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扬州也写作杨州,扬雄也有写作杨雄,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写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4收藏

古书中扬州也写作杨州,扬雄也有写作杨雄,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写法?,第1张

古人写字常出现形近字相混的情况,尤其是在做偏旁的时候一些字形非常接近的字常常混用不相区别,比如土与士,字形上只有笔画长短的区别,但在书写中这种区别很容易被忽略掉,所以常见古籍中土与士都写成一个字形。比如上面所列的社、吉就是如此。

但是字形相混就会出现一些识别的问题,而且没有区别特征就会造成文字的混乱。所以文字在演变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形成了一个区别特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古籍中有些以土作偏旁的字就多了一个点画(如上图的“社”),作为区别特徵。但有些区别特征并没有保留,只存在于手写文字中,在刻本和印刷体字完全找不到。

杨与扬不仅是木、扌相混,这两个字所从的“昜”与形近的“易”也有混用的情况,而且混用例子可以追溯到秦代。“易”字在秦简中就常见写作“昜”的情况。

知道了上面的文字相混现象,如果再见到汉代扬雄写作杨雄就不用在奇怪了。而且依此规律总结一些形近字形,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用字现象,大家可以尝试探索下去。不过古代以手抄为主,所以容易出现形近字形在手抄过程中出现互相讹混的情况。

《曹全碑》中的“杨”字,可以清楚的看到右侧所从是“易”而非“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昜、易作偏旁时相混的例子。

而现在,随着电脑越来越普及,字形互相讹混的情况可能会减少,但带来的是“网吧”写成“王八”一类的同音替代别字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代重视规范字形,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字书,而我们今天应该重视规范字音,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过多的假借字。

学会文言文就能无障碍的阅读古籍了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都是文言文写作的。我们阅读这些宝贵的古籍,肯定是需要文言文功底的。但是光是学会了文言文,阅读古籍还是有困难的。因为古籍距离我们年代久远,又因为古人在引用,转述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往往比较随意,并不是依据原文内容来引用的。这与我们现在的学术论文引用有天壤之别。我们在阅读时,不能仅仅认为学会了文言文就能阅读古籍。文言文的精髓在于他的一些特殊句式,重点实词的多种意思。掌握了特殊句式,积累了足够的词义才算是基本掌握了文言文。

要想学会文言文之后无障碍阅读古籍,还需要在基本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外,仍然需要借助前人的注释。比如《孟子》一书对《诗经》的引用。孟子在《孟子》中引用《诗经》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诗经》原来的意思。如果我们按照我们现代的阅读习惯,那就是每段话都很懂,但是不知道在表达什么?这需要历代专家学者的解读,比如对于《孟子》我们可以阅读东汉赵歧的《孟子》注,还有南宋朱熹的《孟子章句》,以及近代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而对于其他古籍也是如此。

一些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类文化现象很繁琐,学无止境,我们需要大量的积累。所以即使懂了文言文,也不一定能看懂古籍。如何能看懂这些古籍呢?我们就需要翻阅前人的注解。在前人了解的基础上,多方考证,最终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出自古籍《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

晋朝 陆机 有诗云“佳榖(谷)垂金颖”,应该是最早的出现“佳颖”的句子。

被收录在 宋朝 谢维新 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 中“五十七卷”中。

书影截图:

针灸书籍《甲乙经》

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

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灵枢经》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元代珍稀针灸三种》《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盘石金直刺秘传》

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图中有两个中医书籍的截图,注意看的右下有或者左上角,图中的这两个地方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全部针灸书籍,而且都是电子版的,是你学习针灸非常不错的参考

其它针灸书籍目录:

中医民间灸法绝技林红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

中国微针疗法

针刺手法图解手册

针刺手法技巧与应用解剖

针刺治疗功血病

针刺运动疗法与疼痛治疗

针挑疗法

针术临床实践

针法灸法图解(

针灸七字经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

针灸三绝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

针灸与按摩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学

针灸临床治疗学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针灸临床选要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

针灸临床问答

针灸临证精要

针灸五输穴应用

董氏奇穴处方学

董氏奇穴治疗学(扫描版)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胡丙权)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上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下

袖珍针灸(超清版)

超简单针灸疗法(超清版)

近世针灸医学全书

近四十年来中国针灸研究精要

邬品嘉针灸精义(超清版)

中国手针疗法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

中国特种针法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中国足针疗法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中国针灸器械学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

中国针灸处方学

中国针灸复健医学

中国针灸大全 上编 针灸学基础

中国针灸大全 下编·针灸学临床 附编·针灸学文萃

中国针灸奇术

中国针灸学术真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

针灸保健学

针灸保健防病

针灸健身术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

提到牡丹,永远绕不开北方的两座城市:洛阳与菏泽。

有人说:“洛阳牡丹甲天下”;

有人说:“曹州牡丹甲天下”。

究竟哪里的牡丹,甲天下?这么多年,这两座城市,关于“中国牡丹第一城”的争论,就一直没有断过!

每到牡丹花开之时,总能听到有关两地牡丹的争论。

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中国牡丹第一城”?

下面,我分两点,来简单谈谈我的想法和看法。

一:梳理各地牡丹兴盛脉络,可窥见一斑

据古籍《神农本草经》记载,早在汉代时期,中国便已经有牡丹种植了。

如果据此推算,牡丹,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有1900多年。

但是,那个时候的牡丹,还没有形成“气候”,知名度和受欢迎的程度,远远不及今天。

到了隋朝的时候,牡丹才在北方得到大面积的种植。

唐朝时期,在当时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牡丹已经十分盛行了,这一点,从许多文人的诗词中,便可窥见一斑!

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曾赞颂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可见,当时的洛阳牡丹,有多热!

而菏泽的牡丹,虽然种植也很早,但是,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

这一点,可以从《曹县志》中,看出端倪。

在《曹县志》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内容,叫做:“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

啥意思?如果结合上下文,便可得知:亳州牡丹衰落之后,曹州(菏泽)牡丹便开始兴盛起来。

到了清代更加兴盛,菏泽牡丹的栽培面积,已达千亩!

在《曹南牡丹谱》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

著名的“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说,就出自于清朝时期。

所以,如果从各地牡丹种植、兴盛的时间脉络中,可以看出,洛阳牡丹,成名要早于菏泽,这一点,毋庸置疑!

二:如今,两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虽然说洛阳牡丹,成名要早于菏泽牡丹,但是,就如今牡丹种植的规模来说,洛阳,远远不及菏泽。

据悉,目前,菏泽牡丹,已培育出9大花型、10大色系、共1259个牡丹品种,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486万亩,占山东省的86%,占全国的50%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换句话说,全国一半的牡丹,都在菏泽。

可见,菏泽的牡丹规模,有多大!

不仅如此,菏泽,目前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

菏泽牡丹,已经形成了产业化。

而洛阳牡丹,借助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已名声在外。

在如今全国乃至国际上的一些花卉展上,洛阳牡丹,频频得奖。

“洛阳牡丹甲天下”,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所以,每至牡丹花开,洛阳,自然而然,就成了牡丹爱好者争相打卡的城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