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引证解释尚书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尚书的引证解释尚书的引证解释是什么,第1张

《尚书》是中国一部古籍,也是一部历史学籍。它收录了古代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及政治实践,内容涉及国家礼仪、政令、刑法、官吏制度、士大夫权利等。

《尚书》中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指出了政治管理的根本原则,即政治的基础是以道德治理国家。其中强调要以“仁爱”来治理国家,要建立“廉洁”的政治制度,使政府官员在行政管理中具有忠诚、公正、慎重和敬畏的态度,这是今天仍然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理念。

《尚书》中提出的“定法制度”思想,强调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以明确政府官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政府官员有责任“执法严明”,真正实现“以法治国”的要求,这是当今政治管理的重要理念。

《尚书》中还提出了“尊师重教”的思想,认为教师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建设和谐的国家作出贡献。这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理念。

望采纳

《尚书》即上古之书,是儒家经典《六经》之一,故又称为《书经》,也简称《书》。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其体裁属史料选辑,它的内容主要是商、周二代的政府档案,如政府报告、公告、誓词、命令之类,因而能说它是一部远古的政治论文集。在《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中都言明《尚书》为百篇,但经过秦始皇焚书,《尚书》一度散佚,到了汉文帝时,才由伏生口授出来,共28篇。这就是所谓的今文《尚书》。28篇中以朝代分,计《虞书》2篇:《尧典》、《皋陶谟》;《夏书》2篇:《禹贡》、《甘 誓》;《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彤日》、《西伯勘黎》、《微子》;《周书》19篇: 《牧誓》、《洪范》、《大诰》、《金滕》、《康诰》、《酒诘》、《梓材》、《召诰》、《洛诰》、《多 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费誓》、《吕刑》、《文侯之命》、《秦誓》。

《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其内容大都是历史人物的言语以及朝廷的文诘。若按其 性质可分为以下六类:1讲述帝王事迹:如《尧典》,这已经能称之为正式历史;2记载 典章制度:属于后来志书性质,如《禹贡》,能说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志;3议论国家政治: 《洪范》就是箕子为武王论天地之大法、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4誓师词:如《甘誓》、《牧誓》;5策命:如《文侯之命》;6诰: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有的是自上而下,也有的是自下而上。由此可见,前三类是历史记载,后三类是文书档案。虽然仅存28篇,但它所涉及的历史很长一上起尧舜时代的历史。《虞书》这两篇的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能看作是姊妹篇。《尧典》着重记载尧和舜的事迹,反映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解体的历史。《皋陶谟》的中心问题是讨论治国的方略,提出“知人”、“安民”,同时提出了 “五礼”与“五刑”。

国历史源远流长,正如你从小烂熟于心的朝代歌一样:“夏朝商朝与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分”可以上溯至夏朝。她虽缺乏考古发现,不被西方学术界承认,但她的记载,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比比皆是。那么她之前,中国历史是怎样的?是神话传说?还是真有朝代?!

2002年,中国历史学家王树民先生,曾于发表过《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的学术论文,论证虞朝的存在性,非常精辟。单凭中国历史学家的论文,或许单薄了些,那么不妨再往下看。

四朝并列说:我们现在流行的是“夏商周”三朝并列说。而中国历史上,大量文献经典均采用“虞夏商周”四朝并列说!

在法家经典《韩非子》第五十卷“显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

在“经臣史祖”左丘明所著的《国语》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以及“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左传》中更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意思是:周朝之前的三家帝王后裔,如今已经沦落为百姓了。哪三家?殷商、夏朝,还有虞朝!

(古)唐朝、虞朝并列说:在儒家经典《论语》也有这样的记载:“唐虞之际,於斯为盛。”

(古)唐朝:上古历史时期,三皇五帝中的唐尧,为避水患与东夷侵扰,带领部族迁至山西太原,并定都于此,史称(古)唐朝。

唐尧去世后,接受禅让继位的虞舜,正式建立虞朝。虞舜在位39年,政绩斐然。他延续了唐尧的一系列行政制度,并逐一细化。后来,虞舜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开启夏朝。

如果虞朝只有虞舜一代的话,那么将与众多古籍经典背道而驰!

在模糊的世系中可以清楚的发现,虞舜根本不是虞朝的开朝君主,并且仅列第七位。而幕才有可能是虞朝的开国之君。

中国历史文献的憾失,我们只能窥其大概!希望从此往后发现更多最早期的中国历史。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61101078072556&wfr=spider&for=pc

中国最早的典籍是《尚书》。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扩展资料: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25篇)。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2009年清华简中发现了部分早期版本的《尚书》。

—尚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