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静为完善道教的道诫,增撰了哪些典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1收藏

陆修静为完善道教的道诫,增撰了哪些典籍?,第1张

早期道教中虽有过一些道诫,如《大道家令戒》,但与晋宋时传世的佛教戒律《四分律》、《僧祗律》、《十诵律》相比,是很不完善的。此时,出现了如《洞真观身三百大戒》、《千二百威仪之戒》、《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等,成为道士们共同遵守的定律。陆修静又增撰编辑了《斋戒仪范》、《太上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等,并在五斗米道原有的涂炭斋、指教斋的基础上,融进上清、洞神各派斋法,制定了“九等斋十二法”的斋醮体系,把斋法分为洞真上清斋、洞玄灵宝斋、正一涂炭斋三品,其中又包括无为斋、心斋、金篆斋、黄篆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三皇斋、太一斋、指教斋等类。使道教斋醮仪式形成完整的体系,为唐宋两代的典式。

三洞,指玉清境洞真教主天宝君所出的洞真部真经,又称洞真上清经;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君所出的洞玄部真经,又称洞玄灵宝经;太清境洞神教主神宝君所出的洞神部真经,又称洞神三皇经。

四辅,指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四部。

十二类,指三洞中又分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

道教典籍的分类是在六朝定型的,它在道教典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道籍旧来皆以三洞、四辅分类,这是道教传统的七分法。“三洞分类法”创始于刘宋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目录》。“三洞”指洞真、洞玄、洞神,梁朝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二称:“通称洞者,以通同为义。”也就是说,洞有通、同两层意思。《道教义枢》具体解释了三洞的具体含义:所谓洞者通也,“真”谓纯粹不杂,通向真仙之道,故名“洞真”;“玄”谓不凝不滞,通向玄妙之道,故名“洞玄”;“神”谓神秘莫测,通于神灵,故名“洞神”。所谓洞者同,即指三洞皆能“通凡人胜”“通凡人圣”,使人成为神仙。由此可见,三洞各名表达的仅是较为空泛的宗教教义,与所辖诸经内容无关,与各经所代表的宗派名称也无关,仅是一种神学境界的象征。陆修静用这种神秘的“三洞分类法”将两晋以来流行于江南的三派经典统一起来,“洞真”收上清经,“洞玄”收灵宝经,“洞神”收三皇经,从而调合了上清、灵宝、三皇等三个教派的矛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