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平的科研成果
郑玄《周礼注》从历时角度对字际关系的沟通,《古汉语研究》,2009年第3期 郑玄语词训释材料的纂集与《郑雅》《郑玄辞典》《故训汇纂》,《辞书研究》,2009年第4期 3.《试析郑玄<周礼注>中的“古文”与“故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5期。
4.郑众的复音词观念及其对郑玄的影响,《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三辑,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办,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6月 《试析郑玄注释术语“之言”的来源》,《古籍研究》,2006卷上,总第49期,安徽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等主办,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研究概观》,《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论文集)》,陈燕、耿振生主编,北京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主办,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 7.《<汉语大词典>“末界”释义考辨》,《励耘学刊(语言卷)》第五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学苑出版社,2007年11月
8.《试析<干禄字书>中的异体字和易混字》,《汉字研究》第一辑,中国文字学会、河北大学文学院主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
9.《简析郑玄<周礼注>“之言”类术语》,《现代语文》,2007年7期 成说不可妄驳——驳《“狐死首丘”新解》,《语文学刊》,2009年第9期 《杜子春的复音词观念及其对郑玄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尔雅》复音词概观,合作,《语文学刊》,2009年第10期 《郑玄<周礼注>“读如”类沟通字际关系术语分析》,《台州学院学报》,2006年1期 参编:
1.《文言诗文学习指导(语文七年级)》,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编者 《文言诗文学习指导(语文八年级)》,语文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编者 3.《文言诗文学习指导(语文九年级)》,语文出版社,2004年6月,第二编者
4.李运富主编《古汉语字词典》(参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7月
5.《中国文学史话·魏晋南北朝卷》(参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赵益,男,1965年2月出生,祖籍江苏南通。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出版著作8部,参编3部;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赵益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65年2月出生 祖籍 :江苏南通 主要著作,主要论文,所授课程,研究课题, 主要著作 1《日落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西风凋碧树:大宋帝国的衰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丘处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台湾宏文馆出版社,2002 4《王霸义利:北宋王安石改革批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中华书局,2004 6《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古典研究方法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六朝隋唐道教文献研究》,凤凰出版社,2012 主要论文 1唐代禅宗语录成书时间的考察及其意义,《古典文献研究》(1991-1992),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禅与诗:诗意·诗思·宗教与艺术,《四川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3关于唐人冶游与文学关系的再探讨,《文学研究》第四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梵呗”三释,《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 5《真诰》的源流与文本,《文献》,2000年第3期 6明代 中的道教角色及其性别意义,《文学评论丛刊》,第4卷第1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7三张“二十四治”与东晋南方道教“靖室”之关系,《东南文化》,2001年第4期 8东汉中平二年客星记录的文献学研究(合作),《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 9《汉武帝内传》与《神仙传》关系略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1期 10天师道名实考,《古典文献研究》(第5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11《列子·杨朱篇》的文本与时代,《中国学术与中国思想史》(《思想家》第二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12敦煌卷子中三种唐代禅宗文献考辨,载段文杰等主编《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宗教卷二),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 13“转读”试解,《中国语文学》(第40辑),韩国岭南中国语文学会,2002年12月 14冥想中的诗意——《真诰》诗歌考察,《庆祝卞孝萱教授八十华诞文史论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15 IS SGR 1900+14 ASSOCIATED WITH THE 4 BCE“PO STAR”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569:L43–L45, 2002, April, 10, Yi Zhao(The third author) 16东晋南北朝古道经研究简述及分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4期 17《汉志·数术略》汇考证补,《古典文献研究》(第7、8辑),凤凰出版社,2004 18隐语、韵文经诰及人神感会之章——略论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诗歌之互动,《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9《南朝古道经三天内解经再探》,《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0《古典文献学原理刍议》,《书目季刊》,2005年第4期 21《〈真诰〉与唐诗》,《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第3期;22《句曲洞天:公元四世纪上清道教的度灾之府》,《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3期;
23《地下主者·冢讼·酆都六天宫及鬼官——〈真诰〉冥府建构的再探讨》,《古典文献研究》第11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 24《〈管锥编〉“论易之三名”条“背出分训且同时合训”商榷》,《古典文献研究》第12辑,凤凰出版社,2009年 25《明代拟话本小说中的道教角色及其意义》,《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6《古代占星记录“赤方气”的文献学考察》,日本立教大学文学院《日本文学论丛》第十号,2010年 27《中国早期思想史研究:问题、理论、方法与事实》,《艺术与科学》第10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8《真诰与“启示录”及启示文学》,《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9《明代通俗文学的商业化编刊与世俗宗教生活》,《安徽大学学报》,36卷5期,2012年 30《天地瑞祥志若干重要问题的再探讨》(与金程宇合作),《南京大学学报》,49卷3期,2012年 31《史记三代世表“斜上”考》,《文献》,2012年第4期 所授课程 历年讲授课程有:《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概论》、《古典中国概论》、《中国文化史》、《古典文献学》、《道教与中国文化》、《道藏文献研究》;最新开设课程有:《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古典术数文献研究》、《中国文化史导论》。 研究课题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民间社会的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 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 道藏中的唐代资料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
淑媛风范:明代女子《孝经》教育的历史借鉴
在男权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似乎主宰世界、治理家庭等都是男儿的事情。在旧时中国,只有男儿拥有接受正规教育、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因之,在人们心目中,自 然形成了男人才是道德的提倡者和践履者,孝道的提倡和《孝经》的教育自然也是男儿才拥有的特权。然而,《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独阳不足以为道,独男岂可以成家?故《易》始《乾》《 坤》,而《诗》首《关雎》,《礼》曰“始于冠,本于婚”,盖皆谨于衽席之际也。事实上,在历史上,公众舞台虽然是以男人为主角,但是在家庭的乐园里,却又以妇女为其主导。儒家提倡“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说“治国、平天下”是男儿的专利的话,那么“修身、齐家”,却缺那女子不得。因此,事涉家庭幸福、伦理和美的《孝经》教育,就不得不向女子开放。正是对女子也实 行以《孝经》为代表的孝道教育,才成就了中国士人“修齐治平”的伟大理想,也才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礼乐文雅之风。在中国社会对女子实行《孝经》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明代是一个特别重要也富 有成效的阶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一、女子《孝经》传习溯源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正史中正式提出向女子推行《孝经》者,是西汉成帝时期的匡衡。公元前32年,成帝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即上疏《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提出:“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 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儒家经典教育就必不可少,《疏》云:“《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汉书·匡衡传》)正式提出应当重视女子《孝经》教育 的问题。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后之曹大家仿《孝经》而成《女诫》,以及唐郑氏之《女孝经》,尚宫朱氏之《女论语》,都是这一指导思想下的产物。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宋代司马光撰《书仪》还明确规定:人生“七岁……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九岁,男子读《春秋》及诸史,始为之讲解,使晓义理;女子亦为之讲解《论 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略晓大意。”(卷四。《家仪》卷一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从汉代至于宋、元,女子之接受《孝经》教育者史不绝书。远稽三国,则有钟会母“明于教训”,当钟会“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 二诵《春秋左氏传》”云云[1]。钟母能遍以《孝经》为首的儒家诸经向钟会进行启蒙教育,是其曾经接受精到的儒家经典教育可知。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近考元世,女子能习读《孝经》的事例已经日益增多。如,靳汝弼母王氏“仁厚庄静,能读《论语》、《孝经》、曹大家书(《女戒》)、刘向《列女传》,始于为女,中于为妇,终于为母,皆尽其道”(王沂《靳母王氏诗序》,《伊滨集》卷一六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陈坤文妻张氏,“暇时以《孝经》、《论语》、古诗口授诸幼,蜀之故家,咸称道以为内则”(吴澄《故贡士陈君墓志铭》 ,《吴文正集》卷七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周氏有小女,“诵《孝经》、《论语》等篇,殊琅然”(王恽《周氏小女祝辞》,《秋涧集》卷六五)。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节妇宣氏女孟先:“幼育闺门,奉家训,通《孝经》、《女诫》、《小学》书”(郑真《宣节妇传赞》,《荥阳外史集》卷四六)。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节妇乐氏女静:“诵《孝经》、《小学》书、《列女传》、《论语》、《孟子》,皆通大义”(刘仁本《乐节妇诗序》,《羽庭集》卷五)。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节妇衡水刘氏:“年十二,通《古文孝经》。”(王逢《刘节妇诗序》,《梧溪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由于女子较为普遍地学习《孝经》,她们的母仪和教化作用也时时得到体现,元代许多文化名人,少年时都得益于慈母之教。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吴莱“四岁,(母盛夫人)授以《孝经》、《论语》、《春秋谷梁传》,随口成诵”(宋濂《渊颖先 生碑》,《渊颖集》附录)。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陈栎“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元史》卷一八九《陈栎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谦幼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元史》卷一八九《许谦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欧阳玄“幼岐嶷,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元史》卷一八二《欧阳玄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不过历考载籍,汉唐宋元时期的《孝经》教育主要还是施之男性。因为汉、唐时期,《孝经》是举孝廉和科举考试的 必读经典,女子没有被“举”的权利,自然也很少有过问和与目《孝经》的机会。至宋代,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取消了《孝经》的命题资格,《孝经》从此转入童蒙教材;加之宋代日益加强的家 教风习,从而扩大了女子接受儒家经典教育的机会,于是女子《孝经》教育开始抬头,至元代已粗成气候。只是事例偶见,还未成系统,不见规模而已。若要追求一种“女性《孝经》教育”的文化现象 ,则必至有明而后成。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二、明代女子《孝经》教育概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众所周知,明朝是一个非常极权专制的王朝,可也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时代。据研究,中华孝道从明朝开始日 益兀显其消极落后的一面,愚忠愚孝一时成风!可是,对女子的《孝经》教育却也在此时得到普及,而且对家庭、对社会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们考察了梁潜、杨士奇、乌斯道、王恭、王直、李贤、 李东阳、许相卿、徐溥、邵宝、吴宽、王鏊、陆琛、韩邦奇、文征明、何瑭、高叔嗣、唐顺之、柳爵、皇甫汸等人文集,其中有关女性的传记(墓志铭、行状等),发现明代士大夫家的女性,类能诵习 《孝经》《论语》等儒家文献,并且能够恭行孝道,相夫教子,形成了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兹略举数例,以见其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时 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姓 名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习经简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孝行事迹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资料出处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元末明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葛节妇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鲁论》二十篇,《孝经》十八章,阿母授读声浪浪。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寡居抚儿,“维时率土皆战场,畴能训儿知义方。熊丸在箧萤在囊,呼儿叉手立侍傍。”“母不姑息,儿能自强,从师不出郑公乡。腹笥有书牙颊香,朝夕悦亲萱草堂。……哲哉此母非寻常, 盍亦作歌,与史相激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谢应芳《葛节妇》,《龟巢稿》卷一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道济夫人曾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母教以《孝经》《论语》《列女传》,辄晓其大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不好华侈,性敏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潜《故王母曾氏孺人墓志铭》,《泊庵集》卷一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母陈元贞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于《孝经》、《大学》、《语》、《孟》,皆能诵说。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死子幼,贞居抚儿。常言:“吾幼从父兄学,又日闻兄弟相讲论,故吾于书粗知大义云。”士奇五岁,“教之读书,日 必令识五六字有程”。于“古今事多记览,其好恶公正”。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慈训录》,《东里集》续集卷四八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吴余庆母叶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寡居教子,余庆“年七八,亲教之《孝经》、《论语》”;稍长“出就外傅”,又“躬督于内”。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旦莫切切保孤子为务”,语人:“吴宗数百年之传在此,可不重且慎哉?”余庆既出仕,母“犹数寓书诲饬”。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吴母叶孺人墓志铭》,《东里集》续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节妇柯胜琼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寡居哺儿,并“口授《孝经》《论语》”,早晚“以礼义”训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性粹温聪慧,寡言笑止,静闲读书,通大义,习女工尤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乌斯道《丘节妇传》,《春草斋集》文集卷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胡直、胡广之母吴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母少习诗礼,兼通《孝经》、《四书》、《列女传》、《女教》诸书,而笔札女红皆善”。氏亦通书,“亲授”儿子胡 广《论语》、《孝经》,“晓以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死子幼,矢志不嫁,与孀居姊同住,“日共讲论书史”,令胡广“从旁习闻渐渍,以涵养其本源”。广年长“出就外傅 ”,暮归“必叩其所业而益加励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胡母传》,《东里集》续集卷四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惟正妻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朝吟刘向《列女》篇,夜诵曾参《孝经》策。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清门女大初嫁夫,射中金屏与梦符。勉郎也似乐羊妇,怀节偏同曹大家。郎骑骢马西台客,妾向空闺侍姑侧。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恭《高凉梁惟正贤妇歌》,《白云樵唱集》卷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彭士扬母刘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早读书,通《论语》、《孝经》,常口授士扬。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没子幼,“事父母舅姑尤尽孝”。家“无厚产重货以资其为生,败帏瓦灯一室萧然”,刘氏矢志不嫁,“勤女事以继飦 粥、供祭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慈训堂记》,《抑庵文集》卷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镇母周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受教读《女孝经》、《论语》诸书,辄记诵不忘,且了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金幼牧《李孺人周氏墓志铭》,《金文靖集》卷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董叔维妻李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女红之余,能诵《孝经》、朱子《小学》、胡曾《咏史诗》,多解其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郑文康《董叔维室李氏墓志铭》,《平桥稿》卷一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张源春女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父源春,“《孝经》《论语》,皆其口授也”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源春“酷嗜酒,然甚爱其女”,稍一停杯,“辄呼其女而教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潜《萧母张氏孺人墓志铭》,《泊庵集》卷一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何氏母周孺人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从姆师,通《小学》、《孝经》、《论语》、《列女传》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何母周孺人墓志铭》,《东里集》续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宋礼母曾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对宋礼“教以《孝经》、《小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潜《宋伯循墓表》,《泊庵集》卷一○;杨士奇《宋东斋墓志铭》《东里集》续集卷三五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郑某妻王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故于《孝经》《论语》皆能成诵,而涉知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习闻父训其二儿勤学,旦夕相讲论,孺人又日薫渐其说。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给事中郑君妻孺人王氏墓碣铭》,《东里集》续集卷四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彭俊母任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性眀敏,幼读《论语》《孝经》,皆暗记而通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其为女也,能哀痛以念母,孝敬以事父,抚其弟妹有加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彭孺人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杨氏姊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端重纯淑,聪慧俭勤,幼读《论语》、《孝经》,悉知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纺绩织纴、绾结缝制,不待教督而能。先恭人不幸即世,孺人日夜哀毁,几欲无生。事祖母李夫人极其孝敬,善抚二弟, 视衣服饮食尤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亡姊杨君妻王孺人墓志》,《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明成祖女常宁公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通《孝经》、《女则》。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恭慎有礼。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明史》卷一二一《公主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陆士弘妻潘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能通《孝经》、《论语》、《女训》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勤女事。事父母极孝敬。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太宜人潘氏墓志铭》,《抑庵文集》卷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刘孟洲妻郭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孝经》《小学》诸书,皆能成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以古之贤女妇为师。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郭氏孺人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余麟母徐茂贞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柔慧淑善,通《孝经》、《女戒》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闲于女事,以孝敬事舅姑,正顺以相夫,而勤俭以治其家。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余氏二亲墓表》,《抑庵文集》后集卷二六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洪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马皇后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撰《劝世书》,其《嘉言篇》多引《孝经》之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皇太子、汉王、赵王再拜恭受,退而焚香启诵,惕然悚敬,咸称母仪万方,化行四海,谥仁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虞淳熙《孝经集灵》,朱鸿《孝经总类》亥集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母欧阳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明而知书,《孝经》《论语》《女诫》,皆熟读暗记而斟酌行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先妣欧阳氏太夫人改葬志》,《抑庵文集》卷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正统间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尹昭会母罗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聪慧夙成,读《孝经》、《女教》,能通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精勤女事,每过夜分,虽寒暑不废,足迹未尝出外庭,躬烹饪以事父母,有疾,尤谨视药食,不少懈。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侍读尹公妻罗氏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允母刘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早尝读《孝经》、《论语》,能记忆不忘。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年26夫亡子幼,“茕茕孑立,守二稚以奉老姑,家无厚产以资其为业”,氏“忍贫如铁石,课蚕桑,勤纺织,祭奠以时, 必诚必敬,辛苦以自足,闺门之内,肃然静处”。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贞节堂记》,《抑庵文集》后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景泰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陈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读《论语》、《孝经》、《女教》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聪慧端重,寡言笑……皆能通其意而见于行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太孺人陈氏墓表》,《抑庵文集》后集卷二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中行妻庄正圆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师氏授以《女孝经》、《女箴》、《女诫》诸书,辄能成诵,通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生而聪慧柔顺,德充于容,行践于言,女红无不精。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韩雍《故徐行中妻庄氏孺人墓志铭》,《襄毅文集》卷一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妻泰和陈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闻《孝经》、《女戒》,能知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循循然守规矩,未尝妄言笑。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夫人陈氏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左贤母曾玉真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父授之《女孝经》、《列女传》诸书,辄成诵,通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而柔淑,不事华饰,不苟言笑,恂恂闺门,未尝及门外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韩雍《故左母孺人曾氏墓志铭》,《襄毅文集》卷一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尹奂妻萧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宗贤先生,其外祖也,嘉其不凡,授以《孝经》、《烈女传》,即能背诵,通大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淑慧,善女工,早失所怙,母氏钟爱之。闻说古今人成败善恶报应事,暗记不遗。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贤《孺人西昌萧氏墓表》,《古穰集》卷一八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成化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焦孟阳妻吕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取《古今列女传》、《小学》、《孝经》诸书为讲解,孺人即了其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程敏政《孺人吕氏墓志铭》,《篁墩文集》卷四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廉妻周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少闲雅,喜读书,撰《孝经》《小学》《列女传》,皆成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孝事舅姑。夫亡“时四子相、林、梅、楫皆幼,……并遣就学,后相为崇王府教授,霖为国子生,梅为固始训导,楫举进 士、拜戸部主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东阳《明故封承德郎户部主事许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四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相卿母俞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顾好读书,幼弟晩塾归,常令指目字义,遂通《孝经》、《曲礼》、《列女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生而贞肃闲静,不轻言笑,不妄举动,婢使一一畏顺承事无哗者,室中穆如也。妇性敏慧,女红诸技,不习而精。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相卿《先孺人迁葬志引》,《云邨集》卷一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溥妻李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女事之暇,尤喜读书,《孝经》、《论语》并古诗文,多能背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至于临模字帖,亦有可观,盖其余事也。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溥《亡妻李淑人墓志铭》,《谦斋文录》卷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乔廷仪妻路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少精女事,通《孝经》、《列女传》诸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东阳《封宜人乔母路氏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四八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卓天锡母朱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人幼聪慧,学书计,通《孝经》《论语》大旨。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女红精能,长归于卓封君叔舆。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彭韶《明诰封恭人卓母朱氏墓志铭》,《彭惠安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钱世梁妻司马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稍长,从女师授《孝经》、《列女传》,能通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剪刻裁制,尤多巧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邵宝《司马孺人墓志铭》,《容春堂集》别集卷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弘治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守陈妻丁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继父王宗遂“口授《孝经》、《小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宜人夙端悫,不苟赀笑。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东阳《杨君丁宜人合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四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链接:http://wwwruzangnet/jiaoliu/luntan/2009-07-30/738html
主任委员:
周林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教育部顾问;
副主任委员:
彭佩云 教育部副部长;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委员:
季啸风 教育部高教一司副司长;
周祖谟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阎毅千 上海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宁 可 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
李国钧 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吴 枫 副教授,华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董治安 副教授,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宗福邦 副教授,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周勋初 副教授,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
来新夏 副教授,南开大学古籍研究所;
李国祥 副教授,华中师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陈 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
姚孝遂 副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胡昭曦 讲师,四川大学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
平慧善 讲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马樟根 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裘锡圭 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教研室教员;
安平秋 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教研室教员;
章学新 教育部高教一司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
委员会秘书长:
章学新;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安平秋。 主任委员:
周林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副主任委员:
彭佩云 国家教委副主任;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夏自强 国家教委高教一司司长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裘锡圭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古文字研究主任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樟根 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王达津 教授,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王春茂 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副主任①
宁 可 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主任;
平慧善 副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安平秋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孙钦善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许嘉路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陈 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吴 枫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李运益 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
李国祥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李国钧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李修生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②
杨 忠 副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③
杨金鼎 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来新夏 教授,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
周祖谟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周勋初 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宗福邦 副教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姚孝遂 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曾枣庄 副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董治安 教授,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潘富恩 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委员会秘书长:
安平秋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 王春茂④ 杨忠
注:①④王春茂同志于1988年9月经古委会正副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免去其副秘书长职务,1989年10月按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通知,免去其委员会委员职务。
②③1989年10月,按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通知,增补李修生、杨忠二同志为古委会委员,杨忠同志兼任副秘书长。 主任委员:
周林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副主任委员: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夏自强 研究员,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巡视员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裘锡圭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古文字研究主任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樟根 副研究员,国家教委办公厅副主任
方立天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王茂根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与艺术指导司司长
王慧善 副教授,杭州大学中文系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许嘉璐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孙钦善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李国钧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李国祥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李修生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来新夏 教授,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
杨 忠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杨芷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所长
杨金鼎 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吴 枫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宗福邦 教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郑克晟 教授,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郑学檬 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
林 沄 教授,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周勋初 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高 潮 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感知研究所所长
袁世硕 教授,山东大学中文系
袁行霈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顾易生 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
倪其心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主任
徐朔方 教授,杭州大学中文系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感知整理研究所所长
龚书铎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
曾枣庄 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董治安 教授,山东大学感知整理研究所所长
楼宇烈 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
潘富恩 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委员会秘书长:
安平秋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 杨忠 曹亦冰(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名誉主任:周 林
主任委员:安平秋
副主任委员:章培恒 裘锡圭 许嘉璐 周勋初
顾 问:朱新均 白寿彝 邓广铭 季羡林 启 功 任继愈 饶宗颐 王学珍 张学书 夏自强 张岂之 马樟根
委 员:王汝丰、王彦、 毛庆其 、刘烈茂、 刘乾先、孙钦善、杨忠、李修生、严佐之、吴金华、张公瑾、林 沄 、范能船、 郑学檬、 宗福邦 胡大浚 荣新江 赵伯雄 费振刚、袁世硕、袁行霈、顾海良、 倪其心、黄天骥 、 黄永年、 曹亦冰、曹虹、龚书铎、龚延明、葛兆光、董治安 曾枣庄 楼宇烈、 阎延河、潘富恩
秘书长:杨 忠
副秘书长:曹亦冰
本文2023-08-04 02:38: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