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医学著作有那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著名医学著作有那些,第1张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2、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3、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5、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参考资料:

-难经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

-伤寒杂病论

参考资料:

-脉经

好。

1、从中医古籍提炼药就是利用一些技术最大限度提取其中有效成份,使得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很好。

2、从中医古籍提炼药使中药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可以扩大和加深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培育中药产品的消费市场。

澄观中医(台中) 卢彦芝医师 全身干痒、一抓就流血5穴位改善异位性皮肤炎 73y/o陈先生第一次来诊时是女儿陪同一起来的,主诉是全身性皮肤红疹干痒,抓至破皮有溃疡渗血的伤口,大大小小布满全身,这种情况已长达5年以上,女儿也很担心所以建议陈先生尝试中医治疗。患者本身也是医疗人员,所以一开始就述说用过的西药,症状仍反复,仍常痒到抓至出血,尤其晚上更痒,睡到半夜都还要起来洗沾血的衣物,非常困扰。 卢医师看了陈先生的皮肤范围,属于全身性的,范围扩及脸部,胸口,背部,四肢尤其下肢的部份,都是大大小小红疹,或溃疡出血,或暗红的皮疹伤口!望诊后把完脉后主症是血虚有热,所以开立凉血清热,解表止痒的水药搭配外用中药药膏早晚擦。第二次回诊望诊观察,渗血伤口有缩小,胸口痒感减少,也睡的比较安稳。经过二个半月的治疗后,陈先生的伤口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渗血或溃疡的部分了,胸口与背部的红疹也好的差不多了,手臂也好很多,唯有腿部有些暗色的红疹还没有退的那么好,后期卢医师加开一些温通活血的药。痒感频率和搔痒程度大幅下降,皮肤变得健康,不会一抓痒就流血。澄观中医(台中) 卢彦芝医师 全身干痒、一抓就流血5穴位改善异位性皮肤炎 73y/o陈先生第一次来诊时是女儿陪同一起来的,主诉是全身性皮肤红疹干痒,抓至破皮有溃疡渗血的伤口,大大小小布满全身,这种情况已长达5年以上,女儿也很担心所以建议陈先生尝试中医治疗。患者本身也是医疗人员,所以一开始就述说用过的西药,症状仍反复,仍常痒到抓至出血,尤其晚上更痒,睡到半夜都还要起来洗沾血的衣物,非常困扰。 卢医师看了陈先生的皮肤范围,属于全身性的,范围扩及脸部,胸口,背部,四肢尤其下肢的部份,都是大大小小红疹,或溃疡出血,或暗红的皮疹伤口!望诊后把完脉后主症是血虚有热,所以开立凉血清热,解表止痒的水药搭配外用中药药膏早晚擦。第二次回诊望诊观察,渗血伤口有缩小,胸口痒感减少,也睡的比较安稳。经过二个半月的治疗后,陈先生的伤口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渗血或溃疡的部分了,胸口与背部的红疹也好的差不多了,手臂也好很多,唯有腿部有些暗色的红疹还没有退的那么好,后期卢医师加开一些温通活血的药。痒感频率和搔痒程度大幅下降,皮肤变得健康,不会一抓痒就流血。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慢性搔痒性皮肤病,病程波动易受精神状态及气候改变影响,近年来,因为空气污染、社会压力增大、饮食无节制等因素,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罹病率约2-20%。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炎,患者除了皮肤反复出现湿疹和搔痒之外,个人或家族中常合并有气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症状。皮肤症状表现有红、脱屑、搔痒严重造成皮肤表面出现抓痕或结痂皮及苔藓化。根据本病不同时期的发病临床表现,与中医古籍中「四弯风」、「奶癣」、「胎歛疮」等相类似。 异位性皮肤炎的中医病因是身体先天保卫能力不足,无法抵挡外来物质的 侵袭,而引起过敏反应;或由于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出问题而造成脾虚湿盛。急性期常由风、湿、热邪相乘所致,可泛发全身搔痒,甚至搔抓破皮而引起感染,皮疹红肿,渗出液不止,症状较严重,治疗以袪风、清热、利湿为主;慢性期局部皮肤干燥粗糙变厚,苔癣化明显,以健脾、润燥等作为主要方向来调理体质,皮疹颜色深暗,则须再搭配活血化瘀的药材来调理。 诊断主要标准 以下至少包括三项 –皮肤搔痒 –湿疹或苔癣化皮肤炎同时病灶符合位置,例如:婴儿面部和四肢伸侧皮肤;成人屈侧皮肤的苔癣样变化 –慢性或反复性皮肤炎大于六个月以上 –个人或家族有异位性体质病史 中医临床治疗 一、风热型 症状:以皮肤红疹为主,泛发全身、剧烈搔痒、常抓破皮出血、渗出液不多、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数。 使用凉血袪风的中药:荆芥、防风、蝉脱、牛蒡子、生地、生石膏、木通、苦参、知母、金银花、黄芩加减。 二、湿热型 症状:皮肤见红斑水疮,渗出液淋漓,或有糜烂结痂,奇痒难忍,或痒痛兼作。常有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黄柏、黄芩、山栀、地肤子、生薏苡仁、茯苓、夏枯草,滑石、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 三、脾虚湿盛型 症状:皮损色暗不鲜,皮肤表面有水泡及渗液,大便溏薄,容易疲倦,胃肠胀气,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濡。 使用健脾除湿的中药:党参、白术、茯苓、苍术、猪苓、薏苡仁、白藓皮、陈皮、厚朴、木香。 四、血虚风燥型 症状:皮损干燥粗糙脱屑,瘙痒剧烈,色素沉着或苔藓样,舌淡,苔薄,脉细。 使用养血袪风的中药: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白蒺藜、薏苡仁。 在外用药部分,常使用有收敛除湿、止痒、清热消肿、抑菌止痛、养血润肤等的中药,常见有蒲公英、黄连、黄柏、青黛、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牡丹皮、紫草、马齿苋、薄荷、冰片、樟脑、苦参、蛇床子、土茯苓、白藓皮等药物。患处皮肤若是红肿糜烂、有渗液,可外敷黄柏、青黛、冰片等来清热消肿,收敛渗液;如果局部干燥脱屑的话,可涂抹「紫云膏」,紫草有凉血清热,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当归活血润燥,可改善局部循环,修复损伤皮肤。 针灸穴位 荥穴放血、或取大椎、风市点刺放血,再针曲池、血海、三阴交 荥穴放血:全身性皮肤疮癣为血热,可取荥穴以清心安神,泄热凉血 大椎:功能在清热解表,能治热盛烦呕。 风市:为足少阳胆经,该穴主治全身搔痒。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以清热燥湿除痒。 血海:足太阴脉气所发,气血归聚之海,能健脾化湿, 调经统血,主治皮肤湿疹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处,能健脾利湿,兼调肝肾,主血分病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一、饮食与居家环境避开过敏原 少吃发物:凤梨、芒果、荔枝、鲑鱼、鹅肉、鸭肉、海鲜类如带壳的虾蟹;或对蛋过敏者少碰蛋或牛奶。 少吃辛辣 、油炸食物 最好避免使用地毯,毛茸茸的玩具,以免尘螨增生诱发过敏 洗澡水不要太热,少用肥皂或有香料的沐浴清洁用品,多用清水清洗身体,沐浴乳用在局部重点部位,其余带过即可,免得将皮表上的保护性油脂全部洗掉,而诱发搔痒。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因为皮肤障壁及保护功能受损,所以更容易受到一些 物或是接触过敏原而导致恶化。可选用不含香精、防腐剂、抑菌剂的保湿乳液,以免 皮肤导致皮肤炎的恶化。 臻观中医于民国98年成立,主治项目包含内科、妇儿科、皮肤科、酸痛针伤科、过敏体质调理等,目前有台北、永和、台中三院区。 臻观/澄观中医诊所粉丝专页

是的,《大长今》里提到的长今看的医书《伤寒杂病论》就是中医的四大经典古籍之一。

此外,电视里皇上的病(忘了病名了)即出自《金匮要略》的命名,也是经典古籍之一。

还有,里面提到的食疗方法,等都属于中医范畴,自豪吧。

《肘后救卒方》——葛洪。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论述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桑白皮线进行断肠缝合,烧灼止血法。

《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 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它较详尽的论述了金疮和痈疽的诊治。并收载了34首治疗伤科疾患的方剂。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外消、内托、 排脓、生肌、灭瘢等治法。

《诸病源侯论》。清创疗法4要点:早、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 详细描述破伤风,指出是创伤后并发症 论述“筋伤”的证候、治疗方法、预后 创口不愈合的病因病理,强调去碎骨和清除异物 的重要性。指出骨结核(附骨疽、骨痨)的好发部位:髋、 膝关节,儿童脊椎、膝关节。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骨伤科专著。又名《理伤续断方》、《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一卷。唐·蔺道人传。刊于846年前后。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跌打损伤、止血以及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手术操作等内容。本书成书较早,在骨伤科著作中有较大影响。于临床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代吴谦。系统总结清以前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的骨度、 损伤的治法记录周详旧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新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 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 、按 摩推拿 )。改进多种固定器具:竹帘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 抱膝圈固定髌骨骨折等 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