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热结型便秘,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治疗热结型便秘,除取主穴外,还应加,第1张

答案:D

本题考查便秘的随症配穴。脾俞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胃俞善于治疗胃疾,多食善饥,身体消瘦,两者功效中没有提及热结型便秘(A错)。气海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等病症,神阙主治病症为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等,两者功效中没有提及热结型便秘(B错)。关元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等,命门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等,两者功效中没有提及热结型便秘(C错)。针灸治疗便秘的主穴是: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热秘者,加合谷、曲池清泻阳明之热邪,合谷、曲池均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穴(D对)。中脘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等,行间主治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等,两者功效中没有提及热结型便秘(E错)。

一、头痛

(四经、寒热湿;肝阳、痰浊、瘀;血虚、肾虚)

1外感头痛:外感头痛肺胆督,百风太列四经分,阳明堂竹内庭谷,少阳外关率足临,太阳天柱后溪脉,厥阴内关太神聪,风寒风门热曲椎,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实痛:内伤实痛胃胆督,百会风池头维总,肝阳太冲太侠溪,痰浊阴陵太阳隆,血海内关膈血瘀。

3内伤虚痛:内伤虚痛胃胆督,百会风池三里足,血虚阴交肝脾俞,肾虚肾俞溪悬钟。

4偏头痛:

偏头痛寻肝胆疗,外泣风隆太冲率,头维角孙祛头风。

二、面痛

(寒热、瘀滞、眼、额、颌)

手足阳明足太阳,攒下地谷四风池。风寒列缺热池泽,淤滞太冲阴交通,眼痛阳白丝竹外,额痛颧髎迎香逢,颊车翳风庭浆颌。

三、面瘫

(寒、热、复)

手足阳明与太阳,四白阳白鱼腰攒,颧颊地谷昆仑配。风寒风池热曲池,迎香水沟三里复。

四、落枕

(寒、瘀、肩、背)

落枕阿是小肠胆,肩劳后悬压痛点,风池谷寒瘀内关,肩痛肩髃加外关,背痛天宗肩外俞。

五、漏肩风

(太阳、阳明、三焦、瘀血、气血虚)

手部三阳阿是穴,贞前髃髎压痛点,太阳后溪阳明谷,三焦外关谷风邪,内关膈俞气血瘀,三里气海气血补。

六、肘劳

(外上、内下、外部)

三阳经筋阿是穴,外上三里谷池髎,内下阳谷小海针,鹰嘴外关天井索。

七、腰痛

(太阳督脉、寒湿、瘀、肾虚、坐骨神经)

大肠委中阿是腰,太阳申脉督后溪,寒湿阳关瘀膈俞,命门肾志肾虚痛。坐骨神经胆膀胱,脊委阳虚大骨环。

八、痹症

(行、痛、着、热)

痹症阿是循经配,行痛着热四痹分。膈俞血海行痹证,关元肾俞痛痹疗,着痹阴陵足三里,热痹曲池与大椎。

九、中风

(肝阳、风痰、痰热、虚风、气虚瘀;头晕、尿失禁、复视)(闭、脱)

1中经络

(口歪、上下肢不遂、足内翻、便秘)

心包督脾经络中,关中三泉水沟泽。肝阳暴亢太溪冲,风痰阻络合谷隆,痰热曲池内庭隆,太溪风池虚风动,气海三里气虚瘀,头晕天柱完骨风,中元曲骨尿失禁,复视天池球后睛。

2中脏腑

心包督脉中脏腑,内关水沟二穴针,太冲合谷井穴闭,关元气海神阙脱。

十、眩晕

(肝、痰;气血虚、肾虚)

1实证:心包督脉肝胆晕,百会风池冲内关,太溪侠溪行间肝,头维隆中阴陵痰

2虚证:背俞督胆疗虚眩,百会风池肝肾足,脾胃气海气血虚,肾虚阴交溪悬钟。

十一、痿症

(肺、湿热、脾胃、肝肾、排刺)

手足阳明夹脊痿,合谷曲池肩髃脊,髀关伏兔足三里,阴交阳陵腰夹脊,肺俞二间尺泽肺,阴陵椎庭湿热*,脾胃太白脘关元,太溪肝俞与肾俞,阳明排刺上下肢。

十二、痫病

(风痰、痰火、瘀、心脾、肝肾)

发作期:心包肾督痫病发,后溪涌泉会内水。

间歇期:心包任督肝间歇,太间丰印鸠尾针。风痰风池谷阴陵,痰火神门曲池庭,膈俞内关脑络瘀。心俞脾俞三里虚,阴交太溪肝肾俞。

十三、不寐

(肝火、心脾、胆、心肾不交、脾胃不和)

督脉八脉交会心,阴跷阳跷最相关,门神照堂脉安眠。行间侠溪肝火扰,心俞脾俞三里虚,内心丘墟胆气复,心脾太溪水泉交。脾胃不和内关加,太白公孙足三里。

十四、郁证

(气郁、化火、痰气、神乱、心脾、肝肾)

心包心经督肝郁,太冲内关沟神门,气郁期门膻曲泉,化火行间侠外关,痰气廉突阴陵隆,神乱阴交溪通心,三里阴交心脾虚,太溪阴交肝肾俞。

十五、心悸

(胆怯、心脾、虚火、水凌心,瘀;惊汗、肿热、耳鸣)

心包心经定心悸,巨阙厥阴内神郤胆俞脾俞三里虚,阴虚火旺肾太溪,膻中气海水凌心,膻中膈俞脉瘀阻;大陵善惊膏肓汗,中极水肿热劳宫,耳鸣中渚并太溪。

十六、感冒

(风寒、风热、夹暑、夹湿;全身咽、气虚鼻)

肺督大肠感冒清,合谷大椎风太列。风寒风门加肺俞,风热池泽鱼际取,夹暑委中湿阴陵;全身身柱咽少商,气虚三里鼻迎香。

十七、咳嗽

(风寒、风热、咽疼;痰湿、肺阴、肝火、咯血)

1外感咳嗽:肺经大肠外感咳,肺俞列缺合谷针,风寒风门热大椎,少商放血咽喉疼。

2内伤咳嗽:肺经脾经内伤咳,肺俞三阴交太渊,痰湿丰隆阴陵泉,膏肓肺阴行间肝,咯血独取孔最良。

十八、哮喘

(风寒、风热、痰阻、喘甚;肺虚、肾虚。)

1实证:肺经背俞哮喘实,膻中定喘肺缺泽,风寒风门热曲椎,痰阻肺热加丰隆,喘甚另加天突穴。

2虚证:肺肾背俞哮喘虚,三太太喘肺肾膏。肺气虚损气海针,阴谷关元肾气虚。

十九、呕吐

(寒、热、痰饮、肝、虚寒;肠鸣呕胀)

心包胃经募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上脘胃俞寒客胃,金玉点刺合谷热,膻中丰隆痰饮阻,阳陵太冲肝犯胃,虚寒脾俞胃俞温;肠鸣脾俞大肠俞,呕酸公孙胀天枢。

二十、胃痛

(食、寒、肝、瘀、阴、脾胃虚)

心包胃经募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下脘梁食胃俞寒,肝胃太冲瘀膈俞,胃阴内庭三阴交,气海关元脾胃虚。

二十一、泄泻

(寒湿、湿热、食滞;脾虚、肾虚、肝郁。)

1急性泄泻:急性泄泻脾胃主,天上阴陵泉水分,寒湿神阙用灸法,湿热内庭滞中脘

2慢性泄泻:慢性任脉脾胃补,天枢神阙三里公,脾虚脾俞与太白,命门肾虚太冲肝。

二十二、痢疾

(湿热、寒湿、毒、休息痢、噤口痢、久痢)

胃与大肠任脉主,天上下脘关元谷,湿热曲池加内庭,寒湿中脘气海针,大椎太冲十宣毒,脾俞肾俞休息痢,内关中脘噤口痢,百会长强久脱肛。

二十三、便秘

(热、冷、气、气虚、血虚)

三焦胃经治便秘,天枢水道沟来隆,热秘合谷内庭泻,冷秘神阙关元温,气秘太冲中脘疏,脾俞气海气虚秘,血虚阴交三里足。

二十四、阳痿

(心脾、肾阴阳;腰膝、恐、湿热、瘀、失眠)

任脉脾经背俞穴,关元三阴交肾俞。心俞脾俞三里虚,中脘三里无食欲,肾阳命门阴溪溜;命门阳陵腰膝酸,志室胆俞恐伤肾,会阴阴陵湿热注,瘀血太冲膈血海,内关神门心俞眠。

二十五、癃闭

(湿热、肺、气滞肝郁、瘀;中气、肾虚、尿无力。)

1实证:膀胱脾经俞募穴,膀胱中极边交泉。湿热委阳肺尺泽,气郁太冲大敦肝,次髎血海曲骨瘀

2虚证:膀胱任脉背俞穴,脾肾秩元三焦俞,气海三里中气补,肾虚太溪复溜宜,气海曲骨尿无力。

二十六、消渴

(上下肢痛麻木、皮肤瘙痒)(多食、便秘、多尿汗、阴阳虚,复视、头晕、渴)

1总则:脾肾背俞消渴治,三姨太补肺脾肾。上消太渊与少府,中消内庭地机复,下消复溜太冲全。

2分则:上谷中脘隆多食,便秘腹结陵枢敦,复溜关元多尿汗,阴阳两虚命门关。攒竹光明头维视,头

晕上星渴泉浆。

二十七、月经不调

(气虚、量多,心烦;虚寒、实寒;肝郁、肾虚、胸胁痛)

1月经先期:任脉脾胃经先期,关元血海三阴交,气虚三里脾肾俞,量多隐白烦神门。

2月经后期:任脉脾胃经后期,气海归来三阴交,虚寒命门腰阳关,实寒子宫奇穴针。

3不定期:任脉脾经不定期,关元肝俞三阴交,肝郁期门与太冲,肾虚肾俞加太溪,膻中内关胸胁痛。

二十八、痛经

(寒湿、胁痛、气滞胸闷、腹胀;气血虚、肝肾虚、头晕耳鸣)

1实证:任脉脾经痛经实,阴交中极与次髎,寒湿归来寻地机,胁痛阳陵泉光明,气滞太冲闷内关,腹胀天枢与气穴。

2虚证:脾经胃经痛经虚,气海阴交足三里。气血亏虚脾胃俞,太溪肝俞与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二十九、崩漏

(血热、瘀、湿热、郁;气虚、阳虚、阴虚、盗汗失眠)

1实证:任脉脾经崩漏实,关公三阴交隐白,血热血海瘀地机,湿热阴陵郁太冲。

2虚证:任脉脾胃崩漏虚,气海阴交足三里,百会脾胃脾气虚,肾俞命门肾阳虚,然谷太溪肾阴补,盗

汗阴郄神门眠。

三十、绝经前后诸症

(阴、阳、肝阳、痰郁、神乱)

任脉脾经背俞穴,气海阴交肝脾肾,太溪照海元命门,肝阳百会风池冲,痰郁中脘阴陵隆,心俞神门通里宁。

三十一、带下病

(湿热、脾虚、肾虚;腰酸、纳少溏、阴痒、带红)

任脉脾胆带下病,白环带脉阴陵极,水道次髎湿热注,气海阴交三里虚,肾俞关元照海肾;腰酸腰眼小肠俞,中脘天枢纳少溏,蠡沟中都太冲痒,带下色红间使加。

三十二、缺乳

(失血过多、气血虚、肝郁;食少溏、胃胀、胸胁胀)

任脉胃经缺乳主,乳根膻中少泽寻,失血过多肝脾俞,脾胃三里气血补,太冲内关肝气郁;中脘天枢食少溏,中脘三里胃胀满,胸胁胀满加期门。

三十三、遗尿

(肺脾气虚、肾阳虚、夜梦多)

任脉脾经背俞穴,膀胱关元阴交极,气海肺俞三里气,肾阳虚者加肾俞,百会神门夜梦多。

三十四、瘾疹

(风邪、湿邪、肠热、血虚风;呼吸困难、恶心呕吐)

脾经大肠主瘾疹,血海委中合膈曲,外关风池风邪袭,阴交阴陵湿邪重,三里天枢肠积热,三里阴交血虚风,天突呼吸呕内关。

三十五、蛇窜疮

(肝、脾)

相应夹脊局部穴,阳陵大敦行间肝,血海隐白内庭脾。

三十六、痄腮

(高热、睾肿、神昏)

胃肠三焦关痄腮,外风痄腮颊关合,高热大椎商阳泻,太冲曲泉睾丸肿,神昏井宣人中针。

三十七、肠痈

(便秘、呕、发热)

肠痈独取足阳明,阑尾天枢巨虚是,腹结便秘呕内关,发热曲池泄热良。

三十八、扭伤

(腰、踝、膝、肩、肘、腕、髋)(腰正中、腰一侧、膝内侧)

人中后溪腰正中,腰侧三间手三里,血海阴陵膝内侧。

三十九、目赤肿痛

(风热、肝胆)

肝胆大肠目肿痛,太阳风池太明谷,风热少商与上星,行间侠溪肝胆火。

四十、耳鸣耳聋

(风邪、肝胆火)(肾气不足、肝肾亏虚)

1实证:三焦胆经耳鸣实,翳风中渚会侠溪,外关合谷风邪感,太冲丘墟肝胆火。

2虚证:小肠肾经耳鸣虚,听宫太溪与照海,肾俞气海肾气虚,肝肾亏虚肝肾俞。

四十一、鼻渊

(肺经风热、湿热阻窍)

大肠肺经鼻渊症,印堂风池缺谷香,肺热少商井穴配,曲池阴陵湿热阻。

四十二、牙痛

(风火、胃火、肾虚)

胃与大肠牙痛主,下关颊车合谷针,外关风池风火痛,内庭二间泻胃火,太溪行间肾虚痛

四十三、咽喉肿痛

(风热、肺胃实热;入夜发热)

1实证:肺胃大肠咽痛实,关冲内庭合泽少,外关风池风热感,肺胃实热鱼际兑。

2虚热:少阴肾经咽痛虚,照海鱼际回太溪,鱼际泻法余补法,阴交复溜夜发热。

四十四、晕厥

(实证、虚证)

心包督脉晕厥症,涌泉水沟冲三里。实证合谷加太冲,气海关元百会虚。

四十五、内脏绞痛

(黄疸、高热、呕吐;呕吐;血尿、湿热)

1心绞痛:心包心经心绞痛,内关阴郄膻中取。

2胆石症、急性胆囊炎:胆经俞募穴位取,阳囊肝胆门日月,黄疸重者加至阳,高热曲椎呕内三。

3胆道蛔虫:胃肠胆经蛔虫症,鸠胆陵香日月白,呕吐内关足三里。

4肾绞痛:脾经背俞肾绞痛,阴交肾焦阴陵元,太冲血海治血尿,委阳合谷湿热重。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三门、章门、大横、肓俞、气冲等。

[操作]患者仰卧,医者两掌顺时针轮状推腹部,以开三门为结束动作,双拇指沿结肠方向,交替按压回盲部至乙状结肠区域,于左下腹时改用双拇指并列缓揉作上下压颤动作;双拇指同按章门、大横;侧掌压放肓俞。用双拇指压放气冲反复数次,以养血润燥。

(2)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经穴、脾俞经穴。

[操作]重刮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经穴部位,加脾俞经穴部位轻刮。每经穴部位刮3~5分钟

(3)针灸疗法

[取穴]脾俞、膈俞、天枢、支沟、足三里、照海。血虚有热者加内关、三

阴交。若血虚有热,口干心烦者,加补内关、三阴交,滋阴降火,清热除烦。

[操作]脾俞、肺俞、照海、足三里针用补法,留针15分钟,并加艾条温灸;天

枢、支沟针用泻法,间歇留针10分钟。血虚有热者不用温灸,并加补内关、三阴交。

1 针灸治便秘有效果吗

针灸治疗便秘是有效果的。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可振奋经络之气,联系全身内外,使气血调畅,脏腑功能协调,从而起到防治便秘的作用。

2 便秘病因病机

便秘偏实者,多由素体阳盛,嗜吃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或邪热内燔,津液手灼,肠燥腑气不通,或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津不敷布,肠腑传导失常而致便秘;便秘偏虚者,多由病后,产后,气血未复;或年迈体衰,气血亏耗,气虚则传运无力,血虚则肠失润下;或下焦阳气不充,阴寒凝结,肠道腑气受阻,导致便秘。

3 实秘针灸哪里

证候:便次减少,经常三五日一次或更长时间,燥结难下,如属热邪壅结,则见身热,烦渴,口臭喜冷,苔黄糙,脉滑实,气机郁滞者,每见胁腹胀满疼痛,噫气频作,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

治法:导滞通便。

处方: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河车路,至阳至长强段;天枢,支沟,上巨虚,承山。

针灸手法:杵针用泻法。

方义: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河车路调理脾胃,疏通腑气,再配以大肠直下合穴上巨虚,其疏通腑气之力更强,腑气通则大肠之传导功能自可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天枢,承山调理大肠之气,大肠气调,则大便自能通畅。

4 虚秘针灸哪里

证候:便秘如属气血虚弱者,则见面色,唇爪白无华,头晕心悸,神疲气怯,舌淡苔薄,脉象虚细等,如阴寒凝结,则见腹中冷痛,喜热畏寒,脉沉迟,舌质淡,苔白润等。

治法:补虚通便,气血虚弱者,补养气血,阳虚者,温肾助阳。

方义: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河车路,至阳至长强段;足三里,关元八阵,三阴交。

针灸手法:杵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法。

方义: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河车路调补气血,阴阳,气血充,阴阳调,则便秘自可消失。足三里,关元八阵,三阴交调补气血,健运脾胃,通调大肠之气,脾胃运化正常,腑气通调,大便可通畅。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章门、期门、膻中。

[操作]病人先取仰卧位,取中脘、天枢、关元等穴进行按揉,或用一指禅推法,按顺时针方向在脘腹部施按摩或旋转法。然后病人取俯卧位,选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在大肠俞进行按揉,并用滚法治疗两侧骶棘肌。在此基础上,加取章门、期门用按揉法,取膻中用揉法、一指禅法或直推法,并斜擦两胁以透热为度。

(2)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中脘、行间经穴、支沟经穴。

[操作]重刮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经穴部位,加刮中脘、行间经穴部位。每穴刮3~5分钟。

(3)针灸疗法

[取穴]气海、天枢、太冲、支沟、中脘、足三里、膻中、列缺。

[操作]针刺应选气海、天枢、太冲、支沟为主。嗳气频作者加中脘、足三里;咳逆上气者加膻中、列缺。:以上各穴均用泻法强刺激,间歇留针10分钟。

病情分析:针灸治疗可以选择天枢、关元、气海、足三里、大肠下合上巨虚、小肠下合下巨虚,配合这些穴位可以通腹,排便治疗效果非常好。

意见建议:建议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治疗,防止耽误病情。平时要按时休息,多喝水,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五谷杂粮和水果蔬菜。坚持户外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森 英俊(医学博士) 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改善体质的穴道 POINT 如要消除便秘,兼顾饮食平衡与运动也很重要。 如要缓解并改善腹泻症状,改善消化器官也是一种方式。 便秘 这是指因排便次数或排便量减少,粪便滞留于肠内而造成肌肤粗糙或各种不适感等症状。治疗对象中,绝大多数的症状是属于机能性便秘,有迟缓型、痉挛型与直肠型等类型。这些都很容易转为慢性型,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 (编辑推荐:肩颈痛竟是顽固便秘所致!躺着 这穴道排一身毒) 迟缓型便秘 肇因于肠道蠕动缓慢,以女性为多,此外,大多发生在从年幼时期就有便秘倾向的人身上。 痉挛型便秘 大多是因为压力或是自律神经异常等,导致肠道的平滑肌变得过度紧绷所引起。粪便大多形似兔粪且少量,但排便次数增加。 直肠型便秘 排便反射钝化所引起的便秘。习惯强忍便意或滥用轻泻药等是容易造成此类型便秘的原因。若以针灸进行治疗,内容几乎是比照迟缓型便秘。此外,指导患者调整排便习惯或避免滥用轻泻药也很重要。 带你认识与便秘较具成效之主要 穴道 天枢 取法:神阙(任脉)往外2寸处,腹直肌中即是。 解剖:腹直肌、〈肌支〉肋间神经、〈皮支〉肋间神经(前皮支)、[血管] 浅腹壁动脉、上腹壁动脉、下腹壁动脉 临床:消化器官疾患(腹泻、便秘)、泌尿器官疾患(肾炎、膀胱炎)、生殖器官疾患(月经不顺、子宫内膜炎、子宫出血、精力衰退等)、畏寒怕冷等 字义 「天」是指人体划分为上(天)下(地)两半时的上半身,「枢」则是中枢、重要地方之意。意指此经穴位于划分天之气与地之气的重要场所。森 英俊(医学博士) 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改善体质的穴道 POINT 如要消除便秘,兼顾饮食平衡与运动也很重要。 如要缓解并改善腹泻症状,改善消化器官也是一种方式。 便秘 这是指因排便次数或排便量减少,粪便滞留于肠内而造成肌肤粗糙或各种不适感等症状。治疗对象中,绝大多数的症状是属于机能性便秘,有迟缓型、痉挛型与直肠型等类型。这些都很容易转为慢性型,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 (编辑推荐:肩颈痛竟是顽固便秘所致!躺着 这穴道排一身毒) 迟缓型便秘 肇因于肠道蠕动缓慢,以女性为多,此外,大多发生在从年幼时期就有便秘倾向的人身上。 痉挛型便秘 大多是因为压力或是自律神经异常等,导致肠道的平滑肌变得过度紧绷所引起。粪便大多形似兔粪且少量,但排便次数增加。 直肠型便秘 排便反射钝化所引起的便秘。习惯强忍便意或滥用轻泻药等是容易造成此类型便秘的原因。若以针灸进行治疗,内容几乎是比照迟缓型便秘。此外,指导患者调整排便习惯或避免滥用轻泻药也很重要。 带你认识与便秘较具成效之主要 穴道 天枢 取法:神阙(任脉)往外2寸处,腹直肌中即是。 解剖:腹直肌、〈肌支〉肋间神经、〈皮支〉肋间神经(前皮支)、[血管] 浅腹壁动脉、上腹壁动脉、下腹壁动脉 临床:消化器官疾患(腹泻、便秘)、泌尿器官疾患(肾炎、膀胱炎)、生殖器官疾患(月经不顺、子宫内膜炎、子宫出血、精力衰退等)、畏寒怕冷等 字义 「天」是指人体划分为上(天)下(地)两半时的上半身,「枢」则是中枢、重要地方之意。意指此经穴位于划分天之气与地之气的重要场所。 上巨虚 取法:足三里往下3寸处即是。 解剖:胫骨前肌、〈肌支〉腓深神经、〈皮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血管]胫前动脉 临床:大肠疾患(大肠炎、便秘等)、腓神经痛、脚气病等 字义     「上」指的是上面,「巨」为隔间、重要,「虚」则带有凹陷、衰弱之意。意指此经穴位于小腿部位、胫骨与腓骨之间的大缝隙上方。 条口 取法:足三里往下5寸、犊鼻与解溪的中心点,胫骨前肌中即是。 解剖:胫骨前肌、〈肌支〉腓深神经、〈皮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血管]胫前动脉 临床:脚气病、腓神经麻痹、肠胃虚弱等 字义 「条」意为分歧、路径,「口」则是出入口之意。意指此经穴位于经络分支出入之所。 下巨虚 取法:足三里往下6寸、胫骨前肌中即是。 解剖:胫骨前肌、〈肌支〉腓深神经、〈皮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血管]胫前动脉 临床:小肠疾患(消化不良等)、脚气病、下肢麻痹、 疾患等 字义 意指此经穴位于小腿部位、胫骨与腓骨之间的大缝隙下方。 三焦俞 取法:第1与第2腰椎棘突之间,悬枢(督脉)往外15寸处即是。 解剖:腰背腱膜、竖脊肌、〈肌支〉脊髓神经后支、〈皮支〉腰神经后支、[血管] 腰动脉背支临床、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胆石症、肾脏疾患、糖尿病、腰痛、月经不顺等 字义 意指少阳三焦经的腧穴。经常显现出三焦相关疾患所引起的异常,是反应点也是治疗点的重要经穴。 肾俞 取法 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命门(督脉)往外15寸处即是。 解剖 腰背腱膜、竖脊肌、〈肌支〉脊髓神经后支、〈皮支〉腰神经后支、[血管] 腰动脉背支临床 泌尿器官疾患(肾炎、肾盂炎、膀胱炎等)、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字义 意指少阴肾经的腧穴。经常显现出肾脏疾患引起的异常,是反应点也是治疗点的重要经穴。 本文摘自《超图解经络.穴道》/森 英俊(医学博士)/台湾东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