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供奉保家仙的黄纸用成了红纸,写的尺寸也不对怎么办?
供奉保家仙是一种民间信仰活动,通常是在家中或店中供奉仙灵或神明的牌位或神像,以祈求家庭或生意的平安和顺利。
如果供奉保家仙的黄纸用成了红纸,写的尺寸也不对,建议尽快进行纠正。具体方法如下:
1 准备一张正确的黄纸,按照正确的尺寸裁剪好。
2 用毛笔或钢笔写上正确的神仙名字和供品信息。
3 在写有神仙名字和供品信息的黄纸上,覆盖上一张红纸,以示尊敬和祈求神仙的保佑。
4 将正确的黄纸放在供桌上,进行供奉。
5 对于已经用错的红纸,可以进行折叠或丢弃,以避免对家庭或生意产生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供奉保家仙的活动时,要保持虔诚和敬畏之心,供品要符合规范,不能随意改变。
由于技术原因,古代的造纸技术并不能把纸做到纯白的地步,所以是黄的。
用的是宣纸,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
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扩展资料:
1、宣纸的历史渊源:
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
宋元,曹氏一支辗转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后,开始了全面系统地以青檀皮为原料制作“宣纸”的历程。
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由皇室监制的“宣纸”加工纸的出现。
2、产品荣誉:
1915年,宣纸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2002年8月,宣纸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09年9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纸 (文房四宝之一)
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
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2、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3、硬黄纸
硬黄纸,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北宋董卣《广川书跋,卷六》“今人不考其实得硬黄纸便谓古人遗墨。
4、水纹纸
古纸名。又名“砑花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现在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水纹纸为我国所发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五代末、北宋初李建中的“同年帖”,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水纹纸。由大小二纸联成,小纸呈现透亮的水波纹图案。北宋画家米芾的“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图案,是更为复杂的水纹纸。
5、竹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著名的纸张种类
汉代:子邑纸。
唐代:硬黄纸,以黄蘖染成,薛涛纸,
宋代:余杭山由拳村藤纸,富阳小井纸,赤亭山赤亭纸[1];澄心纸,匹纸,长三至五丈,藤白纸,鹄白纸,蚕茧纸。
元代:绍兴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江西观音纸,清江纸。
明代:连七纸,观音纸,榜纸,大内细密洒金五色粉笺,印金花五色笺,瓷青纸,吴中洒金纸,松江谭笺,泾县连四纸,高丽蚕茧纸等。
清代:竹料连四纸,倭子纸,毛边倭子纸,清水连四纸,古色连四,纸本色毛边纸,各色毛边纸,香色兰边连四纸,连四抄纸,方白挛纸,锦纸,蜡花纸,呈文纸,山西纸,西青纸,青纸,裱料纸,白榜纸,红**榜纸,方高纸,官青纸,宫笺纸,粉笺纸, 桑皮纸,翠白榜纸,衢红纸,朱沙笺纸,小青纸,台连纸。
唐宋以后的名纸
1、宣纸:因产于宣州而得名。唐以前开始制造,开始以檀树皮为原料。宋元以后又用楮,桑,竹,麻等十数种原料制作。宣纸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搓折无损,利于书写绘画,墨韵层次清晰,有独特的渗透,润墨和一次吸附性能,落墨着色,能呈现出明显的书画虚实相同的独特风格,写字骨神兼备,作画墨韵生动。另外它还耐老化,防虫蛀,耐热耐光,适合长期保存,有“千年年美纸”,“纸中之王”的美称。宣纸根据其加工不同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不熟宣。生宣纸又叫生纸,生产后直接使用,吸水性,润墨性强,强用于泼墨画,写意画。笔触层次清晰,干,湿,浓,淡,变幻多端。熟宣纸,以生宣纸经过矾水浸制者叫做熟宣或矾宣。经过加矾,砑光,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而制成,作书画不易走墨晕染,适宜于画工整细致的工笔画和写楷隶书。此纸久 后会漏矾脆裂。唐朝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北宋的澄心堂纸都是熟宣纸。半生不熟宣即半熟宣,是用生宣浸以各种植物汁液而成,具有微弱的抗水力,用以写字或作画,墨色洇,散较缓,适用于书写小幅屏条,册页或用作兼工带写的绘画。 宣纸又按用皮料的不同比重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按尺寸分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四,尺六,尺八等规格;按厚度分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四层几种。最薄型的宣纸是特制的,主要用于拓片,拷贝,印刷古籍,装帧印谱;品名有棉连,扎花,罗纹,龟背纹,蝉翼等。
2、薛涛笺:唐末五代名纸。是一种加工染色纸,因为由薛涛创制,所以得名。薛涛,唐长安人,幼年随父亲宦居四川,后父逝,沦落风尘成为乐妓。她善作诗填词,感当时纸幅太大,亲自指导工人改制小幅纸。因用薛涛宅旁浣花溪水制成,因而又称“浣花笺”。相传薛涛曾把植物花瓣撒在纸面上加工制成彩笺。这种纸色彩斑谰,精致玲珑,又称“松花笺”。后历代有仿制。
3、水纹纸:唐代名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示除帘纹外的透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美。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纹理或图案, 出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透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制的模子,用强子压在纸面上,犹如现在通用的证卷纸,货币纸的水印纹。明杨慎《丹铅总录》云:“唐世有蠲纸,一名‘衍波笺’,盖纸纹如水纹也。”
4、澄心堂纸:南唐时徽州地区所产宣纸,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有的五十尺为一幅,从头到尾,匀薄如。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这种纸,特意用自己读书批阅奏章的处所——澄心常来贮藏,供宫中长期使用,所以称“澄心堂纸”,后世视为艺术瑰宝。
5、谢公笺:这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染色纸,为宋初谢景初(1019-1084)创制,因而得名。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在益州设计制造出“十样蛮笺”,即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这种纸色彩艳丽新颖,雅致有趣,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 色,与薛涛笺齐名。
6、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又称高句丽,朝鲜)所产之纸。北宋陈 《负暄野录》云:“高丽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此纸多为粗条帘纹,纸纹距大又厚于白皮纸,经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时我国书写所用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清乾隆时我国有仿制的高丽纸。
7、金粟笺纸:宋太祖赵匡胤提倡佛教,全国印经之风盛行,为适应这种需要,当时歙州专门生产一种具有浓淡斑纹的 经纸——硬黄纸,又名蜡黄经纸,或称金粟笺。金粟寺在浙江海盐金粟山下,因寺内抄经需纸特多,故纸名“金粟笺”。它的特点是质地硬密,光亮呈半透明,防蛀抗水, 色美丽,寿命很长,虽历千年,犹如新制。
8、白鹿纸:古纸名。《至正直纪》:“世传白鹿纸乃虎山写 之纸也。有碧,黄,白三品,白者莹泽光净可爱,且坚韧胜江西之纸。赵松雪用以写字作画,阔幅而长者称白 ,后以白 不雅,更名白鹿。”
9、玉版纸:古代名纸。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宋黄庭坚《豫章集,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古田小笺惠我百,信知溪翁能解玉。”元费著《蜀笺谱》:“今天下皆以木肤为纸,而蜀中乃尽用蔡伦法,笺纸有玉版,有贡余,有经屑,有表光。”《绍兴府志》:“玉版纸莹润如玉。” 元,明,清以来,造纸原料及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突破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精品,成为可供人观赏珍藏的艺术品。 明代生产的“宣德贡笺”,在制作技艺上较为湛。这种加工纸有许多品种,如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磁青纸等。明代还仿制了唐代“薛涛笺”和宋代“金粟经笺”。这种仿制纸中加云母粉,纸面露出光亮耀眼的颗粒,这是明代人的创新。明代江苏苏州一带有一种洒金笺也名重一时。 清代以来仿制加工的纸品种更多,尤其康熙,乾隆年间(17-18世纪)的制品最为精细,且有传世纸品留存。乾隆年间仿制的“澄心堂纸”,这种纸多为斗方式,纸质较厚,可分层揭开,多为彩色粉笺,还绘以泥金山水,花鸟等图案,纸上均有长方形隶书小朱印,印文为“乾隆年仿澄心堂纸”,纸料为皮料。清仿“薛涛笺”,是一种长方形粉红小笺,印有长方形小印,印文“薛涛笺”,多用于信纸。乾隆年间又仿制“金粟 经纸”,乾隆帝喜用此纸写字,又用此纸印《波罗蜜多心经》。有些内府的名画也用此纸做“引首”,故宫博物院尚有保存。乾隆时期还仿制元代名纸“明仁殿纸”,如“清仿明仁殿画如意纹粉蜡笺”,纸上用泥金如意云纹,纸厚,表面平滑,纸质匀细,纤维束甚少,属桑皮纸。这种纸两面均有精细的加工,背面有黄粉加蜡,且以金片洒之,纸的正面右下角阳文“乾隆年仿明仁殿纸”隶书朱印。此纸为内府库 品,造价极高,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清代除仿制古名纸外,还有一些创新的产品。如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的“梅花玉版笺”,纸为斗方式,皮纸,纸表加以粉蜡,再用泥金或泥银绘以冰梅图案,有方形“梅花玉版笺”朱印。这种纸创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复制盛行,薄于仿明仁殿纸。 清代还新创“五色粉蜡笺”。这种粉蜡笺始于唐代,是以魏晋南北朝时的填粉和唐代的加蜡纸合二成一的加工纸,成为多层粘合的一种宣纸,具备粉纸及蜡纸的优点。底料的皮纸,施以粉加染蓝,白,粉红,淡绿,黄等五色。加蜡以手工捶轧砑光,称为“五色蜡笺”。有的在纸面上用胶粉施以细金银粉或金银箔,使之在彩色粉蜡笺上呈金银粉或金银箔的光彩,称“洒金银五色蜡笺”;有原用泥金描绘山水,云龙,花鸟,折枝花等图案,称“描金五色蜡笺”。此纸防水强,表面光滑,透明度好,具有防虫蛀的功能,可以长久张挂。书写绘画后,墨色易凝聚在纸的表面,使书法黑亮如漆。由于制作精细价高,故多用于宫廷殿堂书写宜春贴子诗词,供补壁用或作书画手卷引首,室内屏风,多见于宫廷内府殿堂的书写匾额及壁贴等,民间很少流传。乾隆内府制作最精,也称“库蜡笺”。
明清以来还有一种新的加工纸,为砑花纸。纸料为上等较坚韧的皮纸,有厚有薄,图案多以山水,花鸟,鱼虫,龙凤,云纹或水纹,也有人物故事或文字。此纸透光一看,能显示一幅美丽的暗纹图画。故宫保存的“砑花蜡印故事笺”,用的是细帘纹皮纸,纤维交结匀细,纸厚,色以土黄为多,纸上砑有《赤壁赋》,《卢仝烹茶》等人物故事图案的暗纹。绘画风格均受宫廷绘画的影响。纸的表面施粉,非常精细,很适于笔墨书写。此纸加工方法为加粉染色,再把画稿刻在硬模上,再以蜡砑纸,模上 示的花纹因压力作用而呈现光亮透明的画面。明清以来还制造罗纹纸,发笺,白云母笺,各色雕板印花壁纸等。纸的加工工艺创造了染色,加蜡,砑光,施粉,描金,洒金银和加矾胶等各种技术,人们以“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来形容工艺的繁杂及艰苦。
明清时期我国造纸业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安徽的“宣纸”,江苏的“粉蜡笺”,福建,浙江,陕西的“竹纸”,均为当时著名品种,并流传到国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
下面介绍几种明清时期的书画和习字用纸:
1、毛边纸:这是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托墨吸水性能好, 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因明代大 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篆书“毛”字印章,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沿用至今。现在我国南方产竹的地方均有生产,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沤烂发酵,捣碎成浆,再添加适当的**染料,不施胶,手工竹帘抄造而成。毛边纸质地细嫩,柔软,韧性好,略带蛋**,吸水性强,用于书写,印刷,容易吸干墨水,字迹经久不变。较重的毛边纸又称为“玉扣纸”。江西横江出产的仿毛边纸又称为“重纸”。现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带用碱法制浆,在竹帘丝网的圆网造纸机上造出,称“机制毛边纸”,这种纸的质地,外观与手工造的毛边纸均有较大差别。
2、元书纸:产于浙江省富阳县一带。用竹浆抄造。纸质较差,但吸水性好,呈蛋**。多用作小学生写大小楷毛笔字练习本,有时也用作农村糊窗纸和加工成卫生纸。
3、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原产于福建省邵武,以及闽北地区和江西省铅山县一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相传是福建邵武连姓兄弟二人经过多年研制,精工抄造而成,因他们排行“老三”,“老四”而得名。
一、首先解释何为书:
书,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二、解答问题二:
1、书的演变历史解释如下(当然书的演变和纸张的发明不可分割):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 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 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 古代写本书 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 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2、详解: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2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秆纤维造纸,呈**,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渔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所以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公元8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後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後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後的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川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纸张、纸板及加工纸的统称。是供书写、记录、印刷、绘画或包装等多种用途的片状纤维制品。由悬浮在水中的纸浆,在造纸机成形网上沉积成错综交织的纤维层,再经压榨、干燥之后所制成。
石头纸用石头制纸的技术,原理就是将石头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研磨成超细微粒后吹塑成纸的。这个技术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全球号召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这一“时尚”的环保概念重新被人们重视。技术简介 石头纸新技术,是以地壳内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碳酸钙为主要原料,以高分子材料及多种无机物为辅助原料,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学原理和填充改性技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可逆性循环利用,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新型造纸技术。石头纸技术,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新技术。该技术的诞生,既解决了传统造纸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问题,又解决了大量塑料包装物的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大量石油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本文2023-08-19 11:43: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