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第1张

今天给各位分享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孩吃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太子参的功效?食用方法?适宜人群和禁忌?2、太子参的作用?3、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4、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5、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大神们帮帮忙太子参的功效?食用方法?适宜人群和禁忌?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

能益脾气,养胃阴。

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

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能益气生津。

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

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食用方法

黄芪红枣太子参汤

材料:黄芪15克、红枣7枚、太子参10克。

做法:将黄芪、红枣、

黄芪红枣太子参汤太子参加适量水煮30分钟,每晚临睡前或清晨空腹时代茶给孩子喝。

功效提示:这款汤有补肺健脾的功效,适宜反复感冒的孩子吃。

银耳太子参炖鹿肉

材料:银耳50克,太子参15克,鹿肉300克,姜10克,清汤1200克。

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银耳、太子参分别用温水涨发好,鹿肉切蚕豆丁大小汆水,姜切片待用。

2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汤、太子参、银耳、鹿肉、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50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鹿肉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面黄体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银耳可养阴生精,润肺健脾,对阴液亏虚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太子参炖田鸡

材料:田鸡350克,瘦肉50克,太子参50克,枸杞子10克,姜10克,清汤700克。

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

做法:

1田鸡宰杀斩块汆水,瘦肉切豆丁大小汆水,太子参用清水泡发好,姜切片待用。

2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汤丶姜片丶太子参丶枸杞子丶瘦肉丶田鸡,大火烧开转用小火炖30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太子参含多种氨基酸丶果酸丶淀粉丶维生素丶皂苷等成分,能消水肿丶化痰止咳,对心悸自汗丶病后体虚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太子参炖柴鸡

功效:滋阴补虚,温中益气。

特别适于秋冬女性进补,调养产后虚弱等。

原料:太子参8克,柴鸡250克

调料:盐、葱、姜、料酒适量

做法:

1将柴鸡切块,在沸水中焯后,将水倒掉。

2将柴鸡与太子参一起,放入葱、姜、料酒,加清水炖约2个小时,至熟透后加入盐稍煮几分钟即可。

禁忌:高血压及肾炎、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适合人群:体虚或产后虚弱的女性。

希望对您有帮助。

太子参的作用?一、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太子参,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太子参既能补脾气,又能养胃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作用。

可用来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肺燥干咳以及病后体虚气阴不足等症。

1、健脾养胃

太子参虽然补气之力较弱,但能兼养阴生津,且药性平缓,属于补气药中的亲补之品。

既能补脾气,又能养胃阴,可用来治疗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引起的食少体倦,口干舌燥等不适。

2、润肺止咳

太子参能补肺气,润肺燥,可以用来治疗肺脏气阴不足,燥咳痰少等症。

3、提高免疫力

太子参中含太子参多糖,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体质。

4、止血作用

太子参具有升高失血动物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数量的作用,并且能够明显缩短出血的时间,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二、太子参的营养价值

太子参中主要含有太子参皂甙A、β-谷甾醇、棕榈酸、果糖、淀粉以及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另外还含有多糖、游离糖、精氨酸、糠醇以及铜、锌、锰、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1、太子参水煎液、多糖、醇提取物、皂苷能够挣增强免疫力。

2、太子参水提取物、75%醇提取物、多糖及皂苷等具有抗应激、抗疲劳等作用。

3、太子参多糖具有改善记忆力,延长寿命的作用。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性较润,归脾、肺经,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功效。

其与人参相近,但药力较之薄弱,以“清补”见长。

与党参相比,补气作用较弱,但生津养阴之力比党参强,有时可用它代西洋参使用。

益气但不升提,生津而不助湿,扶正却不恋邪,补虚又不峻猛,用于某些确需补益而又不宜使用人参的病证。

因此,它是堪称老少皆宜的清补药品。

太子参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的肺虚咳嗽,心悸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并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人体的心功能。

扩展资料:

太子参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太子参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

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

也有人认为,因其形状小而得名。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为何太子参补脾益气属轻补?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

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

别名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太子参

药材鉴定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

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6列木栓细胞。

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

韧皮部窄;韧皮射线宽。

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甚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呈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3-4原型。

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

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虽有滋补功用,但其力较薄。

化学成分根含果糖、淀粉、皂甙。

含皂甙、果糖淀粉(3510%)。

又据报道,含游离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的30%-40%,还含有麦芽糖(maltose)等。

近年从中分得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β-谷甾醇、△7-豆甾烯-β-醇、胡萝卜甙,△7-豆甾烯-3-β-D-吡喃葡萄糖甙、肌醇-3-甲醚、α-槐糖和蔗糖。

相关选方治自汗: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

(《陕西中草药》)

原生形态异叶假繁缕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

块根长纺锤形。

茎下部为紫色,近似四方形,上部近似圆形绿色的,有2列细毛,节略膨大。

叶对生,略带内质,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

先端尖,基部渐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较大,成十字形排列,边缘略呈波状。

花腋生,二型:闭锁花生茎下部叶腋,小形,花梗细,被柔毛;萼片4;无花瓣。

普通花1~3朵顶生,白色;花梗长1~4)厘米,紫色;萼片5,披针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顶端2齿裂;雄蕊10,花药紫色;雌蕊1,花柱3,柱头头状。

蒴果近球形,熟时5瓣裂。

种子扁圆形,有疣状突起。

花期4~5月。

果期5~6月。

生于林下富腐殖质的深厚土壤中。

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

主产福建、江苏、山东、安徽。

其中,福建省柘荣县是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产地。

采制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睦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阴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根细长防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

长3~10cm,直径02~06cm。

顶端有茎痕,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

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烫过);或类白色,粉性(生晒品)。

气微,味微甘。

化学成分含甙果糖及淀粉。

药材名太子参

英文名HeterophyllyFaalsestarwortRoot

拉丁名RadixPseudostellariae

名称考证孩儿参,童参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

药用部位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

”③《中药志》:“甘苦,微寒。

”入肺、脾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用药配伍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

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各家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

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种植栽培编辑本段回目录

1、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

忌连作,前茬以甘薯、蔬菜等为好,坡地以向北、向东者为宜。

一般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地耕翻,重施基肥,肥种以农家肥为主,且应充分腐熟。

搂细耙匀,作成12-15米宽、20厘米高的畦,畦面保持弓背形。

2、繁殖方法: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但有性繁殖因采种难,当年产量又低,故生产上以无性繁殖为主。

播种时间以10月下旬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因气温下降而开始萌芽,栽种时易碰伤芽头,影响翌年出苗。

种参应选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

栽种时,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13厘米左右深的条沟,然后将种参按株距5~7厘米斜栽沟内,要求芽头朝上,离畦面6厘米,芽头位置在同一水平上,习称“上齐下不齐”。

然后按行距(沟距)15厘米再开第二条沟,并将后一条沟的土覆在前一条已排好参的沟,再行排参,依此类推。

栽完1畦,稍加镇压,并将畦面整成弓背形。

每亩用种量40~60千克。

3、田间管理

(1)防止人畜踩踏:栽后当年不出苗,要保持畦面平整,避免人畜践踏,否则易造成局部短期积水,使参根腐烂,最终导致缺苗减产,留种田越夏期间更应防止踩踏。

(2)除草、培土:2月上甸,幼苗出土时,生长缓慢,越冬杂草繁生,可用小锄浅锄1次,以后见草就拔。

同时结合整理畦沟,将畦边倒塌的上撤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

5月上旬后,植株早已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

(3)追肥:太子参生长期短,主要以基肥为主,特别是后期,追肥不当,如多施氮肥可导致茎叶徒长,影响产量。

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每亩施入腐熟的饼肥30一40千克,并随后浇水。

(4)排灌:太子参怕涝,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

在干旱少雨时,应注意浇水,以保持畦面湿润,利于发根和植株生长。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大神们帮帮忙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

别名孩儿参、童参本品入药始见于《本草从新》。

我国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地区以及河南、湖北等地均有种植。

每年6~7月茎叶枯萎时挖掘.晾干后卸可入药。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

入脾、肺经。

功效主治生津止渴、益气补虚、健脾润肺。

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神倦乏力以及气阴两伤引起的干咳、自汗、口干、失眠等症。

现代研究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含有棕榈酸、亚油酸、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

用法用量常用量:每日10~15克。

注意事项体内有湿热者忌用。

妙方应用1.太子参汤:太子参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半小时,取汁饮用,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主治气阴不足引起的诸症2.童参麦冬饮:太子参15克,麦冬12克,甘草6克,三味放入砂锅中一同煎煮,约半小时左右即可。

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主治肺虚咳嗽。

3.太子地黄饮:太子参、生地黄、白芍、生玉竹各9克,每日1剂,分2~3次水煎服。

主治病后体虚、伤津口干。

4.百合参耳汤:百合15克,太子参10克,银耳10克,白糖5竟,将至味主料洗净后,放入水中,用文火煮熟再加入白糖即可。

佐餐後用。

5.太子参炖老鸭:太子参15克,老鸭1000克,料酒6毫升,食盐3克,葱段5克,姜片5克,胡椒粉3克,几味一同下锅,炖至熟烂即可,佐餐食用。

6.太子参烧猪肉:太子参15克,猪肉300克,料酒6毫升,食盐2克,葱和姜各3克,胡椒粉3克,肉汤100毫升,烧制。

佐餐食用。

7.太子参茶:太子参6克,麦芽6克,红茶3克,红糖15克,将前三味一起包入纱布中,纱布包与红糖放进茶杯内,冲入沸水,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

8.太子参药酒:太子参30克,熟地黄和五味子各10克,当归、麦冬、仙灵脾各15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诸药捣碎后放入玻璃瓶中,密封浸泡15天即可。

每晚服用一小杯(约10~15毫升)。

关于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小孩吃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其功效与作用有:1、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该物质有健脾益胃、补肾的功效,通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和其它症状;2、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具有滑润滋润的功效,因此其有益于肺气虚弱,能够滋补肺阴,临床上肺气不足、长期咳嗽的病人可以食用;3、山药含有黏液蛋白,具有生精之功效,可以降血糖,临床上配伍可以治疗糖尿病,效果较好;4、山药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上物质可以很好的抑制血脂在血管壁上的沉积,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5、吃山药的注意事项与禁忌:比较胖的、大便干燥的人最好少食或者忌食,体质偏于热、容易上火的人要忌食,糖尿病病人1次也不能过量的食用山药,男性有前列腺癌症、女性乳腺癌症的病人都不宜食用,消化性溃疡或者肝硬化患者要慎食,肠道不好的人不要与小苏打这类碱性的药物同时服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太子参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太子参的植物形态 9 太子参的栽培 10 性味归经 11 功能主治 12 太子参的用法用量 13 化学成分 14 太子参的功用 15 太子参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4 鉴别 155 检查 1551 水分 1552 总灰分 156 浸出物 157 性味与归经 158 功能与主治 159 用法与用量 1510 贮藏 1511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太子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太子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太子参 太子参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tài zǐ shēn

2 英文参考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seudostellariae radix [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Pseudostellar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太子参为中药名,出自《本草从新》[1]。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 的干燥块根[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Pseudostell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太子参的别名

孩儿参[1]。

7 来源及产地

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块根。主产江苏、山东、安徽。[1]

8 太子参的植物形态

株高1020cm。块根长纺锤形,肉质,四周疏生须根,外皮淡黄白色。茎下部带紫色,近方形,叶对生,叶片边缘略成波状,茎中部以下的叶片倒披针表,近地面的叶最小,茎中部以上的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下部的花较小,萼片4枚,闭合,无花瓣;茎端的花大,萼片5枚,开展,花瓣5枚,白色。蒴果卵球形。种子圆球形,黑褐色,有疣状突起。花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4月初至6月初。

9 太子参的栽培

宜温和湿润气候,喜肥、怕涝、怕高温及强光曝晒,耐寒性强,在疏松且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较好。根系分布较浅。具有低温发芽、发根和越冬的特性。

全生育期120天左右。

主要用块根繁殖。宜选向北、向东的丘陵坡地或地势较高的平地。前作物以甘薯和蔬菜等为好。一般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地耕翻,施足基肥,然后再耕耙作畦。寒露至地面封冻之前均可栽种,但以霜降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开始萌发,栽时易碰伤芽头,影响出苗。栽种前在留种地内挖出种参,选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整齐、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作种。栽种方法有:

①平栽法。在畦面上开直行条沟,沟深710cm。基肥撒入沟内,再盖上一些细土,将种参水平排入条沟中,株距56cm,种参与种参头尾相接,然后按行距1015cm再开一条沟,将开沟的泥土覆盖前一沟,再行排种。最后将畦面整理成弓背形。

②竖栽法。沟深比平栽法深些,约14cm,栽时将种参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排在沟内,芽头离地面约7cm,然后覆土。用种量每公顷6001050kg。出苗后,结合整理畦沟进行培土,厚度在2cm以下,沟不宜过深。畦沟必须畅通,以利排水。干旱季节注意浇水。病虫害有病毒病、叶斑病、根腐病;蛴螬、地老虎和蝼蛄等。

10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肺、脾经。[1]

11 功能主治

补气健脾,养胃生津。治体虚乏力,食少倦怠,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自汗少气,心悸,津伤口渴。[1]

12 太子参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1]。

13 化学成分

本品含皂苷、环肽及挥发油等。还含大量的精氨酸、天门冬氨酸。[1]

14 太子参的功用

块根含果糖、淀粉及皂甙。味苦、苦,性平。功能为益气、健脾、生津。用于脾虚体倦、食俗不振、病后虚弱、心悸口干等症。

15 太子参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太子参

Taizishen

PSEUDOSTELLARIAE RADIX

152 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μ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趵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153 性状

本品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15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2~4列类方形细胞。栓内层薄,仅数列薄壁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窄,射线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初生木质部3~4原型。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温浸,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太子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一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55 检查 1551 水分

不得过1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

1552 总灰分

不得过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15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增补本)删除原含量测定项[3])。

157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158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

159 用法与用量

9~30g。

1510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15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土炒山药的炮制方法 5 土炒山药的性状 6 山药的性味归经 7 山药的功效与主治 8 土炒山药的炮制作用 9 山药的炮制研究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0 土炒山药的贮存方法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土炒山药 1 拼音

tǔ chǎo shān yào

2 英文参考

stirbaked RHIZOMA DIOSCOREAE with so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土炒山药为山药的炮制品。山药的炒法宋代已有,明清时有了土炒,见《本草害利》。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1]。土炒山药,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气[1]。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胃、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1]。

4 土炒山药的炮制方法

南北朝刘宋时代开始有蒸法(《雷公炮炙论》)[1]。

唐代提出熟者和蜜(《食疗本草》)[1]。

宋代增加了姜炙(《普济本事方》)、炒黄(《校注妇人良方》)、酒浸、酒蒸(《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炮制方法[1]。金元时代有白矾水浸焙(《儒门事亲》)、酒浸、火炮(《瑞竹堂经验方》)法[1]。

明、清时代又增加了姜汁浸炒(《普济方》)、乳汁浸(《滇南本草》)、葱盐炒黄姜汁拌蒸(《寿世保元》)、酒炒(《景岳全书》)、乳汁拌微焙(《外科正宗》)、醋煮(《先醒斋广笔记》)、乳汁蒸(《幼幼集成》)、炒焦(《吴鞠通医案》)、土炒、盐水炒(《本草害利》)等炮制方法[1]。同时对炮制目的有较多阐述,如“入药贵生干之,故古方皆用干山药,盖生则性滑,不可入药,熟则滞气,则堪啖耳”(《本草纲目》);“焙,夏日晒不生虫”(《仁术便览》);“补益药及脾胃药中熟用,外科生用”(《炮炙大法》);“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药内宜炒黄用”(《本草求真》)[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土炒、麸炒等[1]。

山药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1]。山药切片以春秋季为宜,在切制水处理过程中,防止发黏变质,切片后宜及时干燥[1]。

土炒山药的炮制方法是:先将土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1]。

每100kg山药片,用灶心土30kg[1]。

注意土经加热后逐渐变色,因此炒山药的土稍显黑色时及时换新土,以保持药色美观[1]。

5 土炒山药的性状

山药为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周边显浅黄白色,质地坚硬,粉性[1]。无臭,味淡、微酸[1]。

土炒山药,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气[1]。

6 山药的性味归经

山药味甘,性平[1]。归脾、胃、肾经[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甘,平。归脾、肺、肾经。

《神农本草经》:"味甘,温。"

《别录》:"平,无毒。"

《药性类明》:"味甘,性凉而润。"

《药品化义》:"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

《汤液本草》:"手太阴经。"

《伤寒蕴要》:"入手、足太阴二经。"

《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血分,兼入足少阴经气分。"

7 山药的功效与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中药大辞典》:山药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效。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中华本草》:山药具有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的功效。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全国中草药汇编》:健脾止泻,补肺益肾。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喘咳,慢性肾炎,糖尿病,遗精,遗尿,白带。

《中药炮制学》:山药具有补脾益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能[1]。用于肾虚遗精、尿频,肺虚喘咳,阴虚消渴[1]。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1]。如治脾虚久泻,身体羸瘦的扶中汤(《医学衷中参西录》)[1]。

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1]。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1]。如治脾虚厌食或脾虚泄泻的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脾虚带下的完带汤(《傅青主女科》)[1]。

麸炒山药具有补脾健胃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神农本草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8 土炒山药的炮制作用

山药生品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1]。用于肾虚遗精、尿频,肺虚喘咳,阴虚消渴[1]。如治肺虚喘咳的薯蓣丸(《金贵要略方论》);治阴虚消渴的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及治肝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1]。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1]。如治脾虚久泻,身体羸瘦的扶中汤(《医学衷中参西录》)[1]。

9 山药的炮制研究

山药中主要含有薯蓣皂苷元、皂苷、黏液质、氨基酸及淀粉等[1]。薯蓣皂苷元也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原料[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通过对不同炮制品中主要活性成分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证明土炒、清炒和麸炒后,能促使山药中薯蓣皂苷元的溶出(为生品的2~3倍),从而有利于药效作用的发挥和临床疗效的提高[1]。

(2)对生品及各类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土炒品除了Co元素以外,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均大大升高,而麸炒品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却降低[1]。

(3)对山药炮制前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研究分析,测定结果是炮制后必需氨基酸中的甲硫氨酸与色氨酸含量大为降低[1]。而其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亦是土炒品、麸炒品为最低[1]。    (4)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药及其炮制品中总磷脂的含量,结果是蜜麸制>麸炒>生品>米炒>土炒>炒焦>炒炭[1]。说明山药经炒制后,造成了部分磷脂成分的破坏[1]。

(5)通过对山药生品、清炒品、土炒品和麸炒品四种炮制品的水溶性浸出物比较,结果它们之间含量相差不大,生品略高,麸炒品低[1]。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山药能 小肠运动,促进肠道排空,具有助消化作用;可降低血糖,预防和治疗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糖尿病;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显著的常压耐缺氧作用;有滋补和延缓衰老的作用[1]。

实验研究表明,生山药及清炒、土炒、麸炒山药四种饮片煎剂对家兔离体肠管节律性活动均有明显作用[1]。对脾虚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而山药生品、麸炒品及土炒品还能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生品又强于麸炒品和土炒品,而麸炒品和土炒品之间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1]。

10 土炒山药的贮存方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