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流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古籍的流传,第1张

古籍的流传形式古今很不相同,简策时代的古籍是以单篇流传;纸普遍使用之后,由于书写工具的改进,古籍开始以“集”的形式流传;雕版印刷盛行之后,古籍便以整部的批量流行了。

简策时代的古籍所以是单篇流行,主要是因为文字的载体──竹简太笨重。从出土的秦汉竹简看,通常每枚竹简只容纳三十或四十个字左右。即以四十个字算吧,一篇一万字的文章就需要二百五十枚竹简,这就是说,一部五十万字的书,就需要一万二千五百枚竹简,这无论从体积上说还是从重量上说,都是十分可观的。这就决定了当时的书籍,只能是以一篇为单位流传。例如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他在同书《老子韩非列传》亦说,韩非“故作《孤愤》、《王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迁所列举的,都分别是今天《管子》、《韩非子》两书中的篇名,很可说明当时的书籍的单篇流行的事实。古籍的单篇流行,带来了下列后果:①一个作者的书,读者所得篇章有多有寡,不相统一;②一部完整的书,由于单篇流传而容易散佚,而且大都是整篇整篇的散佚。如《史记》一百三十篇,从司马迁写成,到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时,就已有“十篇有录无书”,即是典型的事例。

魏晋之时,纸作为一种轻便的书写工具,已逐渐普遍使用。

晋人传咸称纸“含章蕴藻,实好期文”。并说纸有“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的优点(以上引文均见《纸赋》)。这样,古籍就改变了过去单篇流行的形式,而以多篇集在一起,即“集”的形式流传了。《四库总目》“别集类”的上序说:集……其自制名者,则始张融《玉海集》,其区分部帙,则江淹有前集,有后集;梁武帝有诗赋集,有文集,有别集;梁元帝有集,有小集;谢有集,有逸集;与王筠之一官一集,沈约之正集百卷,又别选集略三十卷者,其体例均始于齐梁。盖集之盛,自是始也。(卷一四八、集部、别集类)

“集”的流传形式,大体有下列特点:①一个人的著述较为集中,为研读一个人或一个学派的著述提供了方便;②文集或诗集大都由作者或作者的亲属、门弟子编定、较为可靠;③由于“集”的容纳量视简策的单篇大大加大,钞写并不容易,故书籍很受人珍视,往往一书而几代相传,反复校勘,绝少讹误,精本较多。

自唐以后,雕版印刷盛行,书籍不仅一改而为批量流行,而且,它还作为商品进入了交易市场。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是:①书籍很容易得到;②刻版尚有讹误,则广为扩散,甚至以讹传讹;③由于商人刻书以盈利为目的,粗制乱造者往往有之。鉴于这种情况专门研究和品评版本优劣的版本学便应运而生;同时,校订文字讹误的校勘学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风靡世界的中国8大古籍

《三字经》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儿童道德丛书之一。

《道德经》 在美国已成为研究东方伦理思想的必修课,宗教人士对它也有浓厚兴趣。

《菜根谭》 被日本人奉为集儒、道、佛教精神思想为一体的经典佳作。

《红楼梦》 有日、英、法、德、荷兰等译本,不少国家对《红楼梦》的研究和探讨日益深入。

《孙子兵法》 为国际军事战略学界所重视,也被世界各国的企业家视为指导现代社会经济管理、经营战略的重要准则。

《三国志》 以其为题材的漫画在日本备受青睐,日本人认为,仔细阅读《三国志》能给人以生活的启迪。

《易经》 十七世纪传入欧洲,著名的计算机二进制就是根据《周易》发明的。

《唐诗》 近年来风靡世界,西方研究唐诗的专著目前已逾百种。

中国优秀的古典书籍种类有很多,思想哲学方面,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吕氏春秋,军事方面,孙子兵法,太公兵法,六韬,三略,历史政治方面,国语,尚书,战国策,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