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行医的诗句(形容医术诗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关于中医行医的诗句(形容医术诗句),第1张

1形容医术 诗句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白话译文: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西汉·历代黄老医家《黄帝内经》

白话译文: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3、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

——宋人撰,不著撰人《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白话译文:只要是医生,凡是有人请求,不管有多远都一定要去救人。

4、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医学入门》

白话译文:去救人不能够过多的索取报酬,人家有多少给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贫寒额不收取报酬,这是有仁爱的医者。

5、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医,芳垂万世。

——明·龚信《古今医鉴》

白话译文:救人一命,将人救活,这个恩德就如同天地一般,这样的医生,才应该流芳百世,为世人知晓。

搜狗百科-备急千金要方

搜狗百科-黄帝内经

搜狗百科-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搜狗百科-医学入门

搜狗百科-古今医鉴

2推荐几首关于“医德”的古诗词

1、人有奇疾弗能名,郁如病草无勾萌。——元代杨维桢《医师行,赠袁炼师》

释义:人得了一种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怪病,郁郁寡欢如果生病的小草般没有朝气。

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释义: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3、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唐代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释义:师傅有金篦的医术,怎么会知道两眼发蒙看不清的情形。

4、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清·费伯雄《医方论》

释义:想要救人,学医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为了谋取利益而选择学医,那就不必学了。

5、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黄帝内经》

释义:优秀的医生可以救治整个国家,一般的医生可以救治人,而庸医却只能治病。

3与行医有关的句子

鲁迅《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有关医生行医的句子,比如说以下这两段: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拼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4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5描写医生的诗句

救死扶伤 华佗再世 妙手回春 悬壶济世 杏林春暖 大医精诚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枯骨生肉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仁心仁术 手到病除 死骨更肉 庸医杀人 着手成春 华佗在世 在世华佗 悬丝切脉

"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人赞回春手----医传盖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药银针除病魔

辛劳采得山中药----克奋医活世上人

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

有缘善写红十字----立德常学白求恩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药----炼成九转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

欲向市中求妙药----须知海内有奇方

无影快刀除隐患----有方奇术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医手----东亚何曾见病夫

热情迎来蹒跚友----高兴送归健步人

要么医生说的名言:

白求恩:医生坐在家里等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后的战斗口号是,前线去,到伤员那里去,哪里有伤员,我们就到哪里去!

土里没有种子,长不出小米来,身体里没有血,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伤员身体里失去了大量的血,只有补给他们,才能把他们医好,从一个健康人的身上,取 — 点儿血,对于身体并没有妨碍,因为他能很快给自己补上,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血救活一个战士,胜于打死十个敌人。

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为什么三万里以外,地球的那一边象我这样的人要帮助你们,你们和我们都是国际主义者,没有任何种族,肤色、语言、国家的界限把我们分开。

6形容医术 诗句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白话译文: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西汉·历代黄老医家《黄帝内经》 白话译文: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3、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

——宋人撰,不著撰人《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白话译文:只要是医生,凡是有人请求,不管有多远都一定要去救人。 4、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

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医学入门》 白话译文:去救人不能够过多的索取报酬,人家有多少给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贫寒额不收取报酬,这是有仁爱的医者。

5、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医,芳垂万世。 ——明·龚信《古今医鉴》 白话译文:救人一命,将人救活,这个恩德就如同天地一般,这样的医生,才应该流芳百世,为世人知晓。

-备急千金要方 -黄帝内经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医学入门 -古今医鉴。

7描写医疗的诗句

医者仁心

胡秉言

怀揣白衣天使的理想

责任勇于肩扛

心似莲花开放

只为救死扶伤

医德医术高尚

病人痛苦心装

开拓创新团结向上

吃苦吃亏奉献担当

认真兢兢业业守岗

凝聚团队力量

传承千年风尚

把世界一流争创

行医人诚信担当

敬业勤奋爱心装

为了患者身体健康

医者仁心时刻不忘

几则经典中医故事

  1、病入膏肓

 相传,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病,先请来装神弄鬼的巫医替他治疗,病情反而有增无减。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去给他治病。医缓的高明医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

 当医缓还在去晋国的路上时,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从他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医缓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另一个回答说:“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个地方去吧,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晋国,绐晋景公辨症后为难地说:“这病不可治啦!病在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治法,何况药物也不能到达那里去发挥药效。”

 后来,人们常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难以医救。这句话进一步引申时便用来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2、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音国)国,看见全国上下都在举行祈祷,一打听,方知是虢太子死了。太子的侍从告诉他,虢太子清晨鸡鸣时突然死去。

 扁鹊问:“已经掩埋了吗?”

 侍从回答说:“还没有。他死了还不过半日哩!”

 扁鹊请求进去看看,并说虢太子也许还有生还的希望。

 侍从睁大了眼睛,怀疑地说:“先生,你该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我只听说上古时候的名医俞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若你能象他那样倒差不多。要不然,连小孩儿也不会相信的。”

 扁鹊见侍从不信任自己,很是着急,须知救人要紧哪。他灵机一动,说:“你要是不相信我的话,那么,你去看看太子,他的鼻翼一定还在扇动,他的大腿内侧一定还是温暖的”。

 侍从半信半疑地将话告诉了国王。国王十分诧异,忙把扁鹊迎进宫中,痛哭流涕地说:“久闻你医术高明,今日有幸相助。不然,我儿子的命就算完了”。

 扁鹊一面安慰国王,一面让徒弟子阳磨制石针,针刺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一会儿,太子竟渐渐苏醒过来,扁鹊又让弟子子豹用药物灸病人的两胁,太子便能慢慢地坐起来!经过中药的进一步调理,二十来天就康复如初。

 这事很快传遍各地,扁鹊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说:“他就是使死人复活的医生!”

 扁鹊听了,谦逊地笑着说:“我哪里能使死人生还呢,太子患的是‘尸厥’证,本来就没有死,我只不过是使他苏醒过来罢了。”

 以后,人们常用“起死回生”这个词来形容医生的高超技艺。有些病家有时为了感谢医生,送上一块“扁鹊再世”的横匾,也是颂扬医生医技高超的意思。

  3、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都患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交给病人取药回家煎服。两位病人一看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他们想: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什么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强调辨证治疗,病证虽一,但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故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后来,人们常用“对症下药”这个成语比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问题。

  4、讳疾忌医

 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国国君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见到田午,认真地对他说:“目前,您的肌表部位有疾病,要是不治,会发展蔓延下去。”

 田午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后,他便对旁人说:“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我才不信呢!”

 过了五天,扁鹊去见田午,说:“您的病现在到了血脉,不治恐怕要加重了!”田午说:“我没有病!”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一次向田午提出忠告:“您的病现已深入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不可收拾了!”这次,田午竟拂袖而去。

 再过了五天,扁鹊碰见田午,转身便走。田午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药酒尚可治,现在病人骨髓,即便是传说中掌管生死簿的神也没法治,我更不敢主动请求医治了。”

 五天后,田午果然感到浑身不舒服,病情很快加重,他想起扁鹊,连忙派人去找,哪知扁鹊已经借故离去——中医认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没几日,田午便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疾病,应该积极治疗,若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害自己。对待工作,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也一样,应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5、因势利导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髌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中医也很强调因势利导,要求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病位等因素而施治。

 早在二千多午前的中医古籍《内经》里就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疗法则。这里的“轻”、“重”、“衰”、“高”、“下”等都是疾病的“势”,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便是“因势利导”的体现。病在上部较轻浅的,宜轻扬宣散,清代医家吴鞠通常选用质地较轻、气味较薄的药,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法。古人还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创立吐法,主张服盐汤或用鹅毛刺激喉管引起呕吐,使病邪从上而出。再如,夏秋时令,误食腐败不洁之物,腹泻腹痛,医生亦常因势利导,让病人继续泻下秽臭之物,腹痛、腹泻亦渐好转,若此时止泻,逆其病势,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孙膑讲的虽然是兵法,但与中医治病原理相通。难怪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他甚至还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认为中医的治疗思想贯穿在《孙子兵法》中。这话颇有几分道理。

6、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制订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个成语出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春秋末年,伍子胥逃到吴国,吴王很器重他。一次,吴王征询伍子胥有什么办法能使吴国强盛起来,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应当由近及远,按计划分步骤做。首先要修好城市的防御工事,把城墙筑得既高又坚实;其次应加强战备,充实武库,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使吴国很快强盛起来。无独有偶,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提出一项因地制宜、治理国家的政策,即“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土地膏腴,出产丰富,使人因生活富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这些地区的国家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贫瘠和崎岖难行的多山国家,人民勤奋耐劳,生活俭朴,勇敢善战,他们不易被征服,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他建议立法者考虑不同的地型环境、气候因素来制定恰当的法律。

 中医强调因地制宜治疗疾病。因为不同的地区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在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当地人们依山陵而居,常处在寒风凛冽之中,多吃牛羊乳汁和动物骨肉,故体格健壮,不易感受外邪,其病多内伤;而东南地区。草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人们的皮肤色黑,腠理疏松,多易致痈疡,或易致外感。因此,治疗时就应该根据地域不同,区别用药。如同为外感风寒,则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重;而东南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轻,这就是因地制宜原则在中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内经》专设《异法方宜论》一篇,讨论不同地域的人们易患的病种,以及病变和治法特点等。可见,古代中医学家十分重视因地制宜治疗疾病。

  7、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部份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司徒丁鸿见到这种情况,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任何事情,在开始萌芽时容易制止,等到其发展壮大后再去消除,则十分困难。”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在医学上,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中医十分重视早期诊治疾病。《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内经》还生动地比喻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中医把一个医生是否能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当作判断这个医生医技是否高明的标准,提出“上工治末病”。上工,即高明的医生。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隐患要及时清除,以免酿生更大祸端;疾病应及早治疗,以免给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看文言文章慢慢就有感觉了,

初期可以读一些小说型的古代名著,这样容易接受,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镜花缘》,也可以读一些清代的离我们现代较接近的时期的文章,比如曾国藩文集、《聊斋》等等。

再就可以读一读《古文观止》一些年代早一些的古文。

但是这些读过后并不是看古医书就游刃有余了,因为有很多生僻的草药名词和些许其他词会绊着脚,那就记下来查查字典慢慢积累吧。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慢慢的这些中医古籍就会流畅许多。

希望满意~

中医古籍 在线阅读

http://wwwsou13cn/zyzy/zysj/indexhtml

《黄帝内经_灵枢》

《黄帝内经_素问》

《黄帝内经太素》

《难经》

《伤寒论》

《饮膳正要》

《神农本草经》

《食鉴本草》

《食疗本草》

《千金食治》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吴普本草》

《一草亭目科全书》

《海药本草》

《本草衍义》

《汤液本草》

《本草备要》

《本草蒙筌》

《本草易读》

《本草纲目》

《颅囟经》

《麻疹备要方论》

《小儿痘疹方论》

《麻疹阐注》

《经验麻科》

《幼科切要》

《育婴家秘》

《伤科大成》

《跌打秘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金疮秘传禁方》

《跌损妙方》

《外科十法》

《伤科补要》

《内外伤辨》

《跌打损伤方》

《女科旨要》

《妇科问答》

《产宝》

《张氏妇科》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女科指要》

《竹泉生女科集要》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妇科秘方》

《产鉴》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胎产秘书》

《女丹合编选注》

《傅青主女科》

《金匮要略方论》

《千金翼方》

《集验背疽方》

《增订十药神书》

《慎疾刍言》

《诊家枢要》

《曹仁伯医案论》

《陆地仙经》

《养生秘旨》

《诸病主病诗》

《韩氏医通》

《奇经八脉考》

《证治心传》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九十论》

《伤寒发微论》

《圣济总录》

《医学传心录》

《外台秘要》

《温热论》

《医法圆通》

《医林改错》

《市隐庐医学杂着》

《急救便方》

《诊脉三十二辨》

《性命要旨》

《医医小草》

《备急千金要方》

《马培之医案》

《伤寒补例》

《宜麟策》

《理虚元鉴》

《广嗣要语》

《凌临灵方》

《塘医话》

《察病指南》

《温病指南》

《质疑录》

《中风论》

《脉确》

《神应经》

《伤寒捷诀》

《刘涓子鬼遗方》

《肯堂医论》

《敖氏伤寒金镜录》

《杂病治例》

《正体类要》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医医医》

《全生指迷方》

《济生集》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虚损启微》

《仙传外科集验方》

《经络考》

《知医必辨》

《濒湖脉学》

《褚氏遗书》

《仿寓意草》

《傅青主男科》

《景景医话》

《景岳全书》

《雷公炮炙论》

《雷公炮制药性解》

《临证实验录》

《刘河间伤寒医鉴》

《柳洲医话》

《脉经》

《孙真人海上方》

《外经微言》

《止园医话》

《肘后备急方》

《眼科秘诀》

《异授眼科》

《眼科心法要诀》

《口齿类要》

《察舌辨症新法》

《临症验舌法》

《痰疠法门》

《尤氏喉科秘书》

《白喉条辨》

《白喉全生集》

《喉科秘诀》

《包氏喉证家宝》

《尤氏喉症指南》

《喉舌备要秘旨》

《重订囊秘喉书》

《焦氏喉科枕秘》

《中藏经》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牛舌头 31 牛舌头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牛舌头的药理作用 4 《辞典》·牛舌头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牛舌头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生境分布 47 性味 48 功能主治 49 牛舌头的用法用量 410 附方 411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牛舌头的方剂 2 古籍中的牛舌头 1 拼音

niú shé tóu

2 英文参考

field sowthistle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牛舌头

牛舌头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苣荬菜之别名[1]。

31 牛舌头的别名

牛舌头、野苦荬、山苦荬、北败酱。[1]

3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 L的全草[1]。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1]。

33 性味

苦,寒[1]。

34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凉血止血,化瘀解毒[1]。

1治咽喉肿痛,阑尾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倒经,产后瘀血腹痛[1]。煎服:9~15g[1]。

2捣敷治疮疖痈肿;煎水熏洗治痔疮[1]。

35 化学成分

全草含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它们的葡萄糖苷[1]。尚含青蓝苷、芹菜素、甘露醇、消旋肌醇等[1]。

36 药理作用

本品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呼吸[1]。

4 《辞典》·牛舌头 41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42 拼音名

Niú Shé Tou

43 牛舌头的别名

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44 来源

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的全草。3~4月间采取。鲜用或晒干用。

4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茎。地上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匣米,宽2~5厘米,先端钝圆,具稀疏的缺刻或三角状浅裂,边缘有小尖齿,基部渐狭成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成耳廓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呈伞房或圆锥状排列,直径2~4厘米,花序梗与总苞片均具腺毛;总苞钟状,苞片数层,最内层苞片长而薄,边缘具膜质,披针形,先端钝,最外层苞片短;花**,全部呈舌状;雄蕊5,花药基部相连,尾端渐尖;雌蕊为2心皮所组成,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边缘狭窄,有纵纹数条,微粗糙;冠毛白色,细软。花期秋末至翌年初夏。

46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边及田野间。我国大部地区均疗分布。

47 性味

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涩,无毒。"

②《广西中草药》:"苦,寒,无毒。"

48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阑尾炎,痢疾,痔疮,遗精,白浊,乳腺炎,疮疖种毒,汤火伤。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白浊,遗精,痔疮。"

②《四川中药志》:"解毒除热。治汤火伤及无名种毒。"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阑尾炎,痢疾,乳腺炎,疖肿。"

49 牛舌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搽。

410 附方

①治肠痈:山苦荬四两,古羊藤一两,甘草一两,银花藤二两。水煎服。(《旷西中草药》)

②治痢疾:山苦荬二两,凤尾草二两,枫木叶一两,古羊藤一两。水煎冲白糖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乳腺炎:一苣荬菜五钱。水煎服,或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二山苦荬、雷公根各适量,加酒糟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④治疔疮:苣荬菜茎叶捣汁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411 摘录

1 求一篇中医写的古文

张湛曰⑴:夫经方之难精⑵,由来尚矣⑶。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⑷,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⑸,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⑹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⑺,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⑻,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⑼,深自误哉。

2 医古文的内容简介

从编写大纲到最终完成本教材经过了数度寒暑。医古文是研究中医药古籍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医古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同时,通过医古文课的传授,使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领悟中医药学的精髓,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学好中医药学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医古文是含有医药学内容的古代文言文。为了读懂这方面的文言文,还要学习一些专业术语等与之密切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因而医药学古文与之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便是医古文的主要内容。医古文是中医药学基础的基础。

本书分文选、基础知识及模拟试题3部分,每篇课文都有学习要点、注释、译文及供练习用的阅读材料。

3 形容"脑子有病"的文言文句子有什么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释义: 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

出处: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文章寓意

1、要及时医治,以免耽误病情。

2、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要防微杜渐。

3、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及时改正调整,修正自己。

4、善于批判主观猜忌,知道拒绝忠告的危害。

5、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以来证明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不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的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间,用热水焐和药物敷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性命的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于是桓侯就病死了。

4 扁鹊治病的文言文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扁鹊治病文言文答案篇一:扁鹊治病文言文答案原文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①府藏②者,固药石③之所已。今有偕生④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干:冒犯,侵入。②府:同腑。藏:同脏,内脏。③药石:药物和针石。④偕生:与生俱来。译文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两人有病,一起去找名医扁鹊,求他给他们治疗。扁鹊就给他们治疗。两个人的病痊愈了以后,扁鹊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先前的病从外侵入内脏,本来药物和针石就可以治愈的。你们现在有与生俱来的病,它和身体一起长;现在我给你们治疗,怎么样呢?两个人说:希望先听听我们的病症。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心志刚强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心志柔弱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如果对换你们的心,你们都能好了。扁鹊就给他们两个喝了毒酒,让他们昏迷了三天,接着剖开他们的胸膛,取出他们的心脏,再给他们对换了过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