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风水学名著《地理辨正》?
书名:地理辨正
编著:清蒋大鸿著
年代:清代刻本
页卷:144页5卷
大小:20M
简介:《地理辨正》为地理风水学名著,为明末清初地理风水学家蒋大鸿所著。此书乃为蒋大鸿对古代五本地理风水名著《青囊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平砂玉尺辨伪》的注解,集成《地理辨正》一书,成为地理风水学上的经典巨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蒋大鸿先生可以说是风水史上一个极罕有、具有独特魅力的奇人,他在数百年前开创玄空风水体系,极大震撼了当时的风水界。他的传人数不胜数,但对他的理论都无法透彻理解,《地理辨正真诀》《平砂玉尺辩伪》《天元五歌》《阳宅指南》《水龙经》为蒋大鸿先生的最主要著作,学玄空风水者必备。
地理辨正,清蒋大鸿著,清代刻本。风水系列,全书共144页5卷,总容量约为20M。古籍屋收藏。更多风水系列百度搜索古籍屋进入网站查看。感觉不错关注留言点赞。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温馨提示:
1本文古籍来源于网络,对于内容真伪无法考证,请大家不要较真去尝试,否则后果自负!
2 分享的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发扬和传承我国文化!
3 影印古籍数量过多,个别会缺页少码或扫描不清晰,也很正常!
如果喜欢此文的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在此感谢!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传统风水地理书籍有:《阳宅三要》,《阴阴宅大全》,《王公断》,《杨公断》,《地理五诀》,《寻龙点穴要揽》等。其次有《入地眼》也可一看。
地理学中有重形势的一派,世称:形家,有尊方法的一派,世称:法家。
阳宅中有以八卦为主导论吉凶的,有以八卦为辅辨祸福的,总之多离不开八卦、九宫、生克三者。学者可由《阳宅三要》学起,因其浅显易学且较为实用,可谓堪与学之必备书籍。
此文中所有风水书籍均可注意图中右下角,均出自于此
阴宅风水书籍推荐:
《雪心赋直解》故宫珍本
《金锁玉关风水图解》
晋 郭璞 《葬经》全集
明 徐善继、徐善述 《地理人子须知(上)》(得宋朝国师吴景鸾的遗稿後,历数十年的验证,始写成上述力作)
明 徐善继、徐善述 《地理人子须知(下)》(得宋朝国师吴景鸾的遗稿後,历数十年的验证,始写成上述力作)
宋 张子微 《玉髓真经》
唐 丘延翰 《玉尺经·逐吉赋》
唐 曾文辿 《青囊序》及 唐 杨筠松 《青囊奥语、天玉经》
唐 曾文辿 《寻龙记》古本pdf
《图解地理五诀》千年风水学扛鼎之作,让你读懂阴阳五行的秘密
图解宅经 《宅经、葬经、葬书、葬经翼、十二倒杖、八法》(清晰古籍木版)
目录 1 拼音 2 《妇科玉尺》卷二 21 组成 22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升麻汤 1 拼音
rén shēn shēng má tāng
2 《妇科玉尺》卷二 21 组成人参2钱,升麻2钱。
22 主治妊娠转胎。
古籍中的人参升麻汤 《妇科玉尺》:[卷二胎前]治胎前病方曰痛胎。山栀黄芩当归元参枳壳苏梗广皮白芍杜仲人参升麻汤治妊娠转胎。人参升麻(各二钱)固胎丸治滑胎。
《成方切用》:[卷八下泻火门]元参升麻汤能和,故可利咽散斑除元参,加犀角射干黄芩人参,名阳毒升麻汤。治阳毒发斑,头项背痛,狂躁骂詈,咽肿吐
《张氏医通》:[卷十四]脱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升麻汤(方祖)人参胃风汤(四君子汤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人参固本丸(二冬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四痢疾门]和中丸各二钱。共为末,醋糊丸,陈米饮送下。如脱肛者,升麻汤送下。《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清李子毅公元1644
《世医得效方》:[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诸痹目录 1 拼音 2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秦艽汤 21 秦艽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妇科玉尺》卷四:秦艽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性病》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5 《症因脉治》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6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张涣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附注 7 《保命集》卷下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普济方》卷三四五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9 《准绳·疡医》卷五 91 方名 92 秦艽汤的别名 93 组成 94 主治 9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96 用药禁忌 97 附注 10 《郑氏女科万金方》卷五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加减 105 附注 11 《医略六书》卷三十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15 各家论述 12 《金鉴》卷六十九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3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不知医必要》卷一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加减 15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麻症集成》卷四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8 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三 181 方名 182 秦艽汤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主治 18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86 附注 19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济总录》卷十九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圣济总录》卷十一 231 方名 232 秦艽汤的别名 233 组成 234 主治 23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36 制备方法 237 附注 2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功效 244 主治 245 加减 246 用药禁忌 247 各家论述 25 《普济方》卷二九二引《圣惠》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6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外台》卷三引《近效方》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276 附注 28 《外台》卷三十七引《古今录验》 281 方名 282 秦艽汤的别名 283 组成 284 主治 28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86 用药禁忌 287 附注 29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 291 方名 292 秦艽汤的别名 293 组成 294 主治 29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296 制备方法 297 用药禁忌 298 附注 3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主治 30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05 制备方法 31 《圣济总录》卷一○七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15 制备方法 32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功效 324 主治 32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26 制备方法 33 《圣济总录》卷—一六 331 方名 332 组成 333 主治 33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35 制备方法 34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341 方名 342 组成 343 主治 34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3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秦艽汤 1 拼音
qín jiāo tāng
2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秦艽汤21 秦艽汤的别名
秦艽牛蒡汤(《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22 处方秦艽(去芦)30克、 防风(去芦)黄芩 麻黄(去节)甘草(炙)玄参(去芦)犀角屑 牛蒡子(炒)枳壳(去瓤,麸炒)川升麻各22克
23 制法上药哎咀。
24 功能主治
疏风凉血,清热解毒。治风热毒气,客于皮肤,遍身疙瘩,形知豆瓣,堆累成片,皮肤瘙痒。
2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6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3 《妇科玉尺》卷四:秦艽汤31 处方
秦艽 石膏各3克 炙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术 熟地 茯苓各15克 生地18克 白芷21克 细辛09克
32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治产后血虚,外感风热而成之头痛。
33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冬加生姜,春、夏加知母。
34 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4 《性病》 41 方名
秦艽汤
42 组成秦艽1钱5分,甘草(炙)8分,川芎8分,当归8分,芍药8分,生地8分,熟地(自制)8分,茯苓8分,羌活8分,独活8分,白术8分,黄芩8分。
43 主治阴肿,又名蚌疽, 忽然肿而作痛者。
4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5 《症因脉治》卷三 51 方名秦艽汤
52 组成秦艽、防风、柴胡、黄芩、广皮、白芍药、甘草。
53 主治外感筋挛,湿热伤于少阳者。
6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张涣方 61 方名秦艽汤
62 组成秦艽(去苗)1两,鳖甲(醋炙微黄,去裙襕)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竹茹1分,甘草(炙)1分。
63 主治小儿寒热往来。
6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葱白2寸,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
6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66 附注《奇效良方》有柴胡、槟榔。
7 《保命集》卷下 71 方名秦艽汤
72 组成秦艽8钱,人参3钱,防风4钱半,芍药半两,柴胡8钱,黄芩4钱半,半夏3钱,甘草4钱(炙)。
73 功效祛风。
7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7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8 《普济方》卷三四五 81 方名秦艽汤
82 组成熟地黄3分,当归1分半,白芍药1分半,秦艽1分半,柴胡1分半,甘草1分半,地骨皮1分半。
83 主治偶伤风恶寒,浑身疼痛。
8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上计1两2钱,挑5钱,水1盏半,煎至8分服,日3次。热退住服。
9 《准绳·疡医》卷五 91 方名秦艽汤
92 秦艽汤的别名秦艽牛蒡汤
93 组成秦艽(去芦)1两,防风(去芦)7钱半,黄芩7钱半,麻黄(去节)7钱半,甘草(炙)7钱半,玄参(去芦)7钱半,犀角屑7钱半,牛蒡子(炒)7钱半,枳壳(去瓤,麸炒)7钱半,川升麻7钱半。
94 主治风热毒气客于皮肤,遍身生(疒咅)(疒畾)如麻豆。
9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中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6 用药禁忌宜避风凉。
97 附注秦艽牛蒡汤(《金鉴》卷七十四)。
10 《郑氏女科万金方》卷五 101 方名秦艽汤
102 组成人参、白芷、羌活、独活、防风、白术、生地、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细辛、黄芩、甘草。
103 主治妇人中风,汗出不止,大便秘结。
104 加减遇天阴,加生姜7片;痞,加枳实。
105 附注本方名秦艽汤,但方中无秦艽,疑脱。
11 《医略六书》卷三十 111 方名秦艽汤
112 组成秦艽2钱,人参1钱半,防风1钱半,当归3钱(酒炒),川芎1钱,黄耆3钱(酒炙),炙草1钱半。
113 主治产后瘛疭,脉浮虚数者。
11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竹沥1杯,姜汁1匙,温服。
115 各家论述产后血气两虚,风邪留恋于经络,故筋脉失养,瘛疭不休焉。熟地补阴滋血,人参补气扶元,黄耆补中益卫气,当归养血荣筋脉,川芎入血海以行血气,白芍敛营阴以和血脉,防风疏风于表,炙草益胃于里,秦艽活血祛风以舒筋脉也。水煎,入竹沥、姜汁,使血气内充,则输精于元府,而风邪自散,四肢得禀血气于胃,无不屈伸如度,何瘛疭之有哉。
12 《金鉴》卷六十九 121 方名秦艽汤
122 组成秦艽6钱,石菖蒲3钱,当归3钱,葱白5个。
123 主治妇人阴疮。
12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水2钟,煎1钟,食远服。
13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131 方名秦艽汤
132 组成秦艽(去苗土)1两,玄参1两,芍药1两,艾叶(炙)1两半,白芷1两半,续断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
133 主治产后恶露不断。
13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4 《不知医必要》卷一 141 方名秦艽汤
142 组成羌活1钱5分,当归2钱,川芎1钱,熟地3钱,秦艽1钱5分,白芍(酒炒)1钱5分,独活1钱5分。
143 主治风中经络而痛。
144 加减如有热,加防己1钱,黄芩1钱5分;有寒,加制附子1钱,肉桂4分。
15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151 方名秦艽汤
152 组成秦艽(去苗土)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乌梅(去核,炒)1两,甘草(炙)1两,麦门冬(去心,炒)1两,青蒿子1两,常山1两,柴胡(去苗)1两,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大黄(炮,锉)1两,当归(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153 主治产后疟,先寒后热,头疼发渴,骨节痛。
15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当未发前服,欲发时再服。
15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6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161 方名秦艽汤
162 组成秦艽(去苗土)1两,柴胡(去苗)1两,知母1两,甘草(锉,炙)1两。
163 主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
16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6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7 《麻症集成》卷四 171 方名秦艽汤
172 组成秦艽、知母、黄芩、防风、僵蚕、尖生、当归、元红、苏荷、甘草。
173 主治手足不能运掉,舌大不语,口开手撒,头摇目合,鼻干吐沫。
18 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三 181 方名秦艽汤
182 秦艽汤的别名秦艽散
183 组成秦艽1两(去苗)。
184 主治小便难,蜘蛛螫伤。小便难,胀满闷。由草中花蜘蛛螫伤,仍被露水所搭而致的天蛇疮,肌肤似癞非癞。痘67日,热不退。
18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煎取7分,去滓,食前分为2服。
186 附注秦艽散(《治痘全书》卷十三)。
19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191 方名秦艽汤
192 组成秦艽不拘多少(去苗土)。
193 主治胞转、肠风脱肛、痘热不退。
胞转不得小便。肠胃湿热及有风而脱肛不止。痘67日热不退。
19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并服以愈为度。
19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20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201 方名秦艽汤
202 组成秦艽(去苗土)半分,柴胡(去苗)半分,常山1分,乌梅肉3枚,糯米1撮。
203 主治山岚瘴气如疟。
20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用水2盏,煎至1盏半,去滓,分温2服,未发前服之。取吐利。
205 制备方法上锉散。
21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211 方名秦艽汤
212 组成秦艽(去苗土)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木通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玄参半两,芍药1两,桔梗(炒)1两,吴蓝1两,山栀子仁1两,枇杷叶3分(拭去毛,姜汁炙)。
213 主治阳毒伤寒,心躁闷乱,烦热狂语,口干不止。
21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22 《圣济总录》卷十九 221 方名秦艽汤
222 组成秦艽(去苗土)半两,菖蒲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蔓荆实半两,人参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龙骨3分,赤石脂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白芍药3分,芎藭3分,防已3分。
223 主治心痹。邪气乘虚,恍惚不乐,身体强直,面目变色。
22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25 制备方法上锉散。
23 《圣济总录》卷十一 231 方名秦艽汤
232 秦艽汤的别名升麻汤
233 组成秦艽(去土)半两,连翘半两,升麻半两,芍药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羚羊角(镑屑)半两,木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薏苡仁半两。
234 主治荣气虚为不仁,皮肤搔之如隔衣状。
23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以水2盏,加生姜5片,煎取1盏,去滓,缓缓温服。
236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分为6服。
237 附注升麻汤(《普济方》卷九十五)。
2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241 方名秦艽汤
242 组成秦艽、杜仲、川断、艾叶、地榆、香附、陈皮、前胡、阿胶、防风、黄耆、白术、黄芩、川芎、白芍、葱白。
243 功效止血安胎。
244 主治妊娠每下血似月信至者,或孕妇血盛气衰,或营分受风则经血妄动。
245 加减血盛者,加生地、麦冬,倍黄芩、白芍。
246 用药禁忌血盛者,不宜服此汤;艽、防、芎、前不可过用。
247 各家论述卫主气,营主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血属阴,风属阳,风伤营血则肝火动而魂不藏,风热相搏,阴血消烁则血下行而胎不安。是方秦艽、防风、川芎皆风药也。秦艽益肝胆二经血而能祛风;川芎能引诸血药入厥明血分,上至髓海,下入丹田;防风通行十二经。加以地榆(炒黑)、黄芩(酒炒凉血)、杜、断、艾、芍安胎养血,耆、术益气,附、陈行气,清以前胡,引以葱白,立方之旨尽矣。
25 《普济方》卷二九二引《圣惠》 251 方名秦艽汤
252 组成秦艽(去苗土)半两,连翘半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槟榔(煨)半两,犀角(镑)3分。
253 主治风毒久不愈,搏于筋脉,因成瘰疬结核生项腋。
25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木通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25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26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261 方名秦艽汤
262 组成秦艽(去苗土)半两,鹿角胶(炙燥)半两,地榆(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芷半两,人参半两,芎藭半两。
263 主治妊娠胎动下血,身体烦热倦怠。
26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糯米50粒,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6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27 《外台》卷三引《近效方》 271 方名秦艽汤
272 组成秦艽1两,紫草1两,白鲜皮1两,黄芩1两,栀子1两。
273 主治天行3日外,忽觉心上妨满坚硬,脚手心热,变为黄。
27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半,牛乳1大升,煮取7合,分为2服。老小以意量之,1剂不愈,更吃1剂。
275 制备方法上切。
276 附注《圣济总录》有大黄。
28 《外台》卷三十七引《古今录验》 281 方名秦艽汤
282 秦艽汤的别名秦艽牛乳二味汤、秦艽煮散、秦艽煎
283 组成秦艽3两(细切)。
284 主治服石药后饮酒,热盛充满经络,心腹少胀,欲心下(疒畐)(疒畐)不消,或时聚如坚,随复消者;或发黄,小便赤,心坚痛者。伤寒心神烦躁,口干烦渴。
28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以牛乳1大升,煮取1小升。去滓,顿服之,得利即愈。若老弱可量气力进之。热气散后,**纵彻皮肤,是愈候,勿怪;热散后,栗栗寒颤,若困颤,黄复出外者,是谓余热欲散也,勿厚覆,但使饥肤中少寒颤即止。
286 用药禁忌饮食宜清冷,不得浊热。
287 附注秦艽牛乳二味汤(《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秦艽煮散(《圣济总录》卷六十)、秦艽煎(《卫生总微》卷七)。
29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 291 方名秦艽汤
292 秦艽汤的别名桂心汤
293 组成桂心1两,防风1两,黄芩1两,干姜1两,茱萸1两,秦艽1两,甘草1两。
294 主治贼风入腹抢心,拘急,四肢不随,腹满欲死者。
29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分再服,汤令热。不愈,更作。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96 制备方法上切。
297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
298 附注桂心汤(《圣济总录》卷十七)。
3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301 方名秦艽汤
302 组成秦艽(去苗土)4两,青蒿子(用童便浸1宿,洗,滤干,焙)2两,知母(焙)2两,贝母(去心)2两,常山(洗,焙)2两,甘草(盐水浸,炙黄)2两,鳖甲(去裙襕,醋浸,炙)4两,枳壳(去瓤,麸炒)4两,柴胡(去苗)4两,半夏(汤洗后,用姜汁浸1宿,晒干)4两,陈橘皮(去白,焙)4两,肉桂(去粗皮)4两。
303 主治骨蒸热劳。
30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乌梅1个(拍破),生姜3片,煎7分,去滓热服。如浑身壮热,并吃2服。
30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31 《圣济总录》卷一○七 311 方名秦艽汤
312 组成秦艽(去苗土)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升麻1两,柴胡(去苗)1两,知母(焙)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芎藭半两。
313 主治心膈气痰,烦躁寒热,头痛,眼赤痛昏暗。
31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31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32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321 方名秦艽汤
322 组成秦艽2两(去苗),甘草3分(炙微赤,锉)。
323 功效除烦躁。
324 主治消渴。
325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26 制备方法上为散。
33 《圣济总录》卷—一六 331 方名秦艽汤
332 组成秦艽(去苗土)1两,石膏(碎)1两,甘草(炙)1两,升麻1两,桑银白皮(锉)1两,大黄(锉,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葛根3分。
333 主治因高声呼吸冷风,或因哀哭伤气,或饮食热气所冲,皆致伤肺,使气喘促,皮肤风痒,四肢酸疼,鼻塞干痛。
33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淡竹沥半合,煎至7分,去滓温服。
33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34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341 方名秦艽汤
342 组成秦艽(去苗土)1两,马鞭草1两,甘草(炙,锉)1两,柴胡(去苗)1两,芎藭2两,芍药2两,桂(去粗皮)2两,荆芥穗3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炒干)半两,白芷3分。
343 主治妇人虚劳,月水不利,百节酸痛,壮热少力,心躁烦闷。
344 秦艽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乌梅1枚(拍破),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34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秦艽汤 《张氏医通》:[卷十六祖方]四物汤(局方)无便溺阻隔。宜此养血营筋。血行风自灭矣。四物汤加秦艽、生地黄、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茯苓、白术、白
《类证治裁》:[卷之一]中风论治补中汤。瘦人血枯筋急,木旺风*者,四物汤加钩藤、秦艽、防风、木瓜。肥人色白多痰者,六君子汤加秦艽、天
《简明医彀》:[卷之二]中风牛黄丸。次主方加当归、川芎、芍药、羌、防、枳实、秦艽;减乌梅、白芷、僵蚕、天麻。便秘有痰,滚痰丸(痰
《医宗金鉴》:[卷四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死候,形气虚者也偏废,谓半身不遂也灭参珍,谓八珍汤减去人参,加入秦艽,生地,石膏,羌活,独活,白芷
《明医指掌》:[卷二]真中风一《妇科玉尺》卷一方名香附芎归汤组成川芎、当归、香附、白芍、蕲艾、熟地、麦冬、杜仲、橘红、甘草、青蒿。主治经行后期。加减半边头痛,加甘菊、藁本、荆芥、童便,去艾、杜仲、香附、橘红。
详见百科词条:香附芎归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27:22 共8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风水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块闪烁着奇异光彩的宝石,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而江山代有才人出,风水学的一代宗师,就是传说中的风水大家杨筠松。那么就让 风水学入门 来告诉你,杨筠松风水书籍有哪些。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为唐朝着名地理风水学家,曾担任唐僖宗朝国师。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多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杨筠松作品颇丰,共计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其着述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
《疑龙经》:
全书分三篇,介绍如何根据山水地势寻找龙脉,上篇论干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
《撼龙经》:
此书属堪舆一脉,乃是风水地形脉络方面的权威圣典,它也被称作是最极致的中国古代测绘学代表,古代许多皇帝找的风水师,选择龙脉时便是依此来挑选。
《葬法倒杖》:
此书共六章,分别为认太极、分两仪、求四象、倍八卦、倒杖十二法、二十四砂葬法。
《青囊奥语》:
传说这是杨公 筠松 得《天机钤》,着《青囊奥语》、《天玉经》,《天机钤》已失传。《青囊奥语》与《青囊经》、《青囊序》、《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并列为玄空五经。
《地理正宗》:
上卷为搜集整理的阳宅典籍及注解,如《黄帝宅经》、《阳宅十书》等;中卷为阴宅典籍,历代风水宗师存留下来的理论着述及注解;下卷为针对风水的历代檄文,如王充、嵇康、胡翰等人的辩论与对答。
结束语:杨筠松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后人尊称为杨公。其所有的着作,均为地理风水上的必学经典着作,给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遗产。杨筠松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思想。
本文2023-08-19 12:12: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6129.html