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天文地理对于分野的记载都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古籍中天文地理对于分野的记载都有哪些?,第1张

有关分野的观念,起源很早。《周礼春官宗伯》就有“以星土辨九州之地”,以观“天下之妖祥”的记载,已经开始将天上不同的星宿与地上不同的州县和国家一一对应起来了。

天上的分区,大致是以二十八宿配十二星次,地上则配以国家或地区。

古籍中天文地理分野的记载很多,比如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地理分野是:魏地,觜、参之分野;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韩地,角、亢、氐之分野;赵地,昴毕之分野;燕地,尾、箕分野;齐地,虚、危之分野;宋地,房心之分野;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楚地,翼、轸之分野;吴地,斗分野;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

事实上,天地对应关系的分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史记天官书》中对恒星分野只列出8个国家,除地域与恒星对应外,还记载了五星与国家的对应关系。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

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都是有关地理的!

《禹贡》的体裁属于地志。是篇迟于《山经》,早于《汉书·地理志》,是先秦最富于科学性的地理记载。有人说:“禹贡一书,古今地理志之祖者。”此不无道理。它和《山经》有些地方相像,诸如题材也是托古于夏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其分区标准,打破当时邦国割据、诸侯林立的局限,而以大一统思想着眼(这自与先秦其它古籍如《春秋》、《左传》、《国语》以及《诗经》、《国风》等,迥然不同),以名山大川为界等等。不同的是,《禹贡》利用了战国时期发达的地理学知识,超脱了《山经》极原始的地理概念,扬弃了神话成分而专就人类力所可及的平治水土方面来讲;摆脱了《山经》确认四方为沟说,而已知惟东方是海,超过了《山经》东西南北中“五方”的极原始朴素的区划,代之以实际得多的“九州”的区划。因此,我们可以说,产生于春秋末战国初的《山经》,是中国地理著作最古的开山之作;产生于战国中期的《禹贡》,运用战国时期迅速发展的地理学知识,则突破原始的幻想阶段,以征实为目的,尚实地考察,比《山经》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可以说,《山经》作者在中国地理学史上率先开了结集的一派,《禹贡》作者则“青出于兰”开了征实的一派。《禹贡》对后世地理学发展的影响,甚深且巨,以至清代学者李振裕说它“自禹治水,至今四千余年,地理之书无数百家, 莫有越《禹贡》之范围者。”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