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家,我前些日子通过拍卖公司拍卖了一件古董。但是据拍卖公司的人说,买家还没有付款该怎么办?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请教大家,我前些日子通过拍卖公司拍卖了一件古董。但是据拍卖公司的人说,买家还没有付款该怎么办?,第1张

国内拍卖一般是要交付保证金才能进场举牌的,目前这种举牌不付款的现象非常多,虽然可以有拍卖公司告他,诉诸公堂,但是诉讼成本非常之高,一般都是拍卖公司会不断催款,恳求对方付款,如果他没有明确的理由而就是拒不付款,那说明他的目的就是搅局等等,这种情况下建议继续拍卖,并询问拍卖公司他所交付的保证金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对你的补偿,但也有些拍卖公司不收取保证金,尤其是国外公司,这样就基本没什么办法,很少有起诉的,也就是说国内目前没有专门相应的法律来制裁举牌不付款的人,只有拍卖公司自己的保证金机制

针对你的问题,如果他就拒不付款,除了上边提到的保证金有点点希望,你基本是没有一定的办法能拿到钱的,而拍卖公司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善本: 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由于历代藏书家中,善本肯定是旧本,那些抄写、刻印年代较近的只能是普通本,如晚清藏书家丁丙在其《善本书室藏书志》的编例中,规定收书范围是:1、旧刻;2、精本;3、旧抄4、旧校。他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将旧刻规定为宋元版书,精本为明代精刻。依据这一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家心目中的善本年代界限也日益后移。民国时期,明刻本渐渐进入旧刻行列,本世纪中期以后,乾隆以前刻本全都变成了善本,甚至无论残缺多少,有无错讹,均以年代划界。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70年代末,《中国善本书总目》开始编纂,在确定收录标准和范围时,规定了"三性"、"九条",这应该是对善本概念的一个完整周详的表述: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

  (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善本简论

  一:什么叫善本

  善本的最初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误的书本。

  汉朝人已经说到。『汉书-河间献王传』有云:“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朱弁『曲洧旧闻』说:宋人“穆伯长好学古文,始得韩、柳善本,欲二家集行于世,乃自镂版,鬻于相国寺。”

  叶梦得『石林燕语』说:“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

  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校勘,故往往皆有善本。”

  宋人对善本的看法,可以归纳为一句话:

  “凡书籍必须精加雠校方为善本,否则便是俗本、劣本。”

  明清两代学者对善本的界说大致与宋人相同。

  清-张之洞给善本提出了三条标准,比较合理。

  张之洞『书目答问-輶轩语-语学篇』:

  “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误之本也。善本之义有三:

  一曰足本〔无阙卷、无删削〕,二曰精本〔精校注〕,

  三曰旧本〔旧刻旧抄〕。”

  钱塘丁丙对什么是善本也提出了四条标准:

  一是旧刻;二是精本;三是旧抄;四是旧校。

  丁丙四例,略足本,而特标旧校于精本,特指明刊,实较张氏所标三义,更为精到。

  二:善本的衡量、评价标准:“三性”、“九条”。

  三性:

  1:历史文物性。

  所谓历史文物性,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古书版印、抄写的时代较早而具有历史文物价值。

  二是指古书可作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文献实物见证而具有某种纪念意义。

  2:学术资料性。

  所谓学术资料性,除了指经过精校细勘,文字上讹误较少和经过前代学人精注精疏的稿本、写本、抄本、印本以外,还应包括古书中那些在学术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或在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资料方面,有比较集中、比较完善、比较少见的稿本、写本、抄本、印本。

  3:艺术代表性。

  所谓艺术代表性,主要指那些能反映我国古代各种印刷技术的发明、发展和成熟水平;或是在装帧上能反映我国古代书籍各种装帧形制的演变;或是用纸特异,印刷精良,能反映我国古代造纸工艺的进步和印刷技术水平的古书。

  九条: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本与散叶〕

  2:明代刻、抄写的图书。〔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散叶〕 但版印模糊,流传较多者不收。

  3: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

  8: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

  9:印谱明代的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的收,一般不收。

  最早出现善本概念是宋代,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 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版刻书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成书,唐以前没有发明印刷术,用刀笔刻写笔刻在竹简、缣帛、纸和羊皮上。唐发明了模印法后,宋的雕版印刷已经非常发达,书籍发行量大增。印书分官刻和民刻,官刻是由朝廷经办的,质量好。民间作坊质量参差不齐,装帧、脱字、讹字、纸张、字迹等存在种种问题。宋代是版刻鼎盛时期,于是出现了对善本和不善本的研究。

  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更扩大了,以后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

  善本的“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善本的“九条”主要包括: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善本的时代下限,现在一般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

  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比埃及和西南亚更早一些。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

  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

  而在李致忠老师的观点中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 "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义。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甚至虽有明显的文字讹脱,反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粪土。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流了。

主要描写目连救母故事,将背景定在唐德宗时代,其中穿插李希烈、朱溉谋反,颜真卿唾骂奸贼以及李晟平叛等事。它是以清代宫廷大戏的形式编演的目连戏,是最早编演的清代宫廷大戏。清代康熙年间,皇宫的后宰门演出过目连戏。

全书以红、蓝、绿、黄、黑五色套印而成。戏目采用单行大绿字,宫调用双行小绿字,曲牌名用单行大黄字,科文与服色以小红字旁写,曲文用单行大黑字,韵白则以小黑字旁写;曲文中每于、每读、每韵、每叠、每格等皆以小蓝字旁注以区别;南腔、北调则各以小红圈一一圈出。

与同期出现的套印本相比,此书套色数量最多,故印刷难度最高。本书套色位置准确,印制精良,各色纯正匀净,清晰悦目,既有提示、助读的作用,又美化了版面,兼具艺术欣赏性,是清前期彩色套印技术的杰作。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此书在清代《两朝御览图书》和现代权威目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皆有著录,在上海嘉泰2006年春拍中以33万元的高价成交。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在2007年秋季北京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套同为清内府刻本的《古文渊鉴》以40万元拍出,而同一套《古文渊鉴》正是在上海嘉泰2006年以16万元成交。短短一年时间,升值速度实在惊人。不能不令人设想如果《劝善金科》在2008年上拍,成交价会达到何等的高度,聪明的读者自有判断吧。可称为善本的古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其价值的回归也是顺理成章。此书正是因其清代殿版中五色套印的戏曲类刻本的特色而引起了众买家的重视,不断攀升的价格也从一个方面再一次印证了古籍善本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精神的最好象征。

1黑白分明或颜色分明、纹路清楚,呈细椭圆之天珠为佳。2不要有破损、断裂或再加工的情形。3眼数愈多及单眼因较稀少,故价格愈高。4选择较接近、适合自身磁场的天珠。因老天珠灵气磁场效应强,所以在配戴时,应以先购得一颗调和, 加强自身的磁场后,再增加佩戴第二颗、第三颗…, 否则会因磁场过强,引起头痛、不适等状况。上海古董古玩拍卖公司在今年并与中国中博鉴定机构强强联手。专业从事古董艺术品的拍卖,展览,鉴定等业务。现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及海外藏家们征集拍品。国家级艺术品委托拍卖资质、展览资质、属股份制公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指定拍卖企业。二、征集范围:书画、瓷器、翡翠、玉器、雕塑、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名表、怀表、相机、文房用品、佛像、邮品、票证、徽章、珠宝首饰、家具、杂项等三、征集程序:1、双方签订委托拍卖合同书,拍品留本公司收存。2、委托拍品一经拍出,按成交价向委托方收取10%的佣金;如果未成交,不向委托方收取任何手续费。公司鉴定机构为: 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高级权威机构专家 时引进国外先进化学物检鉴宝 。 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鉴定水平已通过国家认证!四、凡参拍藏品都可在拍卖前展出,以此吸引更多买家购买并提高成交率。拍卖图录将发送给五百强企业家及各地商贾政要!在财富类杂志及各媒体重点推广宣传!送拍流程:(凡欲送拍品者,请将藏品发送到电子邮箱,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区域,我们会在三天之内给您回复。) 公司竭诚为供拍和竞买双方提供优质的服务。欢迎届时垂询。联系人:姚经理

你好。你这个应该是一共是四卷十八册吧?古籍的市场很多年来一直都不是很好,特别是这样原来大批量印刷的,没办法,玩收藏本来就是有钱人在哄抬市场,而书籍类买回去也很难炫耀的。人心不古,现在都不曾听说有新开私人图书馆什么的了,不像以前江南一带财豪都有私人藏书的习惯,也都有人去潜心学问的,现在没这个整体大氛围了,最多也就收集几部精装本的大部头来点缀书柜。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古籍的价格上不去了,没市场啊。近年来虽有所回温,但起势不是很大,玩古籍的人还是少,中国收藏热线网站就有一套9成新的跟你同款的易经在拍卖,叫价者聊聊,价格更是不堪目睹。 呵呵,说了半天的废话都是私货牢骚。回答你的正题吧。你这套全本的易经就题材来说还是不错的,古籍市场价格很混乱,很难说有个具体的市场价,只能说按照我个人看法的话,你这套书遇上喜欢者卖个1,2千是没问题的。反正你这套书的收藏意义还是很大的,古籍多,全本少见,易经这个题材又是永恒的经典,不愁卖的。当然这些都是个人观点,仅给你做个参考作用。毕竟收藏品这类东西就价格方面最考究买家的,遇上欣赏者价格还真的不是问题。

原本“出身”就在中国的艺术品,正逐渐回流到中国,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多年间,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流失到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一百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而 1992年之后,一些海外收藏家开始陆续将文物艺术品拿到内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售。 1994年到 1998年,全国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拍品中,从海外征集的文物达到一万余件,截止到 2003年 10月,共计拍卖回流文物三万三千余件。而这十年来,从海外征集的文物一改过去价位偏低的状况,中、高档次拍品的比例逐年上升,刷新纪录的高价位成交拍品基本上都是回流文物,有些回流文物的成交价位已接近和达到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 据有关专家分析,旧中国文物流失国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新中国建立以后主要是两种途径流到国外:一是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二是前几年一些国外买家通过拍卖会、古玩摊子、文物商店等内地艺术品市场公开购得。与此同时,港澳台人士从内地和国外,通过购买等多种方式收藏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这些方式都是在中国艺术品没有得到国内的重视,普遍价格低廉的时期出现的。 而据了解,目前国内十余家著名文物拍卖企业中,海外回流文物已占全部拍品的 50%以上,回流文物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 60%,其中,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为中国书画和明清瓷器,海外回流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率保持在 90%以上。文物价格的“回归”,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从根本上彻底改写了一百多年来中国文物外流的历史。 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回流艺术品不仅对国家馆藏文物是个极大补充,也使许多珍贵艺术品由此进入民间,培育出一个巨大市场,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而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关注也就顺理成章了。流失国宝备忘录 日本侵华期间,流失文物360多万件又1870箱,古迹741处。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现有3万多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中国被盗古墓20万座。 美国收藏绘画最多,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 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遗书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 。有的找不到了 团聚是不可能了 前一阵子不是说 法国有拍卖 圆明园 文物的 的么。 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全球,我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应有尽有。当时的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为英、法、美、日、西欧诸国博物馆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最多。英军劫走的圆明园珍宝除部分被拍卖外,其余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现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多件,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据长期从事晚清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何瑜教授的研究,八国联军纵兵三日为所欲为,北京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不管是皇宫禁苑还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铺都没有能够幸免。紫禁城遭洗劫后,宫内收藏损失过半,贵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后,收藏所剩无几。皇家行宫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几乎劫掠殆尽。经过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历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窃取的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图书馆。伯希和窃取的6000余种经书和一些画卷,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历年的劫掠,加上国内某些军阀、奸商及无知国民的盗卖,中国文物被大量偷运出境,国外的中国文物日见丰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流失之中,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被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 1911年辛亥革命后,内忧外患,各地盗掘成风,文物如潮水般地涌出国门。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六大箱共计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经变卖、哄抢,绝大部分已流失海外。1928年,清东陵慈禧太后陵寝被军阀孙殿英野蛮盗掘,墓中所藏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因被变卖购买军火而散失。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对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文物进行了大规模地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其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 1949年解放以后,我国一度告别了大量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非法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统计,从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800多座古墓被盗;1987年1~6月仅半年时间,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余座,抢走文物一万余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盗;湖南邵阳市某县在二三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我国文物资源丰富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一度竟成为海内外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 又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据公安部不完全统计,1993~1997年,公安机关侦破文物案4943起,缴获文物5万余件。 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有报道称,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盆的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挣五六十万港元不止。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80年代以后,凭借大陆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 结合我国20年大规模的文物盗掘、走私活动,如果以查一漏九来估算,近20年中,外流文物至少有几十万件,甚至接近百万件。 据有关资料表明:仅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为了进一步说明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事实,兹列举部分国外博物馆重要中国文物的收藏如下: 大英博物馆 该馆东方艺术馆,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 大英图书馆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 波士顿美术馆 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 芝加哥美术馆 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引人入胜的是一件战国提梁盉。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唐代周 的《贵妃出浴图》、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该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该馆收藏相当数量的中国壁画、石雕、青铜器、玉器、绘画等珍贵文物。 此外,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日本有上千座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其中尤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最丰,设有五大展厅展示中国文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品著称,尤其是汉魏隋唐石刻更是首屈一指,“昭陵六骏”中的拳毛 和飒露紫就在该馆。此外海外私家收藏也盈千上万,难以计数。

麻烦采纳,谢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