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文化知道多少——我国龟文化的发展历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龟文化知道多少——我国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1张

  我国古人对龟类是崇拜有加的,而且龟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龟堪称位尊身高,被人们看做是吉祥如意、刚颜不屈、先知先行的动物,龟与龙、凤、麟合称四灵,在所谓的四灵之中,龙﹑凤﹑麟都非现实存在的神话动物,而龟却是其中唯一现实存在的爬行动物。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龟是吉祥动物,与鹤同为长寿的象征。亦常以龟龄鹤寿来喻长寿。在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龟鹤齐龄图案也是经常使用的装饰题材。在古人诗文中,也往往将龟与寿联系在一起,寄寓美好。如唐人白居易诗《效陶潜体》中有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句,李商隐《祭张书记文》中有神道甚微,天理根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句。

  一、 龟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代把对龟类崇拜推至高峰,把它的灵威用于皇权的方方面面。将传统的调兵遣将的虎符改为龟符,北方边陲的都护府改名为龟林府。武则天执政时,五品以上的官员都佩戴一种龟形的小袋,名为龟袋,龟袋上分别饰有金、银、铜三种金属,即金龟袋、银龟袋、铜龟袋,以区分官员品级的高低,而他们死后可赐以龟驮碑而流芳千古。在唐代,龟文化还传播到邻国,特别是日本。

  二、 金龟婿的由来

  春秋时代,将军的大旗上大都绣有龟类的形象,以示先知先行。汉代,五品以上文武百官赐以龟纽印章,为皇威的象征,官禄的标志,连调动军队所使用的兵符也称之为龟符,罢官时被称为解龟。因为金龟是高官的官印,所以女子的丈夫位居高官,就称之为金龟婿。

  因为人们认为龟有预测吉凶的灵性,龟还被看作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古时候,在举行重大活动之前,巫师都要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上爆裂的纹路来占卜吉凶,所以龟有灵龟、神龟之称。现在有些沿海的渔民视它为吉祥之物,常把捕获的海龟送回它可爱的故乡大海。

  我国古代有用龟的背甲来占卜的习惯。占卜时灼龟甲看龟甲的裂纹走向来判断吉凶祸福,《左传》中就有龟兆告吉的记载。特别是在商代,科学不发达,不仅奴隶主信鬼神,老百姓也信。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细节,如祭祀、征伐、田猎、出入、年成、风雨、疾病等都要用甲骨占卜吉凶,并把占卜的结果看成是上帝和祖先的神意指令,必须遵照执行,不得违反,否则会化吉为凶,大难临头。在商代,还专门设有问卜的机构,由卜官来掌管占卜之事。

  四、 龟类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龟类在我国古代哲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从战国始,阴阳五行学说兴起,它最早把宇宙物质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龟不但代表着元素中的水,还表示着颜色中的黑,占据着方位上的北,象征着品德中的智。古天文学家曾把星星划分为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分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而玄武就是乌龟。

  五、 古代的货币龟贝

  我国古代认为龟类是稀有贵重的,因此以龟贝为货币。《史记·平准书》记载: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至秦而废,后王莽建立政权复做龟贝之品,有元龟、公龟、侯龟、子龟、大贝、壮贝、么贝、小贝等(见《汉书·食货志下》)。

  《汉书·食货志》还记载:汉武帝时造龙文、马文、龟文之币,龟文者直三百。

  六、 龟甲上的文字甲骨文

  殷商时期,人们将占卦的内容刻于龟板上,从而留下甲骨文。清朝光绪年间,甲骨文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迄今历史学家还根据甲骨文来认识上古的故事。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七、 龟常用俗语

  乌龟抬轿子 硬顶硬扛。(比喻态度生硬顶撞,对抗。)

  乌龟掀掉大石板 全身都轻松。(比喻解除压力轻松了)

  龟婆龟婆信口开河。(比喻顺口胡说)

  乌龟爬门槛 就看此一跌。(比喻事情到了关键时刻)

  乌龟不笑鳖,都在泥里歇 (比喻都是一样的货色。)

  不入龟门,不生鳖气(比喻二人关系不太好,存在一定的情绪,一见到面就生气)

  气死乌龟当鳖卖(比喻一定要把你整得自觉自愿的降低身价,高档的东西当作低档货卖)

  龟进了瓮 (比喻落入圈套或陷入绝境)  龟走龟路,鳖走鳖路 (比喻各走各的门路)

现代人谈及乌龟,多有贬义内涵。如“缩头乌龟”,形容他人胆小;又如“当龟”,指家风不正。可见在世人心目中,乌龟多有不好隐喻。究其原因,这是古人对于乌龟的看法所导致。元代时还有歌谣称:“宋后无人敢名桧,入元龟字有恶名。”众所周知,秦桧是南宋初年著名奸相,其小人行径引无数士子为之鄙夷。因此南宋之后,无人再以“桧”字为名。

秦桧有此遭遇,尚在情理之中,可乌龟自入元后便有恶名,着实令人感到疑惑。性格温和,还象征长寿之意的乌龟,何以沦落到这般境地呢?

一、元代之前的乌龟:代表长寿,有祥和之意

纵观元代之前的龟形象,多有神圣之意。比如祭祀称为“龟祭”,象征帝位之鼎称为“龟鼎”,可见乌龟有“天授神权”之隐喻。又比如古代官印叫“龟印”,古代钱币叫“龟币”,古代铜镜叫“龟鉴”,可知乌龟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事实上,古人对乌龟多有崇拜心理。在上古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总能见到乌龟的身影。《太平御览》中提及,天皇伏羲推演万物规律时,有“灵龟负河图”,于是八卦自成。而据《尚书·中候》记载,周公作礼之时,“有玄龟青纯苍光,背甲刻书,上跻于坛”,于是周礼也自成。

从伏羲八卦与周公之礼中能看出,乌龟总是承载古人的美好夙愿。按照科学角度,这两则史料自然不可尽信,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乌龟的崇拜现象。另外,在女蜗补天、大禹治水、仓颉造字等传说故事中,乌龟也时常出现。这足以说明,在古人想象中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乌龟总能发挥出重要作用。

当乌龟走入现实,被普罗大众接受时,它也自然衍生出许多吉祥的含义。其中长寿之意,最为普及。《史记·龟策列传》提到,乌龟“寿蔽天地,莫之其极”。在中原以及长江下游地区,有一种传统习俗,长者往往在孩子后脑勺处留一绺长发。因为它看上去像是龟尾巴,因此又被叫做“乌龟梢”或“百岁毛”。

此外,乌龟也代表祥和,有辟邪之意。北宋初年,朝中出了一位铁面御史,名叫赵抃。此人嫉恶如仇、明断是非,且从不攀附权贵。每次他调任外地之时,总会带上一龟一鹤一琴。“琴鹤”意象,在古代多象征君子之风;而赵抃这位百姓口中的“琴鹤知府”,之所以还带上乌龟,便是取其祥和吉利的含义。

综上,元代之前的乌龟,有长寿祥和之意,且受到无数文人与百姓追捧。

二、元代以降的乌龟:跌落神坛,受万般冤屈

元代以降,乌龟跌落神坛,不再受到世人喜爱,反而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动物。为何说元代是乌龟形象的转折点呢?不妨参见下述两例:

其一,古代官印多为龟钮。《后汉书·舆服下》记载:“太子及诸侯王,金印龟钮。”不仅是太子与诸侯,凡二千石或以上的高官,都享受“银印青绶,皆龟钮”的待遇。但这种情况,到元代戛然而止。元代官印无论品阶如何,皆以三台直钮作为主要形式。可见率先对乌龟进行贬损的,便是元代统治者。

其二,以龟为名成为历史。纵观元代之前,以龟为名者大有人在,如李龟年、陆龟蒙等。南宋太学生刘应龟,应当是史料记载中最后一位以龟为名的文人。在忽必烈登基后,刘应龟进入南山隐逸,从此不闻世事。而文章开头也提到:乌龟与秦桧已经成了后世之人取名中的两个忌讳。由此可见,乌龟的恶名已经自上而下,从而广泛传播在民间了。

上述可见,乌龟形象的急转而下,的确是元代以后发生的现象。那么象征长寿祥和的乌龟,何以在元代遭受如此大的委屈呢?

究其根本原因,应当是元代统治者对乌龟的不喜导致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文明不同。中原社会,是农耕文明,崇尚远古四灵,即龙、凤、麒麟与龟。反观蒙古族,则是传统的游牧文明,在他们崇尚的“十象”之中,并无乌龟存在。而且在远古四灵之中,前三者都是虚物,只有乌龟真实存在,因此它最容易受到攻击。

二是理念不同。南宋不少主战派,都是龟文化的信仰者。如主战派代表张九成,便受其师杨龟堂影响,行事作风极为强硬。如此一来,蒙古人进入中原,花费了颇为惨重的代价。因此蒙古人入主中原后,自然不能坐视旧宋之人再图妄念。于是他们从精神信仰上入手,借乌龟形象之贬损,来打击文人气节。

除此之外,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古人对乌龟的认识逐渐清晰与了解。因此在唐宋之际,乌龟的神秘面纱,便已经被揭开了。唐代诗人皮日休《嘲归仁绍龟诗》中说:“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

可见乌龟在唐代,便已经有胆小怕事之意了。但需要指出的是,唐代皇族依旧重视龟文化的崇拜。他们改虎符为龟符,改北方都护府为龟林府,说明龟文化的崇拜之风,依旧在世人心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经过元代统治者的刻意贬损,乌龟形象迎来反弹,从而被加深了贬义内涵。

而真正让乌龟彻底跌入泥潭之中,还是一桩冤案。

三、史上最冤的动物,以讹传讹,平白遭骂名

在吴中旧地,人们常常把头戴绿头巾者与娼夫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现代人说的“绿帽子”。但不幸的是,吴中地区的江流中,生活着一种绿毛龟,于是有人强行解释,认为乌龟头部上的那道绿色斑纹,便是指代绿头巾。

以讹传讹之下,乌龟竟然成了娼夫的代名词。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一首《败家子孙诗》中这般写道:“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陶宗仪还作注说:“妻有外遇,龟喻其夫。”可见在元明之际,乌龟被人们视作娼夫,从而遭受万般骂名。

直到现在,依旧有人以乌龟作羞辱性词语。可见史上最冤屈的动物,当属乌龟莫属了。

要说古往今来第一的背锅勇士,最能抗的莫过于龙族出身的赑屃(bìxì),也叫霸下,在各种古籍记载中,有的说他是龙子中的老大,也有说是老六的!这是一种龙头龟身,体积庞大的神兽,传说它经常把三山五岳抗在身上到处移动!力气真的大的惊人!

在远古传说中,赑屃可不像现在的乌龟一样行动缓慢,人家可是一个急先锋,跋山涉水,开山劈石,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当时正逢大禹整治黄河水患,遇到赑屃肆虐,于是出手收服了它,征用它来疏通河道,引流湖泊,历时数十年,在赑屃帮助下,大禹才将黄河水患平定下来,天下也渐渐进去繁荣时期!

做完苦力赑屃呢?大禹想到赑屃不是凡兽,有龙族血脉,擅自放其离去恐怕又生出事端来,但是它为治理水患立下大功,于是派人取来巨石将赑屃治水时立下的功劳一一记载在石碑上,之后亲自将这份丰功伟绩赐给赑屃,让其将功劳碑负于背上,供天下人膜拜瞻仰!

说来也怪本来横行天下的赑屃,自从负上自己的功劳簿却变得行动迟缓,慢慢悠悠的了!赑屃还沉浸在自己伟大的功劳里,却不想已经中了大禹的圈套,身上的石碑再也甩不掉了!自此以后,后世的人也把碑文的底座做成赑屃的样子,现在的名胜古迹里还经常能看到背负碑文的赑屃!

俗话说的王八驼石碑,就是说的赑屃背负功劳簿的故事,中华文化深远悠长,每一个既定的生活常识之中,都有数千年传承而来的深刻内涵和寓意!这样的历史沉淀反哺现在,总是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不是吗?赑屃心声:“我要这石碑有何用,我当这乌龟又如何,如此功劳,爱恨难抛,这一背,叫我背锅大王,”

  古代以龟为高贵。汉代丞相、列侯、将军等所用的金印,印钮都是龟形;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大官,所用银印,印钮也是龟形。小官的印章还不让用龟形呢。唐代也规定,五品以上的大官,墓前的石碑可用龟,就是龟驮石碑;五品以下的官,墓前石碑的碑基,不能刻成龟形,只能刻成别的模样。还有,唐代的职官原来佩的是鱼袋,武则天天授二年,改佩鱼袋为佩龟袋。当时,把龟看作是高贵的、神圣的东西。 其原因有:

 一是因为乌龟长寿,它能忍饥渴,长期不饮不食都没有关系,生命力极其强盛,它的寿命可达百岁以上;

 二是古代以龟壳为货币,龟是财富的象征。《汉书·食货志》记载:龟宝分四品:元龟、公龟、侯龟、子龟。龟是财宝,人们视它为宝贝;

 三是龟壳是占卜的工具,又是记载文字的工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因为这些缘故,古代人视龟为宝。

古代墓碑底下的是龟趺,又称为“赑屃”,霸下等,在中国神话中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六。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其背亦负以重物,在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却个个不成龙,龟趺虽然有着龙的血脉,却长得像斑鳖。传说它常常背负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中兴风作浪,后来被治水的夏禹收服,帮助夏禹推山挖沟、梳理河道,为夏禹治水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但是夏禹治水成功后,又担心龟趺本性复发,于是夏禹将龟趺治水的功绩制作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石碑,让龟趺驮着。如此一来,沉重的石碑压得龟趺无法随意乱走,也就避免了它再次兴风作浪。因此,中国古代墓碑和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龟趺形状。

以神话典故中龟趺背负着功绩石碑象征墓碑是逝者功绩成就的标志,值得流芳百世;“龟趺”是有着真龙血脉的神兽,身份高贵,以它为墓碑形制可以体现逝者的身份尊贵。

扩展资料: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著,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中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因为碑首常以螭首雕饰,故又称螭首龟趺。螭首是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

古代墓碑采用“螭首龟趺”的形制,不仅具有实际的美观装饰作用,而且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它是中国神话传说和龙文化作用于民间立墓碑习俗的表现之一,体现了中国墓碑文化的民族特色。

-龟趺

人民网-漷县出土重量级汉白玉“王八驮石碑”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