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和仙鹤组成的图案表示的寓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9浏览:2收藏

松树和仙鹤组成的图案表示的寓意,第1张

松树和仙鹤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寿。

中国人民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

仙鹤被认为是吉祥符号。在中国历史上被公认为一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给丹顶鹤赋予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文官的补服,一品文官绣丹顶鹤,把它列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的重要标识,因而人们也称鹤为“一品鸟”。

人们也把鹤作为高官的象征。一幅鹤立在潮头岩石上的吉祥纹图,取“潮”与“朝”的谐音,象征像宰相一样“一品当朝”;仙鹤在云中飞翔的纹图,象征“一品高升”;日出时仙鹤飞翔的纹图,象征“指日高升”。 

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份。但是由于丹顶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 

东亚地区的居民,用丹顶鹤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在各国的文学和美术作品中屡有出现,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就有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钟,鹤体造型的礼器就已出现。

扩展资料

早在2100年前,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漆器上,就清晰地绘有丹顶鹤的图案。汉景帝(公元前156一前143)时的路乔如曾作《鹤赋》,开头就指出:丹顶鹤为“白鸟朱冠”。三国吴人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更是作了细致的描述:“大如鹅,长脚,青翼,高三尺余,赤顶,赤目,喙长四寸余,多纯白”。

唐朝诗人描写丹顶鹤的句子尤其繁多,如薛能在《答贾支使寄鹤》中写道:“瑞羽奇姿踉跄形,称为仙驭过青冥”。白居易在《池鹤》中说:“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张贲也有:“渥顶鲜毛品格驯,莎庭闲暇重难群。”的句子。

可见古人认为,丹顶鹤的美,在于它的整个形体的和谐一致,而这种美的奥秘之处,无疑是因为它在那玉羽霜毛之上还具有一个渥(朱)顶、丹砂,显得典雅而风流,令人难以忘怀。明朝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评价丹顶鹤:“体尚洁,故色白;声闻天,故头赤。”

以及:“丹顶赤目,赤颊青脚。”在丹顶鹤以及其他大多数鹤类中,都在颈项以上有鲜红色的裸露皮肤,这种颜色实际是肤色和血色的交融。

松画艺术: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是具有柔中有刚的特征,松的叶给人以清脱之感。它是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

松树,有的像虬龙,故称虬松,其枝干多变,直处坦率,弯曲内含,显出龙探青山之状;也有的曲中有直,变化非凡,似蛟龙入海之态;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刚毅,有拔地钻云腾飞之势也。松树是山水画中应用最多的树木之一,无论是旷野还是山巅,都生长有松树。

松树还可以作为主体形象表现。生长在肥沃平地的松树高大茂盛,常常挺拔高入云际;生长在山石空隙的,常常蜿蜒曲折,盘地如苍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生长到一定年龄,枝干就不再往高处长,而枝多横出,形成伞状,“枝如游龙,叶如翔凤”。

画松,首先要“有情而动”,唐末五代山水画大师荆浩,他见到体态优美的松树,就“因警其异,遍而赏之。

明日携笔复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这个“真”,不是形同照相,而是抓住了松树的灵魂,因此才能描绘出松树的“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或“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正因为荆浩对松树怀有深情,才能做到认真观察与研究,悟到画松的妙理。

-松树

-丹顶鹤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

瓦当

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

  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

瓦当

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瓦当文字,秦汉宫殿楼台屋顶瓦片上的模印文字,多作篆书,结字因势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犷纵逸的趣味,故为书家珍重,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首先是中国古典语言学。了解古代文学和经典的编排和研究。它以古代文献和经典的形式和内容,组织其校对、标点、注释、鉴定、汇编、汇编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以经典史为中心。经典成为古代文献学的中心。确定哪些异文必须注出,以示读者。从义理、考据两方面着眼,(异文)版本来源是重要方面。

其次是书籍版本。中国古籍是指1911年革命前出现的书籍。对于各种形式的古籍版本,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善本仅限于清朝乾隆60年,即古籍。1795年以前的书籍一般都是稀有书籍。现存的古籍中,有史迹、学术资料、艺术表现的,或虽不完整但只有一两本,且很少流传的,都可以算是珍本。周代末期出现的简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1930年在内蒙古发掘的居延汉简,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成册书籍。

再者中国电子文献数据库。内容包括经、史、子、藏四个部分,其中以史为主,经、字、藏为辅。如果按门类归类,又可分为宗教文献、医学文献、文献与收藏、政治书籍、阶级书籍和史料收藏。新书目),77246万字,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经典。文字周围大多围以长方形边框或图案,刻书者用以申明版权以及广告宣传的一种特殊标识。

另外可以从汉学典藏数据库中学习。是面向中国图书馆、中国文化研究机构、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史爱好者的中国古籍全文信息检索系统。它囊括了从先秦到民国2000多年所有以汉字为载体的古籍,也囊括了清代学者对当代相关古籍研究的重要成果。数据库包括古籍精选版本,即古籍母本或现存最早的版本和精炼版本,基本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古籍文献。

关于孔子问礼予老聃,历史上实有其事,不少古籍都有记载。如《史记·孔子世家》所载,虽有本传记载稍异,但对问礼一事则确认无疑。孔老相会和孔子学子老子的记载,见于《礼记·曾子问》四次,《庄子》五次(见“天地”、”天道”、“天运”、“回子方”、“知北游”各篇)。此外也见于《孔子家语》和《吕氏春秋·当染篇》。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出现子不同学派的典籍上“在传说不同的系统中,而发现可以互证的材料,则不能不说是有力的材料”(见徐复观《有关老子其入其书 的再检讨》)。“孔子问礼的传说,春秋以及战国,必定是很流行,所以儒家都不能为他抑低孔子而埋没他(语见陈荣捷《战国道家》)。所以孔子问礼于老聃,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查阅古籍,孔子问礼前后有两次,一次是老子在鲁国苍党为入助葬时,在从墓地返回的路上遇见孔子,孔子向其问礼。《左传》记载当日有日食现象。另一次是孔子和南宫敬叔一道,受鲁王派遣,驾着驷马一车,到东周王城洛阳“问礼于老聃,问乐于长弘”,查考先王之遗制,探究西周王朝的礼乐制度。 现有问礼碑在河南。

由于孔子问礼老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在孔子问礼老子之地,多有碑记留存。据了解,现存孔子问礼老子一事,有三处可循,一是山东孔府家庙,内有孔子问礼图,另外两处在河南,有碑记作证,一是鹿邑,一是洛阳 。

鹿邑的孔子问礼碑却受到了高规格的待遇——被置于鹿邑文化遗迹明道宫的老君台上。

鹿邑明道宫的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因传说老子在此台子上羽化成仙而得名,又因老子被宋真宗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老百姓就习惯地称为老君台。

老君台共有33级台阶。在古代,数字3为大,33为最大数。道教认为天有33层,最高层是第33层,老君台正殿在33层上,表示老子达到了最高层,道教有“33阶上青天”之说。到了33阶之上,来到了老子飞天升仙的地方,会有一种在青天之上的感觉。到达了台上,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仙人。

问礼碑就嵌在老君台上,该碑首刻二龙戏珠,边饰图案,明代万历年间进士、鹿邑知事王梦蛟书丹并刻立。碑文为楷书阴刻“孔子问礼处”,原立于万教之祖牌坊西侧,后来被移到了这里。

老君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全台以古式青砖堆砌,按八卦形状设计成为八边八角,周围立垛口女儿墙,是鹿邑老子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古风书签做法如下:

第一步:把卡纸剪成方形的,其中一个中间挖去一个圆,背面贴满双面胶。

第二步:用拓染上植物叶子的薄布,有图案的可以用铅笔沿着圆框画一个圈,在距离铅笔圈大概五毫米的位置剪下,直接贴上就行。

第三步:做干花的先确定下位置,按前面的方法剪下布,贴好,用白胶固定干花,先留一边等干。

第四步:找一根线,两头打个结,撕开双面胶,串上绳子,拉紧,与另一半贴好,再用手捏一捏。

第五步:前面挖出的圆,正好可以剪出两个一角硬币的小圆,两个小圆背面都贴上双面胶,其中一个撕开双面胶,放在线的中间,另一个贴上,在底部打个结。

第六步:边角量出一厘米,剪掉就完成了。

古籍的结构

书衣

即书的前后封衣,又称书皮、书面。书衣有布、纸两种,最常见的是用栗色毛边纸和青色连史纸做成的书衣;布料、绵绫则多施于古籍善本。明清内府图书常用黄绫作衣,以示尊贵。书衣上一般题有书名,或直接写在封皮上,或贴一纸书签。

书签

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

书脑

线装书订线的一边。

书脊

线装书订线的侧面,相当于现代图书的书背。

书头

古籍的上端,又叫书首。

书根

古籍的下端。往往用作题写书名、卷数,靠近书脊的一端,多用于标注册数,最后一册常用作“止”字的异体字。

书名页

即古籍的封面,专用题写书名,一般置于书衣及扉页之后。多以半页(一块书版的半面)刻写书名及作者,也有的以半页题书名,半页题刻版时间、刻版机构或藏版处。

扉页

在书页之后,书名页之前的一页白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