暗红;全身见潮热、盗汗、咳嗽或痰中带血丝,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多见于瘰疬中期(脓肿期)。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伴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5]。

8122 辨证分析

肺肾阴虚,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与虚火互结而成结块;阴虚火旺,则潮热;虚热迫津外泄,则盗汗;虚火伤肺络,故咳嗽,痰中带血丝;虚火内扰心神,则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肝郁日久化火,未得及时治疗,灼伤肾阴;或素患肺痨,肺肾阴虚,均可导致阴虚火旺,虚火煎液成痰,痰火搏于少阳、阳明脉络,结于颈项、颌下等处,致结核日趋增大。湿痰属阴,其性粘滞,与虚火相搏,则结核皮色暗红而与皮肤粘连。阴虚火旺,虚热内蒸,迫液外泄,故见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5]

8123 方药治疗

治法: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

8124 针灸治疗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散结[5]。

选穴: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天井、少海、三阴交、太溪、百劳[5]。

随证配穴:若伴有潮热盗汗者,加阴郄、膏肓。兼见咳嗽者,加列缺、肺俞。[5]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5]。

方义:三阴交、太溪用补法以滋阴降火,乃“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天井用泻法,能清热化痰,散结消瘰。百劳为经外奇穴,少海为手少阴经穴,均用平补平泻法,能补虚降火除烦,止盗汗而化痰浊,为治疗瘰疬的经验穴。[5]

813 气血两虚

瘰疬·气血两虚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血两虚,以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舌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4]。

8131 症状

溃后或经切开后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或夹败絮样物,创面灰白,形成窦道,不易收口;兼见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胃纳不香;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多见于瘰疬后期(破溃期)。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5]

8132 辨证分析

气血不足,不能酿化为脓,故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则见面色苍白,头晕;脾失健运,则胃纳不香,精神疲乏;舌质红、苔薄、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瘰疬久延,局部溃烂,脓水淋漓,久不愈合。此时邪毒已衰,正气已耗,气无所主,血无所生,阴阳俱虚,故虽疮破脓出,但脓出清稀,且夹有败絮样物。久病气血亏耗,形体失养,神气不充,故消瘦神疲。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均为气血两虚之象。[5]

8133 方药治疗

治法:益气养血。

香贝养营汤加减。

8134 针灸治疗

治法:补气养血[5]。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足三里、三阴交、膏肓、百劳、气海、膈俞[5]。

随证配穴:伴虚热者,加陶道、太溪[5]。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或加灸[5]。

方义:足三里、三阴交,以加强气血生化之源。膏肓、百劳可疗诸病百虚。膈俞为血会,配气海补气血两虚。加灸气海、膏肓可振奋元气,扶正祛邪,祛腐生肌。[5]

814 肺肾阴虚

瘰疬·肺肾阴虚证(cervical scrofula with lung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肾阴虚,以结核累累成团块,移动性差,久则皮色转暗红,成脓溃破,脓稀薄,形成窦道,伴身体羸瘦,咳嗽痰红,潮热盗汗,口干颧红,遗精、经闭,舌质红,光亮少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瘰疬证候[4]。

82 外治法

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1]。

初期局部结块处可敷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

中期外敷冲和膏,如脓成未熟可用千捶膏。若脓已熟宜切开排脓,创口宜大。

后期用七三丹或八二丹掺于药棉纳入溃口,外敷红油膏或冲和膏。如肉芽红活,脓腐已尽时,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如有空腔或窦道时,可用千金药线,也可用手术方法将坏死组织清除。

拔核疗法:适用于肿核较小,不能内消。体质尚好者。用白降丹少许掺于太乙膏上,盖贴于结块处,每3天1次,结核小的7天左右脱落,大的10天左右可将结块拔去。待结核脱落后,可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因所用药物有很大 性,故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对结块较大而深在的,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或年老体弱的,均不宜使用本法。

8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其中火针与灸法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但火针针刺不宜太深,《针灸大成》有“切勿太深、恐伤经络”的记载,应慎之[2]。

对已化脓者,局部不宜直接针刺;对已破溃者,应配合外敷药物;久不收口者,局部配合温和灸,有利疮口收敛[2][2]。

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劳[2]。

831 体针

取天井、百劳、肘尖等穴为主,瘰疬局部用隔蒜灸[2]。颈部瘰疬者加臂膈透曲池、手三里;耳项部瘰疬者加翳风、支沟、足临泣;腋下瘰疬者加肩井、少海、阳辅[2]。

直接刺入肿大的结块,配肝俞、膈俞,每日1次,中等 。对已成脓的不宜应用。

832 火针

方一:火针加热后自结核正中刺入核心,每核1针,隔2~3日1次[2]。

方二: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按火针操作方法,每次选2~4穴,采用速刺疾出方法,每周1次,3~5次为1疗程。[5]

方三:取病灶局部,肿块结节型者,于最早出现或最大结节肿块的上、中、下各刺1针,快刺疾出,刺入核心或基底部;肿块已化脓未溃者,用粗柄火针直刺病灶中心,使脓液尽快排出;已溃破者,在破口周边05cm处用火针浅围刺;有窦道渗出形成瘘管时,用相应长的火针直刺管腔。每周1次,3~5次为1疗程。[5]

833 挑治法

方一:在肩胛下角以下的背部脊柱两侧寻找小米粒大,略高于皮肤的红色小点或压痛点,用粗针挑破并挑出皮下纤维样物的根[2]。隔3~5日1次[2]。

方二:先在肩胛下方、脊柱两旁找寻结核点(略高于皮肤,色红,指压不褪色的即为结核点)进行挑治;也可在肩井、肺俞及其附近进行挑治。

方三:取正坐位,从胸6~9旁开15寸的区间内寻找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局麻,用手术刀横向切开皮肤约05cm,再用消毒三棱针于切口处将白色纤维逐一挑断,直至脂肪处。术毕缝合切口,涂上碘酒,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间休1周。本法适用于结节期,皮肤有炎症者禁用。[2]

834 割治法

选膈俞、肝俞两穴,消毒后在局麻下用手术刀切开穴位表皮1~2厘米长,取出皮下脂肪少许,术毕缝合[2]。每周1次,每次1对穴[2]。

835 瘢痕灸

取瘰疬穴(定位:以患者中指末端至肘横纹长度为标准,从长强穴沿脊柱正中线向上量至标准长度的端点,再作垂直于该线的水平线,其长度以患者的口角间距为准,水平线左右等距,其端点即是瘰疬穴),按瘢痕灸法程序操作。用黄豆粒大小的艾炷5~10壮直接灸,灸后用硼酸软膏外敷,以防感染。每灸1次需间休2个月。[5]

84 抗痨治疗

进行正规抗痨治疗,持续1年左右。可口服异烟肼1~2年,或配合肌注链霉素1~2月。

9 九子疮患者日常保健

1.保持精神愉快,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适当增加营养,忌食辛辣 性食物。

3.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

10 医案

例1.己巳岁,尚书王西翁乃爱,颈项患核肿痛,药不愈,召予问其故。曰颈项之疾,自有各经原络井俞会合之处。取其原穴以刺之,后果随针而愈,更灸数壮,永不见发。大抵颈项乃横肉之地,经脉会聚之所,凡有核肿,非吉兆也,若不究其根,以灸刺之,则流窜之势理所必致矣。患者慎之。(针灸大成)

例2.张××,男,17岁。左颈项瘰疬急性发作,引起高热,肿块直径15cm。白细胞计数138×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85。患者神清烦闷,两脉弦滑,苔薄白。脉证合参为少阳风热与厥阴郁火互结而成。治疗:取手足少阳之会穴翳风、肩井,用泻法久留针,以疏风热而散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