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典籍——天工开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6收藏

古文典籍——天工开物,第1张

冶铸

原文

宋子曰:首山之采,肇自轩辕①,源流远矣哉。九牧贡金,用襄禹鼎②,从此火金功用日异而月新矣。夫金之生也,以土为母,及其成形而效用于世也,母模子肖③,亦犹是焉。精粗巨细之间,但见钝者司舂,利者司垦,薄其身以媒合水火④而百姓繁,虚其腹以振荡空灵⑤而八音起。愿者肖仙梵之身⑥,而尘凡有至象。巧者夺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⑦,即屈指唱筹,岂能悉数!要之,人力不至于此。

注释

①首山之采,肇自轩辕:轩辕:黄帝。《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②九牧贡金,用襄禹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万物而为之备。”九牧:九州之方伯。用九州所贡之铜铸九鼎以像九州之物。

③母模子肖:按五行说,金生于土,故前云金“以土为母”,而浇铸金器则先以土为模范,故又云“母模子肖”。

④薄其身以媒合水火:以金锻为刃器,铸为炊具,可为人获取食物,烹制于水火之中。

⑤虚其腹以振荡空灵:以金铸为钟镩之属,可以发声传远。

⑥愿者肖仙梵之身:有信仰者可以金铸仙佛之像。

⑦夺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上清:铜钱之代称。故事有钱精为上清童子之说。泉:即钱。

译文

宋先生说:相传上古黄帝时代已经开始在首山采铜铸鼎,可见冶铸的历史真是渊源已久了。自从全国各地(九州)都进贡金属铜给夏禹铸成象征天下大权的九个大鼎以来,冶铸技术也就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了。金属本是从泥土中产生出来的,当它被铸造成器物来供人使用时,它的形状又跟泥土造的母模一个样。这正是所谓“以土为母”,“母模子肖”。铸件之中有精有粗,有大有小,作用各不相同。君且看:钝拙的可以用来舂东西,锋利的可以用来耕地,薄壁的可以用来烧水煮食而使民间百姓人丁兴旺,空腔的可以用来振荡空气而使声波振荡,美妙的乐章得以悠然响起。善良虔诚的信徒们模拟仙界神佛之形态为人间造出了精致逼真的偶像,心灵手巧的工匠抓住天上月亮的隐约轮廓而造出了天下到处流通的钱币。诸如此类,任凭人们屈指头、唱筹码,又哪里能够说得完呢?简而言之,这些东西纯靠人力是办不到的。

麸子心语:

有方向的忙碌亦或是休闲,生活都会是饱满、充实的。时光的质感你感受到了吗?如流沙?如绸缎亦或是巧克力般丝滑?更可以如陈年的老茶。

每天10分钟,轻松学写作!

导读:《开工开物》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一分钟了解典籍纲要 ,三分钟积累历史素材,五分钟记住精华词汇。

《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浩如烟海的科技典籍的积累,先秦时期的《考工技》,东汉科学家张衡的天文学著作《灵宪》,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等等,它们都是我国科技史的坐标,不仅构建了璀璨的中华科技文明,在文化交流中远播海外,造福了世界。

宋应星,明朝科学家。出生于江西士大夫家族,勤奋好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一心读取功名的其他人不同,他认为田间地头也有大学问,青年立志写一本利益国家,利益百姓的书。他经六次科考而不中,在赶考途中走访民间百姓,了解百姓生活和生产技术并记录下来,历经多年,终写成了科学巨著《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序里最后一句话:“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体现了宋应星不计功名、造福后世的人生志向,以及 格物致知,经世致用 的科学态度。

“天工开物”名字来源于两部典籍,“天工”来自《尚书》:“ 天工 人其代之 ”(自然的职责由人代替),"天工"指自然的职责,或者自然的能量。“开物”来自《易经》“开物成务”,“开发万物,成就万物”的意思。“开工开物”四个字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力相配合的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这部书里的思想精髓。

“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讲的是人不能靠自身长期生存,必须要靠五谷才能生存下去,而五谷必须靠人种植才能生长。同样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民本思想

《天工开物》第一卷《乃粒》,是从《尚书》”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于是百姓都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也得到治理)这句话而来。把《乃粒》作为第一卷,体现了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

从神农到后稷,从宋应星到袁隆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把“重农固本”视为“ 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一代代人殚精竭虑,致力于提高农业技术,正是“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本思想的体现。

古人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300多年后,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10多亿人吃饭的问题,而且为终结全人类的饥饿作出巨大贡献。

以《天工开物》传承科技传统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用一粒种子造福世界的现代科学家袁隆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禾下乘凉,天下富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的追梦人,始终秉持着用科技造福民族,造福世界的梦想,在科技强国道路上砥砺前行,前仆后继,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两弹一星”研制成功、高铁速度接连刷新、运载火箭不断发展、“墨子号”“中国天眼”向宇宙更深处探索中华民族正一步一步把发展科学,利益民生,造福人类,促进文明的梦想变成现实。

每天10分钟,轻松学语文! (公号:红蓝字)

典籍里的中国之《天工开物》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天工开物》作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初版《天工开物》距今已有三百八十四年,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科学态度,迸发着熠熠生辉的智慧光芒。

禾下乘凉,天下富足,是两位相隔了三百多年的中国科学家心里共同的梦。戏剧的结尾,宋应星穿越到现代,与袁老跨越时空的握手,那一刻真的破防了,谢谢他们让天下食有所依,如今三百年后,袁隆平院士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

,不仅解决了中国10多亿人吃饭的问题,而且也为终结全人类的饥饿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古人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正一步步把发展科学,利益民生,造福人类,促进文明的梦想变成现实。让我们一起从历史汲取养料,向未来坚定前行!

经典语录: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天工开物·乃粒》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天工开物·序》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天工开物·序》

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天工开物·佳兵》

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 、景德镇之产也。——《天工开物·陶埏》

凡京师为军民集区,万国水运以供储,漕舫所由兴也。——《天工开物·舟车》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古有屈原《天问》,后世登月问天,壮哉!妙哉!

天工开物 建筑十书 营造法式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1]

陶埏(一)

原文

宋子曰:水火既济而土合②。万室之国,日勤千人而不足③,民用亦繁矣哉。上栋下室以避风雨,而瓴建④焉。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而城垣雉堞⑤,寇来不可上矣。泥瓮坚而醴酒欲清,瓦登⑥洁而醯醢⑦以荐。商周之际,俎豆⑧以木为之,毋亦质重之思耶⑨。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⑩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岂终固哉?

这个神奇的草花,居然是夜间休眠状态,长见识了。

注释

①陶埏:《老子》:“埏填以为器。”《荀子·性恶》:“夫陶人埏埴而生瓦,然则瓦埴岂陶人之性也哉。”陶:制瓦器。埏:以水和泥。

②水火既济而土合:《易·既济》:“水在火上,既济。”此处活用为,经过水和火的交互作用,黏土便凝固而成器了。

③万室之国,日勤千人而不足:《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此变一人为千人,乃不仅言陶事也。大意谓:万户之国,各方面的事务很繁多,就是每天有一千个人在忙碌,也仍然不够用。

④瓴建:《史记·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瓴:本指盛水瓦器,此处指瓦。

⑤雉堞(dié):即女儿墙,城墙上远望呈锯齿状的小墙。

⑥瓦登:瓦做的登。登:高脚器皿。盛食物做祭祀神鬼时用。

⑦醯醢(xī hǎi):醯:即醋;醢:肉鱼所做的酱。此泛指祭祀时所用的调料和食物。

⑧俎(zǔ)豆:盛食物的豆。豆:亦高脚器皿。

⑨毋亦质重之思耶:莫非是考虑到其质地之重厚。

⑩素肌、玉骨:此形容瓷器之洁白。

文明可掬,岂终固哉:可掬:多得可以用手来捧。此言文明是不断进步的,旧的观念岂是可以永远固守的。意指瓷器之代替木器。

这是草花早晨采回来的样子,哇哇呜,不可思议,它的收纳能力如此的强。希望它能成为水培植物。

译文

宋先生说:水与火都成功而协调地起到了作用,泥土就能牢固地结合成为陶器和瓷器了。在上万户的城镇里,每天都有成千人在辛勤地制作陶器却还是供不应求,可见民间日用陶瓷的需求量是真够多的了。修建大的小的房屋来避风雨,这就要用到砖瓦。王公为了设置险阻以防守邦国,就要用砖来建造城墙和护身矮墙,使敌人攻不上来。泥瓮坚固,能使甜酒保持清彻;瓦器清洁,好用来盛装用于献祭的醋和肉酱。商周时代,礼器是用木制造的,无非是重视质朴庄重的意思罢了。后来,各个地方都发现了不同特点的陶土和瓷土,人工又创造出各种技巧奇艺,制成了优美洁雅的陶瓷器皿,有的像绢似的白如肌肤,有的质地光滑如玉石。摆设在桌子、茶几或宴席上交相辉映,所显现的色泽文雅十分美观,让人爱不释手,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它们坚固耐用吗?

仔细看看,她是不是开的蛮精致的!

期待明天早晨的再度盛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