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
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 Malaria Day),世界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 事迹 ,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1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不容否认的是,这给中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带来启示,传统中药如果能与时俱进,在研发、制药等各个环节不断引入现代制药技术,就能取得更加深远的世界影响。”
同时,在段树民看来,诺奖花落青蒿素也再度明确了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定的“风向”:不仅重视基础学科研究,也鼓励应用医药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应用研究是振奋和激励,鼓舞我们在应用领域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这是中国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的零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药的价值。”寿旦对本报记者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对中医药工作者们的一剂“强心针”,身边的同事和同行从下午开始都在热聊着这个话题。
寿旦告诉记者,_多年过去,青蒿素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用,目前美、德等发达国家仍在进行着青蒿素结构改变方面的研究,研发更加有效、更少副作用的抗疟药物。“面对疟疾,当大多数的西药已经出现耐药性,靠开发青蒿素找到新的药物,开辟了一条药物开发的新路途。”
“西药办不到的事情,也许我们的中药就能办得到。”在寿旦看来,源自植物、动物、矿物的中药在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拥有着不小的优势,中药更多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实现药物的多样性,更好地造福人类,青蒿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又是我们浙江人,段树民表示: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开始,随着我国科研土壤的越发肥沃,随着浙江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的精彩值得期待。“属于中国、属于浙江人的第二个乃至更多的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的大屏幕显示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图左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药用价值。新华社发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2
“我已经接到了50多个电话,有表示祝贺的,有要求采访的`……”宁波效实中学校长周千红说,他的电话已经打得发烫了。但从他略显疲惫的声音中,仍能很容易地感受到抑制不住的喜悦。
在北京时间5日下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宣布之前,周千红坦言并没有太关注结果。“在各大网站的预测报道中,热门人选都是些外国人。”直到从电视机里看到屠呦呦获奖的新闻,他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屠呦呦,正是效实中学48级的学生。
“_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时,我们师生就盼望着这位校友能再拿到诺奖,因为很多拉斯克奖的获奖者最后都拿到了诺奖。”周千红说,也正因为此,效实中学的师生们对每年颁出的诺奖都多了份牵挂,而在学校,这个老校友发现青蒿素的事迹也激励着不少学生走上了科学之路。
这所已度过百年华诞的中学桃李满天下,仅两院院士校友就有15名。在学校校史陈列馆的显要位置,除了院士校友的照片,还挂着屠呦呦的照片,展列台上放着屠呦呦赠与母校的书。“学校百年校庆时,她有事不能赶回来,就专门托人从北京捎来了她写的书,就是讲青蒿素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在周千红的印象中,作为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校友的屠呦呦为人低调谦和,即使是在她摘得一系列国际大奖后也是如此,但她却毫不掩饰对于母校的深厚感情,总说着想常回来看看。
_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 毕业 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医研究院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单位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那时,屠呦呦自己也不曾想到,她的这些中西医相结合的学习背景,为她日后发现青蒿素打下重要的基础。
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初高中也在效实中学读书,是屠呦呦的同学,他毕业后 出国 留学 ,回国后向曾经暗恋的屠呦呦大胆表白,而后他们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俩的同学陈效中说:“如今李廷钊在北京工作,家里的事都是他管,是个好丈夫。他们有两个女儿,在国外工作,都很出色,和屠呦呦一样做事认真。”
让屠呦呦的不少同学印象深刻的是,搞中药研发的她总是在自己身上试药,只为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如今,她已经85岁高龄,但据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屠老依旧在正常工作,依旧在带科研项目。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3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上的卓越研究,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诺奖既是对这一成就的褒奖,更是对科学家们智慧与心血的回报。而实验室里千回百转后柳暗花明那一刻的惊喜和满足,或许也会比不曾奢求的荣誉更恒久。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结了多年以来国人的“诺奖情结”。回头再看,这一情结的熨平,还有更多值得咀嚼的地方。
屠呦呦_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选择了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科研体系所培养的获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她的获奖,无疑能增强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自信心。_多年前,科研人员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不多,可供查找的文献很少,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还能作出如此重要的原创突破;_多年来,中国科研人才的积累厚度、科研条件的优越程度、全球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水涨船高,许多领域已经赶上甚至领先国际水平,有理由相信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屠呦呦”。
屠呦呦也让人看到,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SCI论文,或是《科学》《自然》等国际刊物,都只是一种评价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坚持学术方向、坚定学术追求、坚守学术信仰,没必要妄自菲薄,更没必要被牵着鼻子走。有些人还在怀疑“诺贝尔奖有没有照顾中国人”,这种缺乏信心的表现已经不合时宜——科学大奖不会照顾任何人,只要有了足够的资格,自然就会被关注到。
另一方面,屠呦呦代表中国大陆科学家“破冰”诺贝尔奖,也是对那些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速成论者的提醒。科学有自己的规律,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它无法严格地用投入去预测产出,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就能创造出新事物,也很难按部就班达到预定目标。科学的通途有很多走法,无论头衔和身份,无论领域和 方法 ,“科学家”才是唯一的、纯粹的标签。有人描述得很形象,真正钟情于科学的人出发点并非想去拿奖,也许一辈子不会有惊艳的成果,有人可能用毕生精力,也只是在科学的某个关口书写了四个大字:“此路不通”。
对这些科学家来说,更灵活、更多元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在日本,很多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来自民间机构或是企业;在美国,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集聚了一批有才华的科学家从事基础研究。我国对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创新。最近出台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实施方案 》中就明确,“研究制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办法,……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类似导向和举措,无疑能让有志于献身科学的整个世界都在感谢青蒿素和科学。中国科学家也要感谢屠呦呦,有没有能力、是不是拿到诺贝尔奖,已不再是一个心结,正可迈开步子、自信前行。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4
锲而不舍:每一种科学的进步都融进了发明者(发现者)的全心全力。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了几千次,换了无数种灯芯的材料才得以成功;鲍尔·海德思为了研究蛇毒,被毒蛇咬过130 多次,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才试制出了一些抗蛇毒药物;曹雪芹为了写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凡成功者,必有一种执着的钻研精神。屠呦呦深谙其理,面对全世界都觉棘手的疟疾,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本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进行试验,最终获得成功,看似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科学精神: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钱学森之问令世人沉思甚久,反观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获得大奖,我们从中可以窥得这个问题的一角答案。面对世界性难题,屠呦呦及同事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不断探索,一丝不苟,淡泊名利,从治病救人的'立场出发,从而获得成功。这其实就是科学精神的本质,抓住这个本质,才能在科学之路上作出大成就来,到那时,不论是否被人称为“大师”,实际上都已经是大师了。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5
求索之路无止境
_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换作一般人,也许就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了。但是屠呦呦没有在喜悦中沉醉,而是向着更远的目标迈开了脚步。_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研制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 倍的“升级版”。
认识角度
探索精神:屠呦呦经过多次尝试,已经获得了成功,而研究人员也提取出了青蒿素。实验好像可以就此而止了。但是屠呦呦并没有因眼前的成功而停止探索,如果就此止步不前,那可能是巨大的遗憾。如果说面对无人开垦的领地进行拓荒需要巨大的勇气的话,那么面对开满花朵的田野则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勇气。在成功之上再做出成绩来,屠呦呦做到了。这一切有赖于屠呦呦骨子里的探索精神。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相关 文章 :
★ 高考文综政治考试试题
★ 八年级语文春季学期期中试题
★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
★ 2019诺贝尔奖屠呦呦个人事迹整合三篇
★ 2021最新作文素材人物屠呦呦
★ 正能量作文素材人物
★ 抗击疫情向逆行者致敬作文十篇
★ 万众一心共同抵抗新冠肺炎作文十篇
★ 学习钟南山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作文五篇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21 热不寒为主症之病证 211 温疟/暑热内郁的症状 212 证候分析 213 温疟/暑热内郁的方药治疗 214 温疟/暑热内郁的针灸治疗 22 疟发于三阴者 3 关于疟疾 4 疟疾的分类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瘅疟的穴位 2 治疗瘅疟的方剂 3 治疗瘅疟的中成药 4 瘅疟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瘅疟 1 拼音
dān nuè
2 概述瘅疟为病证名[1]。疟疾之一[1]。
21 热不寒为主症之病证瘅疟是指以但热不寒为主症之病证[1]。又称暑疟、温疟、阳明瘅热[1]。
《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名曰瘅疟。”
疟疾·暑热内郁证(malaria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retention of hotsummerheat[2])是指暑热之邪,内郁于里,以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楚,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疟疾证候[3]。
外感疟邪,或疟邪内伏,又值天暑酷炎,暑盛入里,热灼肠腑,则变发痢疟[4]。
211 温疟/暑热内郁的症状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疼,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5][4]。
212 证候分析由于素体阳盛而复感疟邪,或夏伤暑邪,暑热内蕴,里热炽盛。阳盛则热,故见发病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热盛伤阴,故口渴引饮,便秘尿赤。夏暑贪凉,兼感风寒,外束肌表,营卫失和,以致汗出不畅。邪热与阳气相争,故骨节酸楚。邪盛上炎,则头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均属热盛于里之象。[5][4]
213 温疟/暑热内郁的方药治疗《景岳全书》卷十四:“瘅疟一证……治此之法有三,如热邪内蓄而表邪未解者,则当散以苦凉;如热因邪致,表虽解而火独盛者,则当清以苦寒,此皆治其有余也;若邪火虽盛而气血已衰,真阴日耗者,急宜壮水固元,若但知泻火,则阴日以亡,必致不救。”
[5]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可用白虎加桂枝汤[备注]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方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桂枝加味。方中以白虎汤清热生津;桂枝疏风散寒。可加青蒿、柴胡和解祛邪。若热多寒少,气短,胸中烦闷不舒,汗多,且无骨节酸痛者,为热势较盛而津气两伤,可改用清热生津益气之白虎加人参汤[备注]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加味治疗。津伤较甚,口渴引饮者,斟加生地、麦冬、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214 温疟/暑热内郁的针灸治疗[4]
治法:清热透邪,辟秽截疟。
选穴:以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大椎、曲池、外关、后溪、陶道、委中。
随证配穴:先热后寒者,加公孙。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陶道、委中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方义:大椎、陶道为治疟效穴。曲池、外关、后溪分属手三阳经,相伍为用,以疏理阳经气血、清泻气分湿热,亦可防治热陷心包。委中以清热辟浊。
22 疟发于三阴者瘅疟指疟发于三阴者[1]。《保命集·诸疟论》:“《内经》曰,五脏皆有疟,其治各别……在阴经则不分三经,总谓之温疟。”
3 关于疟疾疟疾(malaria[2][6])为病名[7][8]。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8]。俗称打摆子[7]。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5]。多发于夏秋季节[5]。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牝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瘴疟”;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疟母”[4]。
疟疾的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8][9]。针灸治疗间日疟,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能使疟原虫检查转阴。但恶性疟疾病情危重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现代医学的疟疾多属本病正疟范畴,有时也似温疟[4]。
详见疟疾条。
4 疟疾的分类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8][9]。
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8][9]。
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8][9]。
3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8][9]。
4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8][9]。
5这些话是针对上楼那个人的,对于楼主一个没学过中医的,你把上面的答案选为最佳,我不怪你,因为你不懂。我来给你解释,第一,青蒿是一个菊科植物,在中国传统的命名当中,凡是用蒿来命名的绝大多数是菊科植物,比如今后的茵陈蒿、青蒿,有的把艾叶称为艾蒿,什么白蒿、马先蒿、齐头蒿都是,还有作为蔬菜的茼蒿菜,其实也是菊科植物。所谓的黄花蒿(现在把它作为正品)跟青蒿确实长得不一样,真正的青蒿叶片比黄花蒿要细,好像细的成了一根线。但是在过去的时候,两种蒿是等同在使用的。
第二,奎宁,最早是在十六世纪初,在南美洲发现了一种小灌木的树皮,对疟疾有明显的疗效,于是命名为金鸡纳,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提到康熙去征讨葛尔丹的时候,疟疾发作了,于是一个洋人给的药,吃完只好了。后来在这个基础上,从金鸡纳中提取出了生物碱这一类的药,就是西药当中有名的奎宁,后来经过对奎宁结构不断的修饰,有很多类的奎宁,这样子对疟疾就有了个特效药。经过一二百年来,全球性的疟原虫都普遍的产生了耐药性,于是奎宁类的在治疗疟疾上就很不理想。于是我们国家从七十年代开始,就根据中药中的记载,古代中草药书上记载青蒿自古就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截疟药物,抓住了这点就开始研究,就研究出了青蒿素,这个是被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一个相当于西药的新药。在研究青蒿素的时候,我们国家也走过弯路,因为一开始提取青蒿中的成分的时候总是通过加热什么的方法,但这样提出来的成分治疗疟疾无效,于是有人突然想到,青蒿在古代治疗疟疾的时候,比如葛洪的《肘后方》里就说到“青蒿一握,捣药,取汁服。”于是就从新鲜的青蒿里提取出了青蒿素。
第三,中医中的五脏与生理解剖上的具体的五脏不是一个概念。中医中的五脏功能包含了生理解剖上实体的五脏功能,同时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中医中提到:“心主血脉,主神智。”按照现在血管生理学,心脏只跟血液相关,与神智相关的应该是脑。但我们应该都听过一个成语,心神不定或是心神不安,中医说“心为君主之官。”所以中医中的“心”的功能包含了西医中“心”的功能。其他的脏器也一样。下面说脾脏切除后不仅没有事还获得了健康,先不说中医,我问你西医中的脾有什么功能?切了脾以后能好好的活着?你见过没了心,没了肝,没了肺,没了肾还能活在这个世上的吗?
第三,诚然你听过中药安全无副作用这句话,但是我告诉你这句话是错误的,这句话也从来不是学中医的人说的,这是那些外行对中医的误解,学中医的人从来不会认为中药是完全安全无副作用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书上,老师都跟我们讲的清清楚楚,所以也从来不会说这样的话。我们都说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的时候就不吃药。
第四,诚然电视广告上会有一些不实的广告说中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治根什么的。电视购物频道还天天吹嘘自己的被子,不锈钢锅很好呢,但是这些跟我们这些学中医的人有什么关系?这是那些广告商为了赚钱胡乱吹嘘的广告。你如果听信了她们的广告,你去买了这个药吃,结果没有好,你就来怪我们中医界?那你如果听信了一个电视广告,说她们的蚕丝被子能治疗失眠多梦,结果买来后你发现根本没用,那你怎么不去怪那些卖被子的?因为你理亏,等你回过神来,你就会发现能治疗失眠多梦的蚕丝被子有多么可笑,你也就不会再纠缠下去了。这是同一个道理,你不会怪那些其他的虚假广告,一旦有什么中医界的广告没效了,你立马就能翻脸找出一堆中医不好的理由。什么道理?!
第五,瘟疫是从清朝才开始有的吗?清朝以前就没有瘟疫了?照上面那个NC说的,瘟疫是外国人治好的,那清朝以前的瘟疫是谁治好的?难道清朝以前得过瘟疫的人都死绝了?古往今来那么多治疗过瘟疫的名家,他们把他们治疗的心得都写成了书,流传了下来,你如果没看过这些书,就不要开口乱说话,会被人耻笑的。
第六,中医院有化验,那是因为现在的生存环境问题,纯粹的中医疗法在如今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很难存活,但也不是没有,像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国医堂,纯粹的中医疗法,针、灸、中药、推拿四法并用,样样都很出色。
第七,对于《黄帝内经》这本书,像你这种人连他的书名都不配提,没学进去过中医,没仔细读过、研究过这本书的人最好不要去评论这本书如何如何,因为你们既没有资格,也不配。
第八,中医这个东西,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仍然觉得博大精深,学海无涯。你一黄口小儿,连中医的门都没摸到,也好意思来评论中医?也好意思说中医的不好?贻笑大家!!!等你至少认认真真学了10年的中医,等到像刘渡舟刘老、任应秋任老那样的水平再出来评论一番,才有说服力!
利用历史文献探讨了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疟疾的流行、危害及其地理分布.认为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疟疾流行的记载,疟疾是先秦两汉时期最主要的流行病之一;疟疾流行不仅是促使商王盘庚迁殷的直接原因,也是当时长江流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该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大,是疟疾的主要流行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恶性疟的潜在发生区,疟疾主要在军队中有大的流行
谢谢你的问题啊 !~!让我也见识了不少的知识,共同进步!~!·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温疟·牝疟 41 病因病机 42 症状 43 证候分析 44 温疟的治疗 441 方药治疗 4411 治法 4412 方药 442 针灸治疗 4421 治法 4422 选穴 4423 随证配穴 4424 刺灸方法 4425 方义 443 饮食疗法 4431 治法 4432 推荐食材 4433 推荐食疗方 5 寒疟·牝疟 51 病因病机 52 症状 53 证候分析 54 寒疟的治疗 541 方药治疗 5411 治法 5412 方药 542 针灸治疗 5421 治法 5422 选穴 5423 随证配穴 5424 刺灸方法 5425 方义 543 饮食疗法 5431 治法 5432 推荐食材 5433 推荐食疗方 6 关于疟疾 7 疟疾分类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牝疟的方剂 2 治疗牝疟的穴位 3 治疗牝疟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牝疟 1 拼音
pìn nuè
2 英文参考chronic malaria manifested as sthenia of yincol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igid mala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牝疟为病名[1]。疟疾之一[1]。
4 温疟·牝疟牡疟又称温疟、瘅疟[2]。是指以但热甚而寒微,或但热而无寒,少气烦闷,手足热而欲呕,头痛,骨节烦痛,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疟疾[2]。发作时,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3]。
41 病因病机
外感疟邪,或疟邪内伏,又值天暑酷炎,暑盛入里,热灼肠腑,则变发痢疟[3]。
42 症状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疼,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或舌红干而无苔,脉弦数[4][3][5]。
43 证候分析阳热素盛,疟邪与营卫相搏,热炽于里:由于素体阳盛而复感疟邪,或夏伤暑邪,暑热内蕴,里热炽盛。阳盛则热,故见发病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热盛伤阴,故口渴引饮,便秘尿赤。夏暑贪凉,兼感风寒,外束肌表,营卫失和,以致汗出不畅。邪热与阳气相争,故骨节酸楚。邪盛上炎,则头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均属热盛于里之象。[4][3][5]
44 温疟的治疗 441 方药治疗[4]
4411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4412 方药可用白虎加桂枝汤[备注]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方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桂枝加味。方中以白虎汤清热生津;桂枝疏风散寒。可加青蒿、柴胡和解祛邪。若热多寒少,气短,胸中烦闷不舒,汗多,且无骨节酸痛者,为热势较盛而津气两伤,可改用清热生津益气之白虎加人参汤[备注]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加味治疗。津伤较甚,口渴引饮者,斟加生地、麦冬、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442 针灸治疗[3]
4421 治法清热透邪,辟秽截疟。
4422 选穴以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大椎、曲池、外关、后溪、陶道、委中。
4423 随证配穴先热后寒者,加公孙。
4424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陶道、委中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4425 方义大椎、陶道为治疟效穴。曲池、外关、后溪分属手三阳经,相伍为用,以疏理阳经气血、清泻气分湿热,亦可防治热陷心包。委中以清热辟浊。
443 饮食疗法 4431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5]。
4432 推荐食材知母、生地黄、麦冬、石斛、玉竹、黄精、葛根等[5]。
4433 推荐食疗方[5]
1.知母玉竹葛根饮:知母15g,玉竹30g,葛根30g。上三味,煎汤饮,每日2次。 2.地精饮:生地黄30g,黄精30g。上二味,煎汤饮,每日2次。
3.西瓜汁茶(《中医传染病学》):新鲜西瓜,去籽取瓤,取汁,代茶频服。
5 寒疟·牝疟牝疟又称寒疟(cold malaria[2]),是指以寒热定时而发,寒多热少,头痛,肢体疼痛,口不渴或喜热饮,胸胁痞闷,欲吐不吐,精神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疟疾[2]。因阳虚阴盛,多感阴湿所致[1]。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多,不热,但惨戚振栗,病以时作,此以阳虚阴盛,多感阴湿,阳不能制阴,名曰牝疟。”
但寒不热的称“牝疟”[3]。
51 病因病机寒疟因素体脾不化湿,湿浊内盛,疟邪侵入,又正值暑湿之季,兼感暑湿邪,暑湿夹杂,诱疟而发[3]。
52 症状寒疟发作时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体倦,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4][3][5]。
53 证候分析素体阳虚,疟邪入侵,寒湿内盛:素体阳虚而复感疟邪,或兼感寒湿,寒湿内盛,郁遏中阳,阳气不能外达肌表,故致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寒邪挟湿,阻遏阳气,故见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胁满闷、神倦乏力。寒湿内困,脾胃失于健运,气机不畅,故致胸闷脘痞。苔白腻。脉弦,为寒湿内阻之象。[4][3][5]
54 寒疟的治疗 541 方药治疗治疗寒疟可方用蜀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1]。
5411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4]。
5412 方药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备注]柴胡桂枝于姜汤(《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黄芩、栝楼根、牡蛎、炙甘草合截疟七宝饮[备注]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常山、草果、厚朴、槟榔、青皮、陈皮、炙甘草加减。前方用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桂枝、干姜、甘草温阳达邪;花粉、牡蛎软坚散结。汗出不畅者,当去牡蛎。但寒不热者可去黄芩苦寒之品。后方用常山、槟榔、草果、厚朴、青皮、陈皮、甘草以理气祛痰,散寒化湿。适用于痰湿偏重之寒疟,有较好的截疟作用。[4]
542 针灸治疗[3]
5421 治法温宣少阳,祛寒截疟。
5422 选穴以督脉、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大椎、至阳、足三里、脾俞、中脘、间使、气海。
5423 随证配穴脘闷纳呆、腹胀便溏者,加公孙、内关。
5424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或补法,亦可加灸。
5425 方义温补大椎、至阳等督脉穴,以温通诸经阳气,温宣少阳,而祛寒截疟。气海、中脘、足三里、脾俞以温中益气,祛寒化湿,扶正截疟;更配治疟要穴间使,可调和少阳、振奋心神。
543 饮食疗法[5]
5431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5432 推荐食材干姜、甘草、草果、厚朴花、青皮、橘皮等。
5433 推荐食疗方1.蒜头椒叶汤:取蒜头一颗,鲜辣椒叶100g。用500mL的水煮成汤,每日2~4次。
2.草姜泥:草果15g,生姜2片。草果研为细粉,生姜榨汁,共搅泥状,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兑温开水顿服。
3.温脾饮(《普济方》):橘皮12g,乌梅30g,人参1g,大枣100g,甘草6g,草果6g,生姜5片。上洗净,分作五服。纸裹,以盐少许煨香熟,去纸,加水500mL,煎取200mL,去渣温服,每日2次。
6 关于疟疾疟疾(malaria[2][6])为病名[7][8]。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黄帝内经素问》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8]。俗称打摆子[7]。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4]。多发于夏秋季节[4]。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牝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瘴疟”;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疟母”[3]。
疟疾的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8][9]。针灸治疗间日疟,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能使疟原虫检查转阴。但恶性疟疾病情危重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现代医学的疟疾多属本病正疟范畴,有时也似温疟[3]。
详见疟疾条。
7 疟疾分类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疟疾大致分类如下[8][9]。
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8][9]。
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8][9]。
3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8][9]。
4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8][9]。
8点击可看上一篇
在所有疾病中,疟疾也许是与人类历史最微妙的相互作用之一。它长期影响着人类,并在现代人群中留下了遗传的印记。地中海贫血、达芬抗原和其他几种遗传变异都归因于该疾病。疟疾这种疾病成为欧洲帝国主义发展的障碍,甚至也使世界上许多地区丧失生产力。因此,自远古时代起,人们就深受疟疾的影响,并饱受痛苦。
为了方便理解和阅读,开头先说一下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有很多参考文献提到,古代文献中疟疾的间歇性发烧,例如公元前四世纪和五世纪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语料库的作品,古代印度文本(但是难以判断具体时间),以及公元前一千年的中国文献中都有提到过疟疾这种疾病。这些文献也毫无疑问地表明,从希腊到旧世界,疟疾这种疾病都是一直流行的。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详细去了解疟疾的历史。
中国古代医学中描述了疟疾的症状。在公元前2700年,医学经典Nei-Ching(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竟然认不出这是啥,应该就是黄帝内经~)中描述了后来被称为疟疾的几种特征性症状。Nei Ching是由黄帝编辑的。
到公元前四世纪,疟疾在希腊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导致许多城邦人口的减少。希波克拉底注意到主要的疟疾症状。在梵语医学论文Susruta中,描述了疟疾热的症状,并将其归因于某些昆虫的叮咬。古代学者曾怀疑它是由沼泽地恶劣有害的空气(瘴气)引起的间歇性发烧。罗马时代的学者认识到排干积水,有时能控制其发病。印度古籍Susruta已提到了蚊子与疟疾的关系。而中世纪意大利人则把该病归咎于有害的空气。
现代学者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判定不少名人曾遭疟疾戕害,其中有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大诗人但丁、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汉代抗击匈奴的霍去病等。疟疾曾长期在旧大陆各地区肆虐,如14世纪时曾发生了罗马教廷避居意法边境的“阿维农之囚”事件。现有研究表明,其中虽有亲法教皇想就近得到法国支持的原因,但是担心染上罗马热症、避开疟疾流行区,也是其重要原因。
上面讲到的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这里也就多说两句,相当于简单给大家科普一下但丁的历史。但丁的著作神曲三部曲中,讲述了他从地狱到天堂所看到的一些场景。当然这些都是想象的,但是他写这三部曲的主要意向是希望人们向善,并且归于基督教,但是要划清楚的是,这里的基督教并不指当时的罗马教会,因为在神曲中有大量抨击罗马教会迂腐的主要情节。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也指明了当时教皇尼古拉三世在地狱的第八层。
好了回到正题,但丁神曲的地狱篇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惨无人道的酷刑,比如说往人的身上浇灌沥青,用铁刷刷人之类的。而地狱篇里有一个特别的惩罚,犹如患三日疟的人临近寒战发作时,指甲已经发白,只要一看阴凉儿就浑身打战,我听到他对我说话时就变得这样,但是羞耻心向我发出他的威胁,这羞耻心使仆人在英明的主人面前变得勇敢。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但丁的想象力并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丰富,可以想出这种满清十大酷刑。在他的作品中他可以想出这种酷刑,都是基于他日常观察得出的,就比如说刚才往人身上浇灌沥青的惩罚,就是他在威尼斯经常可以看到船坞中的补船工人被沥青烫伤。同理他能想出疟疾这样子的疾病进行折磨,也是因为他自己曾经患过疟疾,甚至很有可能是死于疟疾这种疾病。能让但丁把其作为地狱篇折磨人的素材,除了他自身患病感知更深的原因以外,还有疟疾带来忽冷忽热让人无法忍受的病症。
刚才讲了疟疾在文学作品里面造成的影响,现在再来讲一讲更现实的就是,疟疾给古代的社会格局造成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古希腊将疟疾称为“沼泽热”,因为多在沼泽水源密集之处发病;罗马帝国时期疟疾也曾多次流行,特别是公元前1世纪的疟疾大流行,对罗马帝国国力造成了沉重打击。
1988年至1992年之间,大卫索伦在罗马意大利发现了最大的婴儿墓地之一。在罗马时代,婴儿很少会得到适当的埋葬。这些发现的几个特征使考古学家得出结论,婴儿的死亡可能是由一种流行病引起的。所有的墓葬都是在一年内的短时间内完成的。墓地内墓葬的空间分布,表明在这一时期流行病的活动日益频繁。植物遗骸表明,一年中的时间是夏天,这是过去疟疾在意大利活跃的季节。造成这样大规模的死亡需要一种流行疾病,这种疾病能够席卷整个种群,同时感染几乎所有的孕妇。此外,在47个挖掘出的婴儿遗骸中,有22个是早产,而其他大多数是新生儿。因此,推出这种疾病不仅会导致高死亡率,而且还会导致孕妇流产或者早产。
恶性疟疾非常符合上述描述,而且在意大利,河谷是疟疾的主要发生地,因为洪水退去后,留下积水小水池,经常会成为蚊子的滋生地。奥尔特附近距离卢格纳诺几公里,在台伯河上,过去特别容易遭受洪水袭击。1832年,当地医生安杰洛·索戈尼描述了,卢格纳诺附近农业工人存在间歇性发烧的有害症状。这证实了卢格纳诺当地的环境,确实对疟疾非常有利。根据这些间接的论点,考古学家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卢格纳诺婴儿的死亡是由公元5世纪中叶某一年夏天的恶性疟疾流行引起的,疟疾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劳动力丧失,罗马帝国可能因此而衰败。
除了罗马帝国的例子以外,疟疾还使得苏格兰失去独立,让非洲免于过早的被欧洲侵犯,具体说的话故事其实特别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不多说了,就是懒)。
虽然疟疾不断吞噬着人类的生命,但人类也从未向疟疾服输低头。从文明肇始之初起,人类就在寻求战胜疟疾的方法和武器。
大家都知道屠呦呦,医学界杰出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屠呦呦的团队发现青蒿素之前,世上主流的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这种药物对治疗疟疾的确有帮助,但是过度食用会引发很多副作用,所以在治疗中奎宁的用量一直是很严谨。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过疟疾,而治疗的药物是两名从法国到来的传教士身上所带来的金鸡纳霜。这个金鸡纳霜是从金鸡纳霜树的树皮中提取出来一种粉末,最早是由生活在秘鲁的印第安人发现的,他们发现把树皮扒下来泡到水里面喝就可以治疗疟疾。17世纪时西班牙的殖民者发现了这种可以治疗疟疾的药物,并把它带回了欧洲。100年后,人们发现了金鸡纳霜中的有效成分奎宁,所以那时候起人们开始在东南亚地区大量种植金鸡纳霜树。
二战期间,日本攻占了金鸡纳霜的产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日军想要通过限制抗疟药物的出口来控制敌军。美国人也没辙,但他们反向思考了一下,既然无法治疗疟疾,那就消灭蚊子。所以说他们在战争中大量的使用了杀虫剂,把驻扎营地的地方的蚊子消灭掉,从而大大减少了疟疾的产生。
奎宁作为抗疫药物,让人们使用了上百年,而疟原虫也不傻,也逐渐形成了抗药性,直到青蒿素的出现,为治疗疟疾带来了福音。所以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才变得如此的伟大。人类在不断与各种疾病的斗争中,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我承认,关于疟疾的这篇文章有点水,虽然说有很多人有可能听说过疟疾,却没听说过梅毒(是我没错了),但确实疟疾的医学资料、历史资料等,都是出奇的难找,光国内外查资料每天就占我写作时间的一半。。。。
这个应该是影响历史疾病系列正传的终章,全十篇。。。。
回头来看这个系列,自己都没想到会写这么多篇。这个假期,因为新冠状病毒的影响,有感于流行病对人类的影响,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去查资料,去润色,在此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我会把自己的感悟与读者分享。。。
后面估计还会更新一些番外。。。也就是与此有关的话题,如一些药品,一些人物,一些事件。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间日疟 31 病因病机 32 间日疟的方药治疗 33 间日疟的针灸治疗 34 关于疟疾 35 疟疾分类 4 西医·间日疟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间日疟的穴位 2 治疗间日疟的方剂 3 治疗间日疟的中成药 4 间日疟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间日疟 1 拼音
jiān rì nuè
2 英文参考tertian mal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tertian malaria [WS/T 471—2015 寄生虫病诊断名词术语]
3 中医·间日疟间日疟(tertian malaria[1])为病名[2]。疟疾之一[2]。见《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是指疟邪侵于少阳之经,以间日发作,止作有时,先伸欠,继而寒战,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渴欲饮冷,苔白滑,脉弦数,终则汗出,热退身凉似无病等为常见症的疟疾[1]。
31 病因病机《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
“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32 间日疟的方药治疗治用小柴胡汤、清脾饮加常山、常山酒等[2]。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3]。
可用柴胡截疟饮[备注]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白芍药、阿胶、生龟版、生地黄、火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加减。方中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导邪外出;常山、槟榔祛邪截疟;配合乌梅生津和胃,以减轻常山致吐的副作用。口渴甚者,可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胸脘痞闷,苔腻者,去参、枣之滞气碍湿,加苍术、厚朴、青皮理气化湿。烦渴、苔黄、脉弦数,为热甚于里,去参、姜、枣之辛温补中,加石膏、花粉清热生津。[3]
本证亦可用截疟七宝饮[备注]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常山、草果、厚朴、槟榔、青皮、陈皮、炙甘草加减治疗。方中以常山祛邪截疟为主药;草果、槟榔辛香理气,化痰散结;厚朴、陈皮、青皮理气和中,化湿祛痰;甘草调和诸药。[3]
除上述两个方剂外,还可选用下列单方、验方治疗[3]:
①马鞭草30~60克,水煎,分二次,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4小时各服一次,疟止后连服三日。
②青蒿30克,水煎,于发作前2小时服,连服三日。
③常山、槟榔、半夏、乌梅各9克,水煎服,连服三日。
33 间日疟的针灸治疗[4]
治法:和解少阳,截疟祛邪。
选穴:以督脉、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大椎、中渚、间使、后溪。
随证配穴:疟疾发作时,加十宣点刺出血。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可点刺出血。
方义:大椎乃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可宣通诸经阳气以祛邪截疟,为治疟效穴。后溪是手太阳经穴,又通督脉,故可宣发疟邪。中渚为手少阳经输穴,能和解少阳、调和营卫,治寒热往来。间使乃手厥阴经经穴,与中渚表里配合,有疏理气血、和解表里、引邪外出之功。
34 关于疟疾疟疾(malaria[1][5])为病名[6][7]。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7]。俗称打摆子[6]。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3]。多发于夏秋季节[3]。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牝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瘴疟”;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疟母”[4]。
疟疾的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7][8]。针灸治疗间日疟,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能使疟原虫检查转阴。但恶性疟疾病情危重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现代医学的疟疾多属本病正疟范畴,有时也似温疟[4]。
详见疟疾条。
35 疟疾分类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7][8]。
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7][8]。
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7][8]。
3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7][8]。
4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7][8]。
4 西医·间日疟间日疟(tertian malaria)是经按蚊传播,由间日疟原虫(Plamodium vavix)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9]。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者隔日发作一次,多见于中午前后,发作数次后脾大、贫血,但贫血不明显[9]。
5本文2023-08-19 11:52: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