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菊花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菊花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菊花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重订严氏济生方》:菊花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张氏医通》卷十五:菊花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一○五引《经效济世方》:菊花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银海精微》卷上:菊花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菊花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诚书》卷七:菊花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朱氏集验方》卷九:菊花散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直指》卷二十:菊花散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济生》卷八:菊花散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24 摘录 13 《圣济总录》卷一○四:菊花散 131 处方 132 制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35 摘录 14 《圣济总录》卷十五:菊花散 141 处方 142 制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45 摘录 15 《圣济总录》卷一○二:菊花散 151 处方 152 制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55 摘录 16 《御药院方》卷十:菊花散 161 处方 162 制法 163 功能主治 16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65 摘录 17 《圣济总录》卷一○五:菊花散 171 处方 172 制法 173 功能主治 17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75 摘录 18 《魏氏家藏方》卷九:菊花散 181 处方 182 制法 183 功能主治 18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85 摘录 19 《千金》卷十三:菊花散 191 处方 192 制法 193 功能主治 19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195 摘录 20 《圣惠》卷三十三:菊花散 201 处方 202 制法 203 功能主治 20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05 摘录 21 《圣惠》卷三十二:菊花散 211 处方 212 制法 213 功能主治 21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15 摘录 22 《圣惠》卷三十二:菊花散 221 处方 222 制法 223 功能主治 22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25 摘录 23 《圣惠》卷八十九:菊花散 231 处方 232 制法 233 功能主治 23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35 摘录 24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菊花散 241 菊花散的别名 242 处方 243 制法 244 功能主治 245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46 摘录 25 方出《圣惠》卷二十,名见《鸡峰》卷十三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6 《普济方》卷七十四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治痘全书》卷十四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8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9 《圣济总录》卷一一○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295 制备方法 30 《圣济总录》卷一○七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主治 30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05 制备方法 31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15 制备方法 32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功效 324 主治 325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26 制备方法 327 用药禁忌 33 《普济方》卷八十五引《海上方》 331 方名 332 组成 333 主治 33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35 制备方法 34 《养老奉亲》 341 方名 342 组成 343 主治 34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45 制备方法 35 《圣济总录》卷一○八 351 方名 352 菊花散的别名 353 组成 354 主治 355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56 制备方法 357 附注 36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张涣方 361 方名 362 组成 363 主治 36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65 制备方法 37 《本事》卷五 371 方名 372 组成 373 主治 37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75 制备方法 376 各家论述 38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381 方名 382 组成 383 主治 38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85 制备方法 39 《圣惠》卷四十七 391 方名 392 组成 393 主治 39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395 制备方法 40 《圣惠》卷十五 401 方名 402 组成 403 主治 40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40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菊花散 菊花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jú huā sǎn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菊花散

21 处方

甘菊花(一两)、防风(一两)、前胡(一两)、细辛(半两)、桂心(半两)、甘草(炙二钱半)

22 炮制

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治风邪气入于脑,停滞鼻间,气不得宣散,结聚不通,故使鼻塞也。

2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入乳香少许,煎荆芥汤,食远调服。

25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菊花散

31 处方

白蒺藜(炒,去刺)羌活(去芦,不见火)木贼(去节)蝉蜕(去头,足、姻)各90克 菊花(去梗)180克

32 制法

上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祛风明目。治肝气风毒,眼目赤肿,昏暗羞明,隐涩难开,攀睛瘀肉,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暴赤眼痛。

3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食后、临卧用茶清调下。

35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发风、腌藏、炙炸等物。

36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4 《重订严氏济生方》:菊花散

41 处方

石膏 甘菊花(去梗)防风(去芦)旋复花(去梗)枳壳(去瓤,麸炒)蔓荆子 甘草(炙)川羌活(去芦)各等分

42 制法

哎咀。

43 功能主治

治风热上攻,头痛不止,口干烦热。

4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5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5 《张氏医通》卷十五:菊花散

51 处方

苍术(半斤同皂荚3挺砂锅内河水煮1日,去皂荚,将苍术刮去皮,切片,盐水炒净)3两,木贼半两(去节),草决明半两,荆芥半两,旋覆花半两,甘草半两(炙),菊花(去蒂)半两。

52 制法

上为散。

53 功能主治

见风流泪,见东南风则甚,渐生翳膜。

5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临卧浓茶调下。

有翳者,加蛇蜕1钱,蝉蜕3钱。

55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五

6 《普济方》卷一○五引《经效济世方》:菊花散

61 处方

菊花、芎各等分。

62 制法

上为细散。

63 功能主治

风毒上攻,头昏眼晕。

6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2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

65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五引《经效济世方》

7 《银海精微》卷上:菊花散

71 处方

菊花1两,川芎1两,木贼1两,香附子1两,夏枯草1两,羌活1两,草乌1钱,防风5钱,甘草5钱,荆芥5钱,白芷5钱。

72 制法

上为末。

73 功能主治

热泪。

7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茶下;水煎服亦可。

75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上

8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菊花散

81 处方

菊花、川芎、细辛、白芷、白术各等分。

8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老人冷泪不止。

8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菊花丸”。

85 摘录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9 《诚书》卷七:菊花散

91 处方

甘菊5钱,防风5钱,前胡5钱,细辛2钱半,桂心2钱半,甘草。

92 制法

上为末。

93 功能主治

鼻塞多涕。

9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95 摘录

《诚书》卷七

10 《朱氏集验方》卷九:菊花散

101 处方

白菊花3两,绿豆壳1两,蜜蒙花1两,旋覆花1两,谷精草1两,甘草1两。

102 功能主治

痘疮入眼。

103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钱,干柿1枚,粟米泔1盏,煎干尽为度,取干柿食后服。

104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九

11 《直指》卷二十:菊花散

111 处方

蝉蜕1两(去足),木贼1两(童便浸1宿,晒干),白蒺藜3两(炒焦,去刺),羌活3两,白菊花4两,荆芥2两,甘草2两。

112 制法

上为末。

113 功能主治

肝受风毒,眼目昏朦,渐生翳膜。

11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

115 摘录

《直指》卷二十

12 《济生》卷八:菊花散

121 处方

石膏、甘菊花(去梗)、防风(去芦)、旋覆花(去梗)、枳壳(去瓤)、蔓荆子、甘草(炙)、川羌活(去芦)各等分。

122 功能主治

风热上攻,头痛不止,口干烦热。

123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4 摘录

《济生》卷八

13 《圣济总录》卷一○四:菊花散

131 处方

菊花1两(焙),排风子1两(焙),甘草(炮)1两。

132 制法

上为散。

133 功能主治

热毒风上攻,目赤头眩,眼花面肿。

13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夜卧时温水调下。

1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

14 《圣济总录》卷十五:菊花散

141 处方

菊花1两,地骨皮1两,石膏1两(研),蒺藜子(炒去角)1两,甘草(炙,锉)半两。

142 制法

上为散。

143 功能主治

首风头痛。

14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热汤点下。

1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五

15 《圣济总录》卷一○二:菊花散

151 处方

菊花1两,蜜蒙花半两,甘草半两(生),栀子仁半两,芎半两,大黄半两,蒺藜子1两(炒去角),防风1两(去叉),当归(切,焙)1两。

152 制法

上为散。

153 功能主治

一切眼疾,肝热上攻,羞明畏日,泪出。

15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麦门冬熟水调下。

1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16 《御药院方》卷十:菊花散

161 处方

薄荷(去土)3两,甘草(微炒)2两,大黄1两(去粗皮),芒消1两,甘菊花半两(去枝杖并土),缩砂仁半两。

162 制法

上为细末。

163 功能主治

眼目暴赤,生疮赤肿疼痛,目自泪出。

16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后茶清调下。

165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

17 《圣济总录》卷一○五:菊花散

171 处方

菊花1两,蒺藜子半两(炒去角),芎半两,防风(去叉)半两,木香1分,甘草(炙)1分。

172 制法

上为末。

173 功能主治

肝膈风壅上攻,眼目飞血赤脉。

17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沸汤调下,不拘时候。

17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

18 《魏氏家藏方》卷九:菊花散

181 处方

菊花1斤12两(去梗),荆芥穗14两,旋覆花(去梗)14两,甘草4两(炙),决明子11两(炒),木贼11两,苍术11两(米泔浸1宿,去粗皮,炒),枸杞子6两。

182 制法

上为细末。

183 功能主治

男子、妇人风毒气毒,翳膜遮障,羞明怕日,倒睫多泪,缘眶赤烂,及妇人血风攻疰,暴赤眼肿痛,一切眼疾,小儿肤疮热毒入眼生翳膜。

18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食后清米泔水或薄荷蜜汤调下。

18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九

19 《千金》卷十三:菊花散

191 处方

菊花1两,细辛2两,附子2两,桂心2两,干姜2两,巴戟2两,人参2两,石南2两,天雄2两,茯苓2两,秦艽2两,防已2两,防风3两,山茱萸3两,白术3两,薯蓣3两,蜀椒5合。

192 制法

上药治下筛。

193 功能主治

头面游风。

19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195 摘录

《千金》卷十三

20 《圣惠》卷三十三:菊花散

201 处方

甘菊花1两,旋覆花3分,生干地黄半两,羚羊角屑1两,海桐皮半两,秦艽半两(去苗),白附子半两(炮裂),防风3分(去芦头),蔓荆子3分,决明子半两,芎半两。

202 制法

上为粗散。

203 功能主治

坠睛。风毒牵瞳仁向下,眼带紧急,视物不明。

20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甘菊花散”。

20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三

21 《圣惠》卷三十二:菊花散

211 处方

甘菊花1两,前胡1两(去芦头),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生干地黄1两,决明子1两,木通1两(锉),茯神1两,车前子1两,羚羊角屑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地骨皮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12 制法

上为散。

213 功能主治

风赤眼,积年不愈,肿涩疼痛,心神虚烦。

21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食后去滓温服。

21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22 《圣惠》卷三十二:菊花散

221 处方

甘菊花1两,羌活1两,蔓荆子1两,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芎1两,枳壳1两半(麸炒黄,去瓤),石膏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22 制法

上为散。

223 功能主治

眼风毒攻眉骨及目睛,疼痛如欲破,碜涩泪出,目不能开。

22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2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23 《圣惠》卷八十九:菊花散

231 处方

甘菊花1分,牯牛胆1枚(阴干),寒水石1分,雌鸡肝1枚(阴干)。

232 制法

上为细散。

233 功能主治

退翳。主小儿青盲及雀目。

23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取猪肝血,不至35服验。

235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24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菊花散

241 菊花散的别名

荆防菊花散

242 处方

菊花1两,防风1两(去叉),木通1两(锉),木贼1两(锉),仙灵脾1两(锉),荆芥1两(去梗),甘草(炙)1两。

243 制法

上为散。

244 功能主治

眼目肤翳侵及瞳仁,如蝇翅状。

245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荆防菊花散(《准绳·类方》卷七)。

246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25 方出《圣惠》卷二十,名见《鸡峰》卷十三 251 方名

菊花散

252 组成

甘菊花1两,芎1两。

253 主治

风头痛,每欲天阴先发者。

25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6 《普济方》卷七十四 261 方名

菊花散

262 组成

黄芩2两,大黄2两,菊花2两,甘草2两,防风2两,土当归半两。

263 主治

目赤肿,及因麻痘伤寒后,服热药并毒食,致令肿痛,如桃李大,不得开。

26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煎,空心服。

2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7 《治痘全书》卷十四 271 方名

菊花散

272 组成

地黄、当归、柴胡、菊花、黄连、黄芩、天门冬、天花粉、麦冬、甘草、芍药。

273 主治

羞明怕日。

27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散服。

28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81 方名

菊花散

282 组成

甘菊花9g,防风9g,枳壳5g,羌活6g,旋覆花9g,生石膏15g,荆芥6g,甘草6g。

283 主治

急性湿疹。

28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9 《圣济总录》卷一一○ 291 方名

菊花散

292 组成

菊花3分,羚羊角3分(镑),蔓荆实3分,玄参半两,防风1两半(去叉),芍药1两半,子芩1两。

293 主治

目渐致倒睫,隐涩疼痛。

29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不去滓,入马牙消末1字,打匀,食后、临卧温服。

2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0 《圣济总录》卷一○七 301 方名

菊花散

302 组成

菊花2两,旋覆花1两,芎半两,恶实半两(炒),白蒺藜半两(炒去角),石膏(水飞)半两。

303 主治

风毒攻入系头,目风眼寒及昏涩。

30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临卧熟水调下,服半月见效。

305 制备方法

上药除石膏外,为散。

31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311 方名

菊花散

312 组成

甘菊花1两,牛黄(研)半两,犀角(镑屑)3分,铁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黄连(去须)3分,铅霜半两,独活(去芦头)1两,白附子(炮)半两。

313 主治

胆伏热,精神惊悸不安。

31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淡竹沥调下;或金银煎汤下亦得。

3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32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321 方名

菊花散

322 组成

白蒺藜3两(炒去尖),蝉蜕3两(去头足翅),羌活(去苗,不见火),木贼草(去根节)3两,菊花(去梗)6两。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23 功效

明利头目,洗肝去风。

324 主治

肝气风毒,眼目赤肿,昏暗羞明,隐涩难开,攀睛瘀肉,或痒或痛,渐生翳膜,

325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

3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27 用药禁忌

忌发风、腌藏、炙煿物。

33 《普济方》卷八十五引《海上方》 331 方名

菊花散

332 组成

甘草1两半,川芎1两,苍术1两,甘菊1两,防风3钱,白蒺藜3钱,羌活3钱,木贼3钱,麻黄3钱,黄连3钱。

333 主治

头目眩。

33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后、临卧酒茶吞下,1日34次。

3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4 《养老奉亲》 341 方名

菊花散

342 组成

菊花、前胡、旋覆花、芍药、玄参、苦参、防风各等分。

343 主治

老人春时热毒,风攻颈项,头痛面肿及风毒眼涩。

34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后、临卧用温酒调下;不饮酒,用米饮调下亦得。

3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5 《圣济总录》卷一○八 351 方名

菊花散

352 菊花散的别名

甘菊花散

353 组成

菊花4两(炒),防风2两(去芦头),白蒺藜1两(炒过,捣去角),牛蒡子1两(炒熟),甘草1分(炙)。

354 主治

肝肾风毒气冲目,肿痛昏暗。

355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热水调下。

35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57 附注

甘菊花散(《普济方》卷七十五)。

36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张涣方 361 方名

菊花散

362 组成

甘菊1两,防风1两,细辛半两,桂心半两,甘草1分。

363 主治

鼻塞多涕。

36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入乳香少许,乳后荆芥汤调下。

3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7 《本事》卷五 371 方名

菊花散

372 组成

甘菊花8两,牛蒡子(炒焦)8两,防风3两,白蒺藜(去刺)1两,甘草1两。

373 主治

肝肾风毒,热气上冲眼痛。

37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临卧熟水调下。

3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76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甘菊花气味辛凉,入手太阴;牛蒡子气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阴、手、足阳明;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白蒺藜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此肝肾风毒热气上冲,头目疼痛。欲损目者,以辛凉甘温者各二味,散其毒热,再以甘平之味和之缓之,使上冲之气,渐得和平,则药之能事毕矣。

38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381 方名

菊花散

382 组成

菊花1两,白附子(炮)3分,防风(去叉)半两,甘草(炙)1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

383 主治

风痰气厥,头疼昏眩。

38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以蜡茶清调下,不拘时候。

3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9 《圣惠》卷四十七 391 方名

菊花散

392 组成

甘菊花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半两,地骨皮半两,羚羊角屑半两,蔓荆子半两,川升麻半两。

393 主治

上焦壅滞,头面风热。

39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0 《圣惠》卷十五 401 方名

菊花散

402 组成

甘菊花1两,麻黄1两(去根节),葛根1两(锉),黄芩1两,羚羊角屑3两,玄参3分,栀子仁3分,赤芍药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

403 主治

时气头痛至甚,及百骨节疼痛。

404 菊花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0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古籍中的菊花散 《秘传眼科龙木论》:[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七十二问

南面之尊。其候在大赤者。乃心实也。宜用三黄丸、菊花散。三黄丸方黄连(去皮)黄芩(去芦)大黄(各等分

《普济方》:[卷七十五眼目门]风毒冲目虚热赤痛

白矾(各一钱)杏仁(去皮七个)黄连真铜绿(各甘菊花散(出圣济总录)治风毒冲目。赤肿涩痛。甘菊花旋复

《明目至宝》:[卷一]明堂问答七十二证之因

于上,故大赤者,心之实也。宜服三黄丸、洗心散、菊花散。早晨昏,洗肝散。六问曰∶小黄者,何也?答曰∶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外障

或铜器亦得。每取少许点之。一方,为细末点。荆防菊花散治眼中肤翳,侵及瞳人,如蝇翅状。白菊花防风(去

《普济方》:[卷四十五头门]头面风(附论)

无论是动物的粪便还是我们人类的粪便,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种恶心的东西。因为粪便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所剩的残渣。但是在中医上,对于那些老中医们来说粪便就是一个宝。

在中医上粪便可以入药,如果去开中药的时候听到了自己这副药里面加的粪便的话,那么可能在吃的时候都觉得特别的恶心。

粪便入药最多的就是动物的屎。我们可以观察到,无论是鸟拉的屎还是鸡拉的屎,可能都有一些白色的物质。那些白色的入致我们称为屎白,在入药的时候只取这一些白色的东西,其他物质是不要的。

至于这些是有什么作用呢?由于鸟类排出来的都是一些酸性物质,我们都知道酸性物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鸟的屎具有祛瘢的作用。

而且无论是在中医或者是西医上,除了屎能入药以外,尿液也是能入药的。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医书上都有记载以屎入药的方法。而且屎这些药材也是特别容易找的,鸡屎白鸟屎白这些只要是养殖场有鸡有鸟的地方,都可以找到这些屎来当药材。

这些东西不同,那些珍贵的药材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而且这些东西大部分治疗的都是一些普通疾病,所以很多人都适合用。

对于医生的来说,只要这种东西能治病救人,对人体没有带来伤害的话,那么就是最好的药物。虽然屎让人看起来很恶心,但是屎确实有很多很大的作用。

数千年以来,天花到处肆虐逞凶,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和不幸,中国人也深受其害。唐宋以来,中国的天花发病人数逐渐增多。15世纪之后,由于交通的便利,人员来往更加频繁,天花开始在中国广泛流行。因此,关于天花的记载,史书上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在关于天花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医史界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种瘟疫是从西域传来。也有人认为,它是来自中国的邻邦——古代的印度。在古籍的记载中,从马援“击虏”那时候起,来自交趾的天花开始在中原传播开来。有人推测,当时,有一支敌军入侵南阳,守城的士兵奋勇抗击,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终于把敌军击退,并抓获了大批俘虏。可是没多久,俘虏中的一种疾病就开始流行开来,这就是天花。到了唐朝和五代时期,被人们称为“豌豆疮”的天花,开始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文章和诗篇中。

医学界普遍认为:葛洪对天花疾病症状和治疗药方的记述,迄今为止,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根据葛洪《肘后救卒方》中记载,天花是“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乎为虏疮”。葛洪大约生于晋代太康四年,也就是公元283年。因为他著有《肘后救卒方》三卷和《玉函方》百卷,而成为中国著名的医学家。

因为天花是由战场上的俘虏带来,所以称它为“虏疮”。据史书记载,征侧、征贰一呼百应,先后攻下“六十余座城池”,然后自立为王,南疆动荡的告急的文书,很快就送到了汉光武帝刘秀的手中。刘秀不仅勃然大怒。于是,以骁勇善战著称的马援,被朝廷拜为“伏波将军”,负责率领大军挥师南疆讨平叛乱。

当时,南方被许多人视为“不毛之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多雨,遍地都是毒雾瘴气。行军作战异常艰苦。建武十八年,马援率领大军在崇山峻岭中行军上千里,终于赶到了目的地,并迅速地平定了叛乱,第二年就将征侧、征贰抓获斩首。从此,伏波将军的大名,从此在南方流传下来。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马援班师凯旋。回朝之后,在清查军队人数时,才发现几乎有近一半的官兵因为瘴疫而死亡。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当时的“瘴疫”,主要是指天花。

根据《五代史补》记载,五代时期,有一个神童名字叫陈黯,陈黯才思敏捷,聪明过人。不幸的是在他十三岁的时候,染上了天花,痊愈之后,脸上留下了点点瘢痕。有人认为:陈黯诗中的后两句:“天嫌未端正,敷(fu一声)面与装花。”即隐含着“天花”之名。

到了北宋之初,天花开始以“痘疮”为名。从这时开始,中医把“痘疮”归属到“小儿科病类”。有人推测,在宋代,天花主要侵袭的对象是儿童,而成人已经具备了免疫力。

明代医学家万全也认为:痘疮,是马援南征交趾时带回中原。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明确提到“虏疮”是汉军在“南阳”的战斗中,从俘虏中传染。而交趾的地理位置,远在在中国的南方,为此,有的学者作了认真的考证后指出:葛洪《肘后救卒方》中的“南阳”是笔误。它实际上所指的应该是中国南疆的交趾。因此,在中国古代的一些著述中,在谈到天花的源流时,都认为马援南征交趾,把天花最早带入中原的说法可信。

明代医学家万全在《痘疹世医心法》中记载:“嘉靖甲午年(1534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之八、九。”

僵蚕还具有催眠、抗惊厥、抗癫痫的作用。僵蚕中还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僵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如:1、息风止痉(僵蚕咸辛平,入肝、肺经,既能够息风止痉,又能够化痰定惊,对于惊风、癫痫伴有痰热者效果好。)2、祛风止痛3、化痰散结4、治疗中风5、抑菌6、镇静安眠7、抗凝血8、美容养颜9、降血脂10、保护神经系统(僵蚕提取物能对抗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神经毒素,从而保护海马神经元、降低脑缺血及其他神经损害导致的神经受损。)

肉桂,中药名。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肉桂(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是樟科,樟属中等大乔木,树皮灰褐色。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革质,边缘软骨质,内卷,绿色,有光泽,无毛,叶柄粗壮。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白色,花被裂片,花丝被柔毛,扁平,花药卵圆状长圆形,子房卵球形。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果托浅杯状。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原产中国,印度、老挝、越南至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喜温暖气候,喜湿润,忌积水,但雨水过多会引起根腐叶烂。幼苗喜阴,成龄树在较多阳光下才能正常生长。该种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微酸性或酸性沙壤土或壤土。繁殖方式有萌蘖繁殖、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

肉桂的树皮常被用作香料,烹饪材料及药材。其木材可供制造家具,该种也能作为园林绿化树种。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树皮。

性 味、归 经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 能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临床用名肉桂。

主 治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关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开宝本草》:味甘、辛,大热,有毒。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药类法象》:补下焦相火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及治表虚自汗。春夏二时为禁药也。

《药性赋》:味辛,热,有毒。浮也,阳中之阳也。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

《本草纲目》: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痫。

《本草乘雅》:牡色紫赤,有花无子,得阳之始;菌色青黄,有花有子,得阴之始。牡为牡,菌为牝也。盖圭之妙用,宣扬宣报,靡不合和。牡主气结喉痹,神明不通,关节不利,此病之欲宣扬者也。牡则先宣摄中气,而后为宣扬者也。亦主上气咳逆,不能吸入,反吐其吸,此病之欲宣摄者也。牡则先宣先聘通使,此藏阴之气欲宣扬者也。菌则先宣摄精神,而后为宣扬者也。设宣扬而不先宣摄,宣摄而不先宣扬,斯不和,斯不合矣。菌则宣扬宣摄藏阴神藏之五;牡则宣扬宣摄中气关节窍脉形藏之四。功力之有异同者,牝牡有别故也。不唯有别,且各分身以为族类,故各从其类以为上下内外,轻重厚薄之殊。气味辛温,功齐火大,对治以寒为本,以阴为标,以寒水为化;或本之本气似隐,而标之寒化反显;或阴气承阳,而血妄行;或水寒亢害,而厥逆洞注;或火不归源而外焰内寒;或火失炎上而盲聋喑哑;或真火息而邪火炽;或壮火盛而少火灭,外显寒酸,更当饵服。乃若驱风,捷如影响,以刹帝利种。

《景岳全书》:味辛甘,气大热,阳中之阳也。有小毒,必取其味甘者乃可用。桂性热,善于助阳,而尤入血分,四肢有寒疾者,非此不能达。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肉桂味重,故能温补命门,坚筋骨,通血脉,治心腹寒气,头疼咳嗽鼻腊,霍乱转筋,腰足脐腹疼痛,一切沉寒痼冷之病。且桂为木中之王,故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腹痛,及小儿痘疹虚寒,作痒不起。虽善堕胎动血,用须防此二证。若下焦虚寒,法当引火归元者,则此为要药,不可误执。

《本草备要》:大燥,补肾命火。辛甘大热,气厚纯阳。入肝肾血分,平肝补肾。补命门相火之不足。两肾中间,先天祖气,乃真火也。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无真阳之火,则无以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衰败,气尽而亡矣。益阳消阴,治痼冷沉寒。能发汗疏通血脉,宣导百药。辛则善散,热则通行。去营卫风寒,表虚自汗,阳虚。腹中冷痛,咳逆结气。咳逆亦由气不归元,桂能引火归宿丹田。木得桂而枯,削桂钉木根,其木即死。又能抑肝风而扶脾土。肝木盛则克土,辛散肝风,甘益脾土。从治目赤肿痛,以热攻热,名曰从治。及脾虚恶食,命火不足。湿盛泄泻,土为木克,不能防水。古行水方中,亦多用桂,如五苓散、滋肾丸之类。补劳明目,通经堕胎。辛热能动血故也。得人参、甘草、麦冬良。忌生葱、石脂。

《本经逢原》:肉桂辛热下行,入足太阴、少阴,通阴跷、督脉,气味俱厚,益火消阴,大补阳气,下焦火不足者宜之。其性下行,导火之源。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利肝肾,止腰腹寒痛,冷痰霍乱转筋,坚筋骨,通血脉。元素言补下焦不足,沉寒痼冷之病,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时珍治寒痹风湿,阴盛失血,泻痢惊痫,皆取辛温散结之力也。古方治小儿惊痫,及泄泻病,宜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抑肝风而扶脾土,引利水药入膀胱也。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助脾,则肝愈盛。但于温脾药中,倍加肉桂,杀肝益脾,一治而两得之。同丁香治痘疮灰塌,以其能温托化脓也。又桂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调经,消症瘕,破瘀坠胎,内托阴疽溃痈久不敛,及虚阳上乘,面赤戴阳,吐血衄血,而脉瞥瞥虚大无力者,皆不可缺。有胎息虚寒下坠,服黄芩、白术辈安之不应,小腹愈痛愈坠,脉来弦细或浮革者,非参芪桂附、十全大补温之不效。昔人又以亡血虚家,不可用桂。时珍以之治阴盛失血,非妙达阴阳之理,不能知此。惟阴虚失血,而脉弦细数者切忌。今人以之同石灰等分为末,掺黑膏上,贴癖块效,亦取辛温散结之力。然惟藜藿之人,皮肤粗厚者宜之。

《本草分经》:辛、甘,纯阳大热,入肝肾血分。补命门相火之不足,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治痼冷沉寒,疏通血脉,发汗去营卫风寒。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为其为树身近下之皮,故性能下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火。其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血脉,治周身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及疮家白疽。木得桂则枯,且又味辛属金,故善平肝木,治肝气横恣多怒,若肝有热者,可以龙胆草、芍药诸药佐之。《神农本草经》谓其为诸药之先聘通使,盖因其香窜之气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经络腠理,倏忽之间莫不周遍,故诸药不通透达之处,有肉桂引之,则莫不透达也。

现代药理研究

1  肉桂醛能增强离体心脏的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肉桂对冠脉和脑血管有短暂扩张作用。

2  肉桂可预防静脉或动脉血栓的形成。

3  肉桂有镇静、抗惊厥、镇痛、中枢解热作用,能产生中枢源性的脑电图激活作用。

4  肉桂对胃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有抑制作用,对消化系统,尤其对胃溃疡有明显疗效。

5  肉桂对免疫系统有促进作用。

6  肉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保护作用,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7  肉桂有抗应激、抗辐射作用。

8  肉桂有较广泛的抗真菌、抗菌作用。

9  肉桂能对抗前列腺素的缩血管作用,改善子宫微循环功能。

《普济方》卷九十六:承气汤处方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两半。制法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功能主治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用法用量每服10钱,水2盏,煎1盏半,去滓,入芒消半钱匕,搅匀,再煎23沸,微热服。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六《摄生众妙方》卷四:承气汤处方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功能主治发汗,泻下,去脏毒。主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至8分,空心温服。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四《圣惠》卷三十九:承气汤处方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青竹茹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宜服此。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次。注意三二日内宜食粥。摘录《圣惠》卷三十九《痘科类编释意》卷三:承气汤处方大黄1钱,厚朴1钱,枳实1钱,甘草5分,芒消1钱。功能主治痘疮发热腹痛,大渴烦躁,大便闭,狂妄者;痘疮焦黑,烦渴顿闷,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者。胃腑实效,口噤胸满,卧不著席,脚挛急,大便闭结不通。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前服。各家论述此开滞下利之方也。厚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泻满,芒消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泻实去热,甘草甘平调诸药,稍缓其峻急之性。摘录《痘科类编释意》卷三《千金》卷九方名承气汤组成枳实5枚,大黄4两,芒消半升,甘草2两。主治少阴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少阴病得之67日,腹满不大便者。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变大承气为调胃承气,专取甘草通调之力以缓消、黄之急也。更加枳实于调胃承气方中,较大承气中厚朴,虽辛温、辛苦不同,而泄满之功则一。《千金》卷十六方名承气汤组成前胡1两,枳实1两,桂心1两,大黄1两,寒水石1两,知母1两,甘

详见百科词条:承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2:29:59 共110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